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語文學習以教與學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在閱讀教學中,開展項目式學習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其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诟咧姓Z文閱讀教學,從項目方案設計、項目任務驅動、項目多元評價三個方面,探討高中語文閱讀項目式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閱讀;有效策略
2017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依據(jù)學生的認知和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設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項目,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注重探究、表達的愿望?!笨梢?,有效的項目式學習旨在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形成學習共同體,讓真實的語文學習發(fā)生?;诖?,通過探討項目式“設計——生成——成果”具體的實施策略,以期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巧設項目式學習方案,激發(fā)探究思維
項目式學習始于學習問題,終于學習產(chǎn)品。一個好的項目式學習得益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學習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優(yōu)化項目式學習方案可以讓學生將一個大項目轉化為生活中幾個實際的小問題,不斷提升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基于真實問題,巧設典型情境。恰當?shù)幕顒忧榫秤欣诩ぐl(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在項目化設計方案實施前,教師需要以真實有效的問題為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建構。比如,學習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二單元“中國革命傳統(tǒng)作品研習”時,教師可以圍繞“苦難與新生”這一主題,以“編輯一本紅色作品集”為核心任務設置學習方案,具體如下: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從血雨腥風中走來,經(jīng)歷了無數(shù)血與火的洗禮;一百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勵精圖治,獲得了豐碩的成果。為了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100周年,為了更好地傳承中國共產(chǎn)黨的革命精神,文化局擬出版一本革命人物??犊嚯y與新生》,請你以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二單元文本為素材,為刊物設計專欄,編輯作品。
圍繞單元文本的文體特征,學生可進行文本歸類,設計學習方案。(1)“紅色人物”: 以《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紀念》兩篇散文為素材,建立人物檔案。(2)“紅色圖片”:以“蘆柴棒”“劉和珍”等人物為背景,分析其經(jīng)歷,繪制相關圖片。(3)“紅色報道”: 借助工具書,了解報告文學的特點以及具體寫法,以通訊員的身份為“包身工”“小福子”“蘆柴棒”“劉和珍”等人寫人物通訊。(4)“紅色作品集”:進行合理分類,編排作品集目錄,設計合適的腰封,撰寫作品集序言。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閱讀到鑒賞,從活動到實踐,真正提升其思維品質(zhì)和探究能力。項目式學習方案的設計需要以真實的社會現(xiàn)象為背景,以具體的文本體悟為任務,使“教”與“學”真正統(tǒng)一起來,促使理論探究走向實踐應用,讓真正的閱讀和有效的實踐落地。
其次,基于學生認知,巧設項目主題。為了讓學習項目更有方向性、更集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和需要,選取真實的、具體的主題。項目式學習的主題不僅包括具體的話題,還需要追溯話題背后的實際內(nèi)涵,進而整合相關知識,解決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以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七單元《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為例,教師可以該部作品為素材,從人物關系、人物形象、多元主題、藝術表達、回目詩詞等角度設計學習主題。比如,以人物關系為例,筆者設計“紅樓朋友圈”的項目化學習方案,搭建文本閱讀與學生表達之間的橋梁,要求學生設計人物昵稱、頭像、朋友圈配圖以及朋友圈互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圍繞大主題,結合具體的章節(jié),進一步細化學習主題。以朋友圈互動為例,教師可以結合“紅樓朋友圈”的“交際性”特點,要求學生關注人物的身份、出現(xiàn)的場合,合理設計朋友圈互動話題。比如,有的同學以“撿手帕”為主題,設計如下互動寫作任務:其一,請以賈蕓的口吻,發(fā)布“撿到手帕”的事件;其二,請以小紅的口吻在賈蕓的朋友圈進行互動。
這樣設計的項目化學習方案可以使學習更有趣、更有料,讓學生真實地體驗閱讀樂趣,進而實現(xiàn)學生核心素養(yǎng)整體提升的目標。
二、巧選項目式學習方式,建構探究任務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語文新課改的要求,也是真正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目標驅動、價值驅動、任務驅動等展開探究式學習,進而真正激活學生的探究式思維。
首先,借助核心任務,落實自主學習方式。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以單元主題為主線,以單元學習任務為主導,凸顯了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單元學習任務為核心,設計驅動性學習任務,讓閱讀、寫作、活動三者有機融為一體。比如,以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冊第六單元為例,本單元選取了《祝?!贰读纸填^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促織》《變形記》等文章,重在探索人物語言的個性化以及小說的藝術價值。結合單元“虛構與想象”的寫作任務訓練點,教師引導學生仔細分析文本虛構和想象的“反常情節(jié)”,審視文本內(nèi)在的因果邏輯,進而完成創(chuàng)設小小說的項目化學習任務。具體為:(1)閱讀本單元課文,以“虛構與想象”為探討主題,從人物、情節(jié)、語言等角度欣賞作品,理解小說的藝術表達效果;(2)審視“反常情節(jié)”的藝術價值,分析人物、人性的深層內(nèi)涵;(3)自主完成一篇小小說習作發(fā)送至班級公眾號,同學之間互相點評。
其次,巧借問題支架,落實探究式學習方式。為了讓項目化學習得到有效實施,教師還需要圍繞核心任務,細化學習任務單,巧設問題支架,真正讓學生習得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比如,以上述“小小說的虛構與想象”這一核心學習任務為例,教師可以結合單元四篇小說文體特點,進一步分析小說超越現(xiàn)實的虛構,體悟其帶來的豐富意蘊。以《促織》為例,筆者設計了以下學習支架: (1)探尋“因果邏輯”。閱讀《促織》,梳理出小說中有關促織的一些“反?!钡募毠?jié),具體鑒賞其反常之處;同時從作者選取的意象上探尋小說虛構的合理性。(2)探尋“反常情節(jié)”。仔細閱讀文本第七段,梳理出主人公的心理變化,設計情緒波浪圖,分析情節(jié)戲劇性反轉的表達效果。
可見,問題支架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轉變學習方式。在問題支架的引導下,學生由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學習,變關注結果轉變?yōu)樽⒅貙W習過程,不斷地讓思維進階。
三、巧用項目式評價,有效輸出產(chǎn)品
項目化學習是一個系統(tǒng)、完整的學習過程。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以項目化學習成果為導向,不斷構建自主評價、過程評價以及終結性評價的模式,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升。
首先,注重過程性評價,促進項目式產(chǎn)品輸出。為了落實項目化學習成果的形成,教師要設計有效的過程性評價量表,及時發(fā)現(xiàn)實施過程中的失誤或者錯誤。比如,學習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第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吟誦青春”為主題,要求學生編輯《青春飛揚的朗誦會詩歌集》。在朗讀腳本設計這一學習任務中,教師引導學生從朗讀停頓、輕重音、節(jié)奏、韻律、表情、配樂等角度設計評價表,進行綜合點評。
其次,運用診斷性評價,優(yōu)化項目式產(chǎn)品。在項目化學習中,教師需要設計系統(tǒng)而多元的評價指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實現(xiàn)項目式產(chǎn)品的高效產(chǎn)出。其中,教師可以將項目化作品與單篇學習目標、單元學習目標進行比對、辨析,進而判斷預期效果是否達成。比如,以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二單元“中國革命傳統(tǒng)作品研習”為例,學生可圍繞出版編輯“苦難與新生”的人物專欄為核心任務,選取文本中的一個人物思考其精神內(nèi)核以及對當下的價值意義,完成讀寫任務。比如,有的學生提煉出以下觀點:“有了堅定的信念,方有民族的希望、國家的力量;只有戰(zhàn)勝苦難,方可迎來新生?!?/p>
總之,以項目研究為基本方法,注重項目問題生成、探究、運用、展示,可以深度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讓語文學習走向探索、實踐、運用的綠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汪燕宏.項目化:讓課堂習作從“訓練”走向“真實”[J].小學教學設計,2021(5).
作者簡介:顧麗麗(1989— ),女,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