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潔
摘要:學前教育時期是幼兒正式步入社會的第一個階段,因此,幼兒教育對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學齡前幼兒的自我認知、是非判斷能力非常弱,對周圍的新鮮事物又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情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進行師幼平等交流互動,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意識,并給幼兒提供更多的發(fā)展空間,促進幼兒的自我發(fā)展。同時,尊重幼兒之間的差異性,尊重幼兒的行為特點,以此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尊重;心理;平等;差異;行為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4-0096-03
在學前教育中,部分教師存在這樣的偏見,即認為幼兒不懂事、思想不夠成熟,對教師和家長的依賴性比較強,在學習和生活中需要家長和教師無微不至的照顧,于是,就過度干涉幼兒對學習內容的選擇,不尊重幼兒的思維習慣,凡事都對幼兒做出指導,規(guī)范幼兒的行為,甚至強迫幼兒做其不喜歡的事情。而這嚴重忽視了幼兒的實際成長情況,不利于幼兒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幼兒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尊重幼兒的人格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促進幼兒實現(xiàn)個性化發(fā)展。
在學前教育中,部分幼兒教師在開展知識教學時,往往把幼兒的思想成人化,而忽視幼兒的個性化行為。如幼兒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之后,教師為了維持課堂紀律,對于幼兒的表達并不在意。
1.忽視幼兒的主體地位
在學前教育中,部分幼兒教師忽視幼兒的主體地位,不注重對幼兒進行個性化培養(yǎng),這就導致幼兒的天性和個性很難釋放出來。同時,不注重對幼兒進行多元評價,單純根據(jù)平時活動情況對幼兒進行評價,而沒有關注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整體表現(xiàn)。這樣的評價模式忽視幼兒的成長規(guī)律,忽視幼兒的主體地位,傷害幼兒的自尊心,不利于幼兒的全面、健康成長。
2.忽視幼兒的自我發(fā)展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部分家長存在嚴重的攀比心理,忽視幼兒的成長規(guī)律,忽視幼兒的自我發(fā)展,為孩子選擇多種類型的興趣班,甚至提前進行小學的文化課教育,時時盯著孩子的成績。部分幼兒園在家長的影響下,也在課堂上對幼兒進行文化課教育,而無視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1.尊重幼兒發(fā)展實際,了解幼兒的心理特征
幼兒教師和幼兒是兩個不同的群體。幼兒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對問題的思考和教師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教師要想做好學前教育,必須充分了解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開展教學。幼兒在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存在如下特點。第一,幼兒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時喜歡向家長或老師提出問題,但幼兒表達能力有限,經(jīng)常只會提出“為什么”一類的問題,并喜歡刨根問底。如果教師在解答問題時缺乏耐心,就會傷害幼兒的自尊心。其會認為教師過于嚴厲,從而失去提問的興趣。第二,幼兒的模仿能力比較強,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其模仿的對象。因此,在和幼兒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友善語言及肢體動作,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可親近,可模仿。第三,好動是幼兒的最大特點,他們手腳嘴不停,在課堂上喜歡和其他幼兒聊天,喜歡做小動作。第四,幼兒在課堂上經(jīng)常會犯錯誤,在完成教師交代的任務時無意中會產(chǎn)生各種意外,甚至導致任務失敗。教師在充分了解幼兒的這些發(fā)展特點之后,要結合幼兒的成長規(guī)律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對于幼兒在學習中產(chǎn)生的問題,要耐心解答,在尊重幼兒的基礎上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2.轉變教學觀念,形成尊重幼兒的意識
在學前教育中,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是教師忽視幼兒的課堂主體地位,即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出現(xiàn)了問題。而為有效解決這一教學問題,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幼兒的個人感受,重視幼兒的想法、觀點。幼兒正處于成長的關鍵階段,在學前教育中,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不是提高幼兒應對考試的能力,而是培養(yǎng)幼兒對知識學習的興趣,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為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在幼兒學前教育過程中,教師不能單純對幼兒進行文化知識的教學,可根據(jù)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制訂教育計劃,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并且在計劃實施中,關注幼兒的心理變化。教師充分尊重幼兒可使幼兒的天性得到釋放,幼兒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也愿意向教師及時請教,而這有利于提升學前教育質量,促進幼兒健康成長。例如,幼兒教師可在課堂上帶領幼兒進行手工制作,激發(fā)幼兒動手操作的積極性,還可以給幼兒布置動手操作的任務,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想象進行手工制作。這樣,幼兒的創(chuàng)造學習能力可以得到發(fā)展。
3.師幼平等交流互動,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
在學前教育中,教師的權威性是尊重幼兒主體地位的最大阻力。還有的教師片面地認為尊重幼兒就是要教師放下尊嚴對幼兒唯命是從。而事實上,尊重幼兒并不是對幼兒的所有要求,包括無理要求都順從,而是讓幼兒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師的帶領下解決問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要和幼兒進行平等交流,了解幼兒的知識吸收能力,并根據(jù)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方式,并不是對幼兒進行知識灌輸。教師要主動傾聽幼兒的想法,在真誠溝通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的行為,而不是對幼兒進行懲罰。懲罰只會泯滅幼兒的天性,導致幼兒不敢提出自己對知識、對生活的疑問。例如,部分幼兒教師在課堂上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帶領幼兒進行課堂活動,師幼之間的互動僅限于詢問幼兒是否聽懂講課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被動地接受知識,忽視自己的思考。而當幼兒的觀點與教師的觀點有出入時,部分教師會采取訓斥的方式??梢?,這樣的教學行為缺乏對幼兒的尊重,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幼兒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造輕松的課堂溝通環(huán)境,認真傾聽幼兒的真實想法,以此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尊重幼兒獨立人格,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意識
幼兒思想不成熟,在考慮問題時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幼兒作為獨立的個體,具有獨立的人格,對于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教師不能因為幼兒年齡小,對成人有一定的依賴性,就無視他們。而事實上,相關研究表明,幼兒在兩歲以后就會形成自我意識,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會提出“我自己來”“我自己做”的請求,這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正?,F(xiàn)象。但有的教師擔心他們做不好,給正常的課堂教學添亂,于是在課堂教學中常常采取包辦代替的策略,剝奪了幼兒鍛煉自己的機會。當幼兒長到一定年齡卻不能獨立完成這個年齡應做的事時,教師會指責或埋怨,這對幼兒的成長發(fā)育是不利的。幼兒教師要改變包辦式的課堂教學方法,不能完全限制幼兒的行為,要讓幼兒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與幼兒進行溝通交流時,教師盡可能蹲下身子和幼兒談話,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信任幼兒,為幼兒提供獨立的學習空間,給幼兒提供時間支配上的自主選擇權。同時,要摒棄傳統(tǒng)的知識灌輸式教學方式,尊重幼兒的人格尊嚴。
5.給幼兒提供成長空間,尊重幼兒的自我發(fā)展
部分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在幼兒階段就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而家長的自作主張會讓孩子在學習中承受過大壓力,反而增加了幼兒的學習負擔。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部分幼兒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這對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以及學習興趣激發(fā)非常不利。在學前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成長特點,給幼兒提供更多的自我成長空間,避免過多干預幼兒。
例如,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錯誤,在學習中也會遇到各種困難,對此,幼兒教師不要責備,而應進行積極的鼓勵和引導,幫助幼兒樹立解決問題的自信心,挖掘幼兒的學習潛能。同時,幼兒教師要多觀察,多對幼兒進行鼓勵,放大幼兒的優(yōu)點,增強幼兒的榮譽感。幼兒年齡比較小,難免會出現(xiàn)上課不認真聽講的情況,教師要調動自身的教育智慧,積極創(chuàng)新授課方式,激勵幼兒積極參與其中。
6.尊重幼兒之間的差異,確保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幼兒的生活環(huán)境各不相同,在成長中會存在個體差異性。對此,教師在教育中要充分尊重幼兒的發(fā)展差異性,平等對待班級中的每一個幼兒,對他們進行有效指導,為幼兒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要在幼兒之間進行比較,否則會嚴重傷害幼兒的自尊心,可對幼兒的前后成長過程進行自我縱向對比,讓幼兒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進步。
例如,幼兒教師可以為班級中的每一個幼兒建立一份成長檔案,真實地記錄幼兒每天的變化。當幼兒見到老師主動問好時,教師要及時對幼兒進行鼓勵表揚,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通過日常教育,幼兒的行為習慣會逐漸得到改善,與剛入學時相比,每個幼兒都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教師要及時關注幼兒的變化,在尊重幼兒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教學,確保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而當幼兒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時,教師要通過不同的激勵方法引導幼兒,而不是對幼兒進行懲罰或言語傷害。
7.尊重幼兒的行為特點,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的規(guī)范,還需要家庭氛圍的熏陶。因此,教師要注重家校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幼兒成長手冊增進雙方之間的溝通,幫助幼兒家長采取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家長不要過分溺愛孩子,當孩子出現(xiàn)錯誤行為時要正視,并積極引導。當然,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幼兒教師的教學安排,讓自己的孩子在家園共育的環(huán)境中快樂成長。同時,幼兒園可以定期組織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并提供親子共同活動的機會,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幼兒在活動中受到教育。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要想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都要采取科學的方法。例如,針對幼兒喜歡聽故事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寓言故事引導幼兒,讓其學會明辨是非。幼兒犯錯誤之后,言語上的說教并不會有實際的效果,教師可通過言行結合的示范教學方式,讓幼兒體會到教師的關愛和尊重,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學前教育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fā)展。對此,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了解幼兒的心理特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尊重幼兒的獨立人格,尊重幼兒的自我發(fā)展情況,尊重幼兒之間的差異性,尊重幼兒的行為特點,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意識,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學前教育中獲得有益于成長的經(jīng)驗,實現(xiàn)個性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程秀蘭.基于實證視角的幼兒教育本質特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2]焦佳.打造優(yōu)質教育資源,助力幼兒快樂成長[J].天津教育,2020(16).
[3]馬海月.談如何在幼兒學前教育中尊重幼兒[J].當代家庭教育, 2020(02).
[4]陳秀娟.學前教育中幼兒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J].天津教育,2019(35).
[5]徐小妮.“幼兒研究與支持”教師職后培訓課程框架的建構與驗證[D].華東師范大學,2019.
[6]李飛.對學前教育“基礎性價值”的再思考[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08).
Discuss on Respecting Children in Preschool Education
Zhang Yujie
(Sichuan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Jiangyou 621709, China)
Abstract: Preschool education is the first stage of childrens formal entry into society. Therefore, preschool education plays an inestimable role in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preschool childrens self-awareness and right and wrong judgment ability are very weak, and they have a very strong curiosity about the new things around them. Teachers should respect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 teaching, actively change teaching concepts, carry out equ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children, cultivate childrens self-awareness, provide more development space for children, and promote childrens self-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should respe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young children and their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promote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healthy growth.
Key words: earlychildhood education;respect;psychology;equality;differences;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