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香 王瑋 陳永貴
摘要:智能時代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學生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jié)摿Φ暮诵乃仞B(yǎng)?!巴Un不停學”為培養(yǎng)學生在線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提供了契機。教師要從學習的計劃、執(zhí)行和自我反思三個階段出發(fā),建立在線學習管理機制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意愿,重構在線課堂以傳授學生自主學習策略,豐富平臺資源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文章主要對異位散布式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職業(yè)教育;自主學習能力;異位散布式;人才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1;G71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1-0061-04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異位散布式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研究”(編號:2021-ZDJH-044)研究成果,主持人:朱玉香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教育的不斷變革,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戰(zhàn)略和選拔人才的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從雙減政策的強力實施,到職業(yè)教育的崛起,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面授教育的“共位集中式”教學正與線上教育的“異位散布式”教學進行融合,朝著“混合式”教學方向發(fā)展。相較于面授教育,“異位散布式”教學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線上學習,與終身教育理念相契合。為了更好地應對社會的需求,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方向將逐漸從學習知識轉向培養(yǎng)能力,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huán)?!爱愇簧⒉际健睂W習是一種“泛在教育”,是適應未來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形式,在這種形式下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實就是體現學生的未來可能性,其目的是為未來而教。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工業(yè)4.0時代,對勞動者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技術的革新使各種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等層出不窮,技能人才若是僅憑已有的知識儲備和技能,并不能持續(xù)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需要其對產業(yè)領域的新發(fā)展新技術進行持續(xù)追蹤學習??梢哉f,這種持續(xù)性將伴隨勞動者的整個職業(yè)生涯,也是“終身教育”價值的體現。持續(xù)的追蹤學習,要求技能人才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能夠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斷自覺主動和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學習,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自身技術革新的能力。并且技能人才的這種學習能力要與深度學習相契合,與當下的社會發(fā)展人才需求相契合,是其實現自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保證。
1.學習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終身學習
新一輪產業(yè)變革下,人類知識和技術的快速更迭對社會經濟造成了深刻影響,對傳統(tǒng)的經濟結構和秩序形成了沖擊,也引發(fā)了新一輪崗位和勞動者結構的變化。在此背景下,提升可持續(xù)的社會競爭力以適應經濟發(fā)展方式和結構變化,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傳播知識、教授技能的高職院校,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就業(yè)能力,更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在未來持續(xù)更新知識、提高技能所應具備的終身學習能力,通過持續(xù)性學習,提高個人競爭力,從而適應社會的變革。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書中說:“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fā)展之路。”因此,教師要將終身學習理念融入教育教學中,通過強調學習個體自身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學生個人成長歷程中自覺、主動、自律的學習行為,培養(yǎng)其終身學習意識和行為習慣,以便更好地配合人生不同階段的社會角色與后續(xù)發(fā)展。在一定意義上,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一樣,都是主動的有意義的學習,但自主學習側重于區(qū)別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學習和機械學習,強調學習過程的主動性和構建性。教師要根據學習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要求,引入終身學習理念,讓學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強化,從而形成一個自主學習能力生態(tài)圈。
2.從學習知識向培養(yǎng)能力的邏輯轉向:深度學習
人們經常說“知識就是力量”,這里的知識主要指對知識的學習、記憶和掌握,側重于知識的系統(tǒng)性。隨著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信息的海量化,知識已經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進行檢索和查閱,單純地學習知識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換句話說,人工智能時代,記憶、復述、再現等淺層信息加工任務的重要性會下降,這些任務極易被機器替代,而那些能夠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術,通過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產品或產業(yè)進行工藝升級、設備改良、裝備改造等技術革新的高技能人才,才能更好地在人工智能時代搶占高地。新的社會形態(tài)對勞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又該如何作出調整?既然淺層的信息加工能力易被取代,那就培養(yǎng)學生深層的信息加工能力。馬頓和薩爾約在《論學習的本質區(qū)別:結果和過程》一書中首次提出了淺層學習與深層學習,后者比前者需要運用到更多的策略去學習知識,并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新時代需要能夠進行技術革新的高級技能人才,技術革新又是在已有知識和技術上的另辟蹊徑,因此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也應具備運用已有知識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并從已有的知識中挖掘出新應用和新知識的能力,即深度學習能力。所謂深度學習,可以理解為學生自主應用學習策略,對知識進行批判性學習達到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并將其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以解決實際問題和作出決策的學習。這充分說明,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的方向已經從學習知識型轉向培養(yǎng)能力型。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報告中指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新冠疫情的反復,使學校的線下教育轉為線上教育,這既為學生在線自主學習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契機,也讓學校快速找到了與人工智能時代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契合點。尤其是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后,學校教育正在向線下和線上相互融合的“混合式”教學發(fā)展,并實現了軟著陸。在此情形下,催生了在線學習平臺建設、在線學習資源庫的創(chuàng)建,并且這些新技術、新資源為學生擴展了新的學習空間。但是在線教育也面臨著一個重要問題,即沒有教師監(jiān)督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學生的線上學習質量。這個問題讓學者們把關注點對準了學生自主學習意愿和自主學習策略。齊默爾曼依據過程邏輯將自主學習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計劃階段、執(zhí)行階段與自我反思階段。計劃階段是學習開始前,通過任務分析,讓學生自己制定具體的、可測量的學習目標,以及為了實現目標將采取的策略。執(zhí)行階段也是控制階段,學生按照已制定好的學習目標和策略開展學習,努力排除外在干擾與誘惑,監(jiān)測自己的學習過程,找到屬于自己的高效學習方法。在反思階段,學生需要客觀地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觀察和評價,通過與自己比、與同伴比或某個判斷標準比,作出判斷和歸因。這樣,通過自我滿意度的調節(jié),由反思再次引發(fā)新一輪目標的制定,能形成螺旋上升的循環(huán)往復的自主學習生態(tài)圈。
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tài)化,職業(yè)教育與時俱進的社會化,傳統(tǒng)課堂教學正在逐步向混合式教學遷移。信息技術和智能化的變革衍生了時空向度,廣域資源的連接互通促使課程資源質量不斷提高,在線教育質量的提升不僅需要提高課程資源質量,也要注重學習過程。與傳統(tǒng)學習環(huán)境不同,智能化手段介入下的學習環(huán)境其適配性更強,學生的學習計劃、學習進度、學習內容、自我管理等學習過程更加依賴于自我決策,這一過程也是學生自我計劃、自我管理、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的過程。在線學習中,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在時空上是分離的,這就使得部分學生在學習時只觀看視頻和閱讀課件等,導致形式單一、互動較少,影響了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通過對教學活動的精心設計和有效組織,從在線學習管理機制、在線課堂、平臺課程資源三方面提出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以促進學生自覺、主動學習,提升在線教育教學質量。
1.在線學習管理機制: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意愿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這對教師的教學思維轉變和教學活動設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這個階段,教師充分扮演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規(guī)劃師角色,通過發(fā)放學習資源、提交作業(yè)、課題隨測、學習討論區(qū)等在線學習管理機制,設計學習任務引導性問題,給出線索,讓學生跟隨教師設計的路線進行主動探索,學會制定學習目標,并主動完成學習目標。教師要驅動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問題的思維容量,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愿。由于疫情防控區(qū)域的不同,有些高職生所居住的區(qū)域是可以正常工作生活的,其中有部分學生會利用這段時間從事社會兼職工作,他們的課程學習任務就放在了工作之余。因此,教師更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以便其有條理地規(guī)劃好在線學習。
學習動力并非生而有之,一般來自兩方面,一是學習興趣,二是學習責任。教師應在充分尊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期待。教師也可以適當給學生“畫大餅”,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興趣內容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人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責任,在學生時期,其責任就是學習,教師可以從學習管理機制上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責任心。而學生有了責任心,就有了自覺學習的前提。對于學生而言,清晰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取向,能夠幫助其正確認識學習的價值和意義,產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而學生態(tài)度端正了,才能自覺擔負起學習的責任。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任務分析、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安排,讓學生自己有一種學習掌控感,能真正激發(fā)其自主學習的意愿。
2.在線課堂:傳授自主學習策略
課堂是教育教學內容傳授的主要陣地,教師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推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設計師。教師需要在課堂這個訓練場上圍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創(chuàng)新設計授課內容。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強調構建通識知識框架,注重審辯性思維知識的輸入,而非淺層的知識輸入,以此使學生在辨析式思維、數據分析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等方面具有較高的技能。
無論前期學習計劃考慮得如何周全,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這項計劃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的貫徹執(zhí)行,學習目標也可能無法順利實現。學生在計劃階段已經確定了學習目標,制訂了學習計劃,接下來應執(zhí)行學習計劃,執(zhí)行過程也就是控制過程??刂剖菫榱舜_保計劃的完成,按照預定的計劃指標和標準,根據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采取自我調整措施,確保學習目標實現的管理活動。一個有效的學習控制系統(tǒng)可以保證各項學習任務完成的方向是朝著教師的教學目標前進的。因此,教師要通過問題驅動、項目教學、主題選擇、專題研究等形式重構教學內容,全面拓展學習任務,以傳授學生的自我控制、自我指導、學習專注力、自我觀察、自我記錄、自我實驗等學習策略。
為了促進學生在線下、課前、課后自主進行學習,教師應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例如,通過研討會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一周兩次以上。在研討會前,教師要讓學生對一些互動和問答進行線上預習,再讓學生通過研討會進行思維碰撞,以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自主學習并不等于自己一個人學習,需要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思想碰撞、融合和交換,以此產生新的認知和價值追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樂于分享、敢于表達的習慣,進而促進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的提升。高質量的互動,能增強學生學習交流和自我反思,能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提高學生的在線學習質量。因此,教師要重視在線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在活動過程中做好積極的引導,扮演好組織者、協(xié)調者、參與者和促進者等多個角色,真正發(fā)揮自身的引領作用。
3.平臺課程資源: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管理中,教學監(jiān)控和管理是通過教學評議、學生評議等活動來獲取數據,在本質上并不能優(yōu)化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且效率較低。數字化教學資源庫與教學平臺的建立和應用,為職業(yè)教育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學校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智能化手段搭建教學管理平臺,能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支撐。平臺資源順應智能化設備的發(fā)展而生,它的呈現形式和多樣化、個性化的獲取方式,打破了時空限制,能讓不同水平、不同需求的學習者都找到適合的切入點以獲取自己所需的資源。這些資源構建了泛在、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但平臺資源的龐雜,也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判斷能力。因此,在這個階段,需要教師將無序資源整理成有序資源。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平臺的自主學習系統(tǒng)協(xié)同性,教師要設立學生顧問,定期與學生溝通,負責學生學業(yè)的規(guī)劃、學習進度跟蹤、課程資源學習建議等工作。學生顧問要幫助學生監(jiān)測自己的學習進度,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和正向的因果歸因。
“停課不停學”政策實施后,教育部曾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會把此次大規(guī)模在線教育教學的優(yōu)秀實踐案例作為疫情結束后的教育教學改革重要舉措,通過多方結合形成整套改革方案,以“學習革命”推出“質量革命”。隨著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互聯(lián)網+教育”的在線學習已成為廣泛認可的一種學習方式,鑒于在線教育的時空優(yōu)勢和資源量優(yōu)勢,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業(yè)已成為趨勢。對于高職學生而言,面對浩如煙海的資源信息,他們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資源或自己所需的資源,極易產生焦慮和疲倦,從而影響學習效率和質量。在這一點上,學??山梃b搜索引擎、京東、淘寶等平臺,因為這些平臺會依據用戶瀏覽網站的大數據為客戶推送感興趣的內容。學校也應依據學習者的個人數據和學習行為進行大數據分析,通過平臺為學生推送感興趣的資源內容,這不僅能節(jié)約學生檢索資源的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使他們的學習更輕松、更愉悅。在積極引進行業(yè)內高水平兄弟學校優(yōu)質特色課程資源的同時,學校要建立本校的網絡學習社區(qū),這個社區(qū)不僅能支撐教師線上備課共享、作業(yè)數據庫共享、與學生互動討論問題等活動,還能引導學生參與實習資源的創(chuàng)建。學生則要通過學校的智慧化平臺監(jiān)測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依據反饋數據能動性地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學習策略和自我反思,以提升學習效果,增加學習的體驗感和獲得感,進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總之,“互聯(lián)網+教育”理念的提出,為新時代職業(yè)教育轉型與變革指明了方向,基于在線平臺的教育模式應運而生,通過在線平臺將社會、學校、教師、學生與學習資源連接,并通過線上交流互動、教學指導等形式打通了學習者與學習資源之間的隔膜,在滿足學習者多元化需求的同時能重構學習生態(tài)圈。而疫情的反復,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在線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機遇。為提高學生在線學習質量,學校和教師要努力探索可行的路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銀海強.大學生學習“缺位”分析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J].中國大學教學,2020(07).
[2]王靜雅,亓玉慧.高職混合式教學:指向深度學習的路徑探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21(23).
[3]趙荻,劉瑋菁.構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全日制在線中學———基于斯坦福在線高中的啟示[J].教育發(fā)展研究,2021(06).
[4]邢西深,李軍.“互聯(lián)網+”時代在線教育發(fā)展的新思路[J].中國電化教育,2021(05).
[5]林秀琴.翻轉課堂模式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現狀及策略[J].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01).
[6]羅小波,劉飛云.深度學習視角下遠程教育在線學習活動設計研究———基于倫敦大學的案例剖析[J].職教論壇,2021(10).
[7]劉君曉.學生自主學習的層次:情趣化、習慣化、儀式化與意義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35).
Analysis on the Training Strategy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the Heterotopic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 Environment
Zhu Yuxiang, Wang Wei, Chen Yonggui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Zhengzhou 151464, China)
Abstract: The intelligent age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and challenges for talent training.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has become the core quality of students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tential. "Class suspension without suspension"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cultivate students online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Starting from the three stages of learning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self reflection, teachers should establish an online learn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stimulat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learn independently, reconstruct online classes to teach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enrich platform resourc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raining strategies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the heterotopic distributed learn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vocationaleducation; autonomouslearningability;ectopicdispersion;talent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