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課程不僅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科,在義務教育階段,還承擔著提升學生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學生身心成長的責任。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要綜合多方面內(nèi)容,在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同時,還要以教書育人為信條,有效利用閱讀材料,構(gòu)建立學課堂。為了能夠?qū)崿F(xiàn)潛移默化的育人效果,教師可以運用問題導學的方式開展教學。
[關(guān)鍵詞] 立學課堂;問題導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不僅是知識積累的過程,還是精神升華的途徑。在閱讀中,讀者可以進入作者的思維秘境,領略他人成長過程的悲歡。而小學生面對蘊含深意的閱讀文本,只能從中讀出有趣,并不能理解其意味深長的情感。所以,為了發(fā)揮閱讀的積極作用,教師要用問題導學的方式,將文本變幻似涓涓細流,輕輕潤澤學生的心田。這改變了以往“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的教學節(jié)奏,更傾向于一種“深”“緩”有序的教學步調(diào)。在這種節(jié)奏中,學生能夠?qū)P倪M入文本,感受文本情感和思想對身心的滋養(yǎng);也能夠在學中立根,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文化;還能夠在學中立身,成為具有獨立人格和人文情懷的人。
問題導學的應用,增強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育人功能,學生不僅能夠應用、遷移、創(chuàng)造知識,還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下解決問題。這充分體現(xiàn)了立學課堂的目標與結(jié)果。立學課堂的目標與結(jié)果是育人,所以問題導學的過程與方法勢必也要以育人為教育方向。教師要保證所列出的問題清單能夠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供方向,還要保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設計的問題有層次感、貼近生活。問題內(nèi)容設計要豐富且用心,問題形式設計要靈活多樣。
一、列出問題清單,為小學生閱讀提供方向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課文基本很簡單,小學生能夠在閱讀后概括出主要內(nèi)容。但輕松的閱讀任務,很容易給小學生一種“閱讀沒有難度”的錯覺,這會使他們喪失提升閱讀能力的欲望。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降低了對小學生閱讀的要求,這直接導致了閱讀教學功能的減弱,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無法得到落實,學生不能從閱讀中得到提升。因此,教師要列出問題清單,讓小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感受閱讀的難度,認真領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問題清單中的問題是教師擬給學生的一個個閱讀目標。在教師問題導學的進程中,學生會為每一個小目標的達成而驚喜萬分,從而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提升。
列問題清單是閱讀教學中常用的方式。面對小學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問題,并將這些問題匯總到一張清單上發(fā)給學生,讓學生獨立閱讀、自主探究。同樣,列問題清單也是常用的閱讀方式。小學高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能在閱讀文本中發(fā)現(xiàn)許多可以提出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讓這些學生自主列問題清單,并互相分享、共同討論。這充分展現(xiàn)出“以生為本,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當然,列問題清單的方式,教師可以因人施策;問題清單的內(nèi)容,教師更應該因人而異。也就是說,教師在列問題清單的時候要適當考慮學生的差異,盡可能使問題難易參半,既讓閱讀能力強的學生釋放能量,又讓閱讀能力弱的學生有目標。另外,列問題清單需要技巧,教師應結(jié)合教學目標慎重擇選,既要將問題分難易,又要將問題分主次,還要對數(shù)量進行適當調(diào)整。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帶刺的朋友》為例,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了刺猬偷棗的過程。小學生在閱讀文章后,會了解小刺猬搬運食物的方法,以及小刺猬的居住環(huán)境。本課位于第七單元,和《大自然的聲音》《父親、樹林和鳥》一樣,與大自然主題存在微妙的關(guān)系。因此,認識小刺猬只是閱讀的方向,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有趣才是閱讀的宗旨。那么如何指引小學生由認識小刺猬,到發(fā)現(xiàn)大自然賜給我們的禮物,領悟大自然的奧妙呢?這就需要教師開展問題導學,在指導學生閱讀之前,列出問題清單,讓學生根據(jù)這些問題進入文本,在錯綜的語言山石間找尋直達主題的路徑。這些問題匯總到一起,成為學生的閱讀思考框架,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構(gòu)文本,掌握寫作的技巧。另外,也重塑了學生的思維,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此外,在問題導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慢慢呈現(xiàn)出來,并以學為中心,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旅程中發(fā)掘自己的潛力,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
二、設計有層次感的問題,將小學生帶入生活情境
問題清單只為學生提供了閱讀框架和閱讀方向,能夠讓學生循著問題大致了解閱讀文本的內(nèi)容。而基于立學課堂,教師的問題導學實踐不能完全依賴問題清單,還要設計問題,按照思考的層次對問題進行排序,使其環(huán)環(huán)相扣,保證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邏輯思維呈遞進態(tài)勢。當問題漸漸貼近生活,當思考強度慢慢增大,學生對學問的興趣也逐漸增強,這時候,教師再教學生研究學問的方法??梢哉f,“設計有層次感的問題”與立學課堂的教育理念相符,既做到以生為本,又做到學為中心,是小學語文問題導學教學的第二個步驟,與列問題清單相比,加強了問題的邏輯性,也很容易使小學生通過連續(xù)性的思考進入生活情境。
還是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帶刺的朋友》為例,這篇文章主要描寫了刺猬偷棗的過程。在列問題清單時,教師已經(jīng)將這一問題考慮在其中了,并讓學生朗讀課文,找出描寫刺猬偷棗的內(nèi)容。但作者的真實用意就是科普刺猬如何搬運食物嗎?不完全是,作者可能想借這篇文章啟發(fā)讀者由小刺猬想到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包括人類自身??蓪πW生而言,受閱讀能力、視野范圍限制,他們的思考簡單平面,不可能聯(lián)想到刺猬之外的其他植物或動物,更不能從小刺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教師要根據(jù)這一內(nèi)容設計有層次感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不斷拔高中拓展思維。例如,為了將學生的關(guān)注點引到刺猬借助自己的特點獲取食物上,教師引出問題:為什么文中的“我”贊嘆刺猬偷棗的本事高明?以下是課堂教學片段。
生:它把散落的紅棗逐個歸攏到一起,然后在地上打一個滾兒,紅棗全部扎在它的背上了。
沿著這一思路,教師繼續(xù)設計問題:刺猬是怎樣獲取食物的呢?
生:是借助背部的刺獲取食物的。
師:為什么不用它的前肢,而用背部的刺?
生:因為用背部的刺搬運食物更便捷省力。
師:小刺猬偷棗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生:我們應該把自己的特點作為本領進行運用,就像小刺猬一樣,用自己的刺搬運食物。
師:小刺猬的刺只能搬運食物嗎?還能做什么呢?
生討論后回答:還能保護自己。
師:沒錯,小刺猬的刺還可以保護自己,成為自己的盾牌和盔甲。其實我們看到的這篇小文章只節(jié)選了小刺猬的一個事例。文中的“我”第二天夜晚也看到小刺猬來偷棗了,不過,這次小刺猬運氣可不好,遇上了大黑狗??梢悦枋鲆幌滦〈题侨绾螕敉舜蠛诠返膯??
生:小刺猬縮成一團,向大黑狗滾去,大黑狗也不甘示弱,惡狠狠地撲向小刺猬,沒想到被小刺猬的刺扎得嗷嗷直叫。
師:不僅是小刺猬會把自己的特點作為本領,我們生活中還會遇到很多動植物,它們同樣有自己的特點和本領,你們想一想有哪些呢?可以用幾句話描寫出來。
教師利用這個問題將學生帶入生活情境中,學生由此想到很多動植物,如動作敏捷的貓咪、嗅覺靈敏的小狗、舌頭很長的青蛙、會結(jié)網(wǎng)的蜘蛛等。有的學生思考后提問:“動植物都可以將自己的特點作為本領,那人類是不是也可以呢?”而這一問題正是作者希望讀者領會的道理,也是教師最終要向?qū)W生傳達的內(nèi)容。當然,承載問題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為了使課堂豐富多彩,可以適當選用一些短視頻呈現(xiàn)問題或揭開問題答案。
三、有效總結(jié)概括問題,確保閱讀教學的完整性
在基于立學課堂的小學語文問題導學教學中,教師借助列問題清單的方式,引導學生沉浸在對內(nèi)容的研讀中,此謂學;而后教師又設計有層次感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建立課文內(nèi)容與生活的聯(lián)系,此謂思。思和學的循環(huán)往復關(guān)系,意味著教師不能將教學停留在有層次感的問題設計上,而應繼續(xù)總結(jié)概括問題,將小學生的目光置于閱讀文本上,引導學生盤點閱讀收獲,深化文章理解,并在內(nèi)化和吸收知識的同時,做到學以致用。當然,總結(jié)概括的“問題”不僅指文本內(nèi)容層面的問題,還指學生學習時出現(xiàn)的問題。在這里,教師需對“問題”進行多角度解讀,并根據(jù)解讀的意思設計教學方案,總結(jié)概括閱讀收獲,積極有效評價學生,為小學生閱讀完美收尾。
仍然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帶刺的朋友》為例,通過問題清單,小學生已經(jīng)對課文內(nèi)容和主旨有了一定的認識,但由于問題過于分散,學生的思考也難免碎片化,這就導致學生在思考時邏輯清晰,思考后大腦空白。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教師要用盤點閱讀收獲、積極評價學生等方式引導思考后的學生。比如,教師可以象征性地向?qū)W生提問:“本節(jié)課我們都學習了什么?”為什么是“象征性”的呢?因為對概括能力較弱的三年級小學生而言,讓他們回答這一問題,無疑是給他們制造困擾。但又不可不問,問的作用是讓他們了解學習一篇課文后,要有復盤收獲的能力。雖然復盤閱讀收獲由教師完成,但仍要為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當學生示意自己不能夠獨立概括時,教師再進行閱讀收獲復盤:“閱讀這篇文章后,我們了解了刺猬搬運食物的方法。也由偷棗的小刺猬聯(lián)想到其他一些動植物,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很多時候,它們的特點都能夠轉(zhuǎn)化為特殊本領,幫助它們獲取食物,抵御敵人?!苯Y(jié)合教師的總結(jié),學生再次研讀課文,會加深對這篇課文的印象,并產(chǎn)生深刻的感受。
除了復盤閱讀收獲外,教師還要向?qū)W生反饋閱讀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當然,為了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教師的評價要因人而異。換句話說,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配合有效的評價指出學生的問題。如對那些閱讀學習過程中沉默寡言、不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單獨提供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白x一讀你最欣賞的段落”“你喜歡哪一句描寫?為什么?”這樣個性化的問題能夠讓學生放松下來,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獲得前進的力量和勇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然后,教師語重心長地對學生說:“你的回答很完美,老師希望你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并發(fā)揮自己的本領,大膽表現(xiàn)自己?!边€有學生善于學習,但思考能力很弱,教師可以讓這部分學生在閱讀時多思考、多提煉自己的見解。還有一部分學生擅長思考,但知識面很窄,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也可以指出問題所在,并向其提出改善建議,如多看一些課外書,多和同學交流等。當小學語文課堂中充滿教師的關(guān)懷、鼓勵和包容,學生便會慢慢克服自身的問題,開啟健康向上的精神旅程。
蒙田說:“人要有三個頭腦,天生的一個頭腦,從書中得來的一個頭腦,從生活中得來的一個頭腦?!痹谛W語文問題導學教學中,這三個頭腦之間是逐一過渡的。首先,教師通過列問題清單喚醒學生天生的頭腦,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覺和智力,在課文閱讀中找到答案;其次,教師通過設計有層次感的問題,將學生帶入思考軌道,學生揣摩作者的用意,破解書本中可以打開生活的密碼;最后,學生通過深入生活,聯(lián)想更多事物,找到人生的規(guī)律。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還要復盤閱讀收獲,有效評價學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引導學生將“三個頭腦”合為一體,確保閱讀教學的完整性。
參考文獻
[1]趙韞.“閱讀任務”增效整本書閱讀 ——以《少年讀〈史記〉》整本書閱讀為例[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20(2):17-18.
[2]黃亦玲.基于陶行知教學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9(18):73-74.
[作者簡介]姚恒娟(1981—? ? ),女,江蘇東海人,東??h房山中心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