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馨
[摘要] 在英語閱讀課小組活動中滲透深度學習理念,運用SHERAS模式落實浸潤型策略,讓學生真正得到深度學習后的產(chǎn)出;研究從學生立場(S)、高階目標(H)、有效設計(E)、真實情境(R)、自由氛圍(A)和持續(xù)評價(S)六個方面探討SHERAS模式下英語閱讀課小組活動的策略,并進行舉例分析。
[關鍵詞] 小組活動;深度學習;SHERAS模式;英語閱讀課
小組活動把課堂還給學生,根據(jù)學生特點進行策略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是近年來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新亮點。通過有效的小組活動,學生能夠自主分析文章、開放式地與同伴交流和互助解決問題,讓課堂活躍起來,把以往固定單一的接受模式變成生動立體的探索模式。閱讀課的小組活動同樣需要滲透深度學習的理念,讓學生真正得到深度學習后的產(chǎn)出。
一、深度學習理念下的小組活動和SHERAS模式內涵
深度學習是記憶、理解、反思、遷移和運用相結合的一種學習方式。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在課堂上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深度學習能夠融合教學目標,觸動學生心靈,并構建學生自己的個人知識體系,讓學生真正學得進、想得透、用得出。因此,教師在組織閱讀課小組活動時要注意落實深度學習的理念,通過實際有效的小組活動,搭好層層深入學習的腳手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能夠理解閱讀文章的顯性條件,在合作活動中能夠發(fā)現(xiàn)文本內容的隱性問題,在探究交流中超越文本,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教學實踐中,小組活動開展是否成功要看其是否有效,只有貫徹深度學習理念,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如譯林版牛津英語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Gulliver in Lilliput第一課時,教師讓學生朗讀文章后進行一個小組活動:在10分鐘內對符合文章情節(jié)大意的圖片排序,并寫出句中關鍵詞。學生熱鬧地參與活動,圓滿完成了任務。但通過學情分析得知,學生比較熟悉《格列佛游記》的內容,這個任務其實與他們認真閱讀、正確排圖關聯(lián)不大。另外,圖片上的都是書中原句,找關鍵詞并不需要小組討論,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因而該活動的意義不大,看似達到了預設目標,但只是一種假熱鬧、淺層學習。
SHERAS由6個要素的開頭字母組成,S表示學生主體學習的立場,H表示確定學生深度學習的高階目標,E表示幫助學生實現(xiàn)深度學習的有效設計,R表示引導學生體驗深度學習的真實情境,A表示鼓勵學生學習表達的有效氛圍,S表示持續(xù)評價以促進學生形成深度反思。實踐表明,SHERAS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在英語閱讀課小組活動中具有指導作用。
二、SHERAS模式的英語閱讀課小組活動策略
(一)學生立場,體現(xiàn)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教師進行小組活動設計時要注意從學生立場出發(fā),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角度設計。學生立場和任務立場并不沖突,設置任務環(huán)節(jié)并不是為了課程完成度,做任務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換位思考很重要。比如,學生能從小組活動里獲得什么,需要什么樣的努力與合作以激發(fā)學生深度思考,怎樣聯(lián)系教學背景和已學知識來促進知識遷移,最后又怎樣運用新知并有所創(chuàng)造。因此,從學生立場出發(fā)進行活動設計,才能保證活動本身的有效性和深度學習的真實性。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My Day的Reading 1課時,教師在設計小組活動時首先進行學情分析,從學生的角度思考這個小組活動是否有效度、有深度。通過小組活動讓學生畫出體現(xiàn)文本大意和結構的思維導圖,并按照思維導圖的話題框架構建話題內容。然后,在組內或者小組間進行分享,讓學生相互點評,暢所欲言,生發(fā)深入思考。
(二)高階目標,確立學生深度學習方向
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也應確定高階目標,課堂目標往往決定著課堂學習的方向。如果目標比較淺表,學生學習只需要滿足基本的“雙基”目標,停留在淺層思維上,只進行簡單的記憶和理解,無法更進一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甚至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目標。確定高階的目標,并根據(jù)目標設計小組活動,能夠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高階思維訓練,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與遷移創(chuàng)造。
(三)有效設計,幫助學生實現(xiàn)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依賴于有效的教學設計。這與英語閱讀課中常用的KWLM模式異曲同工,既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也能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活動的方向。在七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Reading 1小組活動設計中,可以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掌握西方萬圣節(jié)的一系列活動和習俗,通過討論交流進行遷移和應用,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近年來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的變化等。如此,課堂教學才有可能激發(fā)學生的高階思維,促進深度學習。
(四)真實情境,引導學生深度學習體驗
指向學生深度學習的小組活動設計注重真實情境的引領,促進學生學習遷移,舉一反三、更新創(chuàng)造。教師在小組活動中,要根據(jù)文本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創(chuàng)設遷移發(fā)生的相似情境,帶動學生快速融入角色,引導學生主動體驗,深度思考,最終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效果。筆者在教學Gulliver in Lilliput一課時,受課外閱讀課中常用的Reading circle方式啟發(fā),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角色自主地探究文本內容,挖掘文本內涵,既獨立、合作,又分享、交流,整個活動真正成為學生的主場。而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有計劃、有方法地參與,收獲深度學習體驗。
(五)自由氛圍,鼓勵學生深度學習表達
輕松、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深度思考與表達。在課堂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師不能注重結果而輕視過程,注重標準答案而忽略其他可能。教師應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大膽探索,而不能唯答案論,或是用各種條條框框約束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在Alice in Wonderland導讀課上,若教師只是平鋪直敘地帶著學生掌握大意和重點字詞,并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深度學習。對此,可以在導讀課最后,讓學生小組討論Alice進入小門后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以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積極思考各種可能性,并用所學語言自由地表達。
(六)持續(xù)評價,促進學生深度反思形成
除了課堂學習,深度學習還包括學生自身的深度反思,深度反思能增進學生的課堂知識掌握,及時調整學習策略,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形成性評價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開展持續(xù)評價和及時反饋,用形成性評價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反思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行為,以此使學生有機會進行深度學習和深度反思。Alice in Wonderland導讀課的小組活動過后,教師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說“Thats good”“Well done”,學生會認為教師只是例行公事回應,而非有針對性、有內涵、有深度地反饋。鑒于此,教師可以就學生回答的精彩之處進行點評,請其他同學說說回答的亮點;或者就學生回答的內容進行補充,就某些小組活動時的態(tài)度進行評價,而不是一味單調、套路化地評價,窄化了評價對學生學習的激勵作用。
[本文系無錫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教師教學研究課題“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研究”(項目編號:F/E/2018/004)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