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陶瓷文化話語譯介的創(chuàng)新研究

      2023-11-22 04:18:22歐飛兵
      關(guān)鍵詞:陶瓷文化

      摘?? 要:中國特色對外話語的國際輻射面還不大,原因之一是話語譯介及話語接受沒有得到重視。作為中國文化的名片,陶瓷文化要重掌國際話語主導(dǎo)權(quán),就應(yīng)不斷提高陶瓷話語譯介水平與接受度。而這需要在當(dāng)前翻譯的社會學(xué)轉(zhuǎn)向下,拓寬譯境,創(chuàng)新譯法,重點考量譯文讀者的社會屬性,充分發(fā)揮譯者作為社會人的創(chuàng)造性。唯其如此,才有望改變我國陶瓷文化在西方主導(dǎo)的翻譯實踐中被“他塑”的境地,以重鑄陶瓷文化輝煌,重塑國家文化形象。

      關(guān)鍵詞:陶瓷文化;話語翻譯;譯介創(chuàng)新;翻譯的社會學(xué)轉(zhuǎn)向

      中圖分類號:H315.9???? ?????????????????????? 文獻標(biāo)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9699(2023)05-0063-05

      收稿日期:2023-05-03

      作者簡介:歐飛兵(1967-),男,安徽宣城人,副教授,主要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

      Study of Creatively Translating Cultural Discourse of Ceramics: Based on Sociological Turn in Translation

      OU Feib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ngdezhen University, Jingdezhen 333400, China)

      Abstract: Little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translation of discourse and reception of discourse, which is partly responsible for the fact that the discour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not been widely spread in the world. The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of ceramic discourse should be improved unceasingly if we want as past to get leading right in international ceramic discourse. On the sociological turn in translation, there is a need to broaden translation realm, to create translation methods, to consider the social nature of target readers, and to release the creativity of translators as social beings. Only in this way, can it be changed that Chinese ceramic culture was molded by others, and can we remold the glory of ceramic culture and the image of na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ceramic culture; translation of discourse; creation of translation; sociological turn in translation

      自瓷器誕生至清,我國一直是世界陶瓷中心,為萬邦景仰。清末以降,陶瓷式微,對世界的影響力不斷下滑?,F(xiàn)如今,我國陶瓷行業(yè)尚處于復(fù)興時期。國內(nèi)陶瓷公司數(shù)以千計,陶瓷產(chǎn)銷量也很可觀,不過能躋身國際一流陶瓷行列的品牌卻是寥若晨星。我國堪稱世界陶瓷大國,但還不是世界陶瓷強國。這種盛衰變化極大地影響了陶瓷文化對外傳播走向與譯者變遷。

      遙想我國陶瓷領(lǐng)先世界之時,西方諸國與近鄰日本不惜代價搜集譯介中國陶瓷資料,充當(dāng)主力軍的是來華傳教士及漢學(xué)家。18世紀(jì)初,法國傳教士佩里·昂特雷科萊(Père DEntrecolles)開此先河。到19世紀(jì),法國漢學(xué)家斯塔尼斯拉斯·儒蓮(Stanislas Julien)翻譯《景德鎮(zhèn)陶錄》(1856年),英國漢學(xué)家卜士禮(Stephen Wootton Bushell)譯成《陶說》(1891年)。至20世紀(jì),日本學(xué)者鹽田力藏完成《〈匋雅〉新注》(1939年),英國學(xué)者杰弗里·塞義(Geoffery R. Sayer)則譯出《景德鎮(zhèn)陶錄》(1951年)和《匋雅》(1959年)。外來譯者其初衷是謀求本國陶瓷發(fā)展之道,采取的是滿足讀者閱讀需求的翻譯策略,因此譯本在各國具有較好的接受性,這在直接促成譯入國制瓷技藝騰飛的同時,也間接促進了中國陶瓷文化的域外傳播。

      進入新時代,我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重鑄陶瓷輝煌適逢其時,重譯陶瓷文化尤顯迫切。在比對上述古籍及其譯本后發(fā)現(xiàn),“在由西方主導(dǎo)的翻譯實踐中,我國陶瓷文化處于被‘他塑的境地,既造成了西方民眾的認知歪曲,也損害了國家文化形象”[1]。故此,我們須主動承擔(dān)陶瓷文化對外譯介與傳播重任,轉(zhuǎn)換視角,拓寬語境,充分挖掘陶瓷典籍內(nèi)涵,積極推進陶瓷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在去“他塑”中糾正西方認知偏差,重塑國家文化形象。

      一、翻譯研究的社會學(xué)轉(zhuǎn)向

      20世紀(jì)七八十年代,西方翻譯研究的“文化轉(zhuǎn)向”(cultural turn)初露端倪,隨即便在全球譯界產(chǎn)生重要影響。研究視角與焦點的改變常會引發(fā)研究范式的轉(zhuǎn)換。翻譯文化轉(zhuǎn)向震撼了傳統(tǒng)研究之純語言學(xué)范式,催生出新的文化范式。在文化潮流的驅(qū)使下,學(xué)者們紛紛“跳出狹隘的單純的語言轉(zhuǎn)換層面”,開始“從廣闊的文化層面上去審視翻譯,去研究翻譯”[2]。文化轉(zhuǎn)向由此成為對翻譯學(xué)影響深遠、意義重大的一次轉(zhuǎn)向。

      然而,在翻譯研究視角轉(zhuǎn)向文化領(lǐng)域后,翻譯的社會性等其他屬性旋即遭遇遮蔽。這種現(xiàn)象引起國內(nèi)外前沿學(xué)者的警覺。我國著名翻譯家許鈞認為,“若僅僅局限在一個領(lǐng)域進行研究,則無法揭示翻譯的性質(zhì)及活動規(guī)律,在這個意義上,翻譯研究必定具有綜合性”[3]56;并進一步指出,“翻譯活動時刻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介入、干預(yù)和制約……對翻譯的社會性加以系統(tǒng)研究,將為深刻認識翻譯的本質(zhì)提供有益的幫助”[3]70。國際知名學(xué)者奧地利格拉茨大學(xué)教授米凱拉·沃爾夫(Michaela Wolf)也認為,當(dāng)翻譯研究聚焦于文化時,“翻譯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特征卻沒有得到廣泛關(guān)注,即:翻譯行為是一種社會實踐,譯者以及翻譯過程中的其他參與者作為社會成員參與翻譯過程”[4]。2012年,國際權(quán)威譯學(xué)雜志《譯者》(The Translator)特辟??肮P口譯研究中的‘社會學(xué)轉(zhuǎn)向”(The Sociological Turn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全面探討如何在翻譯研究中運用社會學(xué)概念。2014年,美國翻譯協(xié)會將其會刊專號“社會學(xué)視域下的翻譯研究”主要成果匯集成書,名為《翻譯研究的社會學(xué)轉(zhuǎn)向》(The Sociological Turn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5]。國際譯界的這些重要事件標(biāo)志著當(dāng)代翻譯研究趨向的又一次轉(zhuǎn)變。

      在翻譯研究的兩大轉(zhuǎn)向中,雖然文化范式與社會學(xué)范式得以突顯,但并非意味著傳統(tǒng)語言學(xué)范式行將沒落。從實質(zhì)上看,幾次研究范式轉(zhuǎn)換代表的是“審視翻譯的視角從微觀的語言學(xué)層面,經(jīng)過準(zhǔn)宏觀的文化層面,走向宏觀的社會層面”[6]。相較于其它語境,社會語境宏闊深邃,能為翻譯活動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文化話語譯介,提供更廣袤的大有可為的可能性空間。

      二、文化話語的譯介創(chuàng)新

      中國特色對外話語“在國際上有時還處于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存在著信息流進流出的‘逆差、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落差”[7]。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從話語自身看,主要是“重話語建構(gòu)、輕話語譯介,重話語傳播、輕話語接受”[8]。要擺脫當(dāng)今話語傳播困境,需正視問題,以史為鑒,不斷進行話語譯介創(chuàng)新。

      (一)譯本生命在于譯者個性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山陀爾(Pet?觟fi Sándor)的無題小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在我國傳誦近百年,已深深融入民族話語之中。這首詩在國內(nèi)譯本較多(限于篇幅,不一一列出),譯者包括現(xiàn)代著名作家茅盾和畢業(yè)于匈牙利布達佩斯大學(xué)文學(xué)歷史系的當(dāng)代著名翻譯家興萬生等人,殊不知流傳最廣的竟出自年輕詩人殷夫之手。

      1929年殷夫譯自德文的小詩也曾被批為不忠實不成功的翻譯,但最終經(jīng)受住時間的考驗,成為人們吟誦的經(jīng)典話語。從源本上考察,殷夫的翻譯是源于原詩但高于原詩的再創(chuàng)造,體現(xiàn)了譯者的翻譯主體性,“是一件充滿個性的譯品。而譯者個性就是譯品的生命,也是譯品之所以百年不衰的根本原因所在”[9]。

      (二)譯語流行源于譯介創(chuàng)新

      譯者的創(chuàng)造力能夠增強譯本的生命力,外譯中如是,中譯外亦如是。諺語作為一種文化話語,內(nèi)涵或隱或顯,譯法變動不居。如“吃一塹,長一智”曾被毛主席引用,其英譯不可悉數(shù),主要有:1)A fall into the pit,and a gain in your wit[10];2)A fall in pit is a gain in wit[11];3)Learn from our experience[12];4)One learns valuable lessons from setbacks[13]。第1例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毛選》英譯本定稿人錢鐘書所翻譯的(以下簡稱錢譯)。第2例是英國專家史平浩(Spring Hall)對錢譯做的修改。第3例是由資深外交翻譯家程鎮(zhèn)球所譯。第4例是出自美國漢學(xué)家羅圣豪(John S. Rohsenow)編撰的《ABC漢英諺語詞典》。這四例中,除第2例為改譯外,其余三例均為原創(chuàng)。第3例是出于政治敏感而迅速做出的翻譯或口譯,能達意即可,不能強求創(chuàng)新。第4例為漢學(xué)家所譯,“信”“達”已備,不遑多求。一般以為錢譯最富創(chuàng)意,下文作重點評析。

      其實,學(xué)界對錢譯的評價褒貶不一。貶者如史平浩(Spring Hall),認為錢譯不夠淺顯直白;或以為“錢譯文氣有余,通俗不足”[14];或直言錢譯“稱不上形音義三美俱備,非但如此,譯文還存在用詞不當(dāng)和語法不確等問題”[15]。而褒者如學(xué)貫中西的金岳霖,一見錢譯,便驚嘆“真是再好沒有了”[16];北外翻譯學(xué)教授莊繹傳稱贊錢譯“不但對稱,而且押韻,很像諺語的樣子”[17];譯界泰斗許淵沖對錢譯贊譽有加,謂其“能化平常為神奇”“真是妙譯”[18]。

      對于錢譯,筆者屬褒揚派。個中緣由,須借“三美論”說明。許淵沖將魯迅先生闡發(fā)的文章“三美”提煉成詩歌翻譯原則[19]:“三美”之中,“意美”最重要,“音美”次之,“形美”再次之;要努力做到“三美”齊備;如果做不到,就要盡可能傳達原文的“意美”與“音美”。以“三美”標(biāo)準(zhǔn)衡量錢譯,可以發(fā)現(xiàn):譯文在意義上契合原文,具有意美;在聲韻上超越原文,其尾押韻,獨具音美;在形式上近似原文,對仗工整,又具形美。錢譯三美皆備,他譯難以望其項背。

      三、陶瓷文化話語的創(chuàng)造性譯介

      文化話語譯介效果主要取決于譯本接受度,而影響譯本接受的因素不僅有譯出語及其文化在譯入語文化中的地位狀況,還有譯文讀者作為社會人的閱讀期待、文化圖式與審美慣習(xí)等。如果說以前的“‘文化轉(zhuǎn)向使得翻譯研究的框架得到了拓展”,而當(dāng)下的“‘社會學(xué)轉(zhuǎn)向則讓我們注意到翻譯對公眾話語建構(gòu)、譯者自我形象建構(gòu)的作用等核心問題”[4]?,F(xiàn)階段,我國語言及文化在英語世界尚處于弱勢地位,要提升陶瓷文化話語國際接受度,更需要積極順應(yīng)翻譯的社會學(xué)轉(zhuǎn)向,重點考量譯文讀者的社會屬性,充分發(fā)掘譯者作為社會人的創(chuàng)造潛力。

      (一)陶瓷話語譯介的意義創(chuàng)新

      例1. 底槽清是紫砂泥料的一種,深受紫砂宗師顧景舟喜愛,因此廣受玩家追捧。用底槽清制成的紫砂壺,低溫?zé)蟪始t豬肝色,高溫?zé)髣t似暗豬肝色。

      As one kind of arenaceous clay, Dicaoqing? was deeply liked by Gu Jingzhou, a great master of boccaro teapots. So, it has been overpraised by buyers. The boccaro teapots made of this kind of clay appear to be red as fresh pork liver after being fired at low temperature or to be red as? stale pork liver? after being fired at high temperature.(原譯)

      Dicaoqing, one kind of arenaceous clay,? was deeply liked by most buyers? as well as Gu Jingzhou, a great ceramist in making boccaro teapots. The boccaro teapots made of this kind of clay appear to be dark red after being fired at low temperature or dark brown at high temperature.(新譯①)

      陶瓷話語外譯需要譯者儲備陶瓷知識,更要去考量譯文讀者的文化慣習(xí)。原譯忠于原文,可謂信;比較通順,可謂達;但是,若不被讀者接受,就無所謂雅。歐美特別是美國對動物內(nèi)臟甚為排斥,幾乎不食用。原譯將“紅豬肝色”“暗豬肝色”翻成“red as fresh pork liver”“red as? stale pork liver”(見單劃線英文),顯然有違歐美之社會禁忌。對此,新譯則有所避諱,把歐美讀者難以接受部分譯為“dark red”“dark brown”(見雙劃線英文)。這樣處理既符合器物燒制結(jié)果,又能擴大譯文接受面,其中創(chuàng)造性意譯厥功至偉。

      (二)陶瓷話語譯介的物象創(chuàng)新

      例2. 西施乳壺:Xishi-breast-shaped teapot(原譯);Teapot resembling a beauty(新譯)。

      西施乳壺是茶壺的一種式樣,相傳為明代紫砂壺名家徐友泉首創(chuàng),全稱西施乳紫砂壺,簡稱西施乳壺、西施壺或西施。后被陶瓷藝人仿制,遂出現(xiàn)陶西施、瓷西施,但仍不及紫砂西施普遍。西施壺又因其壺把兒是倒置的,故又稱倒把兒西施。此壺通體上下顯露著女性胴體之美,壺嘴似美女之櫻桃小口,壺鈕及壺蓋如美女乳房。但有人認為以西施乳名之,實在不雅,故改稱西施壺。無論如何,這都是一把美如西施的好壺,足可同另一把以美人命名的壺(美人肩)相媲美。原譯為直譯,表現(xiàn)了名中之物象,卻未能再現(xiàn)原物整體形象。新譯重構(gòu)出異于表象的文化物象,非但無傷大雅,反而更能滿足讀者的審美需求。

      (三)陶瓷話語譯介的意象創(chuàng)新

      例3. 劉雨岑粉彩瓷板三公圖:Fencai bird-and-flower painting porcelain plaque by Liu Yucen[20](原譯);Famille rose plaque with three chanticleers painted by Liu Yucen(新譯)。

      因“粉彩”之譯不在本文探討范圍內(nèi),故暫不論譯名Famille rose與Fencai孰優(yōu)孰劣。劉雨岑是我國現(xiàn)代陶藝家,在抗戰(zhàn)時期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名為《三公圖》的瓷板畫,表達了對抗日的崇敬之情。畫家將三只公雞尊稱為“三公”,卻被原譯淡化為bird,譯者之失不可謂不大。劉雨岑的《三公圖》多有題詩,如“文采翩翩氣勢雄,大支松下立三公”等,以此烘托創(chuàng)作主題。“三公”在其它譯介中,還被譯作three cocks或three roosters,這些翻譯雖完成表層對應(yīng),卻未達到深層對等。三公圖中“厚重的文化寄寓,非cock 或rooster所能承載,而chanticleer(意即雄雞,尤指神話故事中的)與畫家心目中如同神一樣存在的英雄們在意蘊上高度吻合”[21]。如此改譯大大升華了話語核心“公”的意境及形象,準(zhǔn)確且新穎。

      (四)陶瓷話語譯介的術(shù)語創(chuàng)新

      例4. 鼻涕藍:Porcelain with blue glaze as snot(原譯);Porcelain imitating Jun ware(新譯)。

      “鼻涕藍”是清雍正朝由景德鎮(zhèn)創(chuàng)燒的一種仿鈞窯瓷器,其色紅藍相間,因釉面流淌明顯,跟流鼻涕似的,故稱“鼻涕藍”;又因是在爐型窯中燒制的,亦稱“爐鈞釉”“爐鈞”。清代龔鉽在《景德鎮(zhèn)陶歌》中這樣描述該瓷器:“驢肝馬肺釉名奇,鼻涕天藍仿色宜?!痹g由于對此術(shù)語缺乏考察,以粗俗用語(snot)譯出不雅之名(鼻涕藍),給人以極為不悅的閱讀體驗。新譯則遮蔽器物表象(釉面似鼻涕),竭力彰顯器物本質(zhì)(仿鈞窯),進而出奇制勝。從這一點看,新譯對器物原名雖然“有所背叛”,但“也是真誠的背叛”[22],相信其接受度將更高,傳播面也將更廣。

      (五)陶瓷話語譯介的構(gòu)式創(chuàng)新

      例5. 景德鎮(zhèn)國際陶瓷博覽會自2004年首次舉辦以來,本著“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辦會宗旨,吸引了來自全世界40多個國家與地區(qū)共計3600家企業(yè)前來參展和貿(mào)易,旅游、觀光人員突破200萬人次。②

      Since it was first held in 2004, Jingdezhen International Ceramic Fair with the purpose of “Exchange, Cooperation,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has attracted 3600 enterprises from 40 countries and regions to join and trade. And whats more, it has also attracted over 2 million visitors and tourists.(原譯)

      Since being first held in 2004 with the purpose of “Reciprocal Exchange & Win-Win Cooperation”, Jingdezhen International Ceramic Fair has attracted 3600 enterprises from 40 countries and regions to participate and trade as well as over 2 million people to go sightseeing.(新譯)

      一年一度的景德鎮(zhèn)國際陶瓷博覽會是陶瓷文化對外交流合作交易的大平臺,值得各方推介。景德鎮(zhèn)“瓷博會”秉承“交流、合作、互利、共贏”宗旨,與其說是中國瓷都向世界的承諾,不如說是國內(nèi)外陶瓷人對共襄盛事的期盼。宗旨作為“瓷博會”推介的文眼,需要譯者細加琢磨。

      原譯暴露出對原文理解不透、對譯文把握不夠的問題。新譯者在領(lǐng)悟原文本意核(雙方的交流合作是互利共贏的)的基礎(chǔ)上,先消解中文構(gòu)形(“交流、合作、互利、共贏”),再重組構(gòu)件,得到符合英文形式的新構(gòu)制(“互利”的“交流”,“共贏”的“合作”)。通過對原文的叛逆,創(chuàng)造出貼近譯文的表述(Reciprocal Exchange & Win-Win Cooperation)。

      四、結(jié)語

      新時代我國經(jīng)濟科技硬實力大增,但文化“軟實力”未能隨之增強,落差明顯,在一些國際領(lǐng)域還缺乏話語主導(dǎo)權(quán)。要“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quán)”,歸根結(jié)底,應(yīng)“從根本上加強話語質(zhì)量建設(shè)” [23]。對陶瓷文化而言,即要不斷提高陶瓷文化話語譯介水平及接受度。這需要我們主動承擔(dān)起陶瓷文化對外譯介與傳播重任,拓寬譯境,創(chuàng)新譯法,充分挖掘陶瓷文化話語內(nèi)涵,積極推進陶瓷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唯其如此,才有望改變我國陶瓷文化在西方主導(dǎo)的翻譯實踐中被“他塑”的境地,以重鑄陶瓷文化輝煌,重塑國家文化形象。

      注釋:

      ①本文所謂“新譯”,同原譯相比,既是新近之譯,更是創(chuàng)新之譯。

      ②該例句摘自2013年景德鎮(zhèn)市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的“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shù)之都”申報文本。原譯是文本的初譯,新譯由本文作者提供。

      參考文獻:

      [1]歐飛兵. 陶瓷文化術(shù)語對外傳播及翻譯標(biāo)準(zhǔn)化[J]. , 2022, 37(05): 114-118.

      [2]謝天振. 國內(nèi)翻譯界在翻譯研究和翻譯理論認識上的誤區(qū)[J]. 中國翻譯, 2001, 22(04): 2-5.

      [3]許鈞. 翻譯論[M].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4]張汨, 米凱拉·沃爾夫.譯研究中的“社會學(xué)轉(zhuǎn)向”——米凱拉·沃爾夫教授訪談及啟示[J]. 東方翻譯, 2017(06): 46-52.

      [5]Angelelli, Claudia V. 2014. The Sociological Turn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G].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6]彭萍, 盧青亮. 當(dāng)代西方翻譯研究的“文化轉(zhuǎn)向”和“社會轉(zhuǎn)向”綜述[J]. 江西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16, 49(03): 140-144.

      [7]習(xí)近平. 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A].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習(xí)近平關(guān)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shè)論述摘編[C].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7.

      [8]胡安江. 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的譯介與傳播研究[J]. 中國翻譯, 2020, 41(02): 44-51+188.

      [9]王秉欽. 譯史鉤沉: 緣何一首小詩,百年不衰? ——評殷夫的一首譯詩《自由與愛情》[N]. 中華讀書報, 2011-04-20(19).

      [10]倪鼎夫. 瑣憶錢鍾書先生[N]. 光明日報, 2018-12-19(16).

      [11]Mao Tse-Tung. Selected Works of Mao Tse-Tung (Volume Ⅰ) [M]. Pek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65.

      [12]程鎮(zhèn)球. 翻譯論文集[M]. 北京: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2002.

      [13]羅圣豪. ABC漢英諺語詞典[M]. 上海: 漢語大詞典出版

      社, 2002.

      [14]金其斌. 也說錢鍾書翻譯的“吃一塹, 長一智”——翻譯短札五則[J]. 東方翻譯, 2013(02): 66-69+76.

      [15]楊思梁. 錢鍾書譯《毛選 》真的“妙語驚人”嗎?[N]. 中華讀書報, 2004-03-05(05).

      [16]李洪巖. 錢鍾書與近代學(xué)人[M]. 天津: 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

      [17]莊繹傳. 英漢翻譯簡明教程[M]. 北京: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2002.

      [18]田泳. 翻譯大家許淵沖: 曾被指為提倡亂譯的千古罪人

      [EB/OL]. (2013-09-02)[2022-12-18].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3/2013-09-02/172693.html .

      [19]許淵沖. “毛主席詩詞”譯文研究[J].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 1979(01): 9-17+39.

      [20]郭小麗, 江凌. 實用陶瓷英語[M]. 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5.

      [21]歐飛兵. 中國陶瓷文化術(shù)語的特征及英譯[J]. 佛山科學(xué)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18, 36(04): 76-81.

      [22]陳菁霞. 汲喆: 翻譯是“真誠的背叛”[N]. 中華讀書報,

      2022-01-05(07).

      [23]張志洲. 話語質(zhì)量: 提升國際話語權(quán)的關(guān)鍵[J]. 紅旗文稿, 2010(14): 22-24.

      責(zé)任編輯:鄧曄

      猜你喜歡
      陶瓷文化
      探析當(dāng)代中國陶瓷文化的國際化傳播
      大觀(2017年11期)2018-01-08 15:40:29
      景德鎮(zhèn)陶瓷文化遺產(chǎn)現(xiàn)狀及整體性保護研究
      淺析傳統(tǒng)陶瓷文化的數(shù)字化虛擬展示研究
      戲劇之家(2017年14期)2017-09-11 17:02:47
      陶瓷“神性”的美學(xué)分析
      古陶瓷修復(fù)課程的實踐與思考
      職教論壇(2016年35期)2017-06-01 21:50:39
      “瓷都”的資源優(yōu)勢
      中國市場(2017年10期)2017-05-04 09:51:11
      我國特色文化對外翻譯的形式與意義
      陶瓷文化的特征淺談
      青年時代(2016年32期)2017-01-20 00:03:13
      陶瓷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的新要求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16:59
      文化軟實力視域下《青花瓷》歌詞英譯探微
      长海县| 林口县| 托里县| 武宣县| 崇仁县| 本溪市| 阿克陶县| 沿河| 商城县| 长沙县| 广宗县| 贺兰县| 平遥县| 建德市| 安图县| 宁德市| 新巴尔虎左旗| 吐鲁番市| 滨州市| 长春市| 商南县| 获嘉县| 大姚县| 清河县| 梁山县| 望奎县| 鲜城| 大安市| 兰溪市| 安阳县| 云南省| 盖州市| 闵行区| 九台市| 大埔区| 岐山县| 皋兰县| 礼泉县| 烟台市| 勐海县| 梅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