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自然角與幼兒的學習是緊密相連的。很多教師在創(chuàng)設自然角環(huán)境時普遍存在對自然角的教育價值認識不深入、跟風學創(chuàng)環(huán)境、不知如何支持幼兒的學習等問題。其實,在自然角的創(chuàng)設與利用上,教師要基于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科學投放材料;要充分發(fā)揮主人翁精神,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要整合主題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自然角的教育價值;要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注意觀察和引導幼兒的探究活動等。這樣才能真正讓自然角“活”起來。文章就幼兒園大班自然角教學的現狀及如何更好地創(chuàng)設和利用自然角開展教學進行論述。
關鍵詞:幼兒園;自然角;創(chuàng)設和利用;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48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18-0005-03
引? 言
班級自然角是一個微型的自然界,是大自然這一活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頁。在自然角里,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多維度的學習。在這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是,自然角是幼兒觀察自然、了解生命、進行科學探究性學習的窗口。如今,許多幼兒園紛紛創(chuàng)設班級自然角,但創(chuàng)建情況不容樂觀。筆者根據自然角創(chuàng)設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在自然角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大班幼兒學習等方面的舉措,提出一些建議,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然角的教育價值。
一、幼兒園班級自然角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性
自然角能夠使幼兒在相對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通過對自然事物的探究,通過游戲、觀察等方式找到自己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自然角中放置幾盆不會對幼兒健康造成威脅的小花小草,鼓勵幼兒給小花小草澆水,并觀察它們每天的變化。有的幼兒對這樣的日?;顒佑袧夂竦呐d趣,每天都會主動利用一些時間去觀察;有的幼兒會在教師的帶動下加入照顧植物的活動。自然角能很好地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讓幼兒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同時也能加強幼兒與其他幼兒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二、幼兒園班級自然角創(chuàng)設、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創(chuàng)設流于形式,為設而設
很多教師已經認識到自然角是班級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工作之一,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自然角教育價值的認識不夠全面、深入。不少教師在自然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上只是為了應付園部的工作要求,隨意讓幼兒帶一些動植物放在自然角,流于形式,為設而設。
(二)幼兒園班級自然角的目標模糊
很多幼兒園教師對自然角的活動目標沒有清晰的認識。自然角的教育目標是什么,怎樣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設置自然角,如何有效開展自然角活動等,很多教師對此并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自然角本身就是為了提高幼兒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培養(yǎng)幼兒人際交往能力而設置的。調查發(fā)現,在自然角真正運作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對目標的重要性關注不到位,不清楚自然角的活動目標,對幼兒發(fā)展能力的了解不夠深入[1]。這些狀況不利于甚至會阻礙幼兒發(fā)展。
(三)幼兒學習痕跡不明顯
教師在了解了要依據幼兒年齡段特征及興趣來創(chuàng)設班級自然角后,便要思考如何支持幼兒的學習。但如何幫助幼兒與自然角里的動植物互動,如何為幼兒提供學習支持,是很多教師不知如何解決的問題,導致幼兒學習痕跡不明顯。
三、幼兒園大班自然角創(chuàng)設和利用的實踐策略
(一)區(qū)塊劃分,“預設”與“留白”相互促成
教師在創(chuàng)設班級自然角時,常常會把自然角劃分為幾個區(qū)域,如觀賞區(qū)、種植區(qū)、養(yǎng)殖區(qū)、實驗區(qū)等,然后收集一大堆材料,分區(qū)域地投放進去,放得整齊有序、滿滿當當。這確實會讓幼兒一時興起,幼兒會出于好奇進行一些初步的觀察與探究,但并不會與自然角的材料進行積極且深入的互動。對此,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機會。例如,在萬物復蘇的春天,讓幼兒自主地給自己帶來的小蝌蚪、小魚、小螃蟹等選“區(qū)域”,用自己采集的小野花、小野草裝點自然角;在綠意盎然的夏天,可以讓幼兒自己收集材料,給藤蔓植物搭建架子。若“留白”的空間滿足不了幼兒的需求,教師可允許幼兒改動“預設”,讓幼兒更深切地感受自然角區(qū)域劃分的特點,調動幼兒自主創(chuàng)設自然角、觀察動植物的積極性[2]。
(二)體現幼兒在自然角中的主體地位
幼兒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具有發(fā)展性、獨立性、差異性等特點。教師在進行自然角教學時,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通過自己的引導適當地幫助幼兒。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幼兒在自然角游戲中的主體作用,根據幼兒的需求設置教學活動內容及材料。例如,在開展有關大自然的集體活動時,教師了解了班級中的幼兒對向日葵有較高的興趣,幼兒對向日葵名字的由來及葵花籽的廣泛應用產生了好奇?;诖耍處熆梢酝ㄟ^多媒體設備向幼兒展示向日葵的生長視頻,引導幼兒發(fā)現向日葵追隨太陽生長,由此引導得出向日葵名字的由來。教師可以通過舉例的方式介紹葵花籽的應用途徑,讓幼兒觀看葵花籽油的制作過程,了解向日葵的作用。最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到小花園對向日葵進行觀察,并告訴幼兒不要隨意采摘,培養(yǎng)幼兒愛護自然的意識。
(三)重視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破傳統(tǒng)的思維定式,善于創(chuàng)新,充分抓住幼兒的好奇心,讓興趣高的幼兒帶動興趣低的幼兒,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參與活動的快樂。教師要精心準備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一些角色扮演活動,讓幼兒在角色扮演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3]。例如,在教學“我愛植物”一課時,課堂伊始,教師可以播放幾則有關植物的動畫短片,這可以讓幼兒對植物的知識有一定的認識。在幼兒觀看完短片后,教師可以正式開展教學。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請幾位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幼兒通過演繹植物的生長過程及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對植物的生長過程有一定的認識,激發(fā)學習興趣。BCEA8E89-E3B5-4053-829B-B51146E576ED
(四)重視自然角的材料投放
在自然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教師投放的材料往往千篇一律,常常以收集成品類為主:動物類有金魚、烏龜、兔子等;植物類常常是觀賞類或種植類的盆栽,如花卉、農作物等;再有就是記錄本和一些養(yǎng)護類的工具,如澆花用的瓶子??瓷先ヤ伵抨愒O的材料也不少,但實際上缺失了教育元素。由此,教師可以轉變思路,多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材料的特性及功能價值進行投放。一是巧用日常生活材料。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閑置材料經過巧妙地利用后,可以發(fā)揮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泡沫箱連接在一起可以成為灌土種植的“基地”;輪胎和塑料紙可以組合成為一洼“小水塘”;幼兒閑置的小雨鞋可以成為個性十足的種植盆。又如,水果筐、紅酒箱根據色系或尺寸進行簡單的排列組合擺放,可以作為自然角的置物架。二是妙用本土特色材料。本土特色材料既容易收集又能體現“園本”或“班本”文化。例如,酒壇、瓦片、鵝卵石等可以作為景觀裝飾物品,同時也可以成為區(qū)塊之間的隱形隔斷物,讓幼兒充分認識到本土材料利用的多樣性和巧妙性。
(五)多途徑引導,提高幼兒的觀察興趣
為了讓幼兒覺得觀察更有趣、更持久,筆者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提供了不同規(guī)格的灑水壺、小鏟子、放大鏡、量尺等工具。為了增強給植物澆水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巧妙地提供多種澆水工具,以對應不同需水量的植物。例如,針對懸掛類植物,教師可以提供噴水槍,方便幼兒澆水;需要少澆水的植物,可以提供滴壺或擠壓式水瓶;對于喜水植物,就需要提供大噴壺來澆透。不同的澆水工具符合大班幼兒喜歡擺弄工具的特點,能吸引幼兒主動使用和觀察。大班幼兒正處于語言發(fā)展的快速期。幼兒在觀察時,會情不自禁地與小動物說話,與同伴交流。對此,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氛圍和自由表達的空間。在飼養(yǎng)區(qū)里,總能傳出幼兒興奮的聲音,如“瞧,小烏龜動了,在爬來爬去。”“小烏龜好像肚子餓了,我要給它吃點東西。”當幼兒發(fā)現教師在給小烏龜換水時,他們會饒有興趣地圍在教師身邊,邊看邊問:“小烏龜喜歡洗澡嗎?它們是怎樣洗的?”教師對此一一予以回應,并通過對話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六)提供適當的幫助與指導
讓幼兒自主進行自然角材料的選擇和環(huán)境的布置,
并不意味著教師要撒手不管,而是要站在幼兒的視角,了解幼兒內心的真實想法,并在幼兒進行實踐的過程中,給出一些符合幼兒興趣愛好、能夠獲得幼兒認同的思路與方法上的指導[4]。不僅如此,教師更要允許幼兒在實踐中試錯、犯錯,并在幼兒犯錯時給予鼓舞和激勵,從而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例如,在某次自然角觀察活動中,幼兒發(fā)現了幾枚雞蛋,便開始圍繞“雞蛋是怎么來的?”這一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此時,
教師便可以帶領幼兒觀察母雞下蛋的過程,解決他們的問題。此時,他們又產生了新的問題:“小雞是怎樣從雞蛋中破殼而出的呢?”接下來,教師便可以帶領幼兒通過實驗或觀看視頻的方式來獲取這一問題的答案。
(七)在活動中提升幼兒自身的思考能力
在對自然角環(huán)境進行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教師可由如下幾方面入手,著力培養(yǎng)幼兒的思考能力。其一,對問題進行引導。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引導,帶領幼兒對大自然中觀察到的現象加以思考和探究,進而充分培養(yǎng)幼兒的思考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設定如下問題:“如果小蜜蜂飛進了我們的自然角中,它會如何做呢?它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此一來,便可充分激發(fā)幼兒的思維,促使幼兒產生探究的興趣。其二,組織開展實踐活動。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組織開展多元化的主題性活動,經由實際操作,助推幼兒觀察能力的提升,促使幼兒養(yǎng)成觀察和記錄的良好習慣。例如,教師可以預先準備一些種子與容器,引導幼兒思索何種植物適宜在何種容器中種植,之后引導幼兒自主選定種子與容器開展種植活動。在組織開展種植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你是否見過水仙開花呢?它的花兒是呈現何種樣子的?”如此便能充分激發(fā)幼兒對植物的好奇心,動員幼兒積極參與活動。
(八)促進家校合作,利用家長資源優(yōu)勢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家長這一資源,為幼兒開展自然角活動。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參與自然角活動,以自身的專業(yè)知識與經驗對幼兒進行指導。例如,某位家長善于植物栽培,在自然角中就可以現場指導幼兒栽培。家校合作不僅可以使家長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還可以加強親子之間的互動,發(fā)揮自然角的價值。
(九)以日記畫記錄活動,分享與交流成果
幼兒對繪畫有著極大的熱情,幼兒的日記畫多為敘事型的繪畫,以畫故事情節(jié)為主,日記畫也充分體現出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與表現力。因此,教師應指導幼兒以日記畫的形式記錄活動,分享與交流成果,并以多種評價方式,樹立幼兒的信心,提升幼兒的能力[5]。例如,在自然角活動中,教師將幾本空白的畫本放到自然角里,每位幼兒都可以將自己與倉鼠的故事畫進去。當幼兒知道要給小倉鼠畫日記畫時,興致都很高。有的幼兒直接根據自己的回憶開始做畫,也有的蹲在自然角里,邊觀察邊畫。當畫本畫滿倉鼠后,教師可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幼兒自己描述畫的內容,或者說一說自己的畫想要表達的意思。以日記畫記錄活動,不僅能鍛煉幼兒的繪畫能力、想象能力,還能培養(yǎng)幼兒的動物保護意識,提升幼兒的品質。
結? 語
總而言之,幼兒園自然角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幼兒自覺、主動參與。幼兒與自然角互動,全身心投入其中,能使自然角的意義真正發(fā)揮出來。在大班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掌握生態(tài)文明教育理念,立足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相應活動。這能讓幼兒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的良好品質,獲得能力的提升,為接下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王瑞珺.“失落”的自然角:幼兒園自然角創(chuàng)設中存在的問題探因[J].東方娃娃·保育與教育,2022
(02):56-57.
徐靜.自然小天地 綠色大世界:幼兒園自然角創(chuàng)設的有效策略[J].智力,2021(36):175-177.
吳立堅.生活 趣味 多樣 整合:幼兒園自然角的創(chuàng)設分析[J].教師,2021(32):65-66.
林雅靜.幼兒園自然角活動的實踐與探索[J].幼兒教育研究,2021(05):7-9.
陸雅雯.引導幼兒組織管理幼兒園的自然角[J].清風,2021(10):88.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德市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21年度課題“小園所自然角創(chuàng)設和利用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FJNDKY21-314)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吳立堅(1982.1-),女,福建福鼎人,
任教于福建省福鼎市機關幼兒園,一級教師,本科學歷,福鼎市優(yōu)秀教師、福鼎市優(yōu)秀德育工作者。BCEA8E89-E3B5-4053-829B-B51146E576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