肖易曼
摘 要:閱讀是小學生發(fā)展的重點,豐富的閱讀能為學習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課外閱讀能增加學生知識面,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本文根據(jù)實例介紹如何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增加語文綜合能力。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傳統(tǒng)文化
隨著“十四五”計劃的開展,小學課程改革進入了新的發(fā)展時代,如何通過語文教學提升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成為了語文教師需要研究的課題。課外閱讀是對課內(nèi)知識的一種補充,能夠增加學生的各種語文運用的能力,是學生發(fā)展自身,突破自我的重要方式。如何科學地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引導,是教師需要研究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重要性
引導學生在課外自主閱讀有利于增強小學生語文能力,對閱讀、作文等方面都有幫助。小學是學生奠定各科基礎的階段,語文作為重要的工具學科更需要受到重視。教師教學時,要使用多種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閱讀量,豐富學生學識與知識面,同時還要提升學生的文字把控能力,以便于日后寫作能力的提升。于都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還能讓學生有良好的習慣,在以后的學習中發(fā)揮主動性,去研究知識的奧秘。閱讀對學生心理成長也有重要的影響,不同人物、事件會讓學生了解人生百態(tài),促進學生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學生從書籍中學習美好、善良的人格,還能提升自身的品德[1]。
二、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
(一)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外閱讀相比可能閱讀具有更寬泛的題材,能讓學生了解更多課本之外的知識,可以說能夠滿足學生所有的需求,教師只需給對學生加以引導,就能提升學生閱讀課外內(nèi)容的欲望,為今后語文的應用打好基礎,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帶刺的朋友》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向?qū)W生推薦一些科普讀物或描寫動物的文章,利用學生喜愛動物這一特點,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可以通過帶有動物的名稱的成語引出一些關于動物的寓言故事,讓學生自主去閱讀與動物有關的文章。學生通過動物的相關的課外閱讀,能夠豐富學生自然科學的知識面,同時增加學生對動物體態(tài)、動作等特點的描寫,還能增加小學生對于動物生存法則等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從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或法則思考人生,對于學生的思想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二)培養(yǎng)學生自我閱讀
課內(nèi)閱讀的教學形式大都是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閱讀、研究、思考,學生自身的思考能力沒有足夠的鍛煉機會,無法完全發(fā)揮自己的思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我閱讀,讓學生多看、多想,有針對性地閱讀相關內(nèi)容,了解閱讀內(nèi)容中的深刻含義。
例如:在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精衛(wèi)填?!芬徽n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山海經(jīng)》中還有許多光怪陸離的故事,這些故事都表達了古代人民的各種意志。教師可讓學生閱讀《共工觸山》《湯谷》等故事,讓學生去思考古代人抗爭的意志和對自然的理解,了解古人與自然抗爭的精神。
(三)對課文進行延伸,增加學生的興趣。
一些優(yōu)秀的課內(nèi)文章是對一些優(yōu)秀文章或書籍的節(jié)選,由于篇幅的原因無法將完整的文章呈獻給學生;還有一些課文內(nèi)容比較淺顯,對一些原理和內(nèi)容沒有深入地描寫。教師可對這樣的文章進行適當?shù)囊?,讓學生了解課文之外還有更加完整的故事或內(nèi)容,鼓勵學生自己去探尋文章中沒有表述的故事,增加學生課后延伸閱讀的習慣[3]。
例如:在部編版四年級下冊《寶葫蘆的故事(節(jié)選)》一課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文章標題就能知道這篇課文只是節(jié)選,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著重分析故事內(nèi)容,并且給學生根據(jù)文章最后的伏筆,讓學生知道,在原著中主人公真的得到了一支這樣的葫蘆,并讓學生開始討論,如果自己得到了一支能讓自己心想事成的葫蘆,自己該怎么作?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會增加閱讀原著的興趣,通過自主閱讀增加自己的閱讀量,長期的課外閱讀引導還能養(yǎng)成學生課外閱讀的好習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吸引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
在過去的課內(nèi)教學中,學生對于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古文普遍存在一種畏懼心理,因為這些學生覺得這些故事過時,認為古文閱讀太難,與現(xiàn)代文字脫軌,沒有學習的必要性。教師對文言課文進行深入的解讀和討論,讓學生明白古代人也是很有智慧的,讓學生能夠有興趣去閱讀相關書籍,哪怕是現(xiàn)代文版本,也能潛移默化的讓學生開始理解古代文化,提升學生對古代的了解,弘揚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美德[4]。
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一課的學習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的簡化版、白話版、或原版,增加學生的名著閱讀量,弘揚古代人的智慧與美德。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原著中還有許多關于諸葛亮的有趣故事,在演義中諸葛亮被塑造成忠義和智慧的化身。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水平給學生推薦不同白話程度的版本,并告訴學生在閱讀中以故事內(nèi)容理解為準,不必專注于一些還沒有學習的內(nèi)容。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能夠了解故事中諸葛亮等人的人物形象,了解古人對這一人物特征的相關寓意,提高對古代文化的理解。
(五)通過課外閱讀開展知識競賽
教師可以在課內(nèi)閱讀開展前,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的作業(yè),并在課上以知識競賽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驗收,同時促進學生相互交流,提升課外閱讀的興趣[5]。
例如:在《景陽岡》一課的學習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一個課外水滸故事,并讓學生了解一些水滸常識知識。在課上,教師可根據(jù)水滸常識開展一些知識問答,通過表揚或鼓勵的方式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又如:在《猴王出世》一課開展前,教師應當鼓勵學生了解西游知識,告訴學生課上要進行相關知識問答。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小禮物增加學生參與問答的積極性,如鉛筆、小本、便簽等。通過自主閱讀和問答活動,讓學生了解《西游記》內(nèi)容,便于學生日后的進一步理解這一名著。
結(jié)束語
課外閱讀能夠增加小學生作文水平,文化底蘊和閱讀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充分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通過課內(nèi)延伸、課內(nèi)外結(jié)合、介紹傳統(tǒng)文化和知識問答等方式,讓學生學會并受益于自主學習,促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馮國佩.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價值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1(05):179-180.
[2]馬新明.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價值及應用[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09):11-13.
[3]蔣玉英.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分析[J].新智慧,2020(17):127.
[4]劉曉娜.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分析[J].新課程,2020(16):59.
[5]黃儉平.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分析[J].學周刊,2020(11):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