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課程思政,即以英語課程為載體,通過挖掘、融合、補充相關(guān)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實現(xiàn)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lǐng)、智育與德育的統(tǒng)一。教師可以采取“由此及彼”“由點及面”“化靜為動”等小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打開方式”,為培養(yǎng)具有國際眼光、家國情懷、文化自信的時代新人作出貢獻。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課程思政;核心素養(yǎng);立德樹人
本文系2023年度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五期重點課題“立德樹人背景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實踐研究”(編號:2023JY15ZA15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英語教學中,要完成“培養(yǎng)有理想、有本領(lǐng)、有擔當?shù)臅r代新人”[1]的重要使命,實施英語課程思政是有效途徑之一。簡單地說,英語課程思政,即以英語課程為載體,通過挖掘、融合、補充相關(guān)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實現(xiàn)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lǐng)、智育與德育的統(tǒng)一。對于英語課程思政,我們探索了多種“打開方式”。
一、“由此及彼”地打開
教材是實施英語課程思政的主陣地。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聚焦“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選取貼近學生生活、體現(xiàn)時代特征的內(nèi)容,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其中,關(guān)于文化的內(nèi)容所占比重較大,教材更是從五年級開始專門設(shè)置了Culture time板塊,《義務(wù)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也將“文化意識”作為四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專門列出。可見,教師要特別重視英語課程傳播語言和文化的雙重職責,帶領(lǐng)學生在跨文化視域下,更好地學習語言,深入認識我國與他國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與差異。對此,教師可以采用“由此及彼”的方式,有意識地帶領(lǐng)學生由本國文化思考他國文化,或由他國文化聯(lián)系本國文化,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幫助其理解文化現(xiàn)象及內(nèi)涵。
例如,六年級下冊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Story time板塊,從城市、天氣和特有動物等方面介紹了澳大利亞這個國家。完成這一板塊的教學之后,教師引導(dǎo)學生思考中國的主要城市、天氣情況和代表性動植物等,完成“About China”的卡片填寫。然后,教師讓學生思考:“What do you think about"China?”在學生自由回答后,教師總結(jié),并將clever、helpful、interesting、nice和amazing五個單詞寫在黑板上。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五個單詞的首字母可以組合成“China”,情感由此得到升華。這樣的教學,不僅幫助學生高效掌握了有關(guān)國家的語言知識,更將學生的視野由此及彼地貫通起來,避免了“母語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失守”,有利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
再如,五年級下冊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的Story time板塊,講述了Mike和Helen幫助父母做家務(wù)的故事,與中國傳統(tǒng)
文化中的孝德文化相契合。在學習了Mike和Helen分別做的家務(wù)后,教師提問:Do you help your parents at home? What do you usually"do?學生思考自己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分享為父母所做的事情,對“幫助父母”的主題有了一定的認識。而后,教師進一步引導(dǎo)學生思考:“‘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需要得到繼承和發(fā)揚。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你能說說你所知道的孝敬父母、尊重長輩的故事嗎?”學生講述了漢文帝為母嘗藥、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枕溫衾等故事,不僅樹立了文化自信,更對這一單元的主題意義有了升華性的認識。
二、“由點及面”地打開
教材中有不少關(guān)于課程思政的話題,但囿于篇幅及結(jié)構(gòu)等,教材并沒有提供多元化的內(nèi)容。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8 Our Dreams局限于對個人夢想的討論,但實際上,實現(xiàn)夢想的過程往往是艱難的,需要學生砥礪前行;此外,個人夢想也往往與國家和民族的夢想緊密相關(guān)。因此,面對這類現(xiàn)象,教師可以采取“由點及面”的方式,即以相關(guān)話題為“點”,通過選取緊貼現(xiàn)實生活、題材多樣、生動鮮活的素材,豐富課程思政的內(nèi)容,擴大學生的認知面,從而提升英語課程思政的深度與效度。
在教學Our Dreams這一單元后,教師引入“攀登英語閱讀”系列分級閱讀第六級的Billy the Bamboos Dream這一繪本。繪本圖文結(jié)合,講述了竹子Billy的遠大理想——成為一座房子的棟梁之材,但最后他卻被做成了一雙筷子,這樣的遭遇讓Billy很傷心,但他仍然充滿希望。Billy的遭遇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會面臨的,即實現(xiàn)夢想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挫折。閱讀Billy的故事,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思考夢想的意義,學會自我完善,實現(xiàn)自我成長,正如學生在閱讀后談到的,“We should keep an optimistic attitude.”“We shouldnt give up our dreams.”;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學會用思辨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糾正職業(yè)偏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此外,教師還引入袁隆平院士的采訪視頻,通過他的兩個夢想——“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和“禾下乘涼”,帶領(lǐng)學生學習其愛國愛民、無私奉獻、不畏艱難、堅持不懈的精神;引導(dǎo)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懂得要在腳踏實地的奮斗中追求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道理。教學片段如下:
師 Dr.Yuan has spent all his life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better rice plants. He is one of the greatest scientists in the world. What do you learn from Dr.Yuan?
生 We should have patience.
生 We can have big dreams but we should start step by step.
師 Great!"To make your dreams come true, what will you do?
生 I will read more books.
生 I will practise more.
生 I will listen carefully in class.
“由點及面”地開展英語課程思政,可以有效地擴充教材的思政元素,帶領(lǐng)學生深刻體會語言背后的內(nèi)涵與價值,從而以更加開闊的視野認識和學習相關(guān)內(nèi)容,促進德育浸潤和人格塑造等目標的實現(xiàn)。
三、“化靜為動”地打開
課程思政的核心目標是讓學生將所感受到的價值觀念、精神追求等落實到實踐中,促進美好品格的培塑與養(yǎng)成。因此,教師還可以采取“化靜為動”的方式,也就是以話題討論、口語交際等活動的形式,使靜態(tài)的思政元素以更加靈動的方式滋養(yǎng)學生,讓學科育人的效果更加深入人心。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5 Signs的主題為“公共標志”,旨在引導(dǎo)學生關(guān)注社會生活中的標志,理解其意義,并認識規(guī)則的重要性,樹立遵守公共秩序,做社會好公民的意識。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內(nèi)化感知,達成“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教師設(shè)計了實踐活動,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以下任務(wù):
【任務(wù)1】 用英語介紹圖1中的標志,并說說它們最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出現(xiàn)。(提示:in the cinema,at school,near the river,on the road,at a shopping centre)
【任務(wù)2】 尋找身邊的標志,并用英語將其介紹給你的家人或朋友,可錄制成視頻。參考句型:Hello, look at the sign. Its ... It means ... We should/shouldnt ...
【任務(wù)3】 學校旁邊的體育館已建成,正在招募標志設(shè)計志愿者,請你根據(jù)實際情況在相應(yīng)地點設(shè)計一塊標志牌,并說明設(shè)計理由。
這一實踐活動采用學生喜歡的方式,緊密貼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將靜態(tài)的規(guī)則識讀融入生活實踐之中。任務(wù)1是對課堂所學的鞏固和拓展。學生識讀標志,并說出它們分別出現(xiàn)的地方,進而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規(guī)則,我們要注意遵守,不要違反規(guī)則。任務(wù)2要求學生綜合運用課堂所學,完成對標志的介紹,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導(dǎo)學生積極影響身邊的人,進一步提升課程思政的效果。任務(wù)3注重學生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揮,將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提升主人翁意識。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將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內(nèi)化于心更外化于行,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都獲得了培養(yǎng),英語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實現(xiàn)了高度統(tǒng)一。
課程思政是時代賦予教師的重要責任,教師要深刻認識課程思政的要求,全面把握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積極探索英語課程思政的“打開方式”,為培養(yǎng)具有國際眼光、家國情懷、文化自信的時代新人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wù)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