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
摘 要 邊塞詩是中國古代詩詞中的重要內容,其文學意象豐富、文化內涵深厚,是培養(yǎng)當代初中生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意識的重要載體,而以群文閱讀作為邊塞詩教學的形式,能夠推動學生從“篇”到“類”的過渡,不斷增加其閱讀儲備。為凸顯邊塞詩的育人價值,教師可以從聚焦教材,生成議題;圍繞議題,選定文本;著眼文本,布置任務等角度,做好邊塞詩詞的群文閱讀教學設計,以調動學生的古詩詞閱讀興趣和熱情。
關鍵詞 初中語文 邊塞詩 群文閱讀 教學設計
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古詩詞一共有85首,其中有9首邊塞詩詞,其豐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其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資源。在邊塞詩詞的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活動,不僅能夠加強不同詩詞之間的關聯,還能深化學生對邊塞詩這一題材的認知和理解,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此類詩詞的學習方法,提升思辨能力,增強閱讀能力。
一、聚焦教材,生成議題
群文閱讀要有議題,當確定了議題后,閱讀活動才具備了焦點和重點,學生才能圍繞著議題展開對比分析、深度鑒賞,由此可見,在古詩詞的群文閱讀中,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即是生成議題,而議題從何而來,又聚焦何處,則是我們一直在探索和分析的問題。
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在選文、編排等方面反映了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從其單元化的編排結構、“三位一體”閱讀體系等角度來看,統編版教材為群文閱讀提供了平臺與資源。為此,我們在邊塞詩詞的群文閱讀教學中,要聚焦于教材,以教材的單元主題、語文要素和文本內容為主,經過總結和概述后,生成群文閱讀的議題,指明語文課堂的焦點,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據可依、有法可依,從而展開精準、高效的群文閱讀活動。比如,以《漁家傲·秋思》為邊塞詩群文閱讀的核心文本,我們在開啟閱讀活動之前,首先聚焦于此篇課文所屬的單元是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從該單元的單元導語中提煉關鍵信息,明確古詩詞閱讀教學的要點,即“把握古詩文的意蘊,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后,結合《漁家傲·秋思》的實際內容推演出議題,即“鑒賞邊塞詩,明確情感特征”,由此確定群文閱讀的中心。
二、圍繞議題,選定文本
當確定議題后,群文閱讀的框架已經形成,學生明確了閱讀的方向和基本方式,隨后,為了給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文本,我們圍繞著群文閱讀的議題,引領學生選定閱讀文本,讓他們在自主探尋的過程中,搜集多樣化的閱讀材料。
在選定文本的第一階段,不要操之過急,而是要聚焦于核心文本之上,了解核心文本的主要特征和解析方式,在此基礎上再為學生布置組文的任務,這時學生的方向便會更加明確,其組文的效果也會更為明顯。從《漁家傲·秋思》的內容和主題上看,作者范仲淹以生活中常見的自然意象,如“長煙”“落日”等,以及戰(zhàn)場中的常規(guī)意象“孤城”等,描繪了一幅凄清、蒼涼、壯闊和傷感的畫卷,重在表現人物的英雄氣概、仕途的艱苦,其中也暗寓了自身對統治者的不滿、思鄉(xiāng)之情等,其歷史文化價值、審美價值深厚,具備作為核心文本的特質,將其作為邊塞詩群文閱讀的核心文本,既能凸顯議題,還有助于激活學生的愛國情感。
經過初步分析,學生對《漁家傲·秋思》的內容、主題已經有所了解,他們對邊塞詩的意蘊、情感也有所體會,在此基礎上,我們著手設計和引進了組文的任務,以“邊塞詩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中的璀璨明珠,古代文人將士將他們征戰(zhàn)沙場、守護國家、飄蕩邊疆的真實情感,記錄在一篇篇古詩詞中,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和文化財富,為了深入領會邊塞詩中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底蘊,我們特此以‘鑒賞邊塞詩,明確情感特征為議題,開展群文閱讀活動,請同學們結合《漁家傲·秋思》的內容和情感,廣泛尋找與之類似的邊塞詩文本,組成一個完整的閱讀體系”為主,借助情境化的實踐任務,引領學生搜集和整合文本,高效地完成組文任務。
在選擇文本時,學生首先著眼于初中教材中編選的邊塞詩,將七年級到九年級的所有邊塞詩提取出來,如《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后又從小學階段的詩詞文本中提煉出《涼州詞》《從軍行》等,據此組合群文閱讀體系。而語文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師生不可能針對所有選定的邊塞詩文本進行精講精練,認識到這一情況后,我們指導學生圍繞著《漁家傲·秋思》這篇核心文本,尋找一篇典型性和代表性強的詩詞文本,作為次重點教學對象。經過對比和研讀后,學生將焦點集中于《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篇文本中,從意象、作者的情感等方面,肯定了其文化價值。
當確定邊塞詩群文閱讀的議題后,我們與學生共同分析了核心文本,初步領會了邊塞詩的整體意蘊和氛圍,也了解了其情感表達方式,而后,我們?yōu)閷W生設計和布置了選文的任務,讓他們著眼于中小學階段的所有邊塞詩,將它們視為一個群體,并從中挑選出次重點文本,為后續(xù)的精講精練活動儲備材料,讓學生能夠在精讀中學方法、在自讀中合理地運用方法,在這一流程中,學生既能全面了解邊塞詩的特征、總結閱讀經驗,也可以提升古詩詞閱讀理解能力。
三、著眼文本,布置任務
利用選文任務,學生組建了一個系統化的邊塞詩群文閱讀體系,基于此,為了讓學生熟練地掌握邊塞詩的解讀和鑒賞方法,我們著眼于核心文本和次重點文本,以學習任務為載體,展開了精講精練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深度閱讀和鑒賞的機會。
針對核心文本《漁家傲·秋思》,我們采用了問題導讀法,以“怎樣挖掘和理解范仲淹在《漁家傲·秋思》中寄寓的情感?”這一開放和自由的問題,帶領學生進入到群文閱讀的場景中,讓他們自發(fā)地體會和感受范仲淹的情感。如,一些學生從知人論世的角度,搜集與詩詞內容和范仲淹個人經歷相關的史料素材,明確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為“范仲淹在52歲之際主動請纓前往戰(zhàn)場”,進而理解詩詞中“將軍白發(fā)征夫淚”的真實含義;一些學生從詩詞中涵蓋的意象入手,從“白發(fā)”“羌管”等多個意象中,描摹和勾勒詩詞中肅殺、凄清、悲愴和蒼涼的意境,感受將士們的真切思鄉(xiāng)之情。如上種種,學生從不同角度解讀邊塞詩,體現了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我們在此基礎上,引入了次重點文本《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在這篇詩詞中,著重引導學生分析典型意象,從“挑燈”“吹角”“盧馬”“霹靂弓”等不同的意象入手,讓學生將這些意象串聯起來,感受詩歌中描繪的雄渾壯闊的沙場意境,反襯出詞人內心的蒼涼與無奈。
經過對核心文本和次重點文本的解讀,學生理解了邊塞詩的情感基調,也掌握了知人論世、意象解讀等不同的閱讀方法,而后,我們?yōu)閷W生預留了自主閱讀和學習的空間,讓他們在舉一反三的過程中,解讀和分析其他邊塞詩詞,進而深入感悟邊塞詩中的思想與情感內涵。
為凸顯群文閱讀在古詩詞教學中的重要價值,教師從聚焦教材、圍繞議題、著眼文本等不同角度開啟邊塞詩詞的群文閱讀指導工作,引領學生在解讀教材的過程中生成群文閱讀議題,并以議題為中心,精選詩詞文本,在此基礎上著眼文本的內容和主題,完成深度閱讀和學習任務,探索邊塞詩詞中蘊藏的人文內涵與意蘊,感受古代戰(zhàn)士征戰(zhàn)沙場、為國獻身的偉大精神,調動其愛國主義精神和情感,以此推動核心素養(yǎng)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融合。
[作者通聯:西南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