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問題是課堂建構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有效的問題能夠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本文從分析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fā),分析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并對如何靈活運用課堂問題技巧進行簡要探究,以期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思維品質;問題式教學;有效策略
作者簡介:張麗芝,六盤水市第十中學。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新課標對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提問是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促使學生對英語學科的語言、技能、人文和意義進行深入挖掘的重要方式。因此,根據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加強對課堂提問技巧的研究成為教師進行學科探究的重要課題。問題教學法是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有針對性地思考和探索知識。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能力、歸納能力等。
新課標指出,問題是探究的起點,教學應該從問題出發(fā),到更高一級問題的產生;問題中心是指課堂教學中教師、學生圍繞問題所形成的系統,課堂借以問題展開,學生通過問題學習,教師借助問題組織教學,其核心是始終把問題作為學生發(fā)展的載體,用基本問題及其解決方式來建構知識,讓學生自覺、主動地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形成問題意識。
一、英語課堂教學中問題的重要性
問題式教學方法的應用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把課程本身與現實生活中所熟悉的問題或學生個人實際經驗密切聯系起來,將學生置于這樣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在熟悉而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產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并且通過努力尋找發(fā)現問題的答案。因此,教師在實施高中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通常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作為問題式教學的基礎。
(一)通過問題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教學法是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生身上,讓學生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以達到在英語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目的,還能夠讓學生對英語學習更加感興趣。利用課堂提問法可以緩解師生之間的緊張關系,讓學生更加信任老師,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積極引導學生展開師生互動,實現學習目標。
(二)通過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信心
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問題是一種很好的導學活動,利用問題的方式很好地調節(jié)課堂氛圍,從而讓學生更加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課堂問題法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技能。通過學習新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問題來審視舊知識,并將與新知識相關的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起點,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
(三)通過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的思維品質
當前提倡素質教育,其核心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要創(chuàng)新首先要有批判態(tài)度,問題式教學法強調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克服膽怯等心理障礙,培養(yǎng)他們勇于質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讓學生思維能力得以發(fā)展。有了問題,才會有思考,才會領悟,才會有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是以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
二、問題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問題式教學法在很多教師的眼中被理解為問答式,即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教師不斷提問題,學生不斷回答,這就是問題式教學法。教師只是淺層次理解問題式教學法,但是當在英語教學中真正實施起來,還是發(fā)現其中存在問題。
(一)機械問答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時一節(jié)英語課上完之后,教師在課堂上一共提問了幾十個問題,而絕大部分是無效問題。一個問題拋出來,應該讓學生在思考片刻后而得知,但是學生卻不假思索異口同聲都能回答出來,那這樣的問題就不是有效問題。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并沒有思考學生的實際水平,導致提出的問題相對來說難度較低。
(二)單一模式
單一模式是在課堂中教師一提問題,就讓學生一起來回答——眾聲回答。然而這種單一模式導致一部分學生濫竽充數。一部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故意把自己在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全部遮蔽掉,而教師也不知道學生的問題究竟在哪里。在這樣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沒有讓學生自己學會“獨唱”,而只有學生“獨唱”才可以把問題暴露出來。
(三)即問即答
即問即答是指教師只要一提出問題,立刻就讓學生回答。這種提問一般會出現兩種情形。第一種情形,學生可以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馬上回答,但是問題出現了,如果這位學生能立刻回答,說明教師所設置的問題沒有意義,這樣的問題根本就不需要學生經過思考,所以就沒有價值,只能證明學生已經掌握這個知識;第二種情形,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根本就回答不了。學生回答不了的原因在于課堂時間的局限性,教師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無法回答問題。
三、高中英語教學中問題式教學法的有效策略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營造問題探究的氛圍
1.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要有一定新穎性。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并能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勤能思考、踴躍回答問題。這就要求在英語教學中問題情境的設置不僅要新,而且能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在高中英語問題情境中感悟、探索、升華。它并不是平常意義上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模式,而是“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互動”的新型模式,應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實際水平出發(fā),創(chuàng)造獨特新穎的問題情境。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設置的問題角度要新,目標要明確,難易要適宜,形式要開放,從而達到預期的英語教學目標。
2.情境問題要有雙向性。在這種雙向交流中,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在高中英語教學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學是要讓學生“活”起來,鼓勵他們在英語課堂中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當然教師也可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但并非強求所有的學生都能絕對接受,師生之間允許存在觀點、思維上的分歧,甚至是相互駁斥,這都是正常的。這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品質,打造開放性的英語課堂至關重要。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明顯活躍,并且他們在相互交鋒的過程中兼容了開放性思想,使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達到良好效果。
3.創(chuàng)設的問題應具備靈活性。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更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僅是教師在英語課前精心設計出來的,在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靈活地創(chuàng)設各種開放包容、形式多樣的其他問題情境。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渴望表現自己心理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問題情境活動中真正“活”起來、“動”起來。
(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
1.采取合適的引導方法。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在英語課堂教學之前,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通過積極探索來學習新知,從而獲得經驗。在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把“一言堂”教學轉變?yōu)橐龑W生積極參加、勇于探索的靈動課堂,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被動記憶、被動理解中解脫出來。
2.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讓高中生在英語課堂之外通過自讀、自學、討論、探究等方法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收集、處理有關資料、文獻、數據的能力,并在探索中訓練概括新知識的能力,在英語課堂中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3.以問題為中心,進行導學。教師要以問題為中心,將高中英語課本中的知識進行整合歸納,系統梳理,以問題的方式進行導學。教師的導學過程就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的一個過程。在對話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在英語話題的方向上進行引導,引導的方式一般采用問題鏈的方法,即圍繞某一個問題進行漸進式的、全方位的設問。簡單地說,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把握問題要點,從而有針對性地對文本內容展開分析。
(三)實現問題解決
1.獨立與合作相結合。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具體表現形式是獨立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即在教學問題提出之后,在問題的導向作用下通過獨立探究或小組合作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學生獨立探索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是“問題解決”的核心內容。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絕對不參與;學生自己能獨立思考的問題、教師也不應暗示。在這個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學會發(fā)現問題,進而提出新問題,是學生解決問題的基礎,從而引導學生獨立選擇和運用解決策略,還可以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實踐運用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與此同時,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由于一些高中英語問題的復雜性,學生需要以小組為單位,共享他們的英語知識,共同克服問題解決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小組成員還可以相互彌補各自英語知識結構性的缺陷,完善他們問題解決的技巧與方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合作學習的作用,進而達到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
2.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學生既是教學活動對象,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全面了解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實際情況,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方法和認知水平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是否具有縝密的思維、完善的知識結構,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及巧妙地解決問題的技巧,直接影響到問題能否可以有效解決。然而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每一個知識點都存在緊密內在邏輯關系,英語教師只有建立在對學生的實際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才可以通過誘導式提問,啟發(fā)學生思維,誘導學生聯系不同知識點,運用學過的知識區(qū)解釋新的知識,把分散的知識聯系起來,建構知識網絡體系。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相同或相近的知識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辨析,使學生準確、完整地掌握知識。為了增加高中英語課堂的探究性,有時候教師可以不直接回答學生的疑問或問題,而是旁敲側擊,從容易發(fā)生錯誤認識的問題啟發(fā)學生,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向正確的結論靠攏,并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就可以避免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又可以啟發(fā)學生思維,解決疑難問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學效果的目的。
總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的核心手段。問題是對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引導,所提問題不僅要有針對性,還要層次清晰、層層遞進。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發(fā)揮問題教學法的作用,結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通過體驗一系列的活動,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評價,驅動學生揚長補短,實現進一步的發(fā)展,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還可以提升高中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小惠.英語語篇教學訓練學生發(fā)散性思維探析[J].小學教學參考,2020(12):60-61.
[2]凌玲.問題導讀下英語閱讀教學初探[J].小學教學參考,2020(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