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燕
摘 要:現階段,素質教育理念已經得到了全面施行,考試成績已然不能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習,學生各項能力的掌握遠比考試分數具有更高的重要性,小學科學教育旨在激發(fā)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兼具的學科。基于此,本文對小學科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有效策略展開了深入研究,希望本文觀點能為我國小學科學教學的改進和優(yōu)化提供些許思路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科學;問題解決能力;增強策略;能力培養(yǎng)
引言
新課標要求提出,小學教育要重視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培養(yǎng),要令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小學科學學科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兼具的學科,尤其是在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能力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當前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是小學科學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培養(yǎng)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
縱觀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小學科學教學,大部分學生知識運用實踐、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遠遠不達標,這固然有課堂模式單一,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未能得到充分尊重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教師不具備正確的教育意識,未能從知識實踐的角度切入正確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yǎng)。須知科學教學與實際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科學教學可以說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最好載體之一。并且解決問題能力乃是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直接體驗,試想當學生遇到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必然需要對其進行觀察、分析、找關鍵、信息梳理,這乃是一個學生綜合素養(yǎng)互相協(xié)同工作的過程,換而言之,增強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便等同于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由此可見,培養(yǎng)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具有極高的重要性。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且教學目標不明確
小學科學教育受到的重視程度是遠遠不如語文、數學、英語等用考試成績量化學生學習成果的學科。與三大主科對比,小學科學長期處于副科地位,學校對該科目的重視度不夠,家長也缺乏對科學課程的了解,這一系列原因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由于教學內容對承認來說難度較低,很多教師更加因此產生了輕視的思想,照本宣科的教學行為屢屢發(fā)生。在這樣的教學態(tài)度下,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受到了忽視,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情況也未得到關注,加之小學生十分容易受到教師、家長態(tài)度的影響,二者對科學教育的冷淡態(tài)度進一步腐蝕了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如此一來,小學生就無法從科學教學中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
2.動手充分的課堂不一定動腦充分
現階段的小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思維發(fā)展、知識關聯(lián)性思考、知識與生活關系思考的啟發(fā)和引導是遠遠不足的,雖然素質教育理念已經得到全面推行,但一些教師卻對素質教育理念內涵的理解不夠深刻,僅僅在教學形式上進行了刻意的追求,犯了嚴重的形式主義錯誤,導致不能很好培養(yǎng)學生各項能力??梢跃涂吹皆S多科學課堂上教師僅僅與學生進行簡單的溝通,未引導學生充分思考時便帶領學生實踐操作,這樣一來,實踐操作便難以起到知識探究的作用,反而更像一場合理合規(guī)的“玩耍”,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僅僅是在課堂上參加了動手流程,但卻很難從實踐過程中得到能力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沒有得到增長。
三、科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策略
1. 科學提出問題,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
情境創(chuàng)設法是當下流行、高效的教學方法,配合現代化信息技術往往能收獲極好的教學成果,科學教學應當科學提出問題并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充分引導其進行思考,從而鍛煉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教師應當拋出一些能吸引學生的問題,同時通過一些趣味小實驗和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現相關的科學現象,目的是充分抓住學生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討論。當學生經過充分的思考后,教師便可以進行開展情境創(chuàng)設,將與生活相關的小案例、小實驗搬進課堂,讓學生能通過親手實踐的方式檢驗上一階段中的思考與猜想。舉例來說,在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撬重物的竅門》一課中,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目的,教師可以拋出一個新穎的問題:“從前有一個被當作瘋子的天才曾說‘給我一個支點能撬起整個地球’,同學們你們說,他的言論是吹牛還是有可能實現的呀?請大家思考過后說出自己的理由?!边@個有趣的問題充分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興趣,思考過后,同學們有理有據地說出了自己的猜想,既有說可以的,也有說不行的。此時教師便可以帶領大家進行生活實驗:“大家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接下來我們就做一個小實驗來驗證想法吧。”接下來教師便可以下發(fā)實驗材料,帶領大家制作一個簡易的、中心可以移動的蹺蹺板,通過這個類似蹺蹺板的裝置帶領學生學習杠桿原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們總結出許多杠桿原理在不同生活場景中的妙用,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有效鍛煉。
2. 科學引導學生展開探究
科學探究過程其實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應當科學引導學生展開探究,讓學生在長期的自主探究中得到能力的增強。探究過程是觀察與實驗的組合,教師在課堂上必須教會學生如何正確進行觀察,帶領學生一邊觀察一邊實驗,舉例來說,在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第一章《微小的生命體》一課中,提前開展探究式學習將能更好強化學生能力,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幾天前帶領學生進行觀察細菌的實驗。首先,教師可以準備一些魚的內臟,將其放在一個封閉的玻璃容器中,同時每次上課前都將其放置于講臺上,與學生一同觀察容器里魚內臟的變化,新鮮感是小學生的最愛,他們對于這些未曾接觸過的實物好奇心極強,待到學生的求知欲被充分激發(fā)后,教師便可以在正式課程中為學生進行細菌相關知識的講解。得知答案的學生興奮中帶著些許懷疑,許多學生提出想要回家后用其他材料進行細菌的觀察實驗,再次驗證課堂所學知識。如此一來,學生的知識學習和實踐探究就進入了良性循環(huán),學生漸漸在長期的探究過程中具備了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意識,學生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極大的增強。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使用合理的策略強化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各小學院校和科學任課教師應當明白良好的問題解決能力對學生未來成長發(fā)展的幫助,正視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通過在教學中科學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合理教學情境,開展小組學習,帶領學生親身實驗等方法鍛煉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切實滿足國家人才培養(yǎng)要求。
參考文獻
[1]俞立影.探究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科學教學[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5):49-50.
[2]王克光. 淺談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實驗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J]. 文淵(高中版), 2019, 000(003):231-231.
[3]樊濤. 淺談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與實驗能力的策略[J]. 讀與寫(教師), 2018(6):97-97.
[4]宋紅杰, 郭彩紅, 熊慶,等. 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型分析科學實驗的設計[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7, v.34;No.253(009):20-22.
[5]李君.精心策劃,促進有效交流——小學科學教學中交流有效性模式構建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