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憶寧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也愈加凸顯。高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學校培養(yǎng)高中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顯得至關重要。文章揭示了高中生的政治認同現狀,分析了影響高中生政治認同的相關因素,提出了思想政治課培育高中生政治認同素質的路徑,以營造良好的政治認同教育氛圍,幫助高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定政治認同信念。
【關鍵詞】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政治認同
一、高中生的政治認同狀況
(一)對政治認知的內容并不了解,甚至模糊
高中生的政治認同處于形成時期,對事物的認知也處于形成時期,對國家政治體系的理解并不深刻,無法將其內化,因此無法理解政治核心素養(yǎng)。
(二)具有積極的政治情感、較高的政治認同,但也存在從眾心理
大多數高中生對我國的政治體系、主流意識具備較高的認同感,對中國共產黨的起源和發(fā)展懷有敬畏感,能夠維護國家利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然而,也有少數學生對國家的政治體系抱有冷漠的態(tài)度,認為政治生活是國家的事,其政治情感帶有一種作壁上觀的冷漠感。
還有一部分高中生處于一種觀望狀態(tài),不知道對于國家的政治體系應該是熱情接納,積極行使各項政治權利,還是冷漠以待、事不關己,因此他們多是帶著一種盲從的心態(tài)看待國家政治體系、學習政治知識。對于這兩種學生,學校都需要進行積極的引導、及時的矯正。
二、高中生的政治認同教育現狀
(一)教師對學生的政治認同教育
如今,高中的新課程改革已進入核心素養(yǎng)階段,教師們意識到思想政治課是國家德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意識到了個人作為思想政治學科教師被黨、國家以及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和神圣使命擔當。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也通過個人對政治認同核心素養(yǎng)的探索,對高中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政治認同教育,開展了一系列的政治認同愛國班會,以及各種各樣的主題活動,這些探索以及思考使教師掌握了一定的政治認同教育方法和策略,取得了一些令人滿意的成效。
在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些教師還沒有轉變個人陳舊的傳統觀念,偏離了新課程改革立德樹人的初衷?,F在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已經不再是單純地將知識點作為孤立、唯一的關注重點,更加注重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實踐能力。大多數教師還沒有轉變唯分數論的想法,將個人乃至學生當成一種應試的機器,只是盲目地追求高分,不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這就導致其政治課堂比較嚴肅,缺乏創(chuàng)新,使學生對政治課堂不感興趣,乃至產生了厭學心理,減少了探索政治課的樂趣,對政治課的探索不足。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導致學生不能快樂地學習,不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也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最終導致學生難以面對未來的激烈競爭、生活的挑戰(zhàn)和人生的挫折。對于學生政治認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如果教師僅停留在應試教育這個框架體系內,將很難打動學生的內心、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真情實感,而學生對于政治認同素養(yǎng)的認知,也將僅停留在表面,沒有真正的觸及心靈,無法產生情感的共振,那么教師對學生政治認同感的培育,也將更加舉步維艱。
(二)學生的政治認同教育現狀
目前,部分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對自己獲得與政治認同相關知識的作用很大或較大,認為思想政治課是自己獲取政治知識和了解國家政治狀況的最主要渠道;還有部分學生認為,新聞媒體、書刊和網絡是自己掌握政治認同相關知識的主要渠道。這表明,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知識的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化,這為學生獲取知識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途徑。在思政課政治認同教育的方式上,學生的選擇由高到低依次為講授灌輸、事例分析、討論辯論和活動體驗。這意味著講授灌輸仍是教師開展政治認同教育的主要方式;事例分析、討論辯論等方式,正在被更多的教師采用。
三、影響高中生政治認同的相關因素
(一)家庭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影響了孩子的價值觀和行為,以及孩子的一生成長與發(fā)展。每個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不同,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素養(yǎng)存在著天壤之別,學生父母的政治素質以及政治敏感性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子女的政治素質,導致不同高中生對政治認同存在著不同的理解,這與教育的終身性,以及家庭教育的潛移默化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二)新媒體
如今,新媒體以及各種形式的線上教育,為學生提高政治認同素養(yǎng)開辟了一條新途徑,它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高了政治認同教育的實時性與互動性。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電子設備,例如手機、電腦等,可以及時、迅速地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在信息爆炸的現代化社會,獲取信息已經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學生通過參與政治認同的線上教育,激發(fā)了高中生學習政治知識的熱情,拓展了政治認同的教育空間。在思想政治課堂上,教師使用新媒體,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接收一些政治信息,并且學生還可以參與互動,這提高了學生對政治信息的識別能力、處理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強化了學生的政治認同感。然而,紛繁復雜的互聯網給高中生帶來了許多消極、負面的情緒,如何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篩選有價值、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息,對高中生而言,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重要問題。
多元化、信息化的網絡世界,固然給師生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捷,與之相反也給師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當面對良莠不齊、龐大的信息網時,如何甄別其中的信息,不被不良的信息腐蝕滲透,這對一個還未進入社會的高中生而言彌足重要。對此教師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幫助高中生甄別信息,從網絡中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一旦出現學生價值觀扭曲的現象,應該及時地幫助學生修正。
(三)學校的教育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學校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政治認同素養(yǎng)的重中之重。一個學校如何培養(yǎng)學生,如何讓學生對國家懷有一顆敬畏之心,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學校要立德樹人,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就要在課程中體現出政治認同的核心素養(yǎng),實現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結合。由于每個學生的起點不同,他們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別,學校的教育要盡量地縮小這種差距。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學校要及時地糾正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學生才能有進入大學和社會的入場券。
四、思想政治課培育高中生政治認同素質的路徑探析
(一)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
擁有一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對于培養(yǎng)高中生的政治認同核心素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學校、家庭以及社會,需要營造一個政治認同氛圍濃厚的環(huán)境,為培養(yǎng)高中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提供強有力的前提條件,如張貼標語、投放廣告牌、開展志愿者宣傳活動及教育講座等。學校、家庭和社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共同宣傳社會主義,最大限度地將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提升到了另一個維度。
一方面,國家和社會層面,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就是要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越性,讓高中生切實體會到參與感和成就感,這樣高中生才會形成對國家、中國共產黨以及我國政府的政治認同,提高政治認同的核心素養(yǎng)。
另一方面,學校層面,如今的政治教學不再是簡單的說教、灌輸,而是學校利用互聯網、廣告投放、文學創(chuàng)作、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等方式進行思想政治宣傳工作,并由教師與學生交流、討論,以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使學生了解中國的民主制度、法治生活以及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學會用理論指導實際生活。面對學生模糊的政治信仰、迷茫的理想信念,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由于高中生的思想還不成熟,他們的價值取向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如明星公眾人物的政治認同、價值取向對高中生有著示范和的引領作用。對于西方意識文化的滲透以及公眾人物的不良價值取向,學校和社會應該堅決抵制,保證高中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政治認同素養(yǎng)。
(二)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能力
高中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學習中逐步形成的,因此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疏導教育和灌輸,加強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和愛國主義情懷。只有教師自己擁有了較高的綜合素質、教育能力,才能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優(yōu)秀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滿足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的要求。
思政課教師應該積極地參加職業(yè)技能培訓,這樣才能在學生遇到困難、疑惑時,給予學生專業(yè)的解答;教師只有擁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促進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教師提升專業(yè)能力,不需要完全集中時間參加培訓,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使用互聯網發(fā)掘相關信息,可以提升其現代化教育技術水平,體現了思政教學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來的時代性。
(三)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
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家庭,最終起作用的在于學生自身。學生應自覺、有意識地維護自己的國家,成長為一個堅定的愛國主義者,將政治認同素養(yǎng)內化,并通過實踐活動表現出來。第一,學生需要具備較高的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第二,教師在教育引導的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讓學生思考,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樣學生將會主動地了解中國的發(fā)展史,發(fā)自內心地提高自己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自覺地維護國家利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家校合作,共同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在各自領域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并不是由單一因素影響的,其成長受內外因的相互影響,內因是靠學生自己起作用,外因則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家校合作無疑是較高效的方式方法。只有家長理解并愿意配合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工作,學校積極為家校合作開展各種正向、有意義的活動,例如舉辦家長沙龍、進行家訪等,學生對政治認同素養(yǎng)才會有更深的理解,才能將政治認同素養(yǎng)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清楚自身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豐富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學校則要做到家校聯通,借助社會傳媒形成強大的合力,助力學生健全認知、認同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成為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蔣福軍,姜葳. 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互聯網+”打開方式[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39):77-79.
[2] 鄒洪偉. 互聯網視域下青年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研究[J]. 科教導刊,2022(27):91-93.
[3] 周五一. 《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學》編撰近況[J]. 政治學研究,1987(03):82.
[4] 許奕人. 政治認同素養(yǎng)何以在思政課堂生長[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25):62-63.
[5] 韓婷婷. 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價值意蘊探析[J]. 品位·經典,2022(08):134-136.
[6] 周勛勛. 政治認同: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實證探尋[J]. 機械職業(yè)教育,2022(04):54-58.
[7] 陳思婷,鄧清元. 淺談政治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政治認同[J]. 廣東職業(yè)技術教育與研究,2022(01):22-24.
[8] 高中建,黃語馨. 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探析[J]. 課程.教材.教法,2021,41(09):79-85.
[9] 楊丹. 基于“四史”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培育[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29):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