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持續(xù)進步和教育觀念的變革,如何更有效地將教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成為教育者們關注的焦點。生活化教學理念便是這樣一種倡導將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融合,使學習更為真實、有意義的教育觀念。特別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意識到語言和文學不僅僅是知識傳播的媒介,更是情感、思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基于此,文章以生活化教學理念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為主題展開探究,分析了其重要價值,
并結合初中語文教學案例提出了具體的方法和策略,以期為一線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促進生活化教學理念在語文教學中的更好應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理念;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35-0050-03
隨著教育環(huán)境的變化,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能力以應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挑戰(zhàn)成為引發(fā)教育者們持續(xù)探討的焦點。生活化教學理念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它提倡將教育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真實、有意義的情境中學習,使所學知識不再是脫離實際的抽象概念,而是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工具和技能。語文作為文化的載體,不僅傳播知識,更承載了情感、價值和人文精神。如何讓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生活的脈動,激發(fā)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社會的思考,同時確保他們能有效地吸收與應用知識,成為當前語文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生活化教學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重要價值
(一)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發(fā)展
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無疑對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常常局限于教材和固定的知識結構,而生活化教學方法則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與學生的實際情境相結合[1]。這種融入生活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更為直觀、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從而深化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通過生活化教學,語文知識不再是孤立、刻板的,而是與生活緊密相連。這種關聯(lián)性的學習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知識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面對真實的生活問題,學生需要應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解決,這一過程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2]。另外,生活化教學方法還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途徑去探索和了解文化與社會現(xiàn)象,這樣的學習經驗將促使學生從單一的文本解讀擴展到跨文化、跨時代的比較與思考,進一步拓寬他們的認知視野,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分析和創(chuàng)新思維。
(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生活化教學理念能夠將知識從課本中解放出來,與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相連接,從而使學習過程變得更為有意義,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一方面,語文學習與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的結合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這是自主學習的首要動力,它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們主動尋找答案。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真實世界互動,這樣的實踐活動要求學生不僅能理解知識,還能夠運用知識[3]。例如,在探討某一文學作品時,學生可以去實地考察相關的歷史文化,或是創(chuàng)作自己的小說或故事。這種學以致用的方法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學生主動求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生活化教學強調學生的參與和體驗,鼓勵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表觀點、提出疑問和分享心得,這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還能讓他們學會如何獨立思考、篩選信息和構建知識框架,這都是自主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技能。
(三)增強學生人文綜合素養(yǎng)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除了知識的積累外,人的情感、價值觀、道德觀念、文化認知,以及人與社會、自然的關系等人文層面的培養(yǎng)也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視,而生活化教學方法恰恰注重對人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一方面,將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體驗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和價值。當文學作品從紙上的文字變?yōu)榕c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時,學生不僅可以理解作品的內容,還能夠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波動,體會人物的喜怒哀樂,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體驗各種復雜情感[4]。另一方面,
生活化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從多元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賞文學作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學生需要具備跨文化交往能力和全球視野,而生活化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打破文化和地域的局限,開闊他們的視野。另外,生活化教學方法強調與社會的聯(lián)結,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學生會被鼓勵參與社區(qū)服務、公益活動等,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二、生活化教學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具體方法
(一)建立“生活—課本—生活”的循環(huán)機制,讓課堂充滿生活氣息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突出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優(yōu)勢,教師應當建立“生活—課本—生活”的循環(huán)機制,重點強調學習與實際生活的無縫對接,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相結合,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一方面,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取真實、有趣的素材,如日常對話、家庭故事、社區(qū)事件等,并將這些素材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不僅可以看到熟悉的生活場景,還可以更為直觀地理解和感受語言和文學的魅力[5]。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感受,將實際生活融入課堂中。例如,在講解一篇描述家鄉(xiāng)的散文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描述自己的家鄉(xiāng),分享自己的家鄉(xiāng)故事,這樣課堂不僅可以變得更為生動有趣,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驗文學作品的深層意義。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各種實踐活動,如寫作工坊、戲劇表演等,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體驗到知識的應用價值。這種“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
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黃河頌》為例,為了在教學中融入“生活—課本—生活”的循環(huán)機制,讓課堂充滿生活氣息,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他們對黃河的個人印象和經驗,如通過家庭旅行、電視紀錄片或其他來源了解的黃河故事。其次,在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體驗和感受文中對黃河的描繪與贊美,讓學生與黃河建立情感聯(lián)結。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模擬的黃河考察活動,利用網絡資源、實物模型或AR技術,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黃河的地理、歷史和文化知識。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自己的“黃河小頌”,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感受,描述對黃河的認知和情感。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使《黃河頌》這篇課文與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相結合,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讓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體驗黃河的魅力。
(二)推進“入情—入境—入心”的深度思考,在教學情境中感受生活
在生活化教學理念下,全面推進“入情—入境—入心”深度思考法,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一種頗具創(chuàng)新價值的教學方法,它要求學生真正進入文本的情境中,感受其背后的情感與意境,并將這些情感和意境深深地烙印在心中。第一,“入情”意味著學生需要完全沉浸在文本所描述的情感世界中,體驗其中的喜怒哀樂,理解人物的選擇及其動機,從而對文本有更為深入的認識。例如,在閱讀一篇描述友情的故事時,學生不僅要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還要真正感受到主人公友情的美好和深厚,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第二,“入境”強調學生要置身于文本所描述的具體情境中,親身體驗其中的情境和事件。這可以通過各種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如角色扮演、模擬實踐等,讓學生從主觀的角度去感受和體驗文本中的情境,從而獲得更為深入的理解和體驗。第三,“入心”意味著學生需要將文本中的情感和情境真正地烙印在心中,使之成為自己的情感和經驗,從而收獲更為深入和持久的認識。這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深度的思考和反思,將所學知識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從而達到知識的內化和應用。
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老山界》為例,教師可以借助“入情—入境—入心”深度思考法讓學生更加真實地體驗紅軍在長征途中的艱辛與不屈精神。第一,師生可以一同通過文中的描寫沉浸在艱難的征途之中,感受紅軍的堅韌和樂觀,理解為何他們能在如此嚴峻的環(huán)境下依然堅持前行。第二,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當時的地形地貌,使學生仿佛身處那險峻的老山界,親身體驗紅軍翻山的艱難,從而更深入地理解文中的情境和背景。第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想生活中自己遭遇的困境,進行深度的自我反思,思考在面對困難時如何像紅軍一樣展現(xiàn)出堅韌不拔的精神。當學生對紅軍的英勇與堅韌有了更深入的體會,
他們便能夠真正從心底里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姿所打動,
將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內化為面對生活中種種挑戰(zhàn)的動力。
(三)構建“理論—實踐—創(chuàng)新”的學習模式,增強學生的生活化體驗
在新的教育環(huán)境中,強調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已成為趨勢。生活化教學理念下,構建“理論—實踐—創(chuàng)新”的學習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它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再到創(chuàng)新的完整學習過程,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生活化體驗。在“理論”階段,學生需要系統(tǒng)地學習并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這不僅包括對文學作品的基本內容和結構的學習,還包括對作品背后的歷史、文化、社會背景的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文本深入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以及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情節(jié)結構等,從而建立對作品的整體理解。進入“實踐”階段,學生需要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這一過程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實現(xiàn),如情景模擬、小組討論、寫作練習等。例如,學生可以模擬一個文學作品中的情景,
體驗其中的情感,或者參與一次實際的寫作活動,創(chuàng)作自己的故事或散文。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皠?chuàng)新”階段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高潮,它要求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展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一個文學作品,對其進行深度的解讀和分析,甚至創(chuàng)作自己的作品,以展現(xiàn)自己的獨特視角和創(chuàng)意。這個過程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還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背影》的教學為例,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遵循“理論—實踐—創(chuàng)新”的學習模式進行深入探索。第一,師生一同鉆研這篇文章的情感世界,感受父子之間深沉而細膩的情感,并深入理解作為情感線索的“背影”在文中的獨特意義。第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回想與家人,特別是父母之間的告別時刻,讓他們寫下自己心中的“背影”,體驗那種離別的痛苦與深深的懷念,使學生將文中的情感與自己的真實經歷相結合。第三,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激發(fā),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或創(chuàng)作與“背影”主題相關的文本,如從父親的視角寫那次分別,或創(chuàng)作與之相似主題的詩歌、短篇小說等。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使學生獲得對《背影》更為深入的理解和體驗,還能幫助他們將這種深沉的情感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結合,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作熱情。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活化教育理念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它與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結合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還能全面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因此,探討生活化教學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方法中的應用及其價值,對于當前的教育實踐具有深遠的意義。未來,教師應更加注重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和實踐,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將其與課堂教學無縫對接,使生活化教學理念更廣泛地融入每一次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有深度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羅勇敏.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4):44-45.
任春芳.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思考[J].品位·經典,2022(1):170-172.
孫建梅.淺析融入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1):104-106.
蔣小明.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融入[J].學周刊,2023(9):109-111.
郝志義.生活化教學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探究[J].學周刊,2023(11):103-105.
作者簡介:林娟(1977.2-),女,福建福清人,
任教于福清市濱江初級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