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娟
書籍是通往世界的大門,而語文閱讀能力便是打開這扇大門的鑰匙。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的字數(shù)應該達到145萬字。然而課內(nèi)教學時間有限,課堂閱讀時間及文本不足,再加上語文亦是一門需要日積月累的實踐性學科,課外閱讀便成了語文教學的重要補充部分。
小學生識字量有限,缺乏足夠的通過上下文判斷字義的能力,自主閱讀能力較弱。教師通過課外閱讀,可以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上下功夫,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日后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課外閱讀符合小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需求,對其認識世界,進而樹立正確的三觀都具有重要意義。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個性化的書籍閱讀體驗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打破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時間、地點、內(nèi)容壁壘,滿足學生個性化知識汲取的需求。教師通過課外閱讀的方式,帶領學生在各類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拓寬了學生的閱讀渠道,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起到了助力作用。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作為課內(nèi)閱讀的補充,課外閱讀因為時間、地點及閱讀內(nèi)容、閱讀方式更加靈活的特點,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開設課外閱讀指導課程,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但是小學生識字量少,自制力差,離開教師的指導,容易遇到閱讀難度大幅度增加、閱讀效率低、閱讀時間不固定等問題,會挫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同時,小學生對圖書館、書屋等資源利用率較低,兒童文學類書籍定價普遍偏高,且部分家長缺少個性化閱讀指導的觀念,學生家中藏書的數(shù)量、種類受經(jīng)濟條件及家長文化素養(yǎng)、重視程度的影響較大,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的需求并未得到滿足。一些學校圖書館里的書籍更新較慢,數(shù)量種類稀少,亦不能滿足所有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需求。
我們還要意識到,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維,這個階段的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對形象直觀的課外讀物更加感興趣。因此,小學生在課外閱讀內(nèi)容的自主選擇上具有個性化和局限性的特點,他們很可能會忽視學習需求,只挑選自己感興趣的讀物。其次,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缺乏高效的閱讀方法,閱讀后也很少會積極主動地進行歸納總結,這就對家長及教師的課外閱讀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在課外閱讀指導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方法,再加上很多家長和教師精力有限,即便認識到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也很難做到因材施教。
1.強化自主閱讀。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對課內(nèi)閱讀及課外閱讀都極為有益。在課堂教學上,教師應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擴大詞匯量;提倡默讀課文,加快學生閱讀速度與效率;在閱讀前,讓學生自己制訂學習計劃,結合閱讀內(nèi)容提前擬定一個相關的話題以備討論;在閱讀過程中,鼓勵學生們多思考、多討論,在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過程中,讓學生圍繞感興趣的話題開展討論,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提高自主閱讀能力后,在課外閱讀過程中便能迅速滲透這種學習思維及習慣,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同時,教師也要意識到,只有自己多讀書,讀好書,厚積薄發(fā),才能讓學生潛移默化地獲得熏陶及滋養(yǎng)。
2.提供個性化閱讀指導。同一學習階段的不同學生或同一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在閱讀興趣、閱讀能力、閱讀習慣等方面均有差異。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化差異,不能一刀切。這就需要教師主動同家長溝通交流,在課堂教學過程及日常生活中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全方面、綜合性地認識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的個性化需求。從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入手,教師須同家長一起為學生定制一套符合其認知規(guī)律與閱讀需求的課外閱讀書單,尋找學生課外閱讀的最佳時間,列出明確的課外閱讀計劃并付諸實踐,鼓勵學生克服閱讀困難,養(yǎng)成終身閱讀、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課外閱讀需要有目標性,要讓學生也積極參與到目標制定的過程中,具體到選擇哪一本書作為課外讀物,用多長時間完成閱讀,每天拿出多少時間進行閱讀,最終想達到什么目的,如何檢驗課外閱讀成效,等等。讓學生意識到課外閱讀是一項生動有趣且并不枯燥的課外作業(yè),從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家長要及時反饋學生真實的課外閱讀情況,以便教師評估并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及需求,隨時調(diào)整課外閱讀的個性化指導的具體方式。
3.精選課外閱讀書單。推薦、精選并制定課外閱讀書單是提升課外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尊重學生個人閱讀興趣的基礎上,教師對市面上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類書籍應有一個宏觀的把控,重點要關注課外讀物體現(xiàn)出的價值觀是否積極向上,也要注重課外讀物的多元性及經(jīng)典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列出課外閱讀的書目。
教師還要注意將語文課外閱讀與課內(nèi)閱讀相結合,從教材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拓展。譬如結合教材,將同一個作者的不同時期的作品作為課外閱讀的書目,以時間為軸,縱向閱讀并分析該作者不同時期的經(jīng)歷對其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風格的影響。同時,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閱讀需求變化,推薦的書目要隨著學生的閱讀興趣及需求做出調(diào)整,否則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4.加強親子閱讀。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大都是在家中進行的,家長的參與及監(jiān)督便顯得尤為重要。家長應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同教師積極溝通,掌握孩子課外閱讀的興趣與水平,積極配合孩子完成課外閱讀的任務。親子閱讀便是最好的方法。在親子閱讀過程中,家長應放下手機,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同時,家長應該在書籍儲備、書目科學篩選、閱讀區(qū)域布置等方面下功夫,給孩子打造一個輕松舒適、積極向上的閱讀環(huán)境。在親子閱讀的具體形式上,因時間空間的靈活性,家長可根據(jù)孩子需求,通過更為新穎的思維導圖、話劇、游戲、拍攝小視頻等多種方式來達到輕松閱讀、激發(fā)興趣的目的。
通過和孩子同一時期閱讀同一本書的方式,家長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孩子形成誦讀、速讀等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之后督促孩子做好讀書筆記,記錄課外閱讀的情感感悟及真實感受。家長可以靈活地利用碎片時間,和孩子共同交流讀書心得,探討收獲,也可以一起摘錄課外讀物中的精彩語句,讓孩子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不斷積累新的閱讀方法和新鮮詞匯,增進親子關系的同時,培養(yǎng)孩子課外閱讀興趣?!?/p>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