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務型活動”以特定的學習任務為驅動,以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為載體,以學生的真實參與為關鍵,以教師的積極引導為保障,助力教學目標有效達成、核心素養(yǎng)真實提升?!叭蝿招突顒印钡哪繕嗽O定層面,需依“標”擇高處立,依“本”就平處坐,依“生”向寬處行。內容確定層面,講求“板塊式”組構。實施層面,一般表現(xiàn)為任務提示、自主活動、展示交流、小結提升四個步驟。
關鍵詞:小學語文;任務型活動;核心素養(yǎng)
“任務型活動”是以特定的學習任務為驅動,以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為載體,以學生的真實參與為關鍵,以教師的積極引導為保障,助力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核心素養(yǎng)的真實提升。
一、“任務型活動”的目標設計
教師要厘清“任務型活動”的目標,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宗旨,以促進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為目的,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
(一)依“標”擇高處立
這里的“標”,指課標。課標中的課程目標、學段目標是“培養(yǎng)什么人”“為誰培養(yǎng)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育人目標在學科教學中的具體化?!叭蝿招突顒印钡脑O計與實施,需以落實課標中的課程目標、學段目標為指向,以素養(yǎng)為導向,站得高遠、看得高遠。落實到單篇課文中設計與實施“任務型活動”,一般而言,依“標”擇高處立,教師需呼應單元人文主題,大處著眼鎖定素養(yǎng)目標。以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我的“長生果”》一課為例,聚焦本單元的人文主題“讀書明智”,本課“任務型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目標就需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從童年閱讀、作文中悟出的道理,能結合實際說說閱讀和習作的關系,感受讀書的力量,養(yǎng)成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二)依“本”就平處坐
這里的“本”,指課本。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在編排方面凸顯了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并進的特色。每一篇相對獨立的課文,都是單元整體中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都有其落實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獨擔之任。教師在設計與實施“任務型活動”時,需要立足教材,理清單元每篇課文在單元中所處的位置及其在落實單元語文要素時所承擔的任務,從而明確目標。仍以《我的“長生果”》一課為例,它是全冊教材中的最后一篇課文,呼應語文要素“根據(jù)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據(jù)此分析本篇課文承擔的任務,必然是引導學生在學以致用中舉一反三。
(三)依“生”向寬處行
語文課堂“任務型活動”以“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成為學生生命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課”為根本,充分研判學生的學習起點,充分預估學生的學習潛力。由此,教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經驗,引領其在閱讀實踐中有收獲?!段业摹伴L生果”》一課“任務型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目標設定,教師在關注學生“根據(jù)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閱讀有一定的速度”意識和能力的前提下,設定的目標有:借助圈畫關鍵詞句、列提綱、畫表格或結構圖等已掌握的學習方法,認識“喻”“癮”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差”“奔”2個多音字;根據(jù)需要梳理信息,把握課文內容;結合品讀感悟,整合學習經驗,領悟讀書的好處,汲取成長的力量;鞏固本學期閱讀策略單元的學習重點——提高閱讀的速度,指引學生能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運用合適的方法梳理作家的讀書經歷、讀書收獲等信息。如此,心中裝著教材、裝著單元、裝著課文,足履平地,踏地而行。
二、“任務型活動”的內容確定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xiàn)。[1]學習任務群視野下的小學語文課堂,體現(xiàn)出“板塊式推進”的鮮明特點:一方面,學生課堂學習的層次清晰地表現(xiàn)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向前推進;另一方面,學生課堂學習的內容清晰地表現(xiàn)為“一塊一塊地來落實”,將全課的學習主板塊連綴起來,呈現(xiàn)出化零為整、聚沙成塔的課堂造型。[2]“板塊式”組構,是“任務型活動”內容確定的基本依據(jù),需要教師在目標引領下,整體規(guī)劃、精心設計相互關聯(lián)的系列學習板塊,讓教學目標具體化。
一般而言,教師可以依據(jù)單元人文主題確定主題,并由此設計相應的學習板塊和學習活動。仍以《我的“長生果”》為例,本篇課文屬于略讀課文。教師將本單元的人文主題“讀書明智”作為“任務型活動”的主題,組構出了“板塊一:讀書故事我閱讀”“板塊二:讀書故事我梳理”“板塊三:讀書故事我明智”三個板塊的學習任務,在此基礎上拓展設計了不同的學習活動。
由“板塊一:讀書故事我閱讀”,教師設計了“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認識‘喻’‘癮’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差’‘奔’2個多音字”“了解葉文玲少年時代的讀書故事”2個學習活動。
由“板塊二:讀書故事我梳理”,教師設計了“作者讀過哪些類型的書?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用喜歡的方式梳理少年時代葉文玲的讀書史”“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找出作者從童年閱讀、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圈畫關鍵詞句”2個學習活動。
由“板塊三:讀書故事我明智”,教師設計了“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找找作者‘秋天來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這兩次作文中最值得贊賞的地方,畫畫句子,寫寫批注,并想想閱讀與作文的關系”“對于你們來說,‘閱讀滋養(yǎng)寫作’,又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寫作故事呢?說說自己的寫作故事,寫寫這個理”2個學習活動。
《我的“長生果”》一課三大板塊的六大活動,聚焦了兩個要點:一是學習方法,強調學以致用,注意閱讀速度;二是學習目標,關注梳理信息,實現(xiàn)問題解決。板塊一注重基礎的字詞問題的解決,指引學生整體把握文本內容。板塊二注重基于語文要素,運用“梳理信息”這一閱讀方法,引導學生梳理作者少年時的“讀書史”,感受到“讀書史”正是少年作者的“學習史”,從而解決“閱讀提示”的第一個問題。板塊三注重基于人文主題,指引學生繼續(xù)運用“梳理信息”這一閱讀方法,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明晰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從而深化“作者少年時的‘讀書史’不僅是其‘學習史’,更是其‘成長史’”的思想認識,從而解決“閱讀提示”的第二個問題。
三、“任務型活動”的教學實施
“任務型活動”的教學實施,一般表現(xiàn)為任務提示、自主活動、展示交流、小結提升四個步驟?;谡n堂教學的單位時間有限,教師在具體實施時可靈活增刪整合步驟,循序漸進,順學導教,讓“常式”“變式”相得益彰,保證教學節(jié)奏張弛有度。
(一)任務提示,規(guī)劃明確
“任務型活動”的任務提示,貴在切實可行。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保障,設定有效的任務達成規(guī)劃,使得學生方向明確地前行。如引導學生參與《我的“長生果”》中“板塊二:讀書故事我梳理”的學習活動,教師先讓學生梳理作者讀過哪些類型的書,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梳理少年時代葉文玲的讀書史。為了讓學生明晰梳理的流程,教師給出6分鐘,讓學生順著“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全班分享”的流程循序漸進地進行。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借助關鍵詞句,梳理少年時代葉文玲的讀書史;小組合作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小組交流,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對其加以完善;全班分享環(huán)節(jié),學生推舉代表,全班匯報。之后,教師出示評價標準,給出4分鐘,指引學生以星級評價的方式,從“梳理方式的恰當、清楚”“梳理內容的準確、豐富”兩個維度,先后開展自主評價、伙伴評價,取長補短,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梳理能力。
這樣的任務提示,教師導學得以充分體現(xiàn):一是導出了活動的內容,明確提示“學什么”;二是導出了活動的步驟,明確提示“怎么學”;三是導出了活動的目標,明確提示“學到什么程度”。梳理信息要在單位時間里達成怎樣的學習目標,任務提示一目了然。
(二)自主活動,適時導引
“任務型活動”的自主活動,往往表現(xiàn)為學生的個人活動、小組活動。此步驟中,教師是“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適時介入,適度導引:當學生的學習偏離目標時,及時為其撥轉方向;當學生的學習能力受限時,為其搭建支架,使得活動有序推進,引導學生一次次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學習境界。在《我的“長生果”》一課“板塊二:讀書故事我梳理”的課堂自主學習活動中,針對少數(shù)學生梳理信息時缺失方法的問題,教師提示學生使用之前學過的方法。學生溫習回顧,想到了在本單元精讀課文《憶讀書》學習中習得的畫時間軸、畫圖表、畫魚骨圖、列提綱等梳理信息的常見方法,為本課堂探究新知搭起了有力的“腳手架”。
(三)展示交流,動態(tài)評價
“任務型活動”的展示交流主要是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組際之間積極能動的交流互動,匯聚教師和學生的智慧,以思維啟迪思維,以智慧催生智慧。此階段,教師要以“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把評價鑲嵌在展示交流過程中,在“即教、即學、即評”“再教、再學、再評”的動態(tài)評價中,不斷檢查、診斷、反饋、激勵,考查教與學目標的達成度,調適教與學的具體行為、策略和進程[3]?!段业摹伴L生果”》一課關于“少年時代葉文玲的讀書史”的展示交流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生 我想代表我們組與大家分享。(展示圖1)
我們是用畫時間軸的方式整理的。中間藍色的字(時間軸上的字)“最早”“后來”等,表示讀書時間的變化;紅色的字(藍色文字上方的字)“香煙人小畫片”“真正的連環(huán)畫”等,展現(xiàn)了作家讀了哪些類型的書。這些和剛才匯報小組的內容差不多。不過,我們還在下方增添了一類信息。大家看到最下方的黑色字(時間軸下面的字)“津津有味”“如癡如醉”等文字了吧?這表明了作家葉文玲在不同階段的讀書狀態(tài)。
師 誰來評價一下?
生 我給這個小組五顆星。因為他們梳理的信息更多。我覺得他們用不同顏色的文字來表示不同的內容,看起來一目了然。
生 我有個建議。我覺得作者讀連環(huán)畫時的讀書狀態(tài),除了課文中的“如癡如醉”,還可以補充一個詞語——“廢寢忘食”。請大家看第五自然段,作者說“只要手中一有書,我就忘了吃,忘了睡”。這不就是“廢寢忘食”嘛!
師 你真善于評價。(面向展示分享的學生)他的建議,你們小組能接受嗎?
生 謝謝你的建議,這樣一來,整理得就更加全面了。
師 (板書:全面)是的,梳理信息,不僅要有序,還要全面。
上述教學,學生圍繞讀書故事的梳理這一“任務型活動”進行小組學習成果展示。教師與學生、小組與小組、學生與學生積極互動,動態(tài)評價,促使學生的學、教師的教不斷優(yōu)化,朝著既定目標順暢前行。以目標為圓心,以評價為半徑,以互動為軌跡,教師與學生的思維彼此碰撞,智慧彼此共享。
(四)小結提升,促成建構
“任務型活動”的小結提升,旨在幫助學生提煉碎片化、表層化的學習經驗、學習成果,引導學生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建構。如《我的“長生果”》一課,教師對板書進行了精心的設計。隨著“任務型活動”的推進,學習目標漸次達成,最終形成了清晰明了的課堂板書。
板書設計既是本課課堂知識的“地圖”,有其內容的整體性,又有內在邏輯的“暗示”,有其內在的關聯(lián)性。而這一板書的漸進呈現(xiàn)的過程,就是學生圍繞目標漸進學習的過程,就是結合學習進程歸納提升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9.
[2] 溫儒敏.堅持立德樹人,立足核心素養(yǎng)——用好統(tǒng)編本語文教材的兩個前提[J].語文建設,2019(7):47.
[3] 楊裕海.教有“道” 學有“術” 評有“法”——以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自相矛盾》為例談“教—學—評”一體化[J]. 小學教學參考,2024(7):88.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課題“本真理念下的‘匯智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編號:D/2021/02/25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