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毛
摘要:情景教學法是一種將學生的情感因素與教材知識內容有機統(tǒng)一、相互融合、彼此滲透的教學方法,因契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彰顯語文的人文性特征,而成為當前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焦點之一。文章闡述情景教學法的概念及內涵,分析情景教學法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價值,論述情景教學法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策略,旨在為情景教學法在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應用提供幫助和借鑒。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景教學法;概念;內涵;策略;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30-0117-04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強的基礎課程,將情景教學法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利于豐富學生對語境的全面認知及語義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文本閱讀興趣與問題探索意識,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語文課堂一旦缺乏生動形象的情景呈現(xiàn),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就不強。情景教學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增強語文教學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既是對語文教學改革的積極響應,也是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
情景教學法是一種與學習者心理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呈現(xiàn)與之相應的情景,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生動形象的文學語言,體驗形式多樣的感官刺激,以此獲得情景交融的學習效果?!扒榫啊迸c“情境”彼此聯(lián)系卻有所差異?!扒榫啊北硎揪唧w場合當中的情形和景象,而“情境”指的是在情景當中的一種互相交織的因素以及相互關系,或是一種綜合性的師生之間、認知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情感氛圍的營造,借此學生可以獲得情感色彩濃郁、形象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情景教學法,側重于課堂的情景營造,即教師通過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與思維特點的情景氛圍的多重感官刺激,取得“以情景促理解,以情景促建構”的教學效果。
1.加強學生情感體驗
情景教學法應用在語文課堂中,能夠有效加強學生的情感世界與文本閱讀的內在聯(lián)系,切實提高學生的藝術感受力,使其“融情入境”,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情景中富含音樂、圖片等形象性元素,能夠多角度觸發(fā)學生的感知覺系統(tǒng),幫助學生架構從感性認知到理性認識的橋梁,使學生獲得深刻而強烈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在與文本深度對話的同時,能夠充分體會作者的情志及態(tài)度,情感體驗的程度也隨之加深。與之相應的是,學生因積極的情感體驗所帶來的求知欲將會充分激發(fā)。情景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對語文“人文主題”的理解與內化。語文的文本理解及詩詞賞析,需要喚醒學生的情感意識,使其在融入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進行多種形式的學習。詩歌“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教師在引導學生解讀時采用情景教學法,能通過語氣、輕重音、停頓等的把握,引導學生體悟詩歌內涵,加強學生對詩歌主旨及詩歌情感表達的全面理解。
2.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情景教學法應用在語文課堂中,能建構形象化、立體化、多維化的動態(tài)課堂,實現(xiàn)學生對文本的“藝術加工”,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興趣的形成有賴于合適的閱讀方法及良好的閱讀習慣。情景教學法的應用,使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更為深刻,從而建立起對閱讀的持久性興趣。課堂情景具有多義性,能給學生的文本閱讀活動提供豐富的闡釋空間,能最大程度地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因而也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文本閱讀興趣。
3.增加師生有效互動
情景教學法的應用,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由交流、平等對話、有效互動的學習空間,能夠增加師生的有效互動。學生的認知能力較弱,對教材重點與難點的把握不足,教師借助情景創(chuàng)設能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與互動交流。學生具有愛玩的天性,對辯論賽、猜謎語、課本劇、角色扮演等活動特別感興趣。為此,教師可運用“游戲闖關”的方式教學生識字,可將文本內容改編成課本劇,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對話、互動、分享,體驗自主思考與合作學習的快樂。例如,在《梅花魂》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深入揣摩人物的心理。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教師可提出問題:外祖父在教“我”讀詩時,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這淚珠為什么是“冰涼”的?這樣,能以表演促思考,以思考促文本解讀,加深學生對文章主旨及情感的理解。
4.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總目標中特別強調了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思維的發(fā)展與訓練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將情景教學法應用于語文課堂,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在加強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一二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識字階段,僅憑現(xiàn)有的認知基礎與思維水平,尚達不到對漢字的間架結構及意義的完全理解。教師僅傳授識字理論與認字技法,不能從學生思維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新教法,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就會僵化,容易陷入“死記硬背”的機械化學習狀態(tài)。
5.豐富學生想象空間
語文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fā)想象的基礎學科,情景教學法應用在語文教學中,相當于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附著點,能夠豐富學生的想象空間。情景教學法通過豐富多樣的教法及新穎鮮活的情景,為學生營造了生動逼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有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教師借助多媒體營造富有濃郁情緒色彩的情景氛圍,將教材中人、事、景、物等轉化為具象的畫面,能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藝術加工。
1.應用起步:利用網絡資源
以海量素材、豐富資源、多元觀念為主要特征的信息時代,既為情景教學法的應用與優(yōu)化提供了支持,也給語文課堂的創(chuàng)新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實現(xiàn)情景教學法在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應用。網絡資源信息量大,且呈現(xiàn)出信息紛繁復雜、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如何對網絡資源進行篩選、甄別、提煉并整合,以情景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到最大,是情景教學法應用的關鍵。例如,在《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學中,教師不要急于讓學生走進文本,而是要播放桂林山水圖片,讓學生在視覺體驗的基礎上,感受桂林山水的特點。學生通過圖片欣賞與文本閱讀,能對桂林山水的美形成總體印象。為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可播放桂林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視頻,讓學生對桂林山水形成多角度、多層次、立體化的形象感知,并受到美的熏陶。由此可見,豐富的網絡資源能為語文課堂的優(yōu)化提供支持。
2.應用發(fā)展:進行情景再現(xiàn)
情景再現(xiàn)是情景教學法的應用發(fā)展階段。在語文教學中,情景再現(xiàn)的合理開展,能給學生的語言思維、審美體驗、形象感知提供附著點,有利于學生對教材內容的多層次解讀與立體化構建。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很多,或視頻播放,或圖畫展示,或文字描述,或角色扮演。情景再現(xiàn)是課程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的有效手段,需要學生融入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在具有濃厚情緒色彩的氛圍中充分體驗感受,在整合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在突出語文要素中有效表達。例如,在《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播放《三國演義》的精彩片段,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視頻中感受“草船借箭”的經過,從視覺、聽覺等角度走進故事背景,體會“赤壁之戰(zhàn)”驚心動魄的場景,對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形成初步感知。這樣,學生能自主將情景融入文本解讀之中,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機智勇敢。情景再現(xiàn)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為深刻。網絡資源豐富多元,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也并非一種,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預習課文和集體討論的基礎上,通過“藝術加工”或“重新構思”的方式再現(xiàn)情景。例如,在《桂花雨》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呈現(xiàn)課本插圖,讓學生根據(jù)課本插圖發(fā)揮想象,在腦海中勾勒“搖花樂”的畫面,以再現(xiàn)“桂花雨”的動人情景,為理解“我”對童年的留戀及對家鄉(xiāng)的懷念之情做鋪墊。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抓住“浸”字,從嗅覺、視覺、觸覺等角度感受桂花的香氣、美麗的姿態(tài),理解“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意境。這樣,學生在體會花香彌漫的詩情畫意之中,自然會感受到字里行間流露出的興奮與激動之情。
3.應用豐富:融入音樂元素
音樂元素既是情景創(chuàng)設的素材,也是情景教學的有效應用。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融入相應的音樂元素,能引導學生感知體悟文本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融入音樂元素的前提是教師能夠根據(jù)教學內容選取風格、節(jié)奏等與之相匹配的音樂。例如,在《梅花魂》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播放歌曲《紅梅贊》,使學生由音樂元素聯(lián)系到文本解讀,從而理解梅花的精神內涵,感受梅花不畏霜雪的高潔和堅強。在感悟中華兒女“頂天立地,不肯折節(jié)低頭”的梅花秉性與不屈精神時,教師可將歌曲《我的中國心》作為背景音樂,引導學生體會外祖父濃濃的愛國情懷。語文課堂融入音樂元素,能豐富語文教學形式,將對抽象的精神品格的理解轉化為對形象的音樂元素的感知,讓學生對文本主旨的理解更加透徹,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得更加準確。
4.應用創(chuàng)造:開展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既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情景教學的應用策略,有利于學生深入感知情景內涵。在角色扮演活動的準備階段,學生需要深入文本,揣摩不同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征,需要對文本進行深度挖掘。角色扮演能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對角色的認知與理解存在差異性,而這種源于生活體驗的認知差異性恰恰是閱讀個性化的體現(xiàn)。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是語文情景教學的應用創(chuàng)造,意味著“學”與“用”的有效結合,較好地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例如,在《雪地里的小畫家》一文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等小動物,根據(jù)不同動物在雪地上的腳印形狀的特征,理解語句“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的含義,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在分角色扮演的基礎上,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理解了不同動物的爪子或蹄子的特點,再觀察課本插圖并嘗試畫出來,自然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角色扮演不僅是對所學內容的應用,還是對情景教學的創(chuàng)造,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度對話,能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5.應用深化:采用辯論形式
辯論既是語文課堂的主題活動,也是情景教學的重要應用。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抽象思維較弱,采用辯論形式實現(xiàn)情景教學,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辯論內容既要體現(xiàn)教學主題,又要形成應用拓展,以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在辯論活動中,學生彼此分享關于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其思維相互碰撞,邏輯思維漸趨縝密,語言表達更加清晰。采用辯論的形式開展情境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情景教學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情景教學法,積極采用辯論的形式開展情景教學,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科學、高效開展。語文課堂辯論活動的開展,可以圍繞教材內容,也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落花生》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jù)教材內容進行合理想象,補充一家人在吃花生、論花生過程中的對話,以表現(xiàn)落花生樸實無華的精神。在活動過程中,有學生提出問題:桃子、石榴等高高掛在枝頭,就是“炫耀”嗎?做一個像落花生那樣的有用的人固然值得贊美,可是高調做人就錯了嗎?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辯論,讓學生深入文本,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形成個性化的文本解讀。
6.應用拓展:聯(lián)系實際生活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鄙罴仁钦Z文課堂的源頭活水,也是情景教學的應用拓展。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聯(lián)系實際生活構建情景課堂,創(chuàng)設一系列的真實性、典型性、生活化的情境,既是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保證,也是情景教學法應用于課堂的體現(xiàn)。從情景教學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來看,有些情景教學陷入了“教條主義”或“本本主義”的困境,這是因為部分教師為了情景教學而創(chuàng)設情景,導致創(chuàng)設出來的情景“不接地氣”,嚴重脫離生活實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開展情境教學,可以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情景教學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重在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出發(fā)點,充分調動學生的觀察力與想象力,使其自主探索生活與語文的聯(lián)系。當抽象化的知識以形象化的情景呈現(xiàn),學生的感知覺被充分激活,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非智力因素對語文學習的積極作用也將得以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效率將會得到提高。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實際生活提出疑問: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此時,你會做什么事?學生:或與家人團聚,或出去打雪仗,或放煙花。教師:如果你要在戶外打雪仗或放煙花,你是不是需要好好“武裝”一下自己呢?學生:穿羽絨服,戴皮帽,還要有加絨的雪地靴。教師:可是,有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她也在大街上,因為沒賣掉一根火柴而不敢回家。你看看她的穿著是什么樣的?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關鍵信息:“赤著腳在街上走著”“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生活化問題的提出,看似與課本主題關系不大,卻能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有話可說,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從而體會到小女孩處境的艱難,體會到她是那么可憐、不幸與無助,產生同情心。
情景教學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既是對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積極響應,也是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以情景為抓手,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思維規(guī)律出發(fā)開展情景教學活動,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從被動而機械性的學習走向自主而建構性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要深入解讀新課標,認真體會新課改精神,積極開展情景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與創(chuàng)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趙鑫.情景化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01).
[2]李玉潔.情景教學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天津教育,2020(33).
[3]王莉.小學語文項目學習中情景教學的運用策略[J].天津教育, 2020(17).
[4]薛祥榮.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18).
[5]任滿倉.芻議情景教育助力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與應用[J].內蒙古教育,2019(27).
[6]顏孟娜.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應用與效果探討[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23).
[7]馬國杰.簡述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 2018(12).
[8]祁學興.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06).
Discu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Chinese Classroom
Bai Maomao
(Taiping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Zhenyu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Zhenyuan 744505, China)
Abstract: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s a teaching method that organically unifies, integrates and penetrates the emotional factors of students and the knowledge content of textbooks. Because it conforms to the students’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ognitive laws, reflects the students’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highlights the human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cuses of the current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Chinese classroom,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Chinese classroom, aiming to provide help and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Chinese classroom.
Key words: Chineseteaching;situationalteachingmethod;concept; connotation;strategy;core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