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燕芬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wěn)過渡的教育過程。幼小銜接需要銜接的不僅是知識,還涉及幼兒的社會適應、語言溝通、傾聽習慣、學習品質等。幼兒的談話能力在幼小銜接階段占據(jù)重要地位,然而,大部分幼兒園的談話形式和氛圍都較為單一,幼兒的談話能力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qū)大關苑實驗第二幼兒園基于細致的觀察,開展了星星趣談活動,助力幼兒提升談話能力。
星星趣談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協(xié)同式設計,師幼共建談話氛圍?!皡f(xié)同式”是指在星星趣談活動的設計階段,教師與幼兒同步、合作、協(xié)調的狀態(tài)。
一是調動多感官,推動幼兒積極談話。比如,教師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投放了多種游戲材料,包括信息化材料——點讀筆和天貓精靈,增強了幼兒對語言區(qū)系列游戲材料的興趣。再如,因幼兒的性格不同,教師打造了悄悄話角落,幼兒可以在隱蔽的地方與朋友、娃娃聊天。
二是師幼共創(chuàng)共建,推動幼兒樂于談話。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作為協(xié)同者,應該找準幼兒的薄弱點、發(fā)展點,適時通過“拋磚”的形式,直接激發(fā)幼兒的關注點以及興趣點,從而“引玉”開展活動。比如,語言區(qū)新投放了一個“電視機”,很多幼兒圍著這個“電視機”邊看邊說,觀察到幼兒的興趣后,教師引導幼兒圍繞電視節(jié)目展開了討論。
三是聚焦規(guī)則,用自評約束。比如,幼兒對訪談節(jié)目的主持人非常感興趣,于是圍繞“尋找主持人”開啟談話:主持人應該有什么本領?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幼兒嘗試自我評價,并在梳理中強化了會傾聽、樂表達、有禮儀的談話要素。
賦能化實施,提升幼兒談話能力。團隊創(chuàng)建、主題選擇、環(huán)境材料籌備是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努力在活動過程中賦能幼兒,增強幼兒之間的互動。
一是團隊協(xié)作。為給予更多幼兒“講一講”的機會,教師與幼兒一同商議確定,幼兒以組為單位,編序號輪流主持星星趣談,并討論形成了安排表。
二是主題選擇。對于談話主題的選擇,教師也賦能幼兒。與幼兒開展對話后,在梳理界定上,教師引導幼兒通過“XX的事情”表達不同的談話主題,并梳理出了三種:有問題的事情(問題解決)、不知道的事情(交流對話)、新鮮的事情(觀點分享)。
三是談話范式。為支持幼兒提高談話的效率,明確如何提問以及談話,教師聚焦以上三種主題,設置了談話活動的開展途徑,同時以三種表格為載體,幫助幼兒理解談話過程。
多維度評價,拓展幼兒談話水平。在星星趣談的實踐與運用中,我們結合量化評價和非量化評價,面向幼兒、家長、教師設計了最佳小主持星星榜、家長聯(lián)系單以及幼兒觀察記錄三種評價形式,對幼兒的發(fā)展情況進行多元化、可持續(xù)性的評價。
一是最佳小主持人。教師在訪談站里設立最佳小主持人問卷,幼兒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主持人,并寫出喜歡的原因,也可以通過前書寫的形式給小主持人提建議。
二是家長評價單。教師向家長發(fā)放“幼兒交往能力”評價問卷,并通過星星趣談實施前和實施后的兩次調查,幫助家長對比幼兒談話能力的發(fā)展情況。
三是幼兒觀察記錄。教師通過電子記錄或手寫記錄,以故事的形式形成幼兒的觀察記錄。
星星訪談活動的成效
班級氛圍“熱”起來了。星星趣談活動開始后,在師幼的鼓勵下,一些內向的幼兒嘗試交流,變得越來越大方。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幼兒其實有表達欲望,但是缺少鍛煉的機會。
教師角色“亮”起來了。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作為參與者以及合作者,有了更多時間觀察和分析幼兒的閃光點。此外,教師掌握了更多提升幼兒語言發(fā)展能力的寶貴經(jīng)驗。同時,教師運用照片、視頻、錄音等多元方式對幼兒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和解讀,專業(yè)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