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娜 王麗麗
摘要: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人的本質活動,勞動是人的第一需要。在新時代,各高校應積極將勞動教育納入學生培養(yǎng)中,促進勞動教育理念和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融合。本文在分析將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意義的基礎上提出有效融入路徑。
關鍵詞:勞動教育;思政課;實踐教學
2022年5月,教育部首次批準開設“勞動教育本科專業(yè)。在高校開展勞動教育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yǎng)成勞動習慣;有助于高校搭建全方位育人的機制,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成效。
一、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開展勞動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
1.有助于落實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表示各類課程同思政課建設的協(xié)同效應有待加強,評價體系有待健全,教學效果有待提升等多種問題。當下,勞動教育的育人作用被各大中小學所注重,但是目前各大高校對于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普遍不足,關于勞動教育的課程的開設和專業(yè)勞動教師也普遍欠缺。而思政課教育目前存在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內容偏理論化等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將勞動教育和思政課實踐教學相融合可以作為勞動教育獨立授課的過渡階段,和落實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有效措施。
2.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當前大學生包括碩士研究生普遍為95后和00后,大多為家庭中的獨生子女,更受到家長的關愛,普遍缺少一定的勞動意識。積極地將勞動教育和思政元素相融合有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在勞動中培養(yǎng)艱苦奮斗的精神。在傳統(tǒng)教育中,勞動通常都是作為任務而下發(fā)給學生,學生只需要完成即可。而當思政理念融合后,更偏向于通過勞動讓學生認識到勞動對于人生的重要性。在學生的實際勞動中,通過教學任務使學生打破安逸的生活環(huán)境,讓學生潛下心來參加勞動,讓學生在勞動中真正體會到快樂,培養(yǎng)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讓學生意識到人生道路的成功都需要靠自己的去創(chuàng)造,都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在勞動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抗壓能力和耐心都有一定的鍛煉,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3.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從社會的發(fā)展趨勢來看,不論是全球戰(zhàn)略眼光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還是個人角度的成功之路,都需要合作。在高校的教育過程中,合作意識貫穿了學生的學習生涯,小組作業(yè)、集體活動甚至游戲等都需要合作意識的輸入。可以說,合作意識是個人和集體走向成功的必備要素。將勞動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不僅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性,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勞動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實踐渠道,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在多樣化的勞動中,通過集體協(xié)作,可以鍛煉大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1]能力,培養(yǎng)大學生的樂于奉獻精神以及激發(fā)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二、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開展勞動教育的路徑
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依舊是思政課堂模式,教學方法依然集中于理論教學,教學手段傾向于灌輸教學。如何走出傳統(tǒng)課堂,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注重潛移默化的思政教學是教育界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1.重視勞動育人作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在思政教育方面,首先應高度重視勞動育人的重要性。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渠道,應該積極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巧妙地融入勞動教育的內容,發(fā)揮勞動教育的滲透作用。勞動教育的加入,同時也豐富了思政實踐教育的內容,完善了思政教育的體系,促使思政教育對于的學生的教育更加全面。勞動教育做的不僅僅是在思政課中簡單地加入勞動,而是如何讓學生在勞動中接受到教育。因此,教師要注重日常的勞動中,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合,例如看望抗戰(zhàn)老兵、參加福利院的志愿者活動,在行動中感知尊老愛幼和愛國教育;舉辦植樹活動,在勞動中體會到尊重自然,愛護自然……通過這樣的融合和滲透,學生對于勞動教育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也會更加夯實自身的素養(yǎng)。與此同時,教師的作用也不僅是任務的發(fā)布者和考評人,更應該是起帶頭作用的“模范人”。教師要做學生勞動教育的號召者、組織者、參與者、考評者,在日常勞動中教師要積極和學生一起參與到其中,身體力行,爭做學生表率,點燃學生的勞動熱情。
2.融入勞動教育,構建思想政治教育“三元”考評體系
傳統(tǒng)思政教育評價多為教師考核,評價主體較為單一。而構建“三元”考評體系,即“學生本人、教師、同學”三元的多主體的評價考核體系,以促使考評結果更加公平公正和全面客觀。勞動教育融入思政課程的實踐教學后,要將勞動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考核表中。在“個人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考評”的多元考評體系中,個人自評和同學互評更注重考察學生的學習過程,即合作意識、勞動實踐能力、奉獻精神以及是否能夠公正客觀地給本人和同學打分等內容。而教師考評則根據(jù)每次小組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和個人成績綜合給予打分。思政教育要融合勞動教育就不能將教育環(huán)境限于課堂中,必須嘗試走出課堂,規(guī)范勞動教育的考核標準,強化教師的責任意識
3.評選勞動模范,發(fā)揮榜樣力量
在思想政治“三元”考核體系中,思政考評中的勞動教育不僅要納入綜合考評體系中,也需要以勞動教育評分評選“勞動模范”。勞動模范的作用不僅是對于學本人的承認,更多地是發(fā)揮榜樣力量,弘揚勞模精神。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勞動中來,享受勞動,熱愛勞動,以勞動為榮。首先需要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設立勞動內容規(guī)范勞動教育的評分標準,根據(jù)評分情況評選出勞動模范。學生在參加多樣化的勞動中,要對勞動教育評分和勞模選拔的標準有著清醒的認知。其次在勞模評選出來之前,教師要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在大學生群體中,學生對于榜樣的學習和模仿能力較強,教師要充分挖掘自律性強且熱愛勞動的人,將他們和教師本人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以點帶面的帶動周邊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同時對于勞動積極性一般或者厭惡勞動的學生,要給予耐心和針對性的教育,引導他們在行動上靠近勞動模范。最后,思政教師要明確,不論是設立考評體系或是評選勞動模范,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日常中感受到勞動帶給學生的滿足感從而熱愛勞動,而不是僅僅在思政課中體驗勞動。
參考文獻:
[1]劉燕.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11):109-112.
[2]陸祉亦.勞動教育與民辦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協(xié)同育人的探索[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05):72-75.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省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課題“河北省‘00’后大學生勞動教育現(xiàn)狀及培育研究”(編號:20200601001);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思政專項(編號:2021SZZ04)。
作者簡介:
周娜,1979年6月,女,漢族,河北滄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
第二作者,王麗麗,1970年2月,女,漢族,河北滄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