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心雕龍》“贊”的命題意義

      2023-07-31 05:41:08
      關鍵詞:文心雕龍劉勰文體

      張 晶

      (中國傳媒大學 人文學院,北京 100024)

      倡導中國古代美學命題研究,是筆者這幾年的學術路向所在,也可以視為當下中國美學研究在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的一種路徑。中國古代美學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三大體系”建設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僅是以相對固化的研究范式進行中國美學研究,恐怕只是量的增長,卻很難在體系建構上大有作為。命題研究方興未艾,有多方拓展的空間!“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對于當代的中國美學研究者而言,則是“突圍”的航標。以新思維、新話語、新范式來重新發(fā)掘中國古典文獻,會使中國美學研究呈現(xiàn)新的面目。

      《文心雕龍》作為中國古代文藝理論最具系統(tǒng)性的經(jīng)典著作,蘊含著無盡的理論礦藏,至今仍有巨大的闡釋空間。這么說并非夸大其詞,而是因為新的話語體系建構,必須立足于堅實的基礎之上,而又有著理論提升空間。對于《文心雕龍》的研究與闡釋積累非常之多,筆者也非為“龍學”而“龍學”,而是以此作為突破的出發(fā)點。劉勰當然沒有講什么“命題研究”,但他的理論意識和建樹,卻是對中國古代美學命題的研究提供了絕好的資源。

      眾所周知,《文心雕龍》50篇,在每篇結尾處都有“贊”。這個贊并非可有可無,也非一般理解的文章結尾。在某種意義上說,“贊”在《文心雕龍》各篇中的作用,是正文的補充、升華、點題、總結。而從理論形態(tài)而言,《文心雕龍》“贊”中的命題或可以作為命題進行熔煉者是很多的。 吳建民教授在《中國古代文論命題研究》一書第五章“經(jīng)典文論著作文心雕龍之命題創(chuàng)建”中,曾系統(tǒng)闡發(fā)了《文心雕龍》中的諸多文論命題,可以視作從命題角度研究《文心雕龍》的重要成果,對我們頗有啟示意義。而《文心雕龍》中的命題,則亦有許多是出自于其各篇之贊的。將贊的文體特性和命題聯(lián)系起來考慮,一是可以進一步深化對贊的文體認識,二是可以使命題的中國特色得到彰顯,三是還可以探尋古代文論命題向美學意義上的提升和延伸。

      命題與范疇非常相近,且易于混淆,因此,有些研究論著在范疇研究中多將命題作為對象,現(xiàn)在到了可以剝離的時候了。因為命題與范疇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論表達形式,但二者有著不同的形態(tài)與功能。這一點,是很容易理解的。張岱年先生曾對范疇、名詞和概念作過這樣的區(qū)別:“名詞、概念、范疇三者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別性。表示普遍存在或表示事物類型的名詞可稱為概念,如物、馬等等。而表示一個人或某一物的名詞不能叫做概念,如一人的姓名稱號或某一歷史事件的名稱等等都不是概念。在概念之中,有些可以稱為范疇,有些不是范疇。簡單說來,表示存在的統(tǒng)一性、普遍聯(lián)系和普遍準則的可以稱為范疇,而一些常識的概念,如山、水、日、月、牛、馬等等,不能叫做范疇?!?1)張岱年:《中國古典哲學概念范疇要論》,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5頁。中國古代美學范疇的研究,有非常卓越的成就,有浩如煙海的論著,對中國美學研究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進入21世紀以來,范疇研究成為一種普遍性的研究范式。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范疇的功能是構成學術體系的重要元素。而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理論的成果中,還有很多屬于命題,但它們與范疇雜糅在一起,卻是超出了范疇的層次。中國古代文論中,如意境、感興、意象、形神、妙悟、活法、情性、味等都屬于范疇,而如“詩緣情而綺靡”“以意逆志”“詩無達詁”“修辭立誠”“得意忘象”等等,則是命題。命題的語法關系當然就更為復雜,而且可以明確表達主體的意向與觀點。命題是判斷性的短語,在表達主體的思想觀念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命題包含著客觀真理性和意向性這兩個特點。如果命題缺少客觀真實的品格,就成了“偽命題”;而如若命題不能表達主體的意向,這個命題也沒有存在的必要。這是中西美學命題皆然的性質。美國哲學家斯托特認為,“一個人所想的東西必定有它的某種實在性,這種實在性獨立于它被人想,否則它就與另外的某種東西(即一個人的思想)無關。如果我們從我們的思想和實在之間的分裂著手,正像一些儀表性的理論所做的,那末就無法回避主觀思想的牢籠。在判斷中,心靈有一個在它之前的真實的對象,這個對象是由具有并非在一個對象的純粹集合中找到的特殊統(tǒng)一性的復合物構成的。然而,斯托特給這個復合物安排了一個不同于先前提到的實在論哲學所給予它的本體論地位。他主張,它是一個與某種現(xiàn)實性有關的、在事物的本性中固有的真正的可能性。在判斷中,心靈知道某種確定的事實(例如,我面前有一張紙),這一事實可進一步加以確定(例如,這張紙的另一邊會有某些確定的色調中的某一色調),心靈則從這些真正的可能性中選擇一個作為現(xiàn)實的。選擇的取舍是一個與確定的事實相關聯(lián)的真正的可能性,它并且作為判斷的獨立對象起作用。如果選擇的取舍與實現(xiàn)的可能性相符合,那末判斷就是真的”。(2)孫小禮等主編:《科學方法》,知識出版社,1990年版,第224頁。斯托特作為命題研究的一個重要人物,他的這些論述對我們理解美學命題有深刻意義。命題作為一種有效判斷,一是要有其客觀真實性,如果缺少客觀真實性,這種命題將不會被美學史所接納,也不會成為美學研究的話題。我們談論這些,是從我們所關涉的美學領域著眼,而非僅僅作邏輯學的指證。而且,我們所說的中國古代美學命題,都是從歸納中得出的,并非演繹的產(chǎn)物。海德格爾在談及命題時,首先也是以真實的陳述作為前提或者出發(fā)點的。他認為,“當一個陳述所指所說與它所陳述的事情相符合時,該陳述便是真實的。甚至在這里,我們也說:這是名符其實的。但現(xiàn)在相符的不是事情(Sache),而是命題(Satz)。真實的東西,無論是真實的事情還是真實的命題,就是相符、一致的東西。在這里,真實和真理就意味著符合(Stimmen),而且是雙重意義上的符合:一方面事情與關于事情的先行意謂的符合,另一方面則是陳述的意思與事情的符合”(3)海德格爾:《路標》,孫周興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第208頁。。我們談論美學命題,其真實性、客觀有效性,也是首當其沖的基本品格。我們引為中國美學命題的話語,都是從中國的文學和藝術實踐中凝練出來的,如“詩無達詁”“觀物取象”“氣韻生動”“以少總多”“傳神寫照”“言有盡而意無窮”等等,都是來自于文學家藝術家的實踐,有很強的及物性。關于中國美學命題,我們要說的另一個品格,則是它的意向性或云價值取向性。這也是命題更為重要的意義所在。所謂“意向性”“價值取向性”是指主體的價值選擇,帶有很強的主體色彩,往往具備深刻的思想內涵。這種品格并非與前者(客觀真實性)相分離,而是一個以上的選擇中最具潛力的選擇。這種意向性或價值取向性,是中國美學話語體系生長和發(fā)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基本的連接鏈條。這種命題品格具有充分的思想指向和前指意義,也具有不可忽略的抽象層級,卻并非僅是思辨的標識,而又同時從前一種品格上生發(fā)出來的,因而,這兩種品格是融為一體的。海德格爾指出:“傳統(tǒng)的真理定義表明了符合的雙重特性:veritas estadaequatio rei et intectus。這個定義的意思可以是:真理是對物(事情)對知的適合。但它也可以表示:真理是知對物(事情)的適合。誠然,人們往往喜歡把上述本質界定僅僅表達為如下公式:veritas estadequatio intellectus ad rem[真理是知與物的符合]。不過,這樣被理解的真理,即命題真理,卻只有在事情真理(Sachwahrheit)的基礎上,亦即在adequatio rei intellectum[物與知的符合]的基礎上,才是可能的。真理的兩個本質概念始終就意指一種‘以……為取向’,因此它們所思的就是作為正確性(Richtigkeit)的真理。”(4)海德格爾:《路標》,孫周興譯,第208頁。這種一體兩面的特質,完全適合于中國美學命題的分析,尤其是所謂“以……為取向”,正是命題的不可或缺的特征。

      我們回過頭來看劉勰《文心雕龍》各篇之贊的命題建構意義。

      《文心雕龍》在文體論方面有非常全面的卓越建樹。其中從卷二到卷五中的《明詩》《樂府》《詮賦》《頌贊》《祝盟》《銘箴》《誄碑》《哀吊》《雜文》《諧隱》《史傳》《諸子》《論說》《詔策》《檄移》《封禪》《章表》《奏啟》《議對》《書記》等20篇,均屬文體論?!俄炠潯芬黄獙ξ覀兲接憽百潯边@種文體的本質與功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頌與贊,是兩種最為相近的文體,但又有著明顯的區(qū)別?!段男牡颀垺穼ⅰ绊灐薄百潯焙蠟橐黄?足見二者之相埒。頌出于“詩三百”,即風雅頌之頌,而作為文體,主要是頌美之辭?!对姶笮颉吩疲骸绊炚?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贝思词琼灥暮x。《正義》曰:“上解風、雅之名,風、雅之體,故此又解頌名、頌體。上文因變風、變雅作矣,即說風雅之體,故言‘謂之風’‘謂之雅’,以結上文。此上未有頌作之言,文無所結,故云‘頌者,美盛德之形容’,明訓‘頌’為‘容’,解頌名也?!云涑晒?告于神明’,解頌體也?!黜炚呙朗⒌轮稳?則天子政教有形容也??擅乐稳?正謂道教周備也,故《頌譜》云:‘天子之德,光被四表,格于上下,無不覆燾,無不持載?!酥疄槿?其意出于此也?!?5)《十三經(jīng)注疏·毛詩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1頁。頌是祭祀時用于稱美之辭。作為文體,當然不同于《詩經(jīng)》中的頌詩。而其內容,與前述相同。劉勰述頌云:“四始之至,頌居其極。頌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昔帝嚳之世,咸墨為頌,以歌九韶。自商已下,文理允備。夫化偃一國謂之風,風正四方謂之雅,容告神明謂之頌?!?6)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第156頁。王志彬先生概括說:“劉勰所論之頌,作為一種文體,亦源于經(jīng)典,涉及多種不同的情況。他所肯定的作為一種‘規(guī)式’的頌,則有其特定的內容和體式,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容德厎頌’,即‘美盛德而述形容’,通過‘鏤影摛聲’,來表現(xiàn)形貌儀容,贊美、歌頌大功大德。二是‘容告神明’,這是說,頌作為一種文體,‘乃宗廟之正歌’,用于向神明稟告功德的祭祀活動,而非‘宴饗之常詠’。三是‘義必純美’,即頌的內容和體制必須純正美善。”(7)劉勰著,王志彬譯注:《文心雕龍》,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95頁。所論中肯。至于頌的文體風格規(guī)范,則應是:“原夫頌惟典雅,辭必清鑠;敷寫似賦,而不入華侈之區(qū);敬慎如銘,而異乎規(guī)戒之域。揄揚以發(fā)藻,汪洋以樹義,唯纖曲巧致,與情而變,其大體所底,如斯而已?!?8)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第158頁。這里有這樣幾個要義:一是頌之作,宜其內容典雅,文辭明麗;二是與賦相近,卻不能流于華靡;三是莊重如銘,卻又不同于規(guī)勸諷戒;四是充分發(fā)揮辭采,又要與情而變。

      再來看贊。贊與頌是最為相類的文體,這從字面意義上就可以看得清楚,但實際上就文體的功能來看,是有很大不同的。吳訥《文章辨體序說》這樣評述“贊”的歷史與特征:“按贊者,贊美之辭。《文章緣起》曰:‘漢司馬相如作“荊軻贊”。世已不傳。厥后班孟堅《漢史》以論為贊,至宋范曄更以韻語。唐建中中試進士,以箴、論、表、贊代詩賦,而無頌題。迨后復置博學宏詞科,則頌贊二題皆出矣?!魃皆疲骸濏烍w式相似,貴乎贍麗宏肆,而有雍容俯仰頓挫起伏之態(tài)。乃為佳作?!蟮仲澯卸w:若作散文,當祖班氏史評;若作韻語,當宗東方朔“畫像贊”。《金樓子》有云,‘班固碩學,尚云贊頌相似’,詎不信然!”(9)吳訥:《文章辨體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第47頁。吳氏主要指出了頌與贊的文體相似,也略述了贊的脈絡,同時揭示了贊有二體,即散文和韻文,頗有參考價值。而實際上,贊在文體角度的獨立意義,在《文心雕龍》的《頌贊》篇中是闡述得非常深入而具理論深度的。

      《文心雕龍》的《頌贊》篇中論“贊”說:

      贊者,明也,助也。昔虞舜之祀,樂正重贊,蓋唱發(fā)之辭也。及益贊于禹,伊陟贊于巫咸,蓋飏言以明事,嗟嘆以助辭也。故漢置鴻臚,以唱拜為贊,即古之遺語也。至相如屬筆,始贊荊軻。及遷史固書,托贊褒貶。約文以總錄,頌體以論辭,又紀傳后評,亦同其名。而仲洽流別,謬稱為述,失之遠矣。及景純注雅,動植必贊,義兼美惡,亦猶頌之變耳。然本其為義,事生獎嘆,所以古來篇體,促而不廣;必結言于四字之句,盤桓乎數(shù)韻之辭;約舉以盡情,昭灼以送文,此其體也。發(fā)源雖遠,而致用蓋寡,大抵所歸,其頌家之細條乎!(10)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第158-159頁。

      這段論述是關于贊這種文體的沿革與功能的最為集中也最為準確的理論概括。這里,既有對贊這種文體發(fā)展軌跡的簡明描述,更有對它的理論概括提升。劉勰首先明確了贊的性質:“明也,助也?!比缫詣③牡臅r代而言,這個界定是“贊”這種文體最具“當代性”解釋的。因為贊基本上都是附于正文之后,而非獨立存在,“明”與“助”,都是相對于正文而言的?!懊鳌奔词顷U明、揭明,即對正文的內涵予以透徹地揭示。“助”與“明”相輔相成,指出贊是輔助說明其內涵的?!帮r言以明事,嗟嘆以助辭”,是對“明也、助也”的展開說明。范文瀾先生注云:“譚獻校云‘案《御覽》有‘助也’二字,黃本從之,似不必有?!缸T說非。唐寫本亦有‘助也’二字。下文‘飏言以明事,嗟嘆以助辭?!闯写搜詾檎f,正當補‘助也’二字?!?11)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第172頁?!帮r言以明事,嗟嘆以助辭”,從語言的角度闡發(fā)了贊的特殊意義及與頌的區(qū)別?!帮r言”者,大聲疾言,《尚書·益稷》:“帝庸作歌曰:勑天之命,惟時惟幾。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薄墩x》注:“大言而疾曰飏?!?12)《十三經(jīng)注疏·尚書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55頁。“明事”即揭明事義?!班祰@”以之助辭,也即強化語氣。劉勰在這里對贊的源流作了梳理。本文不作詳述,從韻語這個脈絡來看一下贊的變遷。

      史籍中的韻文贊,范曄《后漢書》較為典型。贊出現(xiàn)在紀傳結尾處,或前面有“論”,或無“論”?!东I帝紀》后有贊:“贊曰:獻生不辰,身播國屯。終我四百,永作虞賓”(13)《后漢書》,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392頁。為四句韻文?!痘屎蠹o》在后面有總體的贊:“贊曰:坤惟厚載,陰正乎內?!对姟访篮缅?《易》稱歸妹。祁祁皇,言觀貞淑。媚茲良哲,承哉天祿。班政蘭閨,宣禮椒屋。既云德升,亦曰幸進。身當隆極,族漸河潤。視景爭暉,方山并峻。乘剛多阻,行地必順。咎集驕滿,福協(xié)貞信。慶延自己,禍成誰釁?!?14)《后漢書》,第456頁。句數(shù)頗多,褒貶議論。《后漢書》中的贊都是附于紀傳之后,針對人物而言。《文選》卷四十七存贊二篇,其一是夏侯孝若的《東方朔畫贊》,其二是袁彥伯的《三國名臣序贊》,兩篇贊語均在很長的正文之后。夏侯湛(孝若)的《東方朔畫贊》云:“矯矯先生,肥遁居貞。退不終否,進亦避榮。臨世濯足,希古振纓。涅而無滓,既濁能清。無滓伊何,高明克柔,能清伊何。視污若浮,樂在必行。處淪罔憂,跨世凌時。遠蹈獨游,瞻望往代,爰想遐蹤。邈邈先生,其道猶龍。染跡朝隱,和而不同。棲遲下位,聊以從容?!?15)蕭統(tǒng)編,李善注:《文選》,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669頁。至于袁宏(彥伯)的序贊,字數(shù)頗多,茲不列舉。這樣的人物贊,還是以贊美之詞為主的。晉人郭璞作《山海經(jīng)圖贊》,都是動植名物,體式上都是四言六句?!度珪x文》中嚴可均案:“《隋唐志》《山海經(jīng)圖贊》二卷,郭璞撰。《玉?!芬吨信d書目》云:《山海經(jīng)》十八卷,郭璞傳,凡二十三篇,每篇有贊。近代惟明道藏本有贊,起卷一,止卷十三,而卷十四大荒經(jīng)以下贊闕,其見存者,次第與經(jīng)文不盡合。又《中山經(jīng)》有太室山、騰蛇二贊,審觀是《爾雅》贊,又中山經(jīng)《鬼草贊》見《御覽》四百六十九?!?16)嚴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3冊,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2159頁??梢缘弥薄渡胶=?jīng)圖贊》的基本情況。舉一二圖贊為例,如《鳳凰圖贊》:“鳳凰靈鳥,實冠羽群。八象其體,五德其文。附翼來儀,應我圣君?!?17)嚴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3冊,第2159頁?!度A山圖贊》:“華岳靈峻,削成四方。爰有神女,是挹玉漿。其誰遊之,龍駕云裳?!?18)嚴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3冊,第2159頁。郭璞的《山海經(jīng)圖贊》,體式都是這樣的,四言六句,一韻而成。郭璞還有《爾雅圖贊》48篇,與《山海經(jīng)圖贊》體式相同。如其《筆贊》:“上古結繩,易以書契。經(jīng)緯天地,錯綜群藝。日用不知,功蓋萬世?!?19)嚴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3冊,第2154頁?!段嗤┵潯罚骸巴嵓文?鳳凰所棲。爰伐琴瑟,八音克詣。歌以詠言,雍雍喈喈?!?20)嚴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3冊,第2155頁。郭璞的圖贊在體式上都是四言六句,概莫能外。由此也可以看到,在韻文的贊中,郭璞已是相對成熟和穩(wěn)定的。黃侃先生指出贊的形態(tài)變化與價值,其言:“贊之精整可法,以范蔚宗《后漢書贊》為最,自云:贊自是吾文之杰思,幾無一字虛設。由今觀之,自陸袁以降,誠未有美于詹事者也。”(21)黃侃:《文心雕龍札記》,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第69頁。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50篇所作的贊,體式相當穩(wěn)定成熟。它們既非人物傳贊,也非名物贊,卻是在附于這些理論經(jīng)典篇末的贊。在很大程度上,它們都是《文心雕龍》正文的總結和升華?!凹s舉以盡情,昭灼以送文”這十個字,是對《文心雕龍》贊本身的最佳說明和界定。每篇贊辭,都以四言八句的韻語,使正文的內涵得到更為明確的揭載,譬如《辨騷》贊:“贊曰:不有屈原,豈見離騷!驚才風逸,壯志煙高。山川無極,情理實勞。金相玉式,艷溢錙毫?!睂Ⅱ}體文學的氣質與淵源都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再如《銘箴》篇贊:“贊曰:銘實表器,箴惟德軌。有佩于言,無鹽于水。秉茲貞厲,敬言乎履。義典則弘,文約以美?!庇葹榫珳实氐莱隽算懞腕鸬奈捏w特征。

      《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諸篇,從文藝理論的意義上來說,內涵最為豐富深刻,同時,對于其后的文藝創(chuàng)作觀念而言,影響又是至為深遠的。因此,劉勰在這些篇章中體現(xiàn)的思辨與整合,提出的理論問題,成為中國文學批評的范例。諸如《神思》篇,是創(chuàng)作論中的首章,可以視為創(chuàng)作論各章的出發(fā)點,其他各章,如“體性”“風骨”“通變”等,都可以認為是“神思”的展開與具體化。筆者曾這樣指出“神思”的內涵:“依筆者之見,神思論可視為藝術創(chuàng)作思維的核心范疇。它可以包括狹義和廣義兩個層面:狹義是指創(chuàng)作達于出神入化的藝術杰作的思維特征、思維規(guī)律和心意狀態(tài);廣義則是在普遍意義上揭示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思維特征、思維過程和心理狀態(tài)。它包含了審美感興、藝術構思、創(chuàng)作靈感、意象形成乃至于審美物化這樣的重要的藝術創(chuàng)造思維的要素,同時,它是對藝術創(chuàng)作思維的動態(tài)描述?!?22)張晶:《神思:藝術的精靈》,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7年版,第6頁。《神思》篇的贊辭使正文的理論內涵得到更為精粹的熔煉,其云:“神思象通,情變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應??嚏U聲律,萌芽比興。結慮司契,垂帷制勝?!边@個贊辭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理論價值,將文藝創(chuàng)作的心理過程用優(yōu)美整煉的辭語表達出來。再如《體性》篇的贊:“贊曰:才性異區(qū),文辭繁詭。辭為膚根,志實骨髓。雅麗黼黻,淫巧朱紫。習亦凝真,功沿漸靡?!边@是對“才性”正文的全面概括?!安判援悈^(qū),文辭繁詭”鮮明地體現(xiàn)了體性篇的主題。王元化先生指出:“《體性》篇是我國最早論述風格問題的專著。‘體’指的是文體,‘性’指的是才性。篇末《贊》曰:‘才性異區(qū),文辭繁詭’,就是說明作家的不同創(chuàng)作個性形成了作品風格的差異?!?23)王元化:《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55頁?!讹L骨》篇贊辭云:“情與氣諧,辭共體并。文明以健,珪璋乃聘。蔚彼風力,嚴此骨鯁。才鋒峻立,符采克炳?!边@個贊辭使《文心雕龍》中對“風骨”的核心觀點和豐富內蘊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諸如此類,《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諸篇的贊辭,都非常精警地將正文的內蘊充分地加以呈現(xiàn),給讀者的印象非常強烈。

      《文心雕龍》以駢文的形式寫就,卻充滿了理論的創(chuàng)造性。盡管當時并無“命題”之目,而從其內涵來看,卻凝煉出許多在中國美學史上大放異彩的命題。正如吳建民教授所指出的:“《文心雕龍》是古代文學批評史上創(chuàng)建和運用命題最多的文論著作,該書對于命題的創(chuàng)建和運用,充分展示了命題對古代文論著作理論表達及理論建構的重要性。據(jù)統(tǒng)計,《文心雕龍》創(chuàng)建了近三百個命題。其中既有影響深遠的經(jīng)典性命題,如‘心生言立’‘感物吟志’‘神與物游’‘神用象通’‘各師成心,其師如面’‘情以物興’‘情經(jīng)辭緯’等,也有具有獨特思想內涵且為學界關注不多的命題,如‘陰陽慘舒’‘雜而不越’‘麗辭雅義’‘物以情觀’‘深識覽奧,歡然內懌’等。大量創(chuàng)建命題并運用命題表述思想觀點和進行理論建構是《文心雕龍》顯著的學術特色之一?!段男牡颀垺返慕^大部分篇目都有命題的創(chuàng)建和運用,有些篇目如《明詩》《詮賦》《神思》《體性》《情采》《物色》《通變》《養(yǎng)氣》等所提出的命題都多達十幾個。劉勰善于將思想觀點濃縮進短小精悍的命題中,命題是劉勰思想觀點的集中體現(xiàn),《文心雕龍》各篇的命題猶如點睛之筆,閃耀著思想火花,也凝聚著《文心雕龍》的理論精髓?!?24)吳建民:《中國古代文論命題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66頁。吳建民教授所論甚為中肯,將《文心雕龍》中對于命題的創(chuàng)建作了深入的闡發(fā)。

      《文心雕龍》各篇贊辭在命題創(chuàng)建方面的成就尤顯。這當然與劉勰對“贊”的本質和功能的深刻認識有直接關系。既是“明”,又是“助”,在《文心雕龍》中的贊辭并非贊頌人物,描述動植,而是對于正文內涵的揭明和申足。以創(chuàng)作論諸篇為主要關注對象,這些篇章都是創(chuàng)造性地論述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根本規(guī)律和法則。其中多有劉勰創(chuàng)造性地熔煉出的審美創(chuàng)造范疇,如風骨、情采、隱秀、通變、物色等;也多有對于已有范疇進行整合、系統(tǒng)描述和揭示新義的,如比興、養(yǎng)氣、時序、才略等等。創(chuàng)作論諸章的理論內涵非常豐富且具創(chuàng)造性,因之劉勰在贊辭中凝煉命題的概括深度及理論自覺就尤為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創(chuàng)作論贊辭的命題之經(jīng)典性也就頗為鮮明。如《神思》贊中的“神用象通,情變所孕”,是關于藝術思維本質的經(jīng)典命題?!吧袼肌币砸庀笞鳛檫B接的元素,而意象又是情感變化所孕育的?!渡袼肌氛闹兴f的“然后使玄解之宰,尋聲律以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25)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第493頁。,這是意象這個中國美學范疇的淵源所系,而且也是“意象”作為創(chuàng)作論范疇與“形象”相區(qū)別的內涵所在?!吧裼孟笸?情變所孕”不僅非常精煉地對此加以提升,而且注入了情感作為動力的重要內涵?!讹L骨》篇贊辭中的“情與氣諧,辭共體并”,也是關于風骨的經(jīng)典命題?!扒榕c氣諧”指作品中那種由情之發(fā)動而致文氣勃發(fā)的狀態(tài),這是風骨之作的內在要求?!稗o共體并”側重于詞語與文章體式之間有內在關系,也是正文中“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的凝煉?!侗扰d》篇贊辭中的“詩人比興,觸物圓覽”,最能道出比興作為詩歌藝術的根本性質,就是觸物興情。而由比興產(chǎn)生的詩歌境界,是圓融瑩徹的。最有經(jīng)典價值的還有如《物色》篇贊辭中的“情往似贈,興來如答”,指詩人與物色之間的審美互動關系。清人紀昀評曰:“諸贊之中,此為第一?!薄恫怕浴菲澽o中的“一朝綜文,千年凝錦”,也是一個非常具有理論價值的命題,其意為:作家才略,形諸文本,一旦凝結為作品之后,就會流傳于后世,成為千秋萬代的審美對象,豈可不慎之乎!

      《文心雕龍》之贊辭,不僅是“龍學”研究的一個獨特的門徑,而且也是中國美學命題研究的經(jīng)典對象。與西方的美學命題相比,中國美學的命題既有與之相類的特征,也有獨特的特征與形態(tài)。這在《文心雕龍》的贊辭中可以得到頗為充分的呈現(xiàn),換言之,中國美學命題的本質特征在《文心雕龍》的贊辭所提出的命題中得到了典型的展示。

      《文心雕龍》諸篇,無論是文體論的或者是創(chuàng)作論的,抑或是批評論的,都充滿了歷史感,也就是在史的描述中把握其規(guī)律,而在贊辭的熔煉中充分體現(xiàn)出命題的客觀真理性。如《詮賦》贊中寫道:“賦自詩出,分歧異派。寫物圖貌,蔚似雕畫。”《史傳》贊中寫道:“史肇軒黃,體備周孔。世歷斯編,善惡偕總。”《定勢》篇贊辭中所說的:“形生勢成,始末相承。湍廻似規(guī),矢激如繩?!边@些贊辭都是以簡明朗煉的辭語,高度概括了文體與創(chuàng)作規(guī)律?!段男牡颀垺焚澽o更體現(xiàn)了鮮明的價值導向,也即主體的意向,或者說是作者的文論觀念。這也是作為命題不可或缺的品格。如《通變》贊中所說的:“望今制奇,參古定法?!狈蹲⒃疲骸敖褚嘤袆儆诠耪?豈可一概論乎!望今制奇,參古定法,彥和固不教人專事效古也?!?26)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第529頁?!肚椴伞焚澲兴f的:“繁采寡情,味之必厭?!泵鞔_反對那種“繁采寡情”也即藻繪雕琢而無真情實感的作法,認為它是味同嚼臘的?!侗扰d》贊辭中所說的:“擬容取心,斷辭必敢?!泵鞔_表達了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應該通過形象描寫表現(xiàn)內涵、并在語言上敢于獨創(chuàng)的要求。王元化先生闡發(fā)說:“‘擬容取心’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塑造藝術形象不僅要摹擬現(xiàn)實的表象,而且還要攝取現(xiàn)實的意義,通過現(xiàn)實表象的描繪,以達到現(xiàn)實意義的揭示?!?27)王元化:《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第167頁。這也正是劉勰這個重要命題的內涵所在。

      因為古代漢語的凝煉精粹,中國古代的美學命題也都非常精煉而且語言整飭,音聲朗煉。加之命題的提出者本身都是文學家和藝術家,命題多是來自于主體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而不同于西方美學的形而上的思辨,故而,中國美學命題顯現(xiàn)出自明性的鮮明特征。如“詩言志”“大巧若拙”“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詩者,吟詠情性也”“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等等,都可以說是充分體現(xiàn)了自明性特點。所謂“自明性”,是指無須對其進行演繹分析,而可以直接把握其理論內涵所在。這一點,《文心雕龍》之贊辭中的命題,也是非常突出的。如《頌贊》之贊辭中所說的“鏤彩摛文,聲理有爛”,《銘箴》贊中的“義典則弘,文約以美”,《養(yǎng)氣》贊中所說的“玄神宜寶,素氣資養(yǎng)”,《物色》贊中所說的“目既往還,心亦吐納”等等,都是體現(xiàn)著自明性的面目的。

      中國美學命題研究,從自覺的意義上說,無論是理論建構,還是體系梳理,都還剛剛起步。有相當多的問題需要厘清。從前瞻的角度來看,命題在中國美學話語建構上,是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的。之所以選擇《文心雕龍》贊辭來作為命題的切入點,一是劉勰對“贊”的本體有著自覺意識,二是其中的案例對于中國美學命題來說,也是較為經(jīng)典的。

      中國美學命題本身需要深化認識的問題還有很多,它的當代價值如何也有待于發(fā)掘與闡揚。命題與非命題的邊界究竟在什么地方?命題的本體形態(tài)應該是什么樣子?這都是需要深入探索才能有清晰認識的。鑒古是為了知今。命題研究沒有什么可以借鑒的論域,當我們提出一些規(guī)則時,也會面臨質疑與挑戰(zhàn)。但它畢竟是一種開拓,是一種嘗試。能對中國美學研究做一點探索,應該是值得我們向前推進的。

      猜你喜歡
      文心雕龍劉勰文體
      劉勰《文心雕龍》論“三曹”詩
      輕松掌握“冷門”文體
      劉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體論
      文從字順,緊扣文體
      學生天地(2019年36期)2019-08-25 08:59:44
      論《文心雕龍》象喻批評的邏輯建構特征
      《文心雕龍》選讀
      月讀(2016年10期)2016-11-05 18:51:09
      《文心雕龍》: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文藝理論巨著
      月讀(2016年10期)2016-11-05 18:50:06
      劉勰《辨騷》再認識
      若干教研文體與其相關對象的比較
      劉勰《文心雕龍》的辨體理論體系——兼論其辨體觀的開創(chuàng)意義和深遠影響
      學術論壇(2015年6期)2015-12-24 15:55:20
      娄底市| 喀喇| 体育| 小金县| 宜兰县| 东台市| 铁岭市| 会昌县| 莱芜市| 安新县| 樟树市| 夏河县| 综艺| 阿勒泰市| 中超| 云南省| 赫章县| 镇巴县| 昌宁县| 团风县| 梅州市| 黑龙江省| 栾城县| 南宫市| 英超| 宜黄县| 彭水| 改则县| 桐柏县| 天门市| 思南县| 固安县| 汉沽区| 大渡口区| 陈巴尔虎旗| 台东县| 襄城县| 漳平市| 毕节市| 陇南市| 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