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
摘要:核心素質是指學生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和基本品格,以滿足其終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加強對學生核心素質的研究,是貫徹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是我國教育與世界接軌、提高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只有在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以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能,才能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有利于學生全面性成才成長。因此,高中美術教師必須順應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推動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保證中學美術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活動;核心素養(yǎng)
引言
在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對高中美術教育進行深入的探索,既能確保教學效果,又能逐步提升高中美術教育的效率和質量,又能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因此,在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應更加重視如何有效地運用高中美術教育的策略,以促進高中美術教育的實踐經驗。
一、核心素養(yǎng)在高中美術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當前教育變革的必然需求,針對新形勢下的美術培養(yǎng)機制,學生進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尤為重要的。首先,通過提高核心素養(yǎng)可以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不僅僅是針對高中的美術來說,對提高學生各科成績都具有重大意義;其次,就高中美術教育來說,通過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才能,審美才能對美術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優(yōu)秀的審美才能有助于學生掌握美術的深刻含義;最后,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養(yǎng)成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必須由老師在平時的教育中有意識地加以培養(yǎng),借助課堂的實踐教學活動中,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作用,進而實現孩子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二、高中美術教學現狀
1.教學方式存在缺陷
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使美術教學真正面臨著重要的變革契機。不過,目前在很多高中美術教學中仍然面臨著不少問題,同時也未能進行根本性的改進。由于美術的教學強調寫實,因此不少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味要求學生對優(yōu)美的美術作品進行臨摹或者長時間的描摹訓練,而是利用高強度的訓練來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技能。而這些訓練模式盡管可以在短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能力,不過卻導致了學生的美術作品十分的呆板,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發(fā)揮能力,同時學生的表現也受到了較大的約束,不利于學生的整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這些學生雖然對美術的基本能力掌握很扎實,但卻往往無法完成自己的創(chuàng)作,有時只能借助于抽象的美術作品來寄托自己的情感了。在教育的過程中,并沒有采取專門的美術表達方式和固化的教學方法。由于美術本來是一門藝術,并沒有專門的表現手法,所以,部分老師在美術教學活動中采用了固定化的教學方法,本身就具有極大的問題。
2.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差
縱觀中國當前的高中美術教育狀況,學生自我發(fā)展能力受到了很大的約束,因為他們并沒有自主進行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的能力,而且學生的效仿意識也高于自我創(chuàng)作能力。由于長期的效仿,導致學生已經缺乏了獨立思考與表現美術的能力,即便給予充分的知識,他們仍然無法完成自己的創(chuàng)作。同時老師在教的過程中,為達到最良好的教育效果,往往無視了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能力,而把對學生的美術培養(yǎng)看成一個形式,不重視對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從而導致學生無法感受到美術真正的內涵所在。美術創(chuàng)作過程是一項高度復雜的工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它不僅要求學生自我技能與知識的覺醒,更要求老師改進授課的方法。
三、促進核心素養(yǎng)在美術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1.重視“以人為本”的思想,強調美術教育中學生的主體性
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研究的全面展開,要求美術老師結合教育形勢演變和學生的實際狀況,強調以人為本思想在該課程教學內容中的正確應用,進一步凸顯美術中學生的重要主體地位,使得他們的美術課堂任務實施更加具有有效性,并以此為學生的美術成長提供保證,進一步活躍高中美術課堂氛圍。具體體現為:(1)高中美術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與時俱進的成長特點,把美術以人為本的思想切實滲透到美術課堂之中,并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效應,促進每個學生都能夠更加主動的投入到美術教學進程中,從而逐漸提升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2)在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高中美術教學的高效實施,要求美術老師們可以針對當前新課改歷史背景下的美術教學大綱特點,凸顯學生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主體地位,以充分調動學生們更大的積極性,從而進行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高效培養(yǎng),并以此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提供更可靠的保證。
2.豐富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
按照當前的教學改革需求,要在課堂教學中革新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栽培學生的核心能力。老師在平時教學中,要重視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應用,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美術課程中的優(yōu)勢,運用圖像和視頻使學生體驗美術的魅力,以提高對美術優(yōu)秀作品的鑒賞能力,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以提高進行美術的動機。另外,老師還可以運用情境教育、任務教學等新式教學方法,進行豐富多姿多彩的課堂教學,以徹底改變傳統(tǒng)教育的死氣沉沉,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使每個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認真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能,對學生造成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進而達到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培養(yǎng)。
3.增強應用能力
美術學科的知識必須運用于日常生活,學生在美術課的教學實踐中與自己的情感形成了良好的聯系與交互的功能,老師運用美術手段表現與溝通情感,讓學生的情感得到表達,從而實現心理的高度和諧,以便于進一步的發(fā)展完善自己的個性。所以,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運用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獲得優(yōu)秀的美術運用技巧,還需要形成完備的知識框架,具體來說,也就是把美術條狀的基礎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加以重建,并通過彼此結合加以擴展。如果大多數學生都沒有對情感表現的意識,老師就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如運用比賽、展演等美術手段,讓學生來組織、溝通、感受、表達生活,讓學生學會表現自身的情感與意志。我們應該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眼睛,一切的美術作品都來自日常生活,美術的教學都是為了更好的表現自己。除此之外,教師也要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引導學生更好地表現自我,讓學生在實際體驗的環(huán)境中進一步培養(yǎng)自身的意識。
4.聯系生活,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藝術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術已成為了藝術的主要內容,無論創(chuàng)造或者欣賞都離不開生活經驗的積累,偉大的美術作品都具有豐富的生活內容和強烈的精神力量。所以,在美術教育過程中,老師們可以很巧妙地把美術教育和生活聯系起來,并加入一點美術歷史與文化內涵,
結束語
在核心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美術教師在不斷優(yōu)化教育模式的同時,也能對美術教育的核心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所以,在高中美術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教學方法的轉變與創(chuàng)新,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高中美術教師要想真正地培養(yǎng)具備核心素質的社會型人才,就必須突破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雅煊.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中學美術鑒賞教學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