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超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課強調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學習,并且在實踐中研究和解決問題,它是一門涉及多個學科的綜合性課程。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大多是以小組為單位而開展的。項目式學習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明確實踐的目的,鼓勵學生解決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以有效發(fā)揮綜合實踐課的實效性。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引入項目學習,構建綜合實踐活動高效課堂進行探究。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綜合實踐課;實效性;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1-0117-04
綜合實踐課程是近年來備受社會關注的課程,增強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效性是綜合實踐教師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中,教師借助項目式學習推出教學方案,對項目學習資源進行整合利用,對項目活動組織、項目學習訓練設計等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實踐體驗的機會,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利用項目式學習,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促進學生綜合技能的提升。項目式學習需要明確任務分配,并隨著任務的不斷變化而改變小組成員的角色。在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成果都是通過自身的實踐而得出的,更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更好地發(fā)揮綜合實踐課程的教育作用。
頭腦風暴又被稱為智力激勵法或自由思考法,是指一群人圍繞同一問題產(chǎn)生不同的觀點,這些觀點會被記錄,但不會被批評。教師利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激勵學生的自由表達,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綜合實踐課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是學生獲得生活經(jīng)驗的一種途徑,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時,可以鼓勵學生進行頭腦風暴,讓學生以發(fā)散的思維處理相同的問題,使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中拓展解題思路,認識到生活中差異觀念的存在,增強學生的包容能力與整合能力,改善人際關系,促進良好班集體的形成與發(fā)展。
例如,在“漫步古詩園”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提高學生思維活躍度。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整理學習過的古詩詞,讓學生認識古詩詞的分類,增強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與熱愛,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上課之初,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你們在小時候就背誦過許多古詩詞,想一想,你會背哪些古詩詞?”在學生回答后,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會背誦的古詩詞很多,這些古詩詞都是寫什么的?有什么特點?你能給它們分類嗎?”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古詩詞進行分類。在小組活動前,教師可利用大屏幕出示活動要求:各組需要有一名記錄員,在小組頭腦風暴的過程中記錄大家的討論成果,在討論的過程中要集思廣益,做好總結。
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采用項目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結合本課的主題進行頭腦風暴,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大量的列舉中,學生找到古詩詞分類的方法與依據(jù),增強了觀察能力與概括能力,加深了對傳統(tǒng)詩詞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又如,在“學生假日生活調查”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在項目式學習的框架下,引導學生的自由思考。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積極健康的假期生活對個人成長的影響,增強學生分析、整理問題的能力,教會學生從原因、現(xiàn)象、結果等方面系統(tǒng)地分析問題。本節(jié)課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有充足的經(jīng)驗可以支撐項目式學習。在上課之初,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引導:“我們的生活充實而快樂,不僅有課堂上緊張的學習,還有豐富趣味的假期,同學們在假期都做了些什么?參加了哪些校外活動?面對本節(jié)課的主題你有哪些想探討的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確定項目主題。
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由思考,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狀況確定項目活動主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發(fā)現(xiàn)式學習,采用項目式學習,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和尊重,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成長與自信。項目式學習與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完全不同,項目式學習需要教師做好充分的課前預設,利用更多的時間來指導學生的實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實踐成果。
例如,在“今天我當家”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增強學生的生活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意識,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父母的辛苦,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在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確定本次項目活動的主題,并制定活動計劃?;顒佑媱澮_定活動的時間,明確每個人的分工。教師監(jiān)督、輔助學生完成項目計劃,并組織學生進行總結、討論得失,分享感受。
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采用項目式學習將活動計劃的制定與活動安排都交給學生,強化了學生“家庭主人翁”的意識,讓學生認識到父母為其成長所付出的辛苦,培養(yǎng)了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和有計劃做事情的良好習慣,也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
又如,在“零用錢怎么花”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采用項目式學習,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正確的消費觀,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可讓學生進行調查,掌握班級同學零花錢的數(shù)量以及用途。學生結合收集到的資料,確定小組活動項目的目標,探究零花錢的合理分配。在學生完成探究后,教師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假如你有100元可支配的零花錢,打算如何分配?學生討論后匯報,師生共同選擇出最合理的分配方式。
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在班級范圍內進行調研,為接下來的項目式學習打下基礎。學生在調研的基礎上體會零花錢的意義與作用,便于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臺,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邏輯思維是學生需要具備的重要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課成績。項目式學習需要學生在主題的引導下,完成對課堂活動的設計。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能獲得掌握整體、把控全局的能力,提升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身邊的廣告”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采用項目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不同的方法收集相關的資料和信息,鍛煉學生設計公益廣告的能力,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可先讓學生分享自己對身邊廣告的認識。分享活動結束,教師鼓勵學生圍繞主題進行實踐活動項目設計,最終選定“廣告的用途探究”“廣告的類型分析”以及“公益廣告的用途”三個主題。實驗項目的設計要具有邏輯性、關聯(lián)性,并做好實踐的預設,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給出解決方案,確保實踐的順利進行。
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認識身邊的廣告文化,引導學生探究高效處理信息、收集信息的方法,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有效培養(yǎng),元認知能力得到提高。
又如,在“小小交通駕駛員”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項目式學習,幫助學生掌握交通規(guī)則,體會不同社會分工的責任和義務,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公民素質的進步與提升。上課之初,教師可出示不同的駕駛圖片,并對學生說:“相信同學們都有過想成為駕駛員的理想,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駕駛員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呢?”并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討論交流。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明確了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駕駛員,既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又要懂得交通法規(guī),還要取得相應的執(zhí)照。在討論交流中,學生還了解了駕駛員的培養(yǎng)流程,分享了交通知識,邏輯思維得到有效培養(yǎng)。
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結合問題發(fā)散思維,結合問題討論成為一名優(yōu)秀駕駛員的必備素養(yǎng),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項目式學習,能增強學生對事件全方位的判斷,訓練學生分析事件因果關系的能力,增長學生的晶體智力,為學生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增強學生的表達欲望,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項目式學習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權,這種自主權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所受到的尊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做,鼓勵學生大膽實踐,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為文化課學習提供助力。
例如,在“我與小樹共成長”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項目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觀察與實踐,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讓學生認識到植樹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感知能力、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為學生的全面成長奠定基礎。在上課之初,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植樹節(jié)勞動的場景,并提出本節(jié)課的項目主題是“樹與生活”。主題確定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確定本次實踐的活動內容。本次實踐活動的內容是認識樹木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為校園的樹木制作樹牌,寫保護樹木的倡議書。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踐活動,教師要進行觀察,并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在學生完成實踐活動后,教師要對學生的活動成果進行展示和點評。
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根據(jù)主題設計符合自身需求的學習目標,增強了學習目標的導向性,讓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更好地開展實踐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效。本節(jié)課的項目活動是以學生自身的經(jīng)驗為基礎,增強了學生與活動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又如,在“誠信,從我做起”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項目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增強學生對誠信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誠信待人的優(yōu)秀品質,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與道德水平。在授課之前,教師可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關于誠信待人的事例,并鼓勵學生設計項目活動方案,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在相互分享中獲得對誠信的深刻認識。
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以小組活動為主,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在探索、匯報、整理的過程中獲得對誠信的深刻認識,從而樹立誠信觀念,為優(yōu)秀品質的形成打下基礎。青少年階段是學生學習能力形成的關鍵階段,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在文化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容易忽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采用項目式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在主題實踐活動中獲得全面成長。項目式學習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原有認知與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證明自己的能力與想法,更好地實現(xiàn)個體的成長與發(fā)展。教師在確定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時,可結合教材與實際條件,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主題活動,以便更好地發(fā)揮實踐課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遇見圖書館的美好”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采用項目式學習,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了解圖書館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養(yǎng)成良好的圖書借閱習慣,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通識知識。在實踐活動開展前,教師可先告訴學生本次實踐活動的地點為圖書館,然后組織學生制訂活動計劃。在學生完成活動計劃的制訂后,教師要進行引導:“同學們,走進圖書館,你最想了解什么呢?”有的學生說:“想知道圖書館里的書是如何分類的?!庇械膶W生說:“想知道借閱的規(guī)則?!痹趯W生回答后,教師可將學生關注度較高的內容作為項目活動的主題,讓學生自由組隊,開展實踐活動。由于本次實踐的場地較為特殊,在學生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強調紀律,以約束學生的行為,保障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采用項目式學習與實地參觀相結合的方式,增強了學生對圖書館以及圖書借閱制度的了解,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引發(fā)了學生對閱讀的向往,讓學生在有趣的實踐中獲得了基本的生活經(jīng)驗,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項目式學習需要在團隊的配合下進行,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凝聚力。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可利用一定的儀式,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提高活動實效。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偏離主題的情況。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教師可先帶領學生共同確定活動目標,增強活動的導向性,讓學生在明確目標的引導下,開展有效的實踐活動,提高團隊合作的實效性,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取得進步和成長。
例如,在“走進農(nóng)機具大世界”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采用項目式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增強學生對農(nóng)機具的了解,讓學生認識現(xiàn)代化的農(nóng)業(yè)機械,養(yǎng)成節(jié)約糧食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尊重、熱愛不同職業(yè)的精神。在上課之初,教師可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參加過春種、秋收嗎?有什么相關的記憶,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弊寣W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分享。分享活動結束,教師可對學生說:“我們從小就背誦《憫農(nóng)》,知道糧食來之不易,那如今的糧食生產(chǎn)是什么樣子的呢?”出示圖片,展示農(nóng)機具;播放視頻,展現(xiàn)工作場景。展示活動結束,教師可提出實踐活動主題:“如今常用的農(nóng)機具都有哪些,本此實踐活動我們圍繞農(nóng)機具的類型與用途進行探索?!苯o各小組分配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索。
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農(nóng)機具類型與用途進行探索,增強了學生對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農(nóng)機具的種類有很多,學生單獨探索完成需要大量的時間,教師為各小組分配任務,不僅能提高實踐活動效率,實現(xiàn)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還能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總之,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大多是以小組為單位而開展的。項目式學習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明確實踐的目的,鼓勵學生解決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以有效發(fā)揮綜合實踐課的實效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項目式學習,促進學生的頭腦風暴,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梁靜.“行知理論”指導下的生活化小學綜合實踐課堂[J].黑河教育,2020(02).
[2]臧遠宏.小學綜合實踐課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天津教育,2019(29).
[3]葛慶生.小學綜合實踐課開設中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 2018(11).
[4]王洪波.對小學綜合實踐課探究性的思考[J].山西教育,2017(03).
[5]郭淑珺.凸顯特性,優(yōu)化小學綜合實踐課堂教學設計[J].小學教學研究,2017(02).
[6]劉和平.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探索[J].基礎教育論壇,2020(23).
Introduc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to Build an Efficient Classroom with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Liu Jianchao
(Zhangjiaga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Jiangsu Province, Zhangjiagang 215600, China)
Abstract: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ourse emphasizes that students learn in practice, and study and solve problems in practice. It is a comprehensive course involving multiple disciplines. Project-based learning is a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l, which is mostly carried out in groups. Project-based learning needs teachers to help students clarify the purpose of practice, encourage students to solve open problems, and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courses.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roduction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fficient classroom with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Key words: project-basedlearning;comprehensivepracticecourse;effectiveness;efficient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