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蓉
(重慶市永川北山中學校,重慶 402160)
群文閱讀是一個在新課程模式下的嶄新的讀寫學習方式,是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閱讀教學形式,課程將圍繞某個話題選取相應的一組篇章,開展整體的建構,提高學習者的讀寫能力。
在群文閱讀中,教師教導學生如何進行閱讀練習,如整合、跳過、比較、略讀等。不但能使學生更好地學習,還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提高自己的積極性。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根據(jù)對多種類型課文的掌握,通過對文本進行歸納和分析,從而促進其進行邏輯思考。
群文閱讀的目的是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多進行一些文章的閱讀,使他們能夠開闊自己的眼界,增加他們的知識量,從而增強他們的閱讀水平。與此同時,群文的教學模式也使其閱讀題材多樣化。教師選擇的文章,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閱讀,通過對文本的深入研究,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閱讀水平。
在進行小組朗讀時,可以根據(jù)不同的主題,適當選用合適的課件,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既能探究課文的內涵,又能充實學生的知識面,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學習方面走得更遠。
學生群體中流行“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的論調,這就是對古代漢語的畏懼。中學文言文由于缺少故事情節(jié),而且具有很強的思辨能力,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而有的老師則只采用“一章精讀”的方法進行文言文知識的整理,翻譯文言文語句,能試著概括文章大意。這樣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思考力的效果不利,也影響對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為了改善高中對議論性古文的教育狀況,我們也需要轉變?yōu)閱渭兊恼n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中小學生真正愛上古文。而與單文精講比較,群文閱覽課堂教學有許多優(yōu)點。為達到“學習討論的技術和藝術,進一步發(fā)展與提高中小學生進行討論思考”這個群文讀書總體目標,教師應該選用《過秦論》《阿房宮賦》《六國論》三部作品,這三部作品都是用來閱讀群文的。
古文十分強調“文”與“言”的相互融通,所以在群文閱讀教學正式進行以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根據(jù)教材的批語進行綜合復習,其中包含了詞義的查證、句意句義的整理。學生開始復習的時候,教師很有必要對這三個單詞進行深度對比。教師可以藉由思考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將此小組之讀書題目界定為:“明衰亡之道,習論證之術?!备鶕?jù)該課題,老師可以精心設計出四種教學內容。
1.析文章標題,辨論述對象
教師提問:您看到《過秦論》《阿房宮賦》《六國論》題目有何不同之處,提問時,學生紛紛舉手回答,生一:本人見《過秦論》與《六國論》皆屬“論”,《阿房宮賦》是“賦”,字體也發(fā)生了改變。生二:這三份報告的作者都是不同的?!哆^秦論》講秦國,《六國論》講六國,阿房宮作《阿房宮賦》。前面兩個是政府,后面是一個建筑。生三:我不贊成三種標題文體截然不同的觀點,但實際上賦還是一個討論性文本,如我們以前學過的《赤壁賦》,里面就包含了“變”與“不變”的討論。老師再次詢問,大家記憶中的秦國、六國和阿房宮是怎樣的關系呢?可不可以單獨用一個漢字來歸納?學生答案秦國用一個“強”字能夠歸納,六國用一個“散”字能夠歸納,阿房宮用一個“大”字能夠做到自行歸納。老師也希望借此機會,讓他們翻到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第五十頁的“秦滅六國示意圖”,使他們更清楚秦和六國的位置和秦滅六國的途徑。
2.抓中心論點,明衰亡之道
承接環(huán)節(jié)一,老師可以為了幫助孩子們研究秦國和六國覆滅的起因,為每個學生快速地查閱三篇論文,在原文中發(fā)現(xiàn)需要填報的部分。然后讓每個學生填報秦國、六國覆滅起因統(tǒng)計分析表。當學生們完成表格后,進行了新一輪的思想撞擊。有同學質疑:《過秦論》一書,我認為西秦的覆滅之根本在于此?!皬U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另外一位同學:我從《阿房宮賦》中了解到秦被摧毀的原因”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這位先生說,以上兩位學生所說的,都是西秦滅亡的源頭。同學們開會后,教師從《六國論》中找到了六個國家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學生經(jīng)過討論,在教師講解下,便得出來了后秦與六國覆滅的原因。然后,教師繼續(xù)提出問題:找得非常正確。原因,其實正是三篇論文的中心觀點。那這三種觀點又有何異同呢?學生思考回答,相同之處就從自身問題中去反思,我國民族滅亡的根源。例如,《過秦論》從仁政開始, 《阿房宮賦》以奢侈為起點,而《六國論》則從行賄入手。教師還可以設置這個活動,目的是讓參加者用圖表來濾文本,把握中央觀點,并探討秦國與六國滅亡的根源,同時訓練他們信息搜集與總結技能,并以此發(fā)展與提高他們的政治思維。
3.覓文章邏輯,習論證之術
三份報告都是以核心思想為核心,運用大量的表達方法。為了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老師還可以設計一個討論題:為闡述中心觀點,三篇論文各自使用了什么論述方式? 學生先進行自主反思,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演講,由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小組1:《過秦論》主要使用了比較論述方式。在前面大篇幅地介紹了秦興起、擴張、統(tǒng)一、消亡的過程。本文以西秦本身的興衰為例,論述了“以德不施,以攻為守”的中心思想?!读鶉摗钒蚜鶄€方面的中心思想劃分為:“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和“不賂者以賂者喪”兩部分觀點,接著,又按順序進行了對比論證和實例說明?!栋⒎繉m賦》運用了排比性的手法,對阿房宮的宏偉和秦王的奢華生活進行了夸張描寫。小組2:《過秦論》《阿房宮賦》一般使用了記事、描述和討論三個形式。前邊一般都是大篇幅的記載與描述,而后邊才是最精要的討論內容。《六國論》基本上采用了一種探討的方式。小組3:前兩個組講得很好。還有一件事,我們這一隊人又加了一句。《六國論》除了從整體上比較論述、引用論證和實例論述之外,還有一些微觀上的實證分析。例如,在第一章自然段的“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這一部分就運用了因果分析法。第三段為“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本節(jié)采用假定分析方法。教師亦可以設立這一活動,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團體活動中厘清課文之辯證邏輯,并掌握一般議論文的闡述方式,以此提高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4.創(chuàng)具體情境,促深度思考
為增強學生的邏輯性、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路,老師可以針對文章特征,三篇文章的撰寫者,是否只是為了分析秦國與六國滅亡的真實緣由?教師設置這個問題是為了引導學生對自己寫作的真實目的進行反思,從而增強學生的邏輯推理和辯證思維。經(jīng)過查閱,眾人才知道這三位學者的真實用意,并非只是分析秦國與六國滅亡的緣由,更要告誡當時的統(tǒng)治者,不要向秦國或六國效仿?!哆^秦論》名為“過秦”,其實質是在警示西漢的統(tǒng)治階層要實施“仁”;《阿房宮賦》雖然以阿房宮為名,但實際上是在告誡唐代的統(tǒng)治者們,不要在這里修建房屋;《六國論》雖以六國滅亡之理為題,但實際上卻是在警告北宋的統(tǒng)治者,不要以土地、金錢向金、遼求和?!读鶉摗分?,蘇洵將燕國覆滅的起因歸結于“至丹以荊卿為計”,以《荊軻刺秦王》為例,談一談自己的看法。本課題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內容,對文中的論證質疑和探討,并從中國歷史的新視野重新審視燕國的覆滅,并以此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歷史辯證思維能力。如果你來到秦國,你會怎么說服秦始皇,讓他停止“焚毀百家之詞,愚民之民;集天下之力,集天下之力于咸陽”等有損大秦的大事?對《鄒忌諷齊王納諫》《燭之武退秦師》等論述中所體現(xiàn)的“爭”之道進行了概括,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創(chuàng)設了此課題,旨在通過創(chuàng)造具體情境,使學生運用想象,聯(lián)系內容,暢談自己的見解。而此時,在語言表達過程中,學生的直覺思考、邏輯思考、辯證思考和創(chuàng)新思想,均可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很大的發(fā)展和提高。
1.群文對比閱讀
群文閱讀教學要求充分突出語文課堂教學標志性特色,在學生閱讀中體會、思考中賞析、表達中提高。教材要問題設計得細致,才能植根文章,深挖開去,并兼顧學生的知識特點,遷移與拓展,環(huán)環(huán)相扣,借助群文閱讀開展對比教學。例如,教師教學《六國論》,課堂教學建立在對文本論證的理解基礎上,組織學生利用審辯的視角對文本進行質疑、探究,引導學生明白史學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區(qū)別,體悟蘇洵的創(chuàng)作目的,以及作者蘊含于字里行間的拳拳愛國之心。最后以群文對比閱讀訓練和魚骨圖的繪制鞏固課堂知識的訓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再如,教師教學《種樹郭橐駝傳》,課堂教學通過本文與一般傳記的比較展開群文閱讀,使學生理解“文無定格”的概念,然后以“柳宗元為什么要把郭橐駝塑造成畸人形象”和“郭橐駝的形象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鮮活”這個特點,并總結出本文具有“歷史虛構性”與“文學真實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最后引入《庖丁解牛》作對比,既讓學生理解本文作為寓言的特殊性,又詮釋了柳宗元對莊子的繼承和發(fā)展。
2.以情感為線索進行群文閱讀
近年來,隨著語文教學的改革推進,教師更加清晰地意識到群眾文學藝術的高度符合語文的教學要求,未來的語文教學也會以單文讀寫、群體文學藝術讀寫、整本讀寫的形式,組成一種立體而多元的架構系統(tǒng),而群體文學藝術讀寫發(fā)揮的橋梁與紐帶作用,也會更加突出、更加關鍵。教師開展“杜甫的孤月情懷——杜甫詠月詩群文閱讀”,以“杜甫的詠月詩”為切入口,以“感悟杜甫筆下的孤月情懷”為話題,將杜甫的三種詩作組成了杜甫詠月詩歌的群眾文學藝術解讀的文本,與學生共同探究一個意象在同一詩歌手中,怎樣表達不同的情感內涵。課堂群文閱讀尋求到了以下三個層次遞進性的突破點:①初閱詩文,整體認知,完成自讀任務表格;②再讀詩文,通過合作研究,掌握詩人的情感內涵;③通過延伸研讀,探討情感交流,并深刻分析產(chǎn)生因素,通過由淺入深地解讀剖析了杜甫的三首詠月詩歌,系統(tǒng)總結了杜甫坎坷艱辛的一生經(jīng)驗,并深刻地探討了杜甫憂國憂民的崇高人格力量。老師的課程抓住作者一生經(jīng)歷、詩歌意境、寫作特點、表現(xiàn)手法、情感內涵等,進行縱向的對比閱讀,并提出典型任務,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整合,以學生習得內容為主線,輔助老師的講授,使學生能比較系統(tǒng)地掌握作者各個生命時期的不同寫作特點,從而有助于學生在理解一個作者的其他創(chuàng)作特點時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而真正提高對詩歌欣賞的理解能力,最后引導學生與各小組追根溯源、共同探索構成作者詩歌意象豐富內涵的深刻問題。從話題的設定、選文的定義、課程目標的制訂、課堂的設計等四個方面,向教師生動地介紹群文讀書的價值和意義,更建議教師在讀書過程中應時時注意學生核心素質的提高,真正做到與文本互動。再如,教師教學執(zhí)教《五代史伶官傳序》,立足本單元學習任務,基于文本特征和單元主題,學習目標設定精準到位。一讀文本,讀通句子,讀出感情;二讀文本,疏通文意,積累詞語;三讀文本,梳理思路,品味語言有序展開。遵循文言文學習的規(guī)律,品讀結合,三個環(huán)節(jié)層層深入,讓學生明確論說文的基本思路和語言風格,深入體會文章的深層意蘊和情感價值,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與文章情感類似,表達憂國憂民的文章,引導學生思考這類情感文章的共同點。
群文讀書活動對高中生的群語文專業(yè)核心素質的提高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學校新課中提出的“多看書,好看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目標的一個有效實現(xiàn)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讀書能力,擴大閱讀范圍,教師要積極地將群文閱讀融入高中文言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