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
摘? 要:“雙減”背景下的公益性校外教育機構應擯棄傳統(tǒng)小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資源優(yōu)勢,從促進學生興趣發(fā)展上調整發(fā)力點,滿足中小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本文結合2021年度北京市教育學會“十四五”教育科研課題《中小學生基于興趣培訓方式的持續(xù)學習現狀研究》,對公益性校外教育機構興趣培訓狀況進行分析,提出進一步擴大公益性校外教育的資源供給、校外教育機構要提供更加豐富且多樣的活動課程和建設基于興趣的校外培訓項目的想法。同時提出對校外興趣培訓項目的若干調整建議,為各級校外教育機構的項目設置提供一定的決策依據。
關鍵詞:校外機構? 中小學生? 興趣? 調查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提出要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雙減”實施近兩年來,我們看到一方面原本由教育培訓機構承擔的教育需求的一大部分轉由學校完成,學校要立足本校實際,構建基于學校辦學理念和特色的校本課程和課后育人活動體系;另一方面,對于公益性校外教育機構而言,應進一步提升校外興趣小組培訓的質量和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的“雙減”對于公益性校外教育機構而言則是另一個意義上的“雙增”:一是增加校外教育資源的有效供給,二是增加校外興趣培訓課程的豐富性,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服務。
2022年3至4月間,我們以北京市城區(qū)與郊區(qū)的8所學校和8家公益性校外教育機構的1124名9~14歲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對中小學生課外興趣學習項目、每周學習次數、每次學習時長、累計學習時長、學習動因、感興趣程度、持續(xù)學習原因、繼續(xù)學習計劃和放棄學習原因等進行了調查,發(fā)現了新形勢下公益性校外教育機構興趣培訓活動趨勢性變化的路徑,并由此分析得出調整校外教育培訓方向的三條策略建議。
一、調研的基本情況
1.校外課外興趣學習在中小學生中占有相當大比重,是中小學生個性化學習與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調查顯示,89%的學生至少參加了一個項目及以上課外興趣學習,由于興趣愛好、職業(yè)理想等原因,使興趣學習在校外機構和學校的學生中存在普遍性。這一方面體現了我們的教育正從知識本位向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遷移,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學校和家長不再只盯著孩子的成績看,在注重學生學科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意識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更能將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人格健全、積極樂觀的人。
2.校外課外興趣學習內容和類型呈現多樣化態(tài)勢,公益性校外教育機構應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活動課程。在本次調查中,另一個發(fā)現是中小學生參加興趣項目的種類呈現多種多樣的趨勢,主要以藝術類、體育類、科技類為主。這說明學生在興趣學習的選擇上是多元的,在發(fā)展需求上是多樣的,同時也反映出當代青少年學生的學習正從傳統(tǒng)的重視學科性學習向綜合性能力發(fā)展方向轉變。
3.建設基于興趣的校外培訓項目是公益性校外教育活動的發(fā)展方向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生在校外機構興趣小組學習中,自主報名占87.5%;在學校興趣小組、社團學習中,自主報名占90.5%,這說明大部分學生的選擇是基于興趣愛好,喜歡上興趣班,并能從中感受到快樂。
從學生堅持持續(xù)學習的動因角度,調查結果顯示,主要因素是“興趣愛好”的校外機構學生占80.9%,學校學生占87.4%。說明學生學習的持續(xù)性與學生興趣愛好的取向關聯性很大。
由此可見,校外教育興趣小組(社團)項目的建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使每個人獲得相應的發(fā)展。這是豐富和完善校外教育興趣培訓的根本方向。
4. 校外興趣培訓項目配比情況分析通過對校外教育機構各個項目及學員參與情況進行調查統(tǒng)計,藝術類、科技類和體育類主要學科興趣培訓小組參加學習比例情況如下:
在藝術類興趣培訓活動中,1年期的學員,兒童畫、書法、素描學科參與人數最多;1~2年期的學員,兒童畫、書法、素描、舞蹈學科參與人數最多;2~3年期的學員中,素描、舞蹈學科參與人數最多;3年以上的學員,國畫、素描、舞蹈、鋼琴學科參與人數最多。
在科技類培訓活動中,1年期的學員,機器人、編程、模擬飛行、自然探索都是熱門學科,1~2年期的學員,編程、模型學科參與人數最多;2-3年期的學員,機器人、編程、自然探索學科參與人數最多;3年以上的學員,機器人、編程、模型、自然探索、科技學科參與人數最多。
在體育類培訓活動中,1年期的學員,籃球、羽毛球、游泳都是熱門學科;1~2年期的學員中,籃球、羽毛球、游泳、棋類、體操參與人數最多;2~3年期的學員,籃球、武術、跆拳道、乒乓球、體操學科參與人數最多;3年以上的學員,跆拳道、圍棋、體操學科參與人數最多。
以上三類主要興趣培訓項目的設置和學生參與人數的情況,可為各級公益性校外教育機構興趣培訓項目配比提供參考。
二、校外興趣培訓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調研走訪和實地考察中我們發(fā)現,校外培訓機構在充分挖掘和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滿足學生需求中,還有一些空間和短板有待改善。
1.校外培訓機構根據新時期全面育人的要求調整項目內容不夠及時,動作不夠大。參與科技活動項目學生人數少的原因需要分析,校外教育如何開展勞動教育也需要盡快考慮項目建設問題。
2.調查顯示,在興趣培訓初期參與學生人數多,后期參與興趣培訓人數逐年減少。有學生興趣轉移的問題,也有項目設置和活動方式學生不喜歡的問題。如何保持學生興趣,鞏固和發(fā)展學生興趣,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3.校外教育機構如何發(fā)揮自主性強的優(yōu)勢,如何與學校課后活動有效融合?單純委派老師進校授課也是杯水車薪。這些問題需要系統(tǒng)思考,頂層設計,從而解決學生需求大而校外資源不足、興趣培訓質量不高的現狀。
三、對于校外興趣培訓項目的調整建議
作為公益性校外教育機構,在新形勢下要從滿足學生多元化發(fā)展需求上進一步提升資源供給能力,豐富興趣小組的培訓項目。下面僅結合調研結果提出三點建議。
1.校外課外培訓的次數要相應增加。根據對1124名學生的調查結果分析,從課外校外興趣培訓的學習次數上,在校外機構和學校興趣小組每周學習1次的學生占多數,每周學習3次的學生分別占 0.9%和7.4%,這與北京市教委下發(fā)的《關于在義務教育階段推行中小學生課外活動計劃的通知》中要求的“北京市的小學和初中生課外活動每周不少于3次”有一定差距。校外機構的興趣小組培訓項目還要進一步增加,培訓次數可以適當增加。
2.校外課外興趣培訓活動的時長1~2小時較為合理。從數據統(tǒng)計看,對于校外機構興趣小組每次學習時長,有60.7%的學生選擇1~2小時,學校有42.8%的學生選擇1-2小時,這些學生認為興趣班的上課時長在1~2小時為佳。超過2小時,學生接收信息量過大,不利于理解,也會使學習者本身產生抵觸情緒。
3.加強學生對科技類興趣培訓小組的持續(xù)性學習的關注。根據興趣小組持續(xù)性學習的調查統(tǒng)計結果,學習藝術類的學生逐年增加,學習科技類的學生1~3年增減不大,3年以上的學生減少,科技類學科基本上都是三年級才開始招生,升學是持續(xù)學習時間不能保持3年以上的主要原因。學習體育類的學生1年期的比較多,2~3逐年減少,3年以上的學生增多,這與學生的興趣愛好有關。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和存在差異的,他們的發(fā)展指向是差異化的、多樣性的,在新時代實踐育人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公益性校外教育機構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肩負著“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全面推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神圣使命?!半p減”政策的施行,是教育發(fā)展理念的回歸、教育生態(tài)的重塑和教育治理的創(chuàng)新,更從“量”到“質”對校外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機遇和挑戰(zhàn)同在,如何貫徹落實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使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實現去功利化、回歸公益化,去應試化、回歸素質化,去焦慮化、回歸理性化,讓孩子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是新時代校外教育機構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參考文獻】
[1]于澤元,李顏希,李健.小學生參與校外藝術培訓的實證研究[J] .教學與管理,2020(10):33-37.
[2]靜姝.興趣是職業(yè)發(fā)展的催化劑 <期刊>·社會科學Ⅱ輯·社會學及統(tǒng)計學·《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18年09期.
[3]李景慧.早期校外教育對大學就讀經歷的影響探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05).
[4]吳湘鈺.少兒( 3-11歲)課外興趣全方位培養(yǎng)行業(yè)研究 ——北京市場為例的行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 (04).
[5]代蕊華,仰丙燦.國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現狀、經驗、問題及其啟示[J].教師教育研究, 2017,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