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芭蕾舞是一門展示人類肢體的藝術,在芭蕾基訓課程的學習中,學生不僅需要全面地了解、認知芭蕾文化,最重要的是要從肢體語言上掌握芭蕾動作風格、要領及其訓練價值等。在芭蕾基訓教學課堂中,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學生為受教主體,兩者相互配合進行有計劃、系統(tǒng)性的舞蹈教育活動。筆者通過自身芭蕾教學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和思考,從“言傳”與“身教”兩個方面剖析,以學生為主體,深化“言傳身教”,具體分析其在芭蕾基訓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芭蕾教學;“言傳”;“身教”
中圖分類號:J72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3-0-03
隨著舞蹈教育實踐不斷開展,芭蕾基訓成了我國各大藝術院校舞蹈專業(yè)的必修課程?,F(xiàn)代的舞蹈教學方法融合了諸如情感教學、美育教學等多種方式,但在芭蕾基訓課堂教學中,“言傳身教”仍舊是最提倡的方式,因為其符合舞蹈教學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遵守客觀規(guī)律?!把詡魃斫獭庇蓙硪丫?,其與舞蹈的產(chǎn)生、發(fā)展息息相關。特別是在電視錄像等新媒體誕生以前,“言傳身教”是芭蕾舞蹈教學最重要的方式。筆者認為,“言傳”關乎“藝術傳達”與“藝術接收”的問題,“身教”關乎“藝術傳授”與“藝術接受”的問題,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1 “言傳”
“言傳”,從字面上看,是通過言語表達、口頭傳遞的方式,對舞蹈動作的名稱、要領、規(guī)格和標準進行講解?!把詡鳌弊畲蟮奶攸c就是教師通過舞蹈思維,將舞蹈動作轉化為口頭言語傳遞給學生,學生通過聽覺神經(jīng)感官,在大腦中構建基本舞蹈動作圖形。這就關乎“藝術傳達”與“藝術接收”的問題。藝術傳達是指:“藝術家將自己的藝術構思通過一定的物質(zhì)材料表現(xiàn)出來,形成物化狀態(tài)的藝術作品的活動?!盵1]“藝術家”在芭蕾基訓教學中可轉化為“芭蕾舞教師”,“藝術構思”指芭蕾教師通過舞蹈思維對所教授的動作進行解讀,形成對該動作的全面理解,“物質(zhì)材料”指“口頭言語”。藝術接收指“審美客體接收到審美主體所傳遞的信息”。芭蕾教學中“藝術傳達”與“藝術接收”的過程為教師全面理解所要教授的芭蕾動作,并完全準確地通過語言傳遞給學生,學生充分理解該動作的要點,了解其風格特征。
李澤厚先生在《美學百科全書中》指出:“藝術傳達以藝術構思為基礎,同時又是藝術構思的繼續(xù)和深化?!盵1]“藝術構思”作為“藝術傳達”的基礎,同樣對芭蕾教學至關重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對芭蕾動作、技術技巧進行解讀,并轉化為教學語言十分關鍵,這就要求芭蕾舞教師除了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外,還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1.1 語言準確
“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是芭蕾舞教師必須具備的。在芭蕾基訓教學中,最忌諱教師語言“似是而非”。教師語言的精確可以讓學生快速領悟到動作的要點,其動作的學習效率也會提高;若學生練習一個動作長期沒有進步,學生本身的能力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教師言語不準確,這會使學生領會不到動作精髓,從而對動作產(chǎn)生誤解。以Battement fondu(巴特芒·豐糾)為例,學生經(jīng)常在漸蹲之后,主力腿快速伸直,動力腿做成Developpe(代弗洛佩),與Battement fondu(巴特芒·豐糾)的要求相悖。因此,教師在教該動作的時候要強調(diào)兩腿在同時外開的基礎上要同時彎曲、同時伸直,且伸直的動力腿要有無限延伸之感,動作過程要細致而緩慢,出后腿部時髖部不要掀起。尤其是在高年級練習90度加主力腳立releve的Battement fondu(巴特芒·豐糾)時,教師須強調(diào)在漸蹲時,動力腿依舊要在主力腿的sur le cou-de-pied(絮·勒·庫-得-皮耶)位置(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出現(xiàn)至主力腿Passe(帕塞)的情況),在雙腿同時伸直時,強調(diào)雙腿各個關節(jié)伸直的順序:主力腿要在膝蓋先伸直的前提下再立releve(蕾勒韋);動力腿腳背外開繃住,用腳后跟往外推動的力量帶動小腿外伸腿部伸直,再帶動膝蓋連至大腿使整條腿抬至90度。切記要提醒學生動力腿在伸直時,不可以用膝蓋以上的部位帶動。Battement fondu(巴特芒·豐糾)主要訓練雙腿的柔韌性、外開與互相間的協(xié)調(diào)配合能力,鍛煉主力腿承受身體重量與重心穩(wěn)定的能力,增強腰、背肌的能力,為以后大幅度的動作和跳躍落地時膝關節(jié)緩沖的能力打下基礎[2]。所以,教師在講述動作要點、規(guī)范時,必須嚴謹嚴肅,每一要點都要表述得精細準確,不可模糊帶過。
在芭蕾基訓的教學課堂中,芭蕾術語的學習也是教學的重要部分,教師對芭蕾術語的運用必須精準。教師能夠在教學中與學生通過術語進行直接的交流與指導,可以通過芭蕾術語與符號精準傳遞信息,且學生只有在掌握術語以后,才能在課堂中與教師有效互動,讓課堂更為高效。
1.2 語言生動
“語言的生動性”是教師在芭蕾教學中不可缺少的,言語生動易喚起學生學習興趣;對某些動作解讀,學生難以理解,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可以讓學生在腦海中更容易構建舞蹈圖形,更形象地去理解動作。對芭蕾舞教學來說,生動的語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以雙手扶把、上身向后的Port de bras(波·得·勃拉)為例,學生在做該動作的時候容易與中國古典舞身韻中的“提”相混。教師以“上身做向上拋物線的運動”去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吸氣胸腰向上提之后,再向后仰,讓其把整個上身想象為一條拋物線,先向上、再向遠,這就與芭蕾延長、伸展的審美原則相符。再如Battement tendu jete(巴特芒·湯糾·熱泰),教師在教動力腿向前、旁或后擦出踢起25度至45度時,引導學生想象自己的“動力腿像一根木棍一樣,直擦直出”,且踢出時注意腿部瞬間停住,讓學生形象地認識到做Battement tendu jete(巴特芒·湯糾·熱泰)時,腿部不能有任何彎曲,同時要強調(diào)用腳帶動腿向空中迅速、敏捷、有力地踢出與收回,胯部穩(wěn)定,腳拋出與收回前不能忽略擦地的全過程。
1.3 語言及時、親切
“敏銳的洞察力”是芭蕾教師必備的能力。在課堂中,教師無論是對學生的動作還是情感都要及時感應。
學生在上課時,對新學的芭蕾基訓組合難免生疏,因此教師在學生做新組合的過程中,對某些難以記憶的部分或者容易出錯的地方,應及時引導。對教師來說,在課堂上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教師也是通過不斷犯錯和糾錯得以成長的,因此教師在犯錯誤時應及時糾正錯誤,避免誤導學生;對學生來說,那些反復出現(xiàn)的錯誤動作,教師必須及時提醒,幫助修正,做到教學相長。以芭蕾基訓中的跳躍動作Sissonne ouverte(西松·烏韋爾)為例。在學生向前做Sissonne ouverte(西松·烏韋爾)時,習慣將動力腿attitude(阿蒂糾得)舞姿做成中國古典舞中的“射燕”;教師須要求學生動力腿膝蓋外開,主力腿要向前踢起45度,起跳前與落地后的demi plie(得米·普利埃)姿勢要正確,腿、腳同等外開,落地時主力腿要穩(wěn)定,動力腿保持原高度,不要晃動。對學生這些潛意識里扎根的錯誤,教師必須及時幫助修正,不能任其發(fā)展。
教師在課上言語的表達方式十分重要,無論是大學生、高中生還是初中生,心智逐漸成熟后,其內(nèi)心都是敏感的。芭蕾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言語不能太過極端。過于嚴厲、生硬,學生易產(chǎn)生抵觸和逆反心理;過于溫柔、平緩,老師不能樹立足夠的威信,學生也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且對課堂失去興趣。所以,教師應采取折中的辦法,言語親切的同時又保持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循序漸進地啟發(fā)引導學生,善于同學生溝通交流。
2 “身教”
“身教”指以身示范,教師親自用肢體動作完成所要教授的內(nèi)容。從舞蹈的外化形態(tài)來看,舞者是通過人體動作的舞蹈語言來傳遞信息的,這體現(xiàn)著舞蹈的直觀動態(tài)性。學生對舞蹈最初的學習,都是通過模仿來進行的。首先是對老師肢體動作的模仿,再結合自己的理解,形成自身的舞蹈語言。因為舞蹈主要是通過人們的視覺器官(眼)來進行審美感知的,所以教師親身示范,可以讓學生更明晰動作要點。
芭蕾舞教學本身就是以實踐為主,許多難度較大的動作用語言表述的話,學生會難以理解,用“身教”的方式,教師直接通過肢體展示動作要領,學生更容易接受。這就關乎“藝術傳授”與“藝術接受”的問題,這里的“藝術傳授”微觀來講是教師以身示范傳授知識,學生通過視覺神經(jīng)感官理解、掌握動作要點。南朝典籍《后漢書·第五鐘離宋寒列傳》記載:“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盵3]這句話釋義為:“用自身行動教育人,別人就服從;用語言來教育人,別人就會爭辯是非。指身教重于言教?!痹凇把詡鳌迸c“身教”并重的同時,教師更應看到“身教”重于“言傳”的維度。身體話語與教學實存情境的高匹配度意味著“身教”本身與實踐理性和實踐性知識有著更強的親緣性[4]。芭蕾教學中教師親自示范動作,這種教學方式的存在,為學生創(chuàng)立了更直觀、更形象的教學情境。
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芭蕾教師“身教”的內(nèi)容也要隨之變化。從低年級到高年級,芭蕾基訓的教學內(nèi)容要從簡到難,循序漸進;而芭蕾教師“身教”的內(nèi)容要從難到簡,根據(jù)學生的能力、理解力進行相應調(diào)整。在“身教”的過程中,芭蕾教師本人的形象也很重要,且教師自然流露出來的文化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無形地傳遞,學生無阻地接受,會對學生的一生產(chǎn)生深遠影響。
2.1 教師對動作進行全面、標準的示范
對剛接觸芭蕾基訓的大一新生來說,教師必須對芭蕾動作進行全面、標準的示范。無論是單一的芭蕾動作,還是芭蕾組合,教師都應將頭部、手部、腳位等全身及面部表情全面標準示范,這會使學生形成對芭蕾最初的印象與理解,對他們今后的芭蕾舞學習至關重要。對低年級的學生,中間部分的芭蕾組合應先從簡單的Port de bras(波·得·勃拉)加Temps lie(湯·利埃)開始,讓學生對芭蕾的舞姿、呼吸、感覺有最初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舞蹈感覺和藝術表現(xiàn)力。教師在做示范時,要注意頭、眼、手、腳與身體的協(xié)調(diào)配合,動作中手臂要始終保持規(guī)范、準確的位置,動作自然、柔和、舒展并富于表現(xiàn)力,保持身體的平衡與穩(wěn)定,做到全面細致。芭蕾教師對每節(jié)課所要教授的新的內(nèi)容,同樣也要做出全面、標準的示范,學生對動作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而且他們對新的動作也有一個接受的過程,芭蕾教師要注意動作的準確性、標準化,嚴謹規(guī)范示范動作的同時也要嚴謹規(guī)范地要求學生。
2.2 教師對示范動作逐步簡化
對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芭蕾基訓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在這一節(jié)階段的“身教”內(nèi)容就要逐步簡化,分清主次,抓重點進行示范。對一些較難理解的,用語言表述難以表述的動作要點,芭蕾教師應對這單一動作做出標準的示范。以把上Grand plie(格朗·普利埃)為例,學生在學習過Grand plie(格朗·普利埃)之后,在練習的時候,會出現(xiàn)尾骨習慣性往外撅或往下坐的情況,教師這時要在語言上提醒,強調(diào)胯部以上不能亂動,在胯部打開的前提下再做Plie(普利埃)。Plie(普利埃)主要是訓練膝關節(jié)、跟腱的力量,所以尾骨不能隨意運動,要始終保持與地面垂直。在這之后要做出標準的示范,讓學生的視覺感官更直觀、更清晰。教師同時可以讓做得標準的學生與出現(xiàn)錯誤的學生進行示范比較,讓學生深刻意識到錯誤的地方,了解錯在哪里并自主修正。對一些比較簡單的動作,芭蕾教師可以通過術語加簡單的肢體動作表達,簡化教學示范內(nèi)容,如腿部動作,有時可以用手比畫,胳膊肘代表小腿,雙手交叉可以代表五位,前旁后旁完全以手仿做。這同時也是對學生的一種鍛煉,培養(yǎng)其快速反應能力。
3 結語
“言傳”與“身教”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不可分割,相互驗證、緊密結合。“言傳”作為理論基礎和實踐檢驗的總結,為“身教”做充足的理論準備;“身教”作為實踐效果,驗證“言傳”的理論依據(jù)。在芭蕾基訓的教學中,教師教授新動作時都是在語言講述動作要點的同時用肢體進行標準示范,讓學生調(diào)動視覺、聽覺感官,從而達到對芭蕾動作全方位的認知。芭蕾教師用“言傳”與“身教”的互相結合,向?qū)W生闡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
作為新一代的教學工作者,應該在芭蕾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做到“言傳”與“身教”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并重,為學生提供更全面、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與技術技能。要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和認識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促進芭蕾教學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澤厚,汝信.美學百科全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0:581.
[2] 李永明.芭蕾舞及教學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94.
[3]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四十一·第五鐘離宋寒列傳[M].[唐]李賢,等注.北京:中華書局,1965:1400.
[4] 沈宇彬.從“身體話語”與“概念話語”的融合進路看“教-學”活動的共生格局:一種基于梅洛-龐蒂語言現(xiàn)象學的教育哲學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22(3):30.
作者簡介:孫樹?。?998—),女,山西運城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舞蹈教學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