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勇
●江西省崇義中學
史學理論是每一位研究歷史的人需要掌握的,也是提高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基本載體。史學理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教會學生史學理論學習模式,將一些枯燥的知識點通過形象的圖片、史學資料化繁為簡,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結合高中生的學習和心理特點,教師可巧妙地將現(xiàn)代全球中國史觀、文明中國史觀、近代中國史觀等與教材內(nèi)容進行關聯(lián),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筆者在本文結合史學理論概念和融入相關知識點的意義,淺談具體的融入方式,希望對高中歷史教學帶來幫助。
全球史觀是一種研究世界歷史演化的方法,重視由低級、局部向整體轉變,成為史學家研究的方向之一??萍嫉牟粩喟l(fā)展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隨著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各個國家已經(jīng)不是單一的個體,應該具有命運共同體意識。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普及全球歷史的演化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用整體的眼光來看待世界文明,將中國各個時期的發(fā)展與世界進行聯(lián)系,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全球史觀,不斷開闊他們的歷史視野。為了達到這種教學要求,教師就要進行全球史觀的教學設計,在講解中國史的時候,巧妙地融入其他國家的現(xiàn)狀,引導學生反思國家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全球化視野。同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講解全球史的時候,教師除了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外,也可以將歷史學家提出的觀點、史料、影像資料等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全球史的意義,在學習中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梢哉f,全球化史觀的形成對于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在有關中國史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解中國傳統(tǒng)歷史,更要讓學生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經(jīng)濟、政治等內(nèi)容,同時設定一定的探究任務,鼓勵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進而提高課堂效率,滿足新時期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要求。
整個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文明史,從古至今,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為世界文明創(chuàng)造了寶貴的財富。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文明史內(nèi)容,讓學生接受系統(tǒng)化教育。為了提高歷史教學效率,教師要以人類文明史為基礎構建新的歷史教學體系,不斷豐富課堂教學類型,提升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師生互動,融入更多情境性的歷史要素,讓學生多反思和總結,使其樹立保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目前,高考歷史命題思路也發(fā)生了變化,融入了文明史的考查內(nèi)容。為此,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中國的文明史,而且要將世界文明史與中國文明史進行關聯(lián),鼓勵學生就某個時期的歷史構建思維導圖,將自己掌握的文明史內(nèi)容分項填入導圖中。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導圖思路進行針對性的文明史講解,這樣才能使教學更加精準化。此外,教師要讓學生就歷史的演變過程進行分析,如現(xiàn)代文明與古代文明有哪些異同點,從而開闊學生的文明史視野,更好地繼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因此,加強學生史學修養(yǎng)是每位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方向之一。教師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史學研究中的主體地位,真正提高學生的文明史觀。
高中歷史教師必須充分考慮教學目的及方法,重點考慮如何加強學生史學理論修養(yǎng)。只有充分加深學生對于史學理論方面的認識,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從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本文是筆者對于如何在高中歷史課堂加強學生史學理論修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些方法與建議,希望能夠對其他教師有所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