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靜
當前,項目式學習的熱度相對較高,在項目式學習應用于教學中的時候,主要是通過提問、制訂計劃、解決問題以及評價反思等環(huán)節(jié),以具體問題作為教學重點,創(chuàng)設綜合性教學情境,輔助學生在情境當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基于以上要求完成語文項目式學習,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當中提升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綜合素養(yǎng)。
本研究梳理教材“活動·探究”單元中的內容,提煉單元主題,設置活動任務,其中包括“新聞閱讀”“學習演講詞”“自主欣賞”“閱讀與思考”?!靶侣勯喿x”主要內容是要求學生閱讀各類體裁新聞,了解其中的內容,明確閱讀要素,旨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關注社會生活和新聞本身發(fā)展動向;“學習演講詞”任務是通過演講稿閱讀,掌握演講詞的書寫特點,了解作者觀點,能夠參與演講模擬練習;“自主欣賞”任務要求學生閱讀詩歌,感受其中的情感,從詩歌的意蘊角度出發(fā),體會其藝術魅力;“閱讀與思考”任務是認真閱讀劇本,把握戲劇沖突,理解人物形象,品味戲劇臺詞,聯(lián)系自身思考,在舞臺當中表演出來。
(一)項目內容主題化
本項目的實施,為學生篩選諸多閱讀內容,建立系統(tǒng)化的閱讀體系,在同一個項目主題的框架之下,選擇文章體裁種類豐富,不同類型文章選擇3—5篇長度、難度各異的文章,根據內容主題,要求學生完成對應篇目閱讀,之后對比分析閱讀內容,梳理其中的異同之處,從中獲得情感體驗,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所以,項目式閱讀,不但能輔助學生完成進階閱讀的任務,而且還能循序漸進地達到項目學習目標。
(二)閱讀學習過程情境化
從項目任務設置和文本編排方面可以看出,語文教學具有情境化特點。如:“新聞”主題任務單元閱讀教學過程,選擇文本有學科典型的人文性、工具性特征。學生在閱讀文本時,能隨之了解各類新聞特點,學習新聞寫法,彰顯文本工具性特征。學生通過閱讀各類新聞報道,體會新聞環(huán)境,明確新聞發(fā)生時間,展現(xiàn)文本人文性特征。處于真實情境當中,還能還原新聞主題、撰寫時間以及事件發(fā)生地點,將歷史情境還原,有助于學生思考作者情感、寫作特點,從而獲得真實感受。在“演講”主題學習任務當中,設計“模擬演講”這一表演環(huán)節(jié),就是創(chuàng)設情境,達到閱讀教學對于情境方面的要求。此外,學生參與演講活動時,能置身于真實情境下,體會演講氛圍,獲得閱讀感悟,感受文章邏輯關系。
(三)學習過程自主化
“活動·探究”閱讀任務目標設定為“彰顯學生學習過程主體性”,為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教材編排循序漸進地選擇文章,相同主題下設置體裁特征不同文本,還用旁批、側批、補白等方式,指引學生參與學習。在任務實施階段,自主閱讀并非要求教師完全放手,而是要做好引導工作,幫助學生體會教材編者意圖,學會閱讀提示語,并進行思考。例如:“同一主題”任務之下選擇的文本有哪些共性?選擇的文章有哪些特殊之處?怎樣理解文章寫作特點?教材當中提出的閱讀策略哪些值得參考?以常規(guī)問題,理清學生閱讀思路,輔助學生順利完成自主閱讀。
對于本學習項目和主題設計相對應設置群文閱讀,借助項目梳理知識目標;結合項目情境特點設置學習方案,驅動任務完成;按照項目自主化特點,搭建支架,輔助學生自主閱讀。
首先,通過群文閱讀方式,明確知識目標,基于項目式學習而產生的群文閱讀,目的在于利用問題驅動方式,引領學生獲得閱讀體驗。在整體項目閱讀框架之下,分解閱讀任務,讓學生通過閱讀完成語言輸入,通過寫作輸出語言知識,把握閱讀目標和重點。
其次,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完成驅動任務。項目式學習關注真實情境創(chuàng)設,引領學生在情境當中深度思考,促進項目式學習過程的實施。情境創(chuàng)設務必要真實,幫助學生在情境當中思考,參與角色扮演,完成驅動任務。
最后,通過搭建支架的方式,扶持學生完成自學過程。教學過程支架搭設屬于重要方法之一,能讓學生感受學習過程的喜悅。支架搭設可以幫助學生走出學習“舒適圈”,努力參與學習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更高層次的學習目標。
(一)按主題選群文
例如演講任務設置5課時:第1課,為學生發(fā)任務單,明確演講稿特點,按照任務單教學,要求學生閱讀4篇演講稿,思考演講內容“針對性”的體現(xiàn)方式,演講稿當中觀點闡明、態(tài)度表現(xiàn)、思路運用、內容表達要素的體現(xiàn),分析演講稿語言風格和技巧;第2課,將群文閱讀作為核心,從整體上分析,總結演講稿特點,思考演講稿書寫“針對性”需要怎樣呈現(xiàn),語言表達和遣詞造句需要注意哪些要點,演講稿結構怎樣設置比較合理;第3課,鼓勵學生表達自身感受,模擬演講,學生演講階段,教師做好引導工作,指導學生語氣和語調的運用,使用手勢、表情等表達情感,借助豐富的項目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思考學習;第4課,學生對于演講稿形成初步認識,教師為其推薦閱讀篇章,利用群文閱讀,關注語言技巧和情感體現(xiàn),完善知識框架;第5課,設置合作學習任務,共同分析演講稿寫作過程針對性、格式技巧以及情感傳達方式,模擬展示演講過程,去除個人色彩對于不同小組討論成果加以評價。
(二)用批注助閱讀
群文閱讀階段,需要學生明確文章結構、修辭的運用方法,利用批注方式輔助閱讀記錄和分析,在閱讀過程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礎上寫作。比如:“戲劇”單元文本閱讀,教材當中已經給出閱讀策略指導,教師可以利用助讀系統(tǒng),提示學生閱讀階段注意體會戲劇沖突。在閱讀《屈原》這篇文章的時候,通過序幕旁批,梳理人物身份關系,按照批注將與人物形象相符合的語言和修辭手法圈出來,從而體會戲劇結構特點、修辭特點。
(三)設情境促學習
認知學習和建構主義理論表明,項目式學習最初的項目設立階段,教育者需要考慮學生認知、生活經歷特點,幫助其通過閱讀篇章汲取知識,利用生活經驗,建立知識體系,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為后續(xù)項目實施奠定基礎。所以,項目設計要考慮情境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生活經驗。比如:八年級下冊“活動·探究”單元,可以選擇中學生生活當中遇到的挫折、習慣、規(guī)則等方面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學生理解閱讀內容,還能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遇到的難題。教學過程需要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彰顯項目式學習的應用價值,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提高其知識水平。
(四)搭支架促發(fā)展
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變化,對于項目支架進行適當調整。如:“演講”任務學習之前,要求學生聯(lián)系四篇演講稿的特點和題材,從中感受作者情感,逐漸拓展閱讀。項目設計需從廣闊的視野,讓學生感受演講稿情感傳達、結構設置、主旨表達和針對性等特點。根據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熱點設立支架,輔助其完成閱讀任務,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輕松完成學習目標。
初中階段“活動·探究”單元內容教學,選擇項目式學習模式,項目設計為重點,立足整體設計,分析項目特點,梳理教學思路,通過選群文、用批注、創(chuàng)情境、建支架的方式支持項目式學習的實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