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體育教學現(xiàn)今存在的問題較多,如教學效率不高、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高、教師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等。分層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明確教學目標,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教師應用分層教學模式時應遵循全面發(fā)展原則、因材施教原則、靈活教學原則。同時,教師可從學生分層,優(yōu)化教學過程;教學計劃分層,奠定分層教學基礎;激勵分層,鍛煉學生心理素質(zhì);教學目標分層,提高學生身體素質(zhì);分層評價,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等方面探討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
【關鍵詞】分層教學;初中體育;實踐;應用
作者簡介:蔣文輝(1980—),女,江蘇省丹陽市正則初級中學。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體育課程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越來越被教師所重視。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階段,學習壓力較大,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是教師必須研究的課題。而分層教學模式的內(nèi)容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體育教學實踐。因此,教師要在全面分析體育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提高對分層教學模式的重視,充分發(fā)揮分層教學模式的作用,提高體育教學效率,深化體育教學改革。
一、初中體育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學效率不高
通過對初中體育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可知,體育教學的效率有待提高。究其原因,教師深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不夠重視體育學科的教學。此外,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設計時深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缺乏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忽略師生之間的互動,不能讓學生深刻體會體育課程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對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產(chǎn)生了負面的影響。
(二)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很多學校越發(fā)重視體育教學,而且加大了在體育教學設施方面的投入。然而,受傳統(tǒng)體育教學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得不到重視的影響,部分學校沒有重視加強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部分體育教師在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方面的專業(yè)能力不足,使得體育教學的質(zhì)量難以保證[1]。
(三)教師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
新課改強調(diào)教師應該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且以此作為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目標。然而,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不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也不夠重視學生在學習體育學科的過程中的個體差異。這樣,很容易導致體育教學偏離新課改的要求,更容易導致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
二、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意義
(一)有利于教師明確教學目標
新時代對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身體素質(zhì)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很難通過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2]。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則有利于教師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制訂相應的體育教學目標,從而有效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
(二)有利于教師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立足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用分層教學模式,能夠設計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學內(nèi)容,從而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充分滿足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體育學科的學習對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不愛運動的學生,體育課成了“負擔”。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很容易因為無法完成某個目標而失去學習積極性,而教師應用分層教學模式時,可以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分層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在保證學生可以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適當?shù)卦黾与y度,確保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原則
(一)全面發(fā)展原則
體育教學能夠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zhì),鍛煉意志,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遵循全面發(fā)展原則,是教師開展體育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師要讓每個學生都享有受教育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體育運動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3]。
(二)因材施教原則
《論語·先進》中有一個因材施教的典型例子—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骸扒笠餐耍蔬M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笨鬃訌膶W生的實際情況、個體差異出發(f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的方法同樣適用于現(xiàn)代的教學環(huán)境。
具體來說,因材施教指教師以學生個體為基礎,關注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借助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進行有差別的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夠揚長避短,獲得充分的發(fā)展[4]。教師應用分層教學模式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可有的放矢地激發(fā)各個層次學生的體育潛能,幫助其樹立學習自信,從而提高體育教學實踐的科學性。
(三)靈活教學原則
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是變化發(fā)展的,且不同的學科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教師開展體育教學實踐時立足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tài),提高教學的靈活性,降低因教學方法不當對學生學習產(chǎn)生的消極影響[5]。教師應用分層教學模式可以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制訂靈活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nèi)容,充分實現(xiàn)教學的靈活性。
例如,在學生剛開始練習長跑時,教師先要求學生從800米開始,即使學生跑步的速度慢一點也沒有關系。隨著學生的適應力與耐力的提高,教師靈活地加大長跑訓練的難度,要求學生跑1000米,并要求學生提高跑步速度。教師還可通過小組訓練的方法靈活地調(diào)整長跑訓練的形式,提高長跑訓練的效率。
四、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策略
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具有深遠的意義,教師需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應用分層教學模式,切實提高體育教學實踐的效率。
(一)學生分層,優(yōu)化教學過程
教師要想提高體育教學實踐的效率,不僅需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而且需要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潛能。教師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應用分層教學模式的前提在于立足學生各方面的實際情況,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體育學習需求。因此,教師需要積極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參考學生的體能測試情況,科學合理地將學生分為優(yōu)秀生、中等生、后進生三個不同的小組[6]。
例如,為了更好地應用分層教學模式,教師首先測試學生的力量與體能,并立足測試結果科學合理地劃分運動小組;其次,教師組織學生分組開展50米短跑、800米長跑的比賽,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比賽中獲得成就感;最后,教師科學合理地劃分小組,激發(fā)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體育教學實踐中真正地動了起來。
(二)教學計劃分層,奠定分層教學基礎
教師完成學生分層后就需要進行教學計劃分層。對于優(yōu)秀生,教師可以在尊重其興趣愛好的基礎上,給其安排難度較大的體育訓練任務,并對其進行相對嚴格的要求。對于中等生,教師為促進其進一步發(fā)展,要鼓勵其敢于自我挑戰(zhàn)。對于后進生,教師要以其實際情況為基礎,適當降低訓練要求,保護其自尊心,并給予其積極的鼓勵,調(diào)動其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
例如,在開展足球教學時,教師進行教學計劃的分層。對于優(yōu)秀生,教師讓其自主訓練,但是對其踢球動作的規(guī)范性做出了嚴格的要求。對于中等生,教師教授基本的踢球要點,指導其如何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對于后進生,教師教授基本的踢球動作,要求其在不犯規(guī)的前提下將球踢進球門。如此,教師科學合理地制訂分層教學的計劃,為開展分層教學實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激勵分層,鍛煉學生心理素質(zhì)
教師在應用分層教學模式時需要對學生的薄弱點進行全面的分析,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改進弱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很多學生在體育訓練期間存在熱情不高的問題。教師要想保證學生具有較高的積極性,就有必要營造良好的體育教學實踐氛圍,充分發(fā)揮激勵的作用,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
例如,在開展50米跑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隊伍,讓學生在適合自己的隊伍中提高自身的跑步水平。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結對幫扶的方式,讓跑步水平較高的學生幫助跑步水平較低的學生,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如此,不僅真正發(fā)揮了分層激勵的作用,而且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
(四)教學目標分層,提高學生身體素質(zhì)
教師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后要設置分層教學目標,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教學實踐。教師設置合理的分層目標后要向?qū)W生強調(diào),分層目標的設置依據(jù)只是學生的體育能力、身體素質(zhì)等方面的層次,而不是人格尊嚴方面的層次,更不是分三六九等區(qū)別對待。教師立足學生的體育能力設置分層教學目標,并設置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與要求,有利于優(yōu)化體育教學實踐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
例如,在開展中長跑這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時,教師先就體能測試的相關結果將學生分層,然后再設置合理的分層教學目標:第一,男生1000米長跑,優(yōu)秀生的目標為3分45秒以內(nèi);中等生的目標為4分05秒以內(nèi);后進生的目標為4分10秒以內(nèi)。第二,女生800米長跑,優(yōu)秀生的目標為3分30秒以內(nèi);中等生的目標為3分50秒以內(nèi);后進生的目標為3分55秒以內(nèi)。
又如,教師要求優(yōu)秀生與中等生必須完成一定強度的體育訓練內(nèi)容,而對于后進生,教師充分考慮其身體素質(zhì)偏低的情況,讓其盡最大的努力參與體育訓練即可。同時,教師根據(jù)學生在訓練期間取得的進步合理地調(diào)整教學目標,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自身能力可承受的范圍內(nèi)進行體育訓練,從而切實提高其身體素質(zhì)。
(五)評價分層,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積極性
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實踐時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其開展有效的綜合性評價,而這也是提高體育教學實踐效率的關鍵。因此,教師要進一步優(yōu)化原有的評價方法,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的評價,并且用欣賞、發(fā)展的眼光評價學生。特別是針對部分體育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其更多的鼓勵[7],讓其在教師的評價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以及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有效提高其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例如,在開展體操這部分教學內(nèi)容時,對于優(yōu)秀生,教師肯定其能力,幫助其樹立更高的目標,激勵其努力取得更大的進步;對于中等生,教師引導其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增強其學習體操的自信心,激發(fā)其向優(yōu)秀生轉(zhuǎn)化的積極性;對于后進生,教師幫助其鞏固基礎知識和查漏補缺,并且挖掘其閃光點,讓其逐步樹立學習體操的自信,促使其更好地發(fā)展。
結語
總而言之,在以往的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夠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且教學模式比較單一,而在素質(zhì)教育深化推進的今天,教師要主動探索多樣化的體育教學實踐模式,提高體育教學實踐的效率。教師要積極研究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科學合理地應用分層教學的模式,切實激發(fā)學生的體育潛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讓學生邁上更高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張雯.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2021(45):83.
[2]劉梅.分層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中外交流,2021,28(06):1154-1155.
[3]李燕豐.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2021(05):199.
[4]楊生濤.初中體育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21(49):129-130.
[5]方仙英.初中體育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11):43.
[6]戚進華.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2020(50):278.
[7]俞竹齡.分層教學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0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