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立足于“雙減”政策,提高課堂追問的實效性,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文本知識的學習和記憶程度,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學習變得更有成效,還可以讓學生在追問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因此,初中英語教師需要積極轉(zhuǎn)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又要充分把握追問的時機。此外,教師還需要在學生深入學習教材文本產(chǎn)生疑惑時進行追問,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雙減”;有效追問;實踐探究
作者簡介:李白雪,南京市建鄴初級中學。
追問,是指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有效的處理并進行二次提問。與簡單的提問相比,追問的針對性更強,能夠為學生的思考找準方向,便于學生修正錯誤的學習思路,能夠確保教學的質(zhì)量。那么,該如何保證追問的有效性呢?這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共同探討解決。從現(xiàn)階段初中英語課堂有效追問的實踐探究情況來看,追問過程中還有不少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和處理。其一,教師在課程教學階段,往往只是就某些英語知識點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逐一進行回答,而忽視了學生是否在接受提問之后對所提問的知識內(nèi)容有深入的學習和記憶。其二,一些初中生的英語學習目的并不是為了深入理解教材知識,而是為了應付教師,因此當教師提問過某名學生之后,一些學生便會存在僥幸心理,認為教師不會再提問自己,進而放松警惕,最終影響接下來對教材文本的學習?;诖?,本文從多個方面對初中英語課堂追問來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夠為“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有效追問的實踐探究提供一些策略上的建議。
一、革新教學思維,適時增加學生課堂追問頻率
課堂追問并不僅僅是考查學生最近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推動學生不斷學習和進步的舉措。因此,為了讓課堂追問更有效果,教師需要在深入調(diào)查和了解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的基礎(chǔ)上,試著增加課堂追問的頻率,盡量多地向?qū)W生進行追問。當然,在增加課堂追問頻率的同時,還需要科學且合理地設計追問問題,確保所追問的問題更具科學性和針對性。
例如,在“Let's play sports!”這一單元的教學中,課堂教學初期,教師可以與學生以“體育運動”為話題和學生展開交流,向?qū)W生提出“What is your favourite sport? How do you play it?”的質(zhì)疑,鼓勵學生試著在回憶之前所學知識基礎(chǔ)上來進行回答。教師與學生就各自的真實信息進行交流,借此來更好地把學生吸引到本單元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中來。隨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向?qū)W生出示一張足球明星的海報,并向?qū)W生提出“Who is this man?”的疑問,鼓勵學生進行回答。教師聽了學生的回答后向?qū)W生追問“This is David Beck ham. What sport is he good at?”“Who likes David Beck ham in our class? ”,要求學生試著進行回答。當然,為了讓課堂追問更有效果,教師可進一步向?qū)W生介紹貝克漢姆,如“He is from England./He comes from England。He was a member of Los Angeles Galaxy Football club from 2007 to 2012”。到此,部分教師就不再往下追問學生。顯然,這樣是不利于學生深入探究知識的。教師可以繼續(xù)與學生交流,利用“Do you like David Beck ham? Do you want to be a football player like him? Do you want to play football as well as David Beckham? Would you like to have dinner with him? Would you like to take photos with him?”來追問學生,讓學生逐一對這些問題進行回答,從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成效。
二、把握追問時機,在學生卡殼時進行有效追問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想要讓課堂上的追問變得更加有效,教師需要靈活把握追問時機,尤其是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卡殼時對學生進行追問,能夠更好地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明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缺陷和不足。
例如,在“Welcome to our school!”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學生兩人一組配合flash課件進行演示對話時,體現(xiàn)出對于單元文本中的“Welcome to our school./Nice to meet you. / How do you do? / Let me show you around./We often borrow books from the library.”“How often do you have science / English ... classes? How many English classes do you have a week? What do you do in English classes?”等句型的學習和理解略顯不足,教師應有效把握追問的時機,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對話情況,向?qū)W生提出“這些句型的意思是什么?”“如果讓你試著利用單元所涉及的這些語法和句式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學校,你會如何介紹呢?”等問題,要求學生來進行回答,通過追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引發(fā)學生思考,在學生存疑時進行有效追問
初中生盡管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解答問題的能力,但是在教師傳統(tǒng)的被動式教學方式的作用和影響下,多數(shù)學生很難在課堂上及時提出自己的學習疑惑,導致教師很難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為了讓學生的課堂學習變得更加有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疑問,并根據(jù)學生的疑問進一步追問,了解學生思考和分析的方向,并借助追問促進學生完成自主思考。
例如,在“Let's celebrate!”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先向?qū)W生提出“What festival are Eddie and Hobo celebrating?”“What is Hobo dressing up as?”“What will he dress up as then?”的問題,并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單元文本中的對話來進行回答,從而提高學生對單元知識的了解程度。隨后,根據(jù)學生在課堂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對dress up as、dress、wear put on三者之間的區(qū)別難以區(qū)分”的問題,教師試著利用課堂追問的方式,向?qū)W生提出了“‘dress up as、dress、wear put on它們代表的意思有何不同?是否可以利用具體的實例來進行解釋和說明?”的問題,要求學生試著在學習小組內(nèi)去合作探究dress up as、dress、wear put on之間的區(qū)別,并要求學生詳細進行說明。比如,dress up as意為喬裝打扮成某人某物;wear意為穿著,表示狀態(tài),例如“The woman often wears a red coat.”;put on意為穿上,表示動作,例如“It is very cold outside. Please put on your coat.”。教師通過追問提升學生對單元文本的學習和記憶程度。
四、擴大追問范圍,提高學生英語課堂追問深度
英語課堂上的追問不僅僅局限于教材,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更有深度,教師應該把握追問時機,可以根據(jù)學生對單元文本的學習和探究情況,適時擴大追問的范圍和深度,選取恰當?shù)慕虒W方式展開教學,進而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嘗試自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自身得到一定的鍛煉和提升。
例如,在“Food and lifestyle”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就“What activity will they have at the Christmas party?”“Look at the pictures. What food do you like? What activities will you have at the party?”向某學生進行提問。如果學生回答得不理想 ,就說明該學生對于這個知識點的理解是錯誤的,教師可以繼續(xù)就這個問題向其他學生進行追問。這樣一來,借助其他學生的回答,既能夠幫助回答錯誤的學生解決并理解這一問題,同時還可以讓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掌握情況。但是,教師在進行追問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把握追問的時機,不僅要對學生回答錯誤的知識內(nèi)容進行追問,同時也要對學生回答正確的知識點進行追問,以此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內(nèi)容。
五、突破教學難點,在意外生成時進行有效追問
教師要想在英語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追問,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學預設。教師不僅需要在課前階段做好相關(guān)的教學準備和調(diào)研工作,及時地了解和掌握班級內(nèi)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制訂相關(guān)的應對措施,還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學習經(jīng)驗的差距,靈活利用出現(xiàn)的意外生成分析學生的不同觀念或看法,設計好二次提問的切入點,逐步引導學生掌握一些英語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Dream homes”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在向?qū)W生交代和介紹介詞的用法時,一些學生很難對“at、in”“on、 above、below、 over、 under”“near、beside、nearby、by、next to”等進行深入的學習和了解。因此,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意外頻發(fā),不少學生因為記憶上的混亂而逐漸放棄對該部分知識的學習和探究。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教師不僅在課堂上利用提問的方式向?qū)W生提出了“這些介詞的實際意思是什么?”的問題,同時還根據(jù)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利用追問的方式向?qū)W生提出了“這些介詞在具體實例中該如何進行利用?”的問題,要求學生試著通過對介詞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來得出答案。比如,at表示相對于說話者來說較小或較狹窄的地點,如“Let's meet at six o'clock at the school gate.”。in表示相對于說話者來說比較寬敞的場所或相對較大的地方,如“I was born in Shanghai, but now live in Beijing.”。
六、開展追問活動,實現(xiàn)對學生追問意識的培育
對于初中英語教師而言,想要讓課堂追問變得更有成效,除了需要對追問的方法進行一定的調(diào)整和改變,使其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之外,還需要關(guān)注和重視追問活動的舉辦,通過組織和舉辦一些更具實操性的課堂追問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在參與此類活動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追問意識,能夠自覺在學習和探究英語知識的過程中去深究問題。
例如,在“Amazing things”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展開正常的課堂教學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次具體的追問活動。在本次課堂追問活動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行完成對單元文本的閱讀,并讓學生對閱讀過程中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大膽地提出來,尋求教師和同學來解答。當學生在教師或同學的幫助下對不解的知識有所了解和掌握之后,教師可隨機抽選幾名學生對他們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再次進行提問,要求他們獨立回答,以此來檢查他們是否已經(jīng)對之前沒有了解透徹的內(nèi)容有了深刻的記憶。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的Amazing things,對同學進行大膽追問。這樣學生們不僅有話題可聊,還可以把書本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達到英語學習的目的。
總的來說,在初中英語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有效追問,不僅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在課堂上,提高學生對所學英語知識的學習和記憶程度,還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英語課堂上,教師應多組織開展英語追問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追問意識,使其在課堂追問過程中提高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和記憶程度。
參考文獻:
[1]鄒芳.有效追問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學苑教育,2018(5):26.
[2]林小霞.對初中英語課堂中實施有效追問的思考[J].中學生英語,2016(6):95.
[3]張利劍.讓初中英語課堂有效追問向縱深處漫溯[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2(5):60.
[4]梁運祿.做個“有問題”的英語老師:有效追問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3(18):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