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平
【摘要】? 目的? ? 探討止嗽散與清金化痰湯治療小兒外感后咳嗽的臨床效果。方法? ? 選取2019年5月—2021年11月在臨川區(q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wù)中心接受治療的168例小兒外感后咳嗽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對照組(n=84)和觀察組(n=84)。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觀察組給予止嗽散與清金化痰湯治療,治療后評估2組治療效果,比較2組治療效果、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2組治療前后白細胞、C-反應蛋白(CRP)及血清降鈣素原(PCT)水平,比較2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結(jié)果? ?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總有效率分別為98.81%、91.67%,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日間咳嗽癥狀積分和夜間癥狀積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日間咳嗽癥狀積分和夜間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白細胞、CRP及PCT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IgG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IgE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IgA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 臨床中采用止嗽散與清金化痰湯治療小兒外感后咳嗽能夠提高臨床療效,促進患兒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的恢復,改善患兒CRP和PCT水平,有助于提高患兒免疫功能。
【關(guān)鍵詞】? 止嗽散;清金化痰湯;小兒外感后咳嗽;中醫(yī)證候積分;免疫功能
中圖分類號:R725.6?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23-0135-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3.044
中醫(yī)認為小兒外感后咳嗽是指肺為邪侵,肺氣上逆,以咳聲高揚宏亮有力、咽喉發(fā)癢、伴外感表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小兒咳嗽[1]。有關(guān)研究結(jié)果顯示,因兒童神經(jīng)系統(tǒng)、呼吸及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成熟,小兒外感成為嬰幼兒慢性咳嗽的一種重要原因。小兒外感后咳嗽與西醫(yī)中急性支氣管炎相似,多由病毒、細菌、支原體等病原菌感染所致,臨床中多因病毒感染引發(fā),給患兒帶來較大的痛苦,對患兒的身心健康和生長發(fā)育產(chǎn)生重要影響,現(xiàn)階段西醫(yī)通常采取抗病毒、消炎、祛痰鎮(zhèn)咳等方式治療,但西藥治療效果欠佳[2]。近年來,中醫(yī)藥治療小兒外感后咳嗽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且療效明顯,服用較為方便,不良反應少。本研究以2019年5月—2021年11月在臨川區(q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wù)中心接受治療的168例小兒外感后咳嗽患兒為研究對象,探討止嗽散與清金化痰湯治療小兒外感后咳嗽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臨床資料? ? 選取2019年5月—2021年11月在臨川區(q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wù)中心接受治療的168例小兒外感后咳嗽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對照組(n=84)和觀察組(n=84)。對照組中男性44例,女性40例;年齡4~12歲,平均年齡(7.86±1.04)歲;病程2~9 d,平均(4.21±0.77)d。觀察組中男性43例,女性41例;年齡5~12歲,平均年齡(7.76±1.07)歲;病程2~10 d,平均(4.32±0.68)d。2組患兒基礎(chǔ)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2組患兒及其家屬對本研究內(nèi)容知情,且自愿在同意書中簽字。所有入選患兒均符合《咳喘病實效良方》[3]中有關(guān)小兒外感后咳嗽的診斷標準;入選患兒病程均在14 d以內(nèi);排除肝腎功能不全者;排除存在認知功能障礙或存在心理疾病者。本研究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 方法? ? 2組患兒均行止咳、化痰及抗感染等對癥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chǔ)上予以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采用富馬酸酮替芬片(蘇州弘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996)口服治療,1片/次,2次/d,分早、晚2次服用,同時給予阿奇霉素分散片(西安大恒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2637)口服治療,1粒/次,1次/d。觀察組給予止嗽散與清金化痰湯治療。止嗽散組方為白前、荊芥、桔梗、陳皮各10 g,紫苑、百部各20 g,甘草3 g,1劑/d,溫水分2次沖服,依據(jù)患兒體質(zhì)量酌減;清金化痰湯組方為知母、桑白皮、瓜蔞各15 g,炒梔子、黃芩、化橘紅各12 g,浙貝母、茯苓各10 g,麥冬、桔梗各9 g,甘草3 g,根據(jù)患兒癥狀加減。痰多咳嗽者加瓜蔞皮、葶藶子、膽南星各10 g,高熱者加石膏20 g,腹?jié)M便秘者加生大黃6 g,用水煎煮,取200 mL藥液分早、晚2次服用,1劑/d。2組均連續(xù)治療5 d。
1.3? ? 觀察指標? ? (1)2組臨床治療效果。根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的標準將臨床療效分為痊愈、好轉(zhuǎn)、無效3個標準,患兒咳嗽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2周內(nèi)沒有復發(fā)為痊愈;患兒咳嗽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顯著減輕為好轉(zhuǎn);患兒咳嗽等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或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例數(shù)+好轉(zhuǎn)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從日間咳嗽癥狀和夜間癥狀2方面評價。日間咳嗽癥狀積分,無咳嗽為0分;1~2次短暫性咳嗽為1分;>2次短暫性咳嗽為2分;頻繁性咳嗽,但對日常生活、學習無影響為3分;頻繁咳嗽,對日常生活、學習產(chǎn)生影響為4分;嚴重咳嗽,無法正?;顒印W習為5分。夜間咳嗽癥狀積分,無咳嗽為0分;只在要入睡時或清晨時咳嗽為1分;咳嗽使患兒夜間驚醒1次或早醒為2分;咳嗽會使患兒夜間頻繁驚醒為3分;在大部分夜間時間咳嗽為4分;咳嗽嚴重無法入睡為5分[5]。(3)2組治療前后白細胞、C-反應蛋白(CRP)及血清降鈣素原(PCT)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兒3 mL靜脈血,檢測白細胞、CRP及PCT水平。(4)2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治療前后取患兒靜脈血,離心后獲血清,利用免疫比濁法檢測2組患兒免疫功能指標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
1.4? ? 統(tǒng)計學方法? ?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數(shù)據(jù)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 結(jié)果
2.1? ? 2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總有效率分別為98.81%、91.67%,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 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 治療前2組日間咳嗽癥狀積分和夜間癥狀積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日間咳嗽癥狀積分和夜間癥狀積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日間咳嗽癥狀積分和夜間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 2組治療前后白細胞、CRP及PCT水平比較? ? 治療前2組白細胞、CRP及PCT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白細胞、CRP及PCT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 2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 治療前2組IgA、IgG和IgE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gG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IgE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IgA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 討論
小兒外感后咳嗽是小兒常見的病癥之一,疾病初期,以風熱犯肺證常見,該病大部分可通過自身免疫系統(tǒng)自愈,但病程長,可達數(shù)月,可嚴重影響患兒的學習和生活[6]。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咳嗽、咳痰,嚴重者可伴隨喘息等。小兒外感后咳嗽雖多為風寒所致,但感寒邪后易由寒轉(zhuǎn)熱。中醫(yī)認為,小兒臟肺嬌弱,時有不足,外防薄弱,抗邪能力弱,易受外邪侵襲,是小兒外感后咳嗽的主要原因,又因為小兒屬純陽體質(zhì),易化火,因此,臨床上小兒外感后咳嗽多為風熱入肺所致,治療上應以宣肺、疏風、順氣為主。
有關(guān)臨床研究顯示,中醫(yī)藥治療小兒外感后咳嗽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可以有效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止嗽散性濕潤平緩,不寒不熱,可宣肺肅肺,令肺氣清寧,從而達到止咳的效果。止嗽散方中,紫苑、百部共為君藥,有化痰止咳、潤肺之功效;白前、桔梗共為臣藥,有降氣化痰止咳、開宣肺氣之功效;荊芥、陳皮共為佐藥,具有疏風解表、理氣化痰的作用;甘草具有調(diào)和諸藥的作用,諸藥配伍可起到疏風宣肺、止咳化痰的作用[7-8]。止嗽散全方性味平和,具有宣、降、潤化的作用,易可根據(jù)患兒癥狀辨證加減施治,治療小兒外感后咳嗽具有良好的療效。清金化痰湯是清肺化痰的經(jīng)典方劑,組方中,知母可滋陰潤燥、清熱瀉火;桑白皮可利水消腫、瀉肺平喘;瓜蔞具有散結(jié)消腫、潤肺化痰的功效;炒梔子可清熱利濕、瀉火除煩;黃芩可瀉火解毒、清熱燥濕;化橘紅可燥濕化痰、理氣寬中;浙貝母具有止咳散結(jié)、清熱化痰的作用;茯苓具有健脾寧心、利水滲濕的作用;麥冬可潤肺清心,養(yǎng)陰生津;桔梗具有祛痰排膿、宣肺利咽的作用;瓜蔞皮可滑腸通便、潤肺化痰、散結(jié)消腫;葶藶子可瀉肺降氣,祛痰平喘,利水消腫,泄熱逐邪;膽南星可清熱化痰,息風定驚;石膏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生大黃具有攻積導滯、瀉下通便的作用;佐以甘草可清熱利咽、止咳祛痰、補益脾腎,同時對諸藥具有調(diào)和作用,諸藥配伍共奏化痰止咳、清熱肅肺之功效[9]。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結(jié)果顯示,清金化痰湯方中桑白皮、瓜蔞、黃芩、甘草等藥物有效成分都可起到祛痰、抑菌、抗感染等作用,同時對患兒的免疫功能也具有良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漸貝母、桔梗等對痰液也具有稀釋的作用,利于痰液排出。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采用止嗽散與清金化痰湯治療小兒外感后咳嗽能夠明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兒的康復?,F(xiàn)代藥理學研究結(jié)果顯示,止嗽散能夠起到擴張支氣管、稀釋痰液、鎮(zhèn)咳、消炎、抗菌、抗過敏等藥理作用;桔梗能夠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對炎癥介質(zhì)的釋放起到抑制的作用[10];同時桔梗、紫菀、百部還具有降低氣道高反應性的效果,對腎上腺皮質(zhì)釋放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表達起到上調(diào)作用,抑制促炎癥因子的合成,防止氣道炎癥再次惡化[11-12]。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日間咳嗽癥狀積分和夜間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同時治療后觀察組白細胞、CRP及PCT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采用止嗽散與清金化痰湯治療小兒外感后咳嗽可明顯改善患兒咳嗽等臨床癥狀,促進患兒獲得良好的預后。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治療后觀察組IgG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IgE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知止嗽散與清金化痰湯用于治療小兒外感后咳嗽有助于提高患兒免疫功能,促進患兒康復。
綜上所述,臨床中采用止嗽散與清金化痰湯治療小兒外感后咳嗽能夠提高臨床療效,促進患兒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的恢復,改善患兒CRP和PCT水平,有助于提高患兒免疫功能。
參考文獻
[1] 熊霖,萬飛,劉勇,等.中醫(yī)內(nèi)外結(jié)合治療小兒感染后咳嗽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基礎(chǔ)醫(yī)學雜志,2021,27(10):1619-1621,1679.
[2] 屈杰,孔文霞,李培,等.止嗽散治療外感咳嗽病的文獻研究[J].四川中醫(yī),2019,37(10):21-23.
[3] 王培利.咳喘病實效良方[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9:3-4.
[4]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5-18.
[5] 張瀟雙,李芳,郭永寧.止嗽散加味顆粒治療氣虛質(zhì)流感病毒感染后咳嗽的療效觀察[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9,36(11):1698-1703.
[6] 黃澤河.止嗽散合清金化痰湯在小兒外感后咳嗽治療中的應用[J/CD].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26):18-19.
[7] 許先科,葉育雙,俞景茂.俞景茂教授運用止嗽散治療小兒慢性咳嗽經(jīng)驗[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9,18(10):1170-1172.
[8] 劉燕,馬潔,王蓓蓓,等.止嗽散聯(lián)合脫敏煎對感染后咳嗽患者臨床效果的影響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9,14(12):1735-1737.
[9] 王旭紅,張軍城,馬佳惠.曹氏清金化痰湯化裁治療感染后咳嗽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0,5(10):117-118.
[10] 釋滌凡.止嗽散合柴胡疏肝散治療頑固性咳嗽療效及對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J].吉林中醫(yī)藥,2018,38(7):797-800.
[11] ZHANG Y W,JIANG C,LI X H,et al.Effect and safety of huangqi-guizhi-wuwu decoction and erxia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rozen shoulder: a protocol fo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Medicine,2020,99(23):e20540.
[12] LI HY,ZHENG P F,MIN J,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pingm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non-active thyroid-related ophthalmopathy[J].Medicine,2020,99(51):e23734.
(收稿日期:202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