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玉
摘? 要:諺語流傳于民間,取材廣泛但言簡意賅,寓意深刻卻通俗易懂。根據(jù)《辭?!罚?000)的定義:諺語是指“流傳于民間的簡練通俗而富有意義的語句?!敝V語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和一個民族的精神性質(zhì),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語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娜: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演講者利用各種動物形象來映射生物、生活中的許多事實以及隱喻、夸張和個性化等其他課程來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從認知角度來看,抽象意義是通過人類已知動物的具體形象來表達的,這種形象通過相似性和相關(guān)性將雙方聯(lián)系在一起?;诖耍酒恼聦Ξ惢c歸化在日語動物諺語翻譯中的應(yīng)用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guān)鍵詞:異化與歸化;日語動物;諺語翻譯;應(yīng)用分析
引言
和中國諺語一樣,日語中也有很多動物諺語這些諺語大多用動物比喻人或其他東西比喻是基于身體和比喻之間的相似關(guān)系。比喻所代表的動物諺語也占動物諺語的很大一部分。本文著眼于日本動物諺語的隱喻性能,旨在分析動物諺語隱喻性能的幾個相似之處。
1日語動物諺語
諺語是在漫長人生中積累的經(jīng)驗的語言表達。它們簡單、生動、深刻和激勵人心,不僅是為了表達人生經(jīng)驗、人生哲學,而且也是為了慶?;蛑S刺、激發(fā)發(fā)展的雄心或感覺。動物諺語,就是和動物有關(guān)的諺語。如日語諺語中有“鷸蚌の爭い”、“蝙蝠が燕を笑う”、“蚤の小便蚊の涙”等等,這些術(shù)語包括動物的名稱或表示動物種類的名稱,也稱為動物謂語。動物謂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用于自然規(guī)律和客觀現(xiàn)象,另一類用于隱喻意義。另一類是動物諺語,用動物特征來描述人類特征,具有隱喻意義。中日貿(mào)易歷史悠久,中國諺語對日本諺語也有深刻影響并非所有的日本諺語都是日本人創(chuàng)造的,有借用和修改中國諺語的日本諺語,也有借鑒西方諺語的日本諺語。因此,日語動物諺語的中文翻譯過程必須考慮到其來源的多樣性和廣泛性。
2日語動物相關(guān)諺語漢譯影響因素
因為日本動物諺語有隱藏身體、強烈偏愛動物形象等特點,影響動物諺語中文翻譯的因素主要是從句子成分的省略和情感色彩的差異等方面來考慮。說到省略,日本學生首先想到的就是省略話題。在與日本動物有關(guān)的諺語中,更多的是省略句子的第二部分,動作或狀態(tài),只有動物的名字和形容詞才用來補充比喻。如,柳の下に鱒?!磅q魚”是一種鮭魚,翻譯成中文,我們用兔子來表達,也就是說我們會死在樹下等待兔子因此,整句是“柳樹并非總是在青魚和白魚下面”,省略了“還沒有”。另一個例子是蛇的路徑。這意味著蛇知道蛇的經(jīng)過,也就是說同伴更了解自己的同伴,一般了解蛇的方式就是蛇知道蛇的方式?!袄斫狻币辉~的以下部分被省略。不同的情感和文化特點也反映了這些因素,不僅在諺語翻譯中,而且在民族文化翻譯中也考慮到了這些因素。如上所述,在與日本動物相關(guān)的諺語中,牛的印象不再是一種贊美的情感色彩,而是一個愚蠢的代表,“牛の角を蜂が刺す?!北幻鄯湎U到本是應(yīng)做出快速反映的,而這里卻用蜜蜂刺牛角,牛依然沒有反映,來表達麻木不仁。
3隱喻翻譯及翻譯策略
“翻譯是語言秩序、文化心理學和審美利益的多學科、跨文化和美學方法。元分解是不同參與者了解不同文化的過程。因此,隱喻翻譯的理解和發(fā)展取決于隱喻翻譯過程作為譯者的文化體驗過程。元分解基于不同民族經(jīng)歷的重疊程度。重疊程度決定了元截斷的效果。
隱喻翻譯最常見的策略是:第一,彼得。Newmark將隱喻分為五種類型,并提供了七種詳細的隱喻翻譯方法:1 .在目標語言中還原相同的隱喻。用目標語言中的隱喻替換原語言中的隱喻。3 .把比喻翻譯成比喻。4 .將隱喻轉(zhuǎn)化為注釋隱喻。5 .比喻。刪除隱喻。7 .把同樣的比喻結(jié)合起來。Toury總結(jié)了Peter。Newmark分為四類:1 .隱喻翻譯成相同的隱喻。把比喻翻譯成不同的比喻。把隱喻翻譯成非隱喻的形式。把比喻翻譯成0。劉崇德(1991年)在他的第十次文學翻譯演講中也有四種翻譯方法:1 .文學翻譯。2 .變換比喻。3 .將原來的隱喻翻譯成與目的相符的術(shù)語。4 .自由翻譯。顯然,上述翻譯方法大致相同。
1 .隱喻和隱喻的意思是相同的字面翻譯。
2 .不同的比喻,相同的比喻——替代的比喻。
3 .同體隱喻,不同的隱喻——翻譯解釋或補償翻譯。
4 .隱喻和喻義是不同的-自由翻譯。
4異化與歸化相結(jié)合的譯法在日語動物諺語翻譯中的應(yīng)用分析
異化與歸化是翻譯中常運用的兩種策略。在諺語翻譯過程中,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異化和歸化策略,可以讓譯文準確地傳達出原文的意思,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異化在文化傳播方面更具優(yōu)勢,能充分展現(xiàn)原文的文化色彩,保存和反映異域民族特征和語言風格特色;歸化的翻譯策略有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譯文,增強譯文的可讀性和欣賞性。在不同的場景下,應(yīng)該選擇不同的翻譯策略。在某種情況下,單單采用一種翻譯策略是不能讓讀者充分理解原文意義的,這時異化與歸化是可以同時使用的。異化與歸化在翻譯中是相輔相成的,絕對的異化和絕對的歸化都是不存在的,應(yīng)根據(jù)諺語特點,恰當運用兩種翻譯策略,充分發(fā)揮二者優(yōu)勢。
例1:貓が肥えれば鰹節(jié)が瘦せる
譯語:貓肥魚瘦,一方得利一方受損
這句諺語采用了異化與歸化相結(jié)合的翻譯方法,使讀者一目了然,不僅能夠快速了解諺語的表面意思,而且能夠理解諺語的深層含義。其實如果只采用異化法,也能使讀者理解諺語含義,但異化法只能將諺語的表面意思傳達出來,無法將其蘊含的深層奧義表現(xiàn)出來。在這種情況下,異化與歸化相結(jié)合的翻譯方法便填補了由單純的異化法帶來的空缺。
例2:貓は虎の心を知らず
譯語:貓不知虎心,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句諺語采用了異化與歸化相結(jié)合的譯法,能夠讓讀者完全理解其蘊含的深層次意思。如果只采用異化法,會使讀者產(chǎn)生困惑,而異化與歸化相結(jié)合,既傳達了諺語表層含義,又解釋了諺語深層含義。
例3:貓にもなれば、虎にもなる
譯語:既可為貓,也可為虎,剛?cè)岵c前兩句諺語一樣,這句諺語依舊采用異化與歸化結(jié)合的譯法。在人們的印象中,貓是一種非常柔弱的動物,對人類的攻擊力和傷害力比較低,而老虎雖然和貓同屬貓科動物,但是體型龐大,爪牙鋒利,具有很強的攻擊力。在生活中,既可為貓,也可為虎,與剛?cè)岵囊馑家恢隆?/p>
結(jié)束語
翻譯是指從一種語言系統(tǒng)切換到另一種系統(tǒng),而不產(chǎn)生與原語言相對應(yīng)的東西。即使存在對等表示法,也不能完全相同。但是文化越來越豐富,因為翻譯從一開始就產(chǎn)生了不同的東西。當然,由于中日關(guān)系密切,也會有文化吸收和接觸,其中日語的諺語是這樣的。有幾乎相同、類似動物的諺語,也有矛盾甚至不恰當?shù)膭游锝哟磉_方式。例如,日語動物謂語,即漢語翻譯方法,可以及時、充分地適用于漢語口譯,或者盡可能通過意識形態(tài)和隱喻解釋來決定正確的漢語翻譯。此外,創(chuàng)作翻譯可以在不影響原語言的情況下進行。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翻譯促進文化多樣性,進一步豐富我們的文化。
參考文獻:
[1]相卓.日語動物諺語中“馬”的含義[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5(01):92-94.
[2]萬玲玲.日語動物相關(guān)諺語漢譯[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6(04):59-62.
[3]沈潔.日語中含有比喻修辭的動物類諺語的翻譯方法[D].湖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