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學習過程的幼兒學習品質:結構要素及其培養(yǎng)

      2023-10-18 06:39:25索長清馬洪瑞張德佳
      江蘇教育研究 2023年17期
      關鍵詞:學習理論學習過程學習品質

      索長清 馬洪瑞 張德佳

      摘要:學習品質作為幼兒入學準備的一個重要內容,對其他領域的發(fā)展和將來的學習都有重要且持續(xù)的影響。盡管目前學習品質沒有單一和公認的定義,但相關研究基本從過程維度強調個體學習活動中所呈現(xiàn)出的動機性行為、整體性“傾向”與典型性反應。借鑒桑代克關于學習過程的階段劃分,幼兒學習品質在學習的準備、練習、效果等不同階段分別表現(xiàn)出好奇心、主動性、堅持性、靈活性、反思性等內容要素。

      關鍵詞:學習過程;學習品質;結構要素;學習理論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3)17-0065-06

      一、學習品質及其結構要素

      學習品質是一個復雜且多維界定的領域概念,它不僅是幼兒入學準備的一個重要內容,而且對幼兒其他領域的發(fā)展及后續(xù)學習具有持續(xù)的影響。然而,盡管美國20世紀90年代即開始有關“學習品質”的研究,我國2012年也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明確要重視幼兒學習品質,但國內外相關研究對于學習品質的內涵及結構要素還缺乏統(tǒng)一明確的共識。美國幼教專家麗蓮·凱茲教授將學習品質限定為學習傾向和學習風格[1],麥克德莫特和梵圖佐等學者將學習品質解讀為可觀測的學習行為[2][3],麥克萊蘭等學者將學習品質等同于與學習相關的社會技能[4]。籠統(tǒng)的描述和不統(tǒng)一的界定顯然無法清晰地描述和識別具體的學習品質,不能為幼教工作者提供精確的內容,為幼兒學習品質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提供科學有效的支持。

      國內外相關研究對學習品質所涵蓋的結構要素也存在不同的看法。美國《開端計劃早期學習結果框架(0~5歲)》將“學習品質”劃分為主動性與好奇心、認知自我調節(jié)(執(zhí)行能力)、情感與行為的自我調節(jié)、創(chuàng)造力四個子領域[5]。我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將學習品質分為興趣與好奇心、主動性、專注、堅持性、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馬里奧·希森博士在總結多位研究者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學習品質的框架,并認為學習品質涵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內在的、無法觀察到的情感/動機層面,表現(xiàn)為對學習的熱情,具體包括興趣、快樂、學習動機三個要素;另一方面是外在的、可以觀察到的行動/行為層面,表現(xiàn)為在學習中的投入,具體包括專注、堅持性、靈活性、自我調節(jié)等四個要素[6]。從內在與外在考察學習者的學習品質,較充分地體現(xiàn)了學習者的主體性,較全面地涵蓋了學習品質的結構要素,并有助于對學習品質的外在觀察與評價。然而,目前有關學習品質的研究基本是從過程維度強調個體學習活動中所呈現(xiàn)出的動機性行為、整體性“傾向”與典型性反應。因此,從學習的整個過程考察學習品質,有助于從過程角度完整把握個體在學習活動準備、進行、結束中的具有傾向性的、較為穩(wěn)定的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也有助于在學習的不同階段把握學習品質的不同結構要素,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識別、評價和培養(yǎng)。

      二、基于學習過程的理論分析框架

      關于學習過程的階段劃分眾說紛紜。我國古代,孔子將學習過程劃分為學、思、習、行等四個階段,《中庸》明確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五個階段。西方心理學中也存在以桑代克、斯金納為代表的“刺激-反應”聯(lián)結學說及學習過程的階段劃分,以布魯納、奧蘇泊爾為代表的認知學說及學習過程階段劃分,加涅從信息加工的角度,將學習分為動機、領會、習得、保持、回憶、概括、作業(yè)和反饋八個階段。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學者在吸收凱洛夫教學論的有關思想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學習過程的五個階段,即動機、感知、理解、鞏固、應用[7]。然而,從發(fā)展的前提來說,幼兒學習品質與學習者的主體意識有關,強調源自幼兒自身的動機性行為;從發(fā)展過程來看,幼兒學習品質與學習活動的整體性有關,強調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行為中所呈現(xiàn)出的整體性“傾向”;從發(fā)展結果來看,幼兒學習品質強調構建意義和掌握“內容”,它們在性質上可以是知識、技能、觀點、理解、見識、態(tài)度、資質或者能力??偠灾變簩W習品質需要借助學習態(tài)度和行為表現(xiàn)出來,并不同程度地體現(xiàn)在整個學習過程的每個階段。

      基于學習品質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心理學家桑代克的學習過程理論更帶有普遍的借鑒意義。桑代克最先對學習過程開展有系統(tǒng)的研究及實驗,并基于“刺激-反應”(S-R)這個基本觀念建立了他的學習律。按照桑代克的觀點,學習至少包含學習的準備、學習的練習、學習的效果三個階段,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即學習的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準備律(law of readiness)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開始時的預備定勢,即個體在學習開始前要有一個準備狀態(tài)。練習律(law of exercise)是指一個學會了的反應的重復將增加刺激反應之間的聯(lián)結,即個體在學習過程中要經(jīng)過多次練習增加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lián)結,練習越多,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lián)結越得到加強,反之變弱,而所謂的練習包括不斷的回憶、理解等,這一階段也是學習時的練習階段。效果律(law of effect)是指如果一個動作跟隨著情境中一個滿意的變化,在類似的情境中這個動作重復的可能性將增加,但如果這個變化是不滿意的,動作重復的可能性會降低,這也是學習后的效果階段[8]。學習品質本身是在學習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學習過程的階段性特征可以為探查學習品質的結構要素和針對性培養(yǎng)提供新的視角。

      三、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品質結構要素及其培養(yǎng)

      基于桑代克關于學習過程的階段劃分,幼兒學習品質及其結構要素也體現(xiàn)在學習前的準備階段、學習時的練習階段和學習后的效果階段。

      (一)學習準備階段的學習品質:好奇心、主動性

      學習的準備階段也是學習的啟動階段,是幼兒所有學習活動都必須具備的起始環(huán)節(jié)。通過激發(fā)幼兒的學習動機,引發(fā)其對人和事物的注意,觸發(fā)其興趣、情緒情感,幼兒的學習活動才會指向一定的目標,并為下一個階段的“聯(lián)結”做好準備。學習動機,尤其是學習的內部動機是個體發(fā)起學習活動,并指向一定目標的內部動力,是學習活動得以啟動和進行的心理原因。布魯納指出,學習內部動機作用時間長且穩(wěn)定有效,是促進學習的真正動力。換句話說,由幼兒學習的內部動機引發(fā)和支持的活動持續(xù)越長,幼兒對事物的理解也越深入,學習效果也越好。因此,幼兒的學習最好是通過追求他們個人的興趣和目標,在激發(fā)其學習內部動機的基礎上,通過與材料、事件、他人的積極互動建構新的意義和理解,提高學習的效果。

      幼兒的學習品質需要借助外顯的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行為表現(xiàn)出來,但只有源自幼兒主體動機性的、具有傾向性的,且表現(xiàn)較為穩(wěn)定的典型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才反映一定的學習品質。在學習的準備階段,幼兒需要對自己的學習保持高度的求知欲與積極主動的熱情,這類幼兒面對學習情境時的意圖和動機,表現(xiàn)為好奇心、主動性等引發(fā)主動學習的品質。好奇心是幼兒對新異或未知事物做出反應的內部動機或心理動力[9],是幼兒主動趨向、探索或操作事物的態(tài)度與行為傾向性[10],具體表現(xiàn)為幼兒對新事物充滿興趣和好奇、渴望學習、喜歡問問題、有探究熱情。如果一名幼兒常常問問題,經(jīng)常喜歡問為什么,也常常四處探索,就可以說他有很強的“好奇”傾向。主動性是幼兒不依賴外力的刺激和推動,在其需要和動機的助推下,按照自己設置的目標行動的品質[11]。主動性是幼兒自我意識的組成部分,也是幼兒學習品質的重要內容,表現(xiàn)為愿意接受學習任務,愿意參與學習活動、在完成學習任務中表現(xiàn)出計劃、獨立、自主和熱情。

      在3~6歲幼兒學習品質中,好奇心和主動性的發(fā)展是最好的,這與幼兒的年齡特點有關。好奇心是人類行為最強烈的動機之一,其強弱除了先天遺傳因素影響之外,還與外界刺激的新奇性與復雜性密切相關。對于3~6歲幼兒來說,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并在5~6歲時進入發(fā)展最快、變化最大的時期[12],相關研究也表明,大班幼兒在提問的次數(shù)和質量方面明顯優(yōu)于中班和小班幼兒[13],在新事物出現(xiàn)時也表現(xiàn)出較多的主動探究行為。在學習活動中,引發(fā)幼兒好奇心和主動性的關鍵在于教師要找準幼兒內源性學習的出發(fā)點,為此,教師需要捕捉到每個幼兒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點,提供與原有認知結構和相關知識經(jīng)驗相異的材料和任務,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fā)其持續(xù)學習的動機。如果所有的幼兒都以同樣的步調和任務進行同樣的活動,以不同方式學習的幼兒就會產生消極參與。同時,學習活動必須指向一定的目的,保證學習進入下一階段。若在無目的、沒有挑戰(zhàn)或學習目的不明確的活動之中,即使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也沒有真正實現(xiàn)“激活”,進而容易失去學習興趣與主動性,教師也很難支持和引導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深度參與和互動體驗。

      (二)學習練習階段的學習品質:堅持性、靈活性

      學習的練習階段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lián)結的階段,也是幼兒學習的維持階段。如果說學習的準備階段是幼兒面對學習情境時的意圖和動機階段,旨在“發(fā)起”學習,并通過喚醒幼兒的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使之朝向特定學習目標和方向。那么,這一階段是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旨在“維持”學習,并通過控制和調節(jié)學習態(tài)度行為與情緒情感,對學習進程進行監(jiān)測和調控以保證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這一階段除了涵蓋動力、情緒情感之外,還有意志努力的參與,是指向幼兒如何運用和獲得知識、技能等內容的動力調控系統(tǒng),在學習活動進程中起著持續(xù)地維持和調控心智與身體平衡的功能[14]。而且,與學習準備階段強調源于幼兒自身的動機性行為相比,學習的維持階段與學習活動的整體性有關,強調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中所呈現(xiàn)出的整體性“傾向”,好奇心、主動性等準備階段的學習品質也體現(xiàn)在學習進程中。

      學習進程能夠得以維持和繼續(xù),主要依賴于以自我控制為核心、以執(zhí)行功能為基礎的學習品質,主要表現(xiàn)為專注、堅持性、靈活性等。無論是專注、學習投入,還是堅持性,都是幼兒在某種學習活動中,為實現(xiàn)某一目標而堅持不懈地克服困難,并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持續(xù)或持久的一種行為傾向[15]。幼兒的堅持性一般表現(xiàn)為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時間上的持久性,以及面對挫折情境或任務困難時堅持不放棄的行為持續(xù)性。如幼兒在完成拼圖的游戲活動中,即使需要花很長一段的時間,他也會堅持去做完;或者專注地反復閱讀自己喜歡的圖書等。靈活性通常是指幼兒在響應規(guī)則或要求變化時,能夠運用多種方式而非單一方式尋求問題的解決,即能夠運用自身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在不同任務和操作之間切換或轉移個人的注意力和思考[16][17]。靈活性與問題解決密切相關,但兩者關注點不同,問題解決重點在于是否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靈活性更加注重解決問題方式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敏度。如幼兒能夠思路清晰且大膽地編故事,解決問題時容易產生小點子等都是其靈活性的表現(xiàn)。

      對于3~6歲幼兒來說,其學習品質中的堅持性和靈活性都在發(fā)展過程中,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發(fā)展。而且年齡越小的幼兒,其專注水平越低,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較短,在一定的學習任務中,往往很難全程集中注意力,容易被無關因素干擾,也經(jīng)常違背成人的言語指導和活動規(guī)則,離開預定的目標而去關注他們所感興趣的事物和內容。幼兒的堅持性除了受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影響外,也與活動的目的性不可分,因此,在學習活動中,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立合理的目標,在幼兒學習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言語指導、提醒和鼓勵,幼兒堅持把任務逐步完成。當幼兒盡力之后還不能達到目的時也應允許他們放棄或嘗試其他的途徑,避免因不能堅持而造成情緒情感方面的問題。問題解決的靈活性與幼兒自身的問題解決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息息相關,這些能力的發(fā)展水平也制約了幼兒問題解決靈活性的發(fā)展。教師在學習活動中應鼓勵幼兒以新的方式思考問題、以多種方式表達感覺和想法,以不同方式來完成任務和活動,如在游戲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使用其他材料或物體代表其他事物,以此發(fā)展幼兒在思維和行為方面的靈活性。

      (三)學習效果階段的學習品質:反思性

      學習效果階段也是幼兒學習過程的結束階段,這一階段幼兒的學習要有一個結果,結果越令其滿意,幼兒學習品質出現(xiàn)得越多,反之越少。桑代克的“效果律”為解釋這一現(xiàn)象提供了一種方法,即任何情境下存在多種潛在的行為,如果將所有可能的行為進行羅列,就會形成一個“習慣層次”,其中有些行為會很有規(guī)律地出現(xiàn),而有些行為只出現(xiàn)一次然后慢慢消失從此就不再出現(xiàn),還有一些行為偶然出現(xiàn)而且僅僅是偶然。這主要是因為有些行為出現(xiàn)后就跟隨著令人愉快的結果,而有些則沒有[18]。而從發(fā)展的結果來看,學習品質強調的是幼兒應對不同情境所展現(xiàn)的較為穩(wěn)定的典型反應,而非偶發(fā)的態(tài)度或具體行為。這些學習品質的產生和發(fā)展具有先天傾向性,相關研究表明,氣質的變化會影響個體感知、理解、判斷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個體所表現(xiàn)出的思考方式和能力,一些氣質特征會影響幼兒的學習傾向[19]。盡管如此,個體特征是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直接動力之一,外部環(huán)境也會促進幼兒學習品質的發(fā)展。

      學習活動結束后需要幼兒認識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以及已有的言行、體驗、思維,這與幼兒是否能夠從經(jīng)驗中學習,有規(guī)律地出現(xiàn)某些態(tài)度和行為有很大關系。在這一學習階段,幼兒的學習品質主要體現(xiàn)為反思性。作為學習品質的內容要素之一,反思性不同于反思與解釋能力。具體而言,反思與解釋能力涉及幼兒是否能夠理解、思考、吸收已有的知識和信息,是指向具體能力的內容要素。對幼兒來說,能夠記得起,能夠清楚地描述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事件,就是一種有效的反思與解釋。如幼兒對一些有趣的事情表現(xiàn)出較長時間的記憶,并能用多方面信息描述和完成某一項目、活動。然而,反思性不指向具體能力,它是在反思與解釋能力的基礎上,強調在學習活動中自發(fā)主動和有意識地比較和評估行為目的與結果,進行適當反思的學習傾向和態(tài)度,反思性有時也體現(xiàn)為幼兒面對新的學習情境和任務時表現(xiàn)出的計劃性。如在游戲或活動結束時,幼兒經(jīng)常做出簡單總結;能夠意識到學習任務的難易之處;幼兒經(jīng)常對自己的行為和決定做出解釋;等等。

      在3~6歲幼兒所有學習品質的內容要素中,反思性的發(fā)展水平和評價得分是最低的。一方面,與幼兒自身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有關,很多幼兒不能很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活動過程或思維過程。如有研究表明,幼兒學習品質中,反思與解釋存在明顯性別差異,女孩的得分明顯高于男孩,這與女孩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較好有關[20]。另一方面,也與教師的引導與培養(yǎng)有關,幼兒園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往往更多關注學習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對活動結束后的總結、回顧、展示、分享關注不夠,因此,幼兒很少有機會反思自己或同伴在活動中做了什么,為什么這么做,同伴當時在想什么等。在美國高瞻課程中,幼兒每天的日?;顒佣及凑找粋€可預測的學習程序進行,這一程序的核心——高瞻課程方案中主動學習的核心內容即“計劃—執(zhí)行—回顧”,并通過回顧,拓展幼兒對自己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的理解[21]。為此,教師在學習進程結尾時為幼兒提供“回顧”時間,通過談論描述自己的思考和操作過程,展示在活動中所運用的工具和材料,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成果等,回顧和評價之前的活動。在此過程中,運用自己的動作、語言、作品等對自己的經(jīng)驗和行為有更深入的認識,也讓幼兒知道問題出在哪,逐漸養(yǎng)成經(jīng)常反思和歸因分析的意識。

      總而言之,學習品質強調學習活動中源自幼兒主體動機性的、具有整體傾向性的、較為穩(wěn)定的典型性的系列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行為[22],不同程度地體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的每個階段。在學習過程中的準備階段,幼兒學習品質更多地表現(xiàn)出好奇心、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的練習階段,更多地表現(xiàn)出堅持性、靈活性;而在學習過程中的效果階段,更多地表現(xiàn)出反思性。盡管在研究中強調把幼兒學習品質作為一個總稱性定義進行理解,也強調在幼兒的整個學習過程中進行考察,但將幼兒的學習品質有機地分解到學習過程的不同階段,有助于對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識別和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麗蓮·凱茲.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yè)成長之路[M].廖鳳瑞,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2.

      [2]FANTUZZO J, PERRY M A, MCDERMOTT P. Preschool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other relevant classroom competencies for low-income children[J].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2004,19(3):213.

      [3]MCDERMOTT P A, LEIGH N M, PERRY M A.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reschool learning behaviors scale[J].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02,39(4):353.

      [4]MEGAN M MCCLELLAND, FREDERICK J MORRISON. The emergence of learning- related social skills in preschool children[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03,18(2):208.

      [5]索長清.美國早期學習結果框架中的學習品質:內容、理念及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7(9):39.

      [6]馬里奧·希森.熱情投入的主動學習者——學前兒童的學習品質及其培養(yǎng)[M].霍力巖,房陽洋,孫薔薔,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24.

      [7]燕國材.理論心理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96.

      [8]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第二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36.

      [9]LOEWENSTEIN G. The psychology of curiosity: A review and reinterpretation[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4,116(1):75.

      [10]WALLACE H MAW, A JON MAGOON. The curiosity dimension of fifth-grade children: a factorial discriminant analysis[J]. Child development,1971,42(6):2024.

      [11]吳航.積木游戲中的幼兒主動性發(fā)展及其評估問題[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7(9):9.

      [12]楊麗珠.兒童個性發(fā)展與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63.

      [13]胡克祖.3~6歲幼兒好奇心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5:41.

      [14]克努茲·伊列雷斯.我們如何學習:全視角學習理論[M].孫玫璐,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25.

      [15]WASHINGTON STATE. Early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benchmarks[EB/OL]. (2004-11-02)[2022-11-20].https://digitalarchives.wa.gov/governorlocke/earlylearning/pdf/draftbw.pdf.

      [16]Arizon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arly learning standards[EB/OL].(2013-05-10) [2022-11-20].https://cms.azed.gov/home/GetDocumentFile?id=58795495aadebe0c98a804fc.

      [17]JLENE GEORGE, DARYL B GREENFIELD. Examination of a structured problem- solving flexibility task for assessing approaches to learning in young children: Relation to teacher ratings and childrens achievement[J].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5(26):71.

      [18]查爾斯·S.卡弗,邁克爾·F.沙伊爾.人格心理學[M].梁寧建,等譯.第5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316-317.

      [19]KAGAN S L, MOORE E, BREDEKAMP S. Reconsidering childrens early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Toward common views and vocabulary[R].Washington,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5:24.

      [20]劉文婷.中班幼兒的學習品質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7:17-18.

      [21]索長清.幼兒學習品質的發(fā)展及其培養(yǎng)[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22:277.

      [22]索長清.幼兒學習品質之概念辨析[J].學前教育研究,2019(6):41.

      責任編輯:石萍

      *本文系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經(jīng)費項目“新生代幼兒教師組織承諾的跨層次研究:前因、結果及有效性分析”(WJC20203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23-07-05

      作者簡介:索長清,沈陽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副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馬洪瑞,沈陽師范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基本理論研究;張德佳,沈陽師范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基本理論研究。

      猜你喜歡
      學習理論學習過程學習品質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對我國教學改革的啟示
      學習理論視角下淺析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
      亞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08:54:10
      區(qū)角游戲中幼兒良好學習品質培養(yǎng)
      教育(2016年43期)2016-12-15 22:20:29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科教電視節(jié)目編導策略研究
      山東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6:04:15
      新課改下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高職日語課程形成性評價方式探討
      求知導刊(2016年30期)2016-12-03 10:41:35
      基于學習過程的高中區(qū)域地理教學調查與分析
      引領小學生探尋成功之路
      考試周刊(2016年80期)2016-10-24 11:17:47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
      語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學習品質
      考試周刊(2016年55期)2016-07-18 22:46:33
      邳州市| 镇赉县| 汝南县| 湟源县| 韩城市| 西华县| 莎车县| 榆树市| 南皮县| 南木林县| 兴国县| 兴宁市| 嘉黎县| 通州市| 辰溪县| 屯昌县| 日土县| 临安市| 兰考县| 阳新县| 永城市| 三门峡市| 锡林郭勒盟| 康平县| 呼和浩特市| 炉霍县| 手游| 修水县| 尉氏县| 麻阳| 会昌县| 黑龙江省| 乌审旗| 敦化市| 上林县| 青阳县| 宜兴市| 西林县| 新沂市| 上饶县| 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