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
【摘 要】數學閱讀是新課標中“三會”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學應重視指導學生發(fā)展數學閱讀能力,掌握數學閱讀方法,養(yǎng)成數學閱讀習慣。文章從拓展數學閱讀空間、注重數學語言訓練、反饋數學閱讀成果等方面,探討素養(yǎng)導向下小學數學閱讀指導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數學閱讀 閱讀空間 閱讀興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數學課程要培養(yǎng)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包括三方面: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xiàn)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xiàn)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xiàn)實世界。數學閱讀理解是培育“三會”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現(xiàn)在及未來社會要求人們具有的閱讀能力,是一種以語文閱讀能力為基礎,包括數學閱讀能力、科技閱讀能力等在內的“全學科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綜合閱讀能力勢在必行。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開展數學閱讀活動,積極體現(xiàn)樂讀數學、樂享數學,帶學生領略數學閱讀之美,感受數學閱讀的樂趣,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達成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一、以教材為本拓展閱讀空間
數學閱讀,從會讀數學教材開始。教材是由主管部門和專業(yè)部門經過嚴格審核后出版的最基本的學習資料,是教學活動中的權威文本。教材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它承載著數學知識、數學思想與方法、解題策略等,是任何教輔用書替代不了的。閱讀數學教材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語言,促進學生閱讀、思考、表達等良好習慣的形成,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解題策略、數學思想的理解。以教材為核心,配以相應的輔助閱讀材料,扎實開展靜讀熱讀、讀書策略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養(yǎng)成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為學好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靜讀熱讀:“定時營養(yǎng)”促進知識鞏固
靜讀是指安靜地邊思考邊閱讀,熱讀是指逐字朗讀。靜讀、熱讀要根據內容選擇性進行。靜讀的內容包括書上例題、解題的思路與方法等,熱讀的內容包括所學重點概念、公式等。閱讀方式可以是齊讀、自由讀,或者按照學號輪讀。學完新課后的課后復習式閱讀是把所學新知進行反復閱讀鞏固,使學生將知識內化于心,熟練掌握;單元結束后的系統(tǒng)閱讀和復習時的回頭式閱讀是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回顧、整合。多種形式的教材閱讀使枯燥的數學概念、公式、法則、解題思路變得生動有趣。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教材閱讀板塊成了及時復習鞏固的“定時營養(yǎng)餐”,學生不用花費太多的課余時間,就能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
(二)方法指導:日積月累促進能力增強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帶領學生進行閱讀,不如教授給他們閱讀的方法和策略。教師可以指導低年級學生用手指點讀。國外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用手指點讀數學題的關鍵句,有助于學生理解題意。如果能用手指跟蹤數學題目的關鍵詞,學生的數學能力可能會增強。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較弱,閱讀理解難度更大。讓學生學習用手指點讀數學題,可以鍛煉學生手、腦、口并用的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除了學校里教師的訓練,家長也可以積極配合,利用家校本建立討論組,在群里發(fā)布孩子的閱讀成果,并且積極評價。中、高年級則要求培養(yǎng)學生隨時批注的習慣。在教師的引領下,要求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圈畫批注,發(fā)現(xiàn)不懂的,先主動查找。這樣的做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有效的方法指導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日積月累中慢慢提高。
(三)必讀選讀:多種方式增強閱讀趣味
有意識地選擇數學閱讀的材料。數學閱讀的重點應突出數學發(fā)展史、數學家和科學家的成長史,同時配以科學史、科學發(fā)展史,比如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科學家的成長歷程》《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數學家的故事》《我愛學數學》等涉及思維科學的科普讀物。這些閱讀材料都是由內容短小精悍、富有數學思考的有趣故事呈現(xiàn),適合不同年齡的學生閱讀。數學教師先通讀篇目,分析不同章節(jié)、欄目的側重點,選擇性地給學生布置必讀篇目和選讀篇目,并提出精讀和略讀要求,引導學生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成立閱讀小組,發(fā)現(xiàn)感興趣的問題或疑難問題,做好上課交流的準備。必讀選讀活動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喜愛,學生們被相關的閱讀內容深深吸引,從而主動地讀、愉悅地讀、持續(xù)地讀,讀完、講完后紛紛表示:“太有趣了,下次什么時候再讀?”“我還想讀……”
(四)融合文化:拓寬視野獲得人文滋養(yǎng)
新課標強調數學文化要融入課程內容。通過小學六年的學習,學生應具有一定的數學文化修養(yǎng),初步了解數學文明的巨大價值,樹立數學文化相應的價值觀。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的“你知道嗎”是課本知識教學的有效補充,包括歷史知識、數學家的故事、經典問題、數學應用、思想方法等豐富的內容,“你知道嗎”短短的補充介紹,有效加深了學生對數學文化知識的了解。
為了促進學生更深入地研究和學習,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以更廣闊的視野,多角度浸潤數學文化。在問題情境、概念教學、知識拓展中相應補充課外閱讀資源。如認識千米和公頃時,展示故宮的正面照片,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古建筑的藝術之美;在學完表內乘法后,向學生介紹2000多年前的竹簡口訣;在學習分數時,向學生介紹古代分數的表示法;學習了圓周率,引導學生閱讀祖沖之的故事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促進學生更加了解數學、熱愛數學,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以語言訓練促進閱讀理解
數學的教學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數學語言精確、簡約、嚴謹,是發(fā)展數學思維的工具。注重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思維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提煉數學語言、理解數學語言、數語互譯和用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是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數與運算:說算理算法
如“小數的意義”教學中,教師提問:“11厘米用小數怎樣表示?”學生清楚地表述:“因為1厘米是1米的1/100,是1/100米,也就是0.01米,11厘米里面有11個0.01米,所以是0.11米?!睖蚀_的敘述使學生體會分數與小數的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小數也和整數、分數一樣,可以一個一個地數,只是計數單位不同,從而感悟整數、分數、小數計數的一致性,初步構建小數模型。再如,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夠除時,教師指導學生說清算理。學生對算理的清晰表達,為算法提供了正確的思維方式,保證了計算的合理性。
(二)圖形幾何:說特征聯(lián)系
如學習“圓柱的認識”,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圓柱(壓路機滾筒、走廊柱子等),并說一說有什么共同特征。接著,指導學生運用圓柱學具通過滾一滾、剪一剪、比一比,找到圓柱的側面和上下兩個底面周長之間的關系并在小組內說一說。再如,學習平面圖形時,引導學生說說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特征的聯(lián)系及面積計算公式之間的關系等,有助于學生對圖形幾何的深度理解。
(三)解決問題:說思路分析
如教學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條件想起”時,學生讀題后敘述解題思路:根據綠花有12朵,黃花的朵數是綠花的2倍,可以求出黃花有多少朵;再根據黃花的朵數以及紅花比黃花多7朵,可以求出紅花有多少朵。通過把題目說清楚,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再如,進行題組閱讀訓練時,教師把形式上相似、實質不同的容易混淆的習題創(chuàng)編成閱讀題組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火眼金睛”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在比較中鑒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激發(fā)學生解題的興趣。
(四)綜合閱讀:語義靈活轉換
數學語言是綜合性的語言,包含文字、圖形、符號等多元信息。對于綜合性的數學閱讀,教師應基于學生對多元信息關聯(lián)性的理解,將其轉化為“內部語言”,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如“解決問題的策略”練習:一個長20米、寬15米的花壇,如果花壇的長和寬分別延長5米,那么花壇的面積將增加多少米?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畫圖的方法把語言文字轉換成圖形解決問題。改變文字形式,利用圖表、符號等表現(xiàn)形式,能夠將許多數學問題化難為易,使問題得到解決。
三、以成果展示激發(fā)閱讀興趣
在數學閱讀活動中,教師及時反饋學生的閱讀成果,讓學生展示自己通過閱讀所獲得的新信息,并給予積極的評價,可以促進學生主動讀、持續(xù)讀,逐步養(yǎng)成數學閱讀的習慣。
(一)“親子”共讀
數學閱讀需要家長的全面參與。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家長要及時有效地進行點撥,孩子經歷快樂閱讀的過程,享受數學閱讀的樂趣,自然會強化數學閱讀的效果。學校每學期評選并宣傳書香家庭,營造和諧的家庭閱讀氛圍。
(二)能手導讀
班級閱讀小能手導讀數學家故事,在他們的引領下,更多學生加入了數學閱讀的隊伍。每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小故事和同學們分享,學生講得繪聲繪色,聽得專心致志。以數學家啟迪數學學習,以他們堅韌不拔的毅力、遇到困難不退縮的精神、對科學無限追求的動力激發(fā)學生迎難而上的精神。
(三)精心創(chuàng)作
引導學生捕捉身邊的數學信息,結合生活中的數學素材,撰寫數學日記和數學小論文,促使學生走進數學的世界,體會數學的魅力。許多學生在“數學運用”“數學創(chuàng)作”活動中獲得獎項,“數學閱讀之星”“數學運用之星”“數學思維之星”“數學創(chuàng)作之星”等稱號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享受閱讀帶來的成就,更是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熱情,樹立了學習數學的自信。
總之,數學閱讀活動的豐富開展彰顯了學科綜合育人的價值。今后的數學教育要更加重視數學閱讀,培養(yǎng)學生以閱讀能力為核心的學習力,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持續(xù)發(fā)展,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薛鳴林,戚洪祥.開展數學閱讀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數學教育,2023(12).
[2]張奠宙,鞏子坤,任敏龍,等.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大道理:核心概念的理解與呈現(xiàn)[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