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瀟(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鐵山學校 255000)
隨著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學評一體化”也成為當前較為有效的一種教學模式,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促進智趣課堂的構建,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那么,如何構建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語文智趣課堂呢?
教學計劃和整個過程都是圍繞目標進行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了絕對引領作用,所以,想要做到“教學評一體化”,首先就要精準設置教學目標,發(fā)揮目標引領作用。在目標的引領下,可以掌握教學的整體方向和要求,對教學策略進行優(yōu)化調整,學生也能知曉哪些知識是重點知識,哪些知識是難點知識,從而明確學習方向,進行有效學習。最后,師生可以根據目標要求確定評價標準,對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進行客觀公正的點評,提高評價教學的效果。語文教材經過統(tǒng)編后分解細化了語文素養(yǎng),以遞進循環(huán)方式將知識點滲透到各單元中,同時提高了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和全面性,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對教材系統(tǒng)進行宏觀考慮,根據每個單元的文本特點精準設置教學目標,發(fā)揮目標的引領作用,促進學生有計劃地學習。
例如,在《蟋蟀的住宅》這篇文章中,由于作者不僅是文學家,還是一名昆蟲學家,而《蟋蟀的住宅》這篇文章屬于觀察筆記一類,所以不僅具有文學性,還具有嚴謹性。通過作者的表述,學生能夠深刻感受到作者在進行科學觀察時表現出來的認真細致的品質,以及作者寫法上的與眾不同。為此,要兼顧學生發(fā)展需求和認知能力水平,根據文本內容的要求以及特點精準設置教學目標:第一,分析“偉大的工程”具有的含義,明確蟋蟀住宅修建過程以及自身特點;第二,分析作者使用的擬人化表現手法,感受文章生動表達的一面;第三,分析作者生平以及作品的時代背景,體會作者對昆蟲發(fā)自內心的喜愛之情以及連續(xù)細致觀察時的身心狀態(tài)。通過目標的層層遞進實現了教學的步步深入,不僅可以突出重點,也能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感受,有助于“教學評一體化”目標的實現。
陶行知先生說:“疑問生假設;假設生試驗;試驗生斷語;斷語又生了行動,如此演進于無窮?!苯虒W中首先要利用問題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激活學生探究思維;其次是促進學生探究學習,一方面可以獨立思考,分析、推理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小組合作探究,找出問題的答案;最后是釋疑,通過獨立探究或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和找出答案。
例如,在學習《去年的樹》這節(jié)課時可以讓學生思考這樣三個問題:第一,春天來了,森林和原野的雪融化了,飛走的鳥兒又回到了這里,鳥兒要如何尋找好伙伴呢?第二,鳥兒有著一雙什么樣的眼睛?鳥兒們眼里流露出的目光是什么樣子的?第三,其實文章中還隱藏著一雙眼睛,目光閃爍,你們能找到它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就會圍繞“眼睛”展開思考,從鳥兒的眼睛中看到了各種情緒,有欣慰、有堅定、有痛苦、有絕望、有憂郁、有悲傷,從鳥兒的眼睛中我們看到了鳥兒和樹的美好回憶和真摯的情感,通過字里行間學生還看到了樹的“眼睛”,目光溫柔,讓學生感受到樹發(fā)自內心的快樂和幸福。通過問題探究閱讀課文可以讓學生的心靈更加靠近文本,讓學生站在主角的立場同喜同悲,真正把學生帶入了文本意境之中,帶給學生強烈的情感震撼。
智趣課堂離不開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感悟,語文教學的目標也是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有所獲。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帶領學生參與到實踐過程中,通過親歷學習的過程真正落實語文要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語文要素的內化吸收,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
例如,在學習《開滿鮮花的小路》這節(jié)課時,可以通過“借助插圖講故事”這個語文要素引導學生親身實踐,讓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首先,學生自由朗讀,將文章中的人物梳理出來,分析人物和人物之間的關系,明確故事的人物構成,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隨后,通過觀察插圖來分析人物說話的神態(tài)以及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發(fā)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聯想故事的留白,并嘗試運用相同的句式將文章的故事講述清楚。其次,采用講故事的方式理解文章大意。學生可以看著文章中的插圖展開聯想,給插圖配音并用自己的理解將故事講述出來,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實現對文本語言的內化。在視覺畫面推進過程中,學生要將自身的情感要素通過文本語言表達出來,采用相匹配的表情語言和肢體語言將故事的發(fā)展推向高潮,將禮物的美好和神奇表現出來,其他學生也能通過故事展開聯想,做到了對“禮物”的意義重構,展現了故事中蘊含的人文精神。
為了跟進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評價要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實現教學評價多元化,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進行。首先,要時刻關注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表現,如回答問題、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行為等。對于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要不吝嗇表揚,認可學生的表現,對于不好的行為要及時提醒學生改正。
此外,積極開展學生互評。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也要積極參與到評價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小組交流互動分享探究學習的成果,并針對各自的表現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比如,在詞語復習階段,同桌之間可以互相拼寫詞語,之后互相批改,并根據書面的整潔程度和字體的美觀度以及字詞書寫的正確率進行打分,互相指出對方的缺點,完成交換批改的任務。此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監(jiān)督,對于小組成員不合規(guī)范的行為,其他成員有提醒糾正的權利和義務,通過彼此監(jiān)督幫助學生養(yǎng)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小組成員意見不合的情況,如果自己不同意對方的觀點可以舉手質疑,勇敢說出自己的見解,如果意見不統(tǒng)一可以各自闡述理由,及時補充論據,在不斷質疑和補充觀點的過程中實現思維的激烈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這樣不僅有助于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還能加深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學習效率事半功倍。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構建智趣課堂,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效果,需要將“教、學、評”有效對接起來,讓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將其運用到實際學習過程中,逐漸完善學習策略,使其成為自己的一種能力和素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