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證是臨床常見的一種以情緒低沉、胸脅及少腹部脹滿疼痛、喜嘆息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證,女性較為多見
。其病情的輕重與發(fā)病的時間、肝郁的程度、郁滯的部位及情緒的變化密切相關,肝臟影像學檢查結果無異常,將其歸屬于神經官能癥,無特異性的治療手段,多從抗抑郁及心理疏導對癥治療,存在服藥時間長、停藥易復發(fā)、副作用較大等因素,往往療效欠佳。中醫(yī)藥因其安全高效、整體觀念及辨證論治的特點,在改善肝郁患者臨床癥狀及病情預后轉歸中發(fā)揮出特色與優(yōu)勢。
劉光偉教授為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消化科主任、醫(y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重點肝病學科后備學科帶頭人,全國中醫(yī)藥創(chuàng)新骨干人才,河南省中醫(yī)藥管理局學科帶頭人,河南省中醫(yī)拔尖人才,師從肝病專家王靈臺教授。他精研岐黃中醫(yī)經典,醫(yī)術精湛,醫(yī)理純熟,從事肝病中西醫(yī)臨床多年,對情志病的中醫(yī)診療有其獨到見解與豐富經驗,筆者有幸跟診學習,現(xiàn)將劉光偉教授治療肝郁證的經驗與同道共饗。
1.1 肝郁證的病機關鍵在于“土虛水寒,木陷陽郁” 肝郁證屬于中醫(yī)郁證、癲證、臟躁等范疇
,清代姚止庵云“蓋肝者木也,木性生發(fā),喜暢而惡郁,故肝郁則病”,認為肝郁證的發(fā)生與木失升發(fā)條達有關?!兜は姆āち簟分性疲骸皻庋獩_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萬病不離乎郁,諸郁皆屬于肝”,認為郁證的發(fā)生責之氣血失和,與肝相關?!段逵粽摗分性疲骸胺膊≈穑嘤捎谟?,郁者,滯而不通之義,或因所乘而為郁,或不因所乘而本氣所郁,皆郁也”,認為郁有臟腑所乘及本氣之別?!峨s病源流犀燭》中云:“諸郁臟器病也,其原本于思慮過深,更兼臟氣弱,故六郁之病生焉”,認為臟氣不足為郁證發(fā)生的病機關鍵。由此可見,肝郁證的發(fā)生機理與木失條達、氣血失和、臟腑所乘、本氣不足相關。
在公路橋梁建設過程中,預應力主要是在受拉區(qū)張拉鋼絞線,在張拉方向提供應壓力。所以在實踐過程中,可以根據(jù)錨固端位置的橫梁情況進行位置控制,錨固端的方向轉移矢量對鋼絞線的空間位置的確立有重要影響,另一方面,通過張拉應力,可以有效確定錨固端荷載大小。
劉光偉教授根據(jù)肝木喜溫升的特點及肝郁證的臨床表現(xiàn),認為肝郁證屬陰病的范疇,郁之部位在肝,責之脾、腎兩臟,病機關鍵在于土虛水寒所致的木陷陽郁。木陷則低沉,陽虛則陰盛,從而表現(xiàn)出情緒低沉、抑郁寡歡、喜靜惡動之象。土居中央,為氣機升降之樞,脾氣健運,中氣斡旋,乙木隨己土左升,則肝隨脾升,厥陰風木升發(fā)條達。脾土虧虛,運化失健,土不載木,則土虛木陷,土壅木郁
。肝陽受脾腎陽氣的溫煦而升發(fā),腎陽不足,肝失溫煦,溫升條達功能減退,則陽虛而郁,發(fā)為陽郁。
燃油蒸汽發(fā)生器由供水口、水位計、煙囪、壓力表、壓力開關、控制器、燃燒器和排污口等部分組成。其結構及各部分如圖3所示。
優(yōu)化布局,不斷豐富社區(qū)國際化元素。以“十分鐘文化圈”提升居民幸福指數(shù)。讓公共文化載體全域化布局,形成覆蓋全域的社會—區(qū)屬—街道—社區(qū)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將國際青年文化廣場、魚嘴公園、金鷹世界等優(yōu)質社會載體拓展為公共文化服務新空間。大力發(fā)展文化體育事業(yè),出臺全區(qū)全民健身實施計劃,全力建設江蘇省體育產業(yè)基地和國家體育產業(yè)示范基地。
2.2 厚土氣,定中軸 中土為軸,居于中央,以樞四象,以灌四旁,脾土健運則中氣斡旋,土能載木左升,使木氣不陷,肝氣不郁。脾氣升清功能正常,清陽可升,濁陰能降,升降協(xié)調,氣機得暢。中土虧虛,脾運失司,則土壅而木郁。劉師治療肝郁證時常用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甘草等厚土氣藥及四君子湯、小建中湯等土氣方以益氣補脾,健運中州,厚土氣以補脾土,定中軸以升肝木,使土厚肝木發(fā)榮,脾升肝木左升,土健而木達,以治肝郁。
劉師認為肝郁之證,病程較長,癥候多變,用藥不宜峻猛攻伐,以防中氣被傷,病情加重,故治療肝郁之時多用質潤平和之品,以顧護中焦脾胃。劉師以病為綱,以證為緯,用藥靈活,隨癥治之,配伍巧妙,多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補瀉兼施:補中有散,守中有走,使補而不滯,行中寓補,走中有守,行氣而不耗氣;②寒溫并用:散郁火而不寒涼,溫腎水而不燥熱,以促進臟腑陰陽和合;③升降同調:厚土氣以定中軸,通氣路以升清陽,健運中州,使清升濁降,樞軸得運;④氣血同治:以氣血兩分之藥,行氣而不耗氣,活血而不破血,使氣機以暢,瘀血得散,氣血調和;⑤虛實兼顧:肝郁日久,病癥復雜多變,易虛實夾雜,治療上應標本兼顧,虛實同調。
2.1 挑萌芽,條肝木 肝應時為春,五行屬木,為人體氣化之萌芽
,促進肝之萌芽生長能調暢肝氣,疏解肝郁,劉師治療肝郁的過程中常用柴胡、桂枝、麥芽相伍以生升肝之萌芽,進而促進厥陰風木的升發(fā)條達。張錫純言:“升肝之藥,柴胡最效”。柴胡味辛,入肝經,能升發(fā)肝木,條暢肝氣?!堕L沙藥解》云:“桂枝善解風邪,最調木氣”。桂枝辛溫升陽,條達肝木,使肝木以溫,木郁則達?!侗静萸笤吩疲骸胺阐湣⒐?、大豆浸之發(fā)芽,皆得生升之氣”。麥芽味酸入肝,有萌芽升發(fā)之性,與肝木同氣相求,兼入脾胃
,能行氣消食,顧護中焦,以防肝郁不升而胃失和降所致的脘腹痞滿等癥。柴胡、桂枝、麥芽配伍使用,促進肝之萌芽的生發(fā),使肝木以升,肝陽得溫,肝氣能調,肝郁可除。
2.6 化瘀血,通肝絡 肝郁日久,氣機阻滯,血流緩慢,水液積聚,有氣滯、血瘀、痰凝之弊。痰氣結于咽喉,可形成梅核氣,治療常用半夏厚樸湯以行氣化痰散結;氣血瘀滯結于頸部,可發(fā)為癭瘤,治療常用當歸、川芎、貝母、半夏以活血行氣,化痰散結;結于脅下,可形成癥積,常用鱉甲、牡蠣、川芎以活血軟堅散結;氣血失和,沖任失調,可表現(xiàn)為月經不調、乳房脹痛,常用香附、玫瑰花、丹參以理氣活血止痛。劉師常用香附、郁金配伍,郁金入氣血兩分,入氣則調肝氣,入血則散瘀滯;香附為血中氣藥,能行氣中之血,兩者相伍以暢肝氣,散瘀血,疏肝郁。此外劉師還常用合歡花與合歡皮配伍以解郁和血。兩者本出一物,一者為花,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多用以解郁,可有效緩解肝郁所致的情緒抑郁、心煩眠差等癥;一者為皮,多用以活血。兩者合用,調肝氣解肝郁,活肝血通肝絡,使氣血得暢,臟腑調和。劉師治療肝郁證時化瘀血、散痰結、調氣機藥物同用,促進肝絡通利,氣血和暢。
2.7 柔肝木,平肝風 肝木失和,風自肝起,肝臟宜柔不宜剛,宜和不宜伐,劉師治療肝郁證時常柔肝以息風,以防木郁風動。白芍味酸入肝,柔肝木,平肝風,守而不走;當歸甘補辛散,能補肝血,行肝氣,補而不滯;甘草能補能和能緩,三者合用,動靜結合,補斂同用,使肝木以柔,肝風能平,以防木郁氣滯、血瘀、風生之弊。
2.4 溫腎水,暖肝木 腎為元陽之本,肝脾受腎陽的溫煦而升發(fā),命門火足則脾氣以升,肝木得溫,腎水寒涼則脾失溫運,木氣下陷。劉師治療肝郁證時常配伍干姜、附子、仙靈脾、巴戟天等扶陽藥以補火助陽、溫腎暖肝,以防水寒而木郁。再加吳茱萸、枸杞子等少許滋補真陰之品,以達陰中求陽、生化無窮之妙。通過溫補腎水以使肝陽以溫,陽郁得除。
2.5 散郁火,調肝氣 木郁化火擾心,可見心煩失眠、急躁不安,郁則發(fā)之,火宜清之,劉師常用梔子豉湯以宣發(fā)郁熱,清心除煩。梔子以清為主,使郁熱得除;淡豆豉以宣為用,使邪氣以透,兩者清宣合用,升降同調?;饠_胸脅,脈絡失和,可見胸脅疼痛,常用金鈴子散以行氣解郁,泄熱止痛。川楝子苦寒,清氣分之熱;延胡索辛溫,行血分之滯,兩者寒溫并用,氣血同調
。肝郁化火,上逆侮肺,可見咳嗽咽干、痰少質黏,常用薄荷、桑白皮以清肝瀉肺,解郁泄熱。薄荷入肝、肺經,能清肝肺郁熱,兼調達肝氣;桑白皮甘寒入肺,清肺止咳,化痰利咽,有佐金平木之功。劉師治療肝郁火擾證時減少黃連等藥物使用以防苦寒礙胃,傷及中氣,常用薄荷以清肝火,解郁熱,配伍柴胡以調肝氣,解肝郁,使郁火以清,肝氣得暢。
1.2 肝郁證的治療原則為“培土溫水,益氣升陽” 肝主疏泄,調暢氣機,肝木疏泄功能正常,則肝絡通利,氣血調和,情志得暢
,肝木失疏,氣機失調,遂成肝郁,故醫(yī)家多從肝論治,疏肝理氣以解郁?!端氖バ脑础分性疲骸柏赎幐文?,生于腎水而長于脾土,水土溫和,則肝木發(fā)榮,木靜風恬,水寒土濕,不能生長木氣,則木郁而風生”。劉光偉教授認為肝木得溫則升,以升為健,受脾土的培養(yǎng)及腎水的溫煦而升發(fā)條達。故肝郁的病因有木陷而郁、土壅木郁、陽虛而郁之別。木陷者,宜益氣升提,使肝隨脾升;土壅者,宜理氣運脾,使土健木達;陽虛者,宜溫補腎水,使肝木得煦。劉師調肝而不疏肝,治郁而不解郁,以升陽補土為主要綱領,以培土溫水,益氣升陽為治療大法,挑肝之萌芽,促進肝木的溫升條達,以順應肝體陰用陽的生理特點,使肝木以升,肝陽得溫,肝郁能除。兼散郁火,化瘀血,消痰凝,平肝風,以促進臟腑氣血調和。
2.3 通氣路,升清陽 脾氣升發(fā),木郁以達。劉師在治療肝郁時常常理氣及升陽之品合用,理氣以通氣路,調氣機,運脾土,解肝郁,常用陳皮、枳實、厚樸以理氣運脾,使補而不滯,以防土壅木郁。升陽以轉中軸,使脾氣升清,乙木隨己土左升,常用黃芪、升麻、柴胡等益氣升提之品以補土升陽,使中氣斡旋,肝脾以升,以防土不載木,木陷而郁。氣路通使氣機調暢,肝木條達,清陽升使肝木得以溫升,木氣不陷,以治肝郁。
所有患者維克森林醫(yī)師信任量表的平均得分為33.49±6.652。其中,仁愛維度的得分為16.83±3.552,技術能力維度的得分為16.65±3.706。按照患者的就診類型分類,門診患者的得分為31.53±6.239,住院患者的情況為35.04±6.531。不同就診類型患者的不同維度及各條目具體得分情況見表1,并制成門診患者和住院患者對醫(yī)生信任水平對比圖(如圖1)??梢婇T診患者對醫(yī)生的各方面信任均低于住院患者。
陳某,女,25歲,2019年10月20日初診。主訴:間斷腹脹3年,加重伴反酸燒心3月余?,F(xiàn)癥見:神志清,精神差,進食后腹脹,腸鳴,厭食,每日進食量約200 ml,惡心干嘔,反酸燒心,無饑餓感,乏力明顯,納眠差,大便黏膩,2~3次/d,小便調,舌質淡,苔白膩,脈弦細。經詢問得知患者感情不順,工作壓力較大,平素思慮,情緒不暢,近3月體重下降約5 kg。查抑郁量表:受試者有中度抑郁,并有中度人際關系敏感和輕度軀體強迫、偏執(zhí)癥狀。現(xiàn)代醫(yī)學診斷為胃腸功能紊亂;中醫(yī)診斷為胃痞,證屬肝郁脾虛,治以調肝氣、補脾土,予小柴胡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處方:黃芪60 g,白術30 g,炒山藥、柴胡、姜厚樸各20 g,枳實、陳皮、姜竹茹、白芍、黃芩、香附、郁金、黨參、升麻各12 g,姜半夏、麥芽、炙甘草各9 g,生姜6片,大棗6枚。
農田水利工程實施規(guī)?;芾磉m應了農村經濟社會深刻變革需求,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要求,是突破分散的小農經濟與規(guī)模經濟矛盾困境的重要探索和突破,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也給予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
二診(10月27日):脘腹脹滿減輕,納食改善,眠差易醒,上方加合歡花、合歡皮各12 g,以解郁安神,調和氣血。乏力較甚,黃芪增至90 g,加茯苓15 g以厚土氣,化濕氣??诜兴幣浜闲睦硎鑼г掠?,諸癥緩解,情緒改善,笑容逐現(xiàn),與人交際,病無復發(fā)。
按:患者為年輕女性,長期情志不遂,脾虛運化失司,氣機升降失調,濁陰上逆則厭食納差、惡心干嘔,清陽在下則見便溏,中焦失健則腹脹腸鳴;味酸入肝,肝郁日久,氣機逆亂,胃腑失和,則見反酸燒心
;土虛木郁,氣血乏源,清竅失養(yǎng)則見不寐。故用小柴胡湯以調肝氣,解肝郁;補中益氣湯以升陽氣,補中土。方中黃芪用量宜大,配伍升麻,以通氣路,升清陽,使清陽升而濁陰降;山藥、黨參、白術、生姜、炙甘草、大棗補土藥以厚土氣,定中軸;柴胡、麥芽、香附、郁金以挑萌芽,條肝木,解肝郁;黃芩、柴胡、厚樸、枳實、陳皮以散郁火,調氣機,運中土;姜竹茹、姜半夏以和胃止嘔,消痞除滿;白芍、甘草以柔肝緩肝,以防木郁風動。全方補土健脾,調肝解郁,補而不滯,疏而不損,使中土以運,氣機調和,肝郁得除。
[1] 周姿余,宋春玲,范鐵兵,等.楊志旭治療郁證之臨證經驗[J].江蘇中醫(yī)藥,2016,48(2):29-31.
[2] 趙剛,季穎.淺論抑郁癥與中醫(yī)病證的關系[J].光明中醫(yī),2008,24(10):1461-1462.
[3] 張?zhí)禅?黃超原,劉小虹.基于中土五行理論探析“聚于胃,關于肺”在咳嗽因機證治中的意義[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9,12(11):1690-1692.
[4] 王雪,趙燕,扈新剛,等.從中醫(yī)肝主疏泄理論談疏肝解郁法在情志病中的應用[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9,12(3):366-370.
[5] 李曉康,王泓午,于春泉.名醫(yī)取象推論麥芽疏肝功效的思考[J].天津中醫(yī)藥,2013,30(1):11-13.
[6] 李讓錢.慢性肝病從“脾胃”論治的理論分析[J].中醫(yī)藥學報,2012,40(1):54-55.
[7] 黃碩,林志豪,韓詩筠,等.何若蘋應用脘腹蠲痛湯治療胃脘痛經驗[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9,54(6):393.
[8] 隋曉丹.疏肝健脾法論治反流性食管炎經驗淺析[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8,16(1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