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沈建平(1979—" ),女,江蘇蘇州人,蘇州市吳江區(qū)七都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教學。
[摘 要] 數學社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踐探索,不僅要優(yōu)化供給思路,還要擴大供給和優(yōu)化供給內容、供給方式、供給策略等。秉持供給側結構性思維,在思路上要從“管理”轉向“服務”,在主體上要從“單一”轉向“多元”,在內容上要從“零散”轉向“結構”,在方式上要從“講解”轉向“探究”。供給側視域下的小學數學社團活動,要優(yōu)化供給、創(chuàng)新供給、精準供給,提升學生社團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數學社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教學改革
數學社團是學生數學活動的有效組成形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學生通過參加數學社團,不僅能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升數學學習力、發(fā)展數學核心素養(yǎng),還能豐富自己的數學生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系經濟學名詞,蘊含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f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的意思。教師要有意識地對數學社團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轉變數學社團供給思路、擴大供給主體、豐富供給內容、優(yōu)化供給方式。在供給側改革視域下,小學數學社團可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數學社團活動。
一、優(yōu)化社團供給思路:從“管理”轉向“服務”
在當下的社團活動中,教師往往是以一個“管理者”的姿態(tài)融入其中的,大多采用的是一種簡單機械、自上而下的“我說你聽”“我做你看”的方式。這樣的一個社團活動過程是教師簡單“示范”“講解”甚至是“規(guī)訓”的過程。立足于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教師要轉變社團活動的供給思路,從傳統(tǒng)的學習管理轉向學習服務。教師應當是學生社團活動的服務者,為學生的社團活動謀劃思路、路徑等,為學生的社團活動提供后勤保障等。
小學社團活動組織應當是學生根據自我的學習需要自發(fā)形成的。數學社團活動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活動的內容、時間、形式、方式等應當由學生自己決定。數學社團應當是學生數學建構、創(chuàng)造的舞臺。從社團供給思路的優(yōu)化出發(fā),教師要通過數學社團活動,點燃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數學社團活動中,教師要啟發(fā)學生用數學思維進行思考,引導學生開展數學探究。如教學“年月日”這一部分相關內容之后,筆者讓學生在社團活動時,根據日歷制作的規(guī)律,自主設計日歷的形式。這樣的一種社團活動,不僅是對“年月日”等相關內容的復習、鞏固,還是培育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舉措。實踐證明,社團作為一個活動平臺,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活動時空、權利。筆者的學生設計、研發(fā)了“三棱柱形日歷”“六棱柱形日歷”“正方體形日歷”“三棱錐形日歷”等。這樣的日歷不僅很直觀、很形象,還豐富了學生的日常生活?;诜绽砟畹纳鐖F供給,讓學生的社團活動從被動轉向主動、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膚淺走向深厚。
優(yōu)化社團供給思路,就是要讓社團活動從傳統(tǒng)的單向“要求”轉向雙向、多向的互動交流。從服務的供給思路出發(fā),在社團活動中,教師要真正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設計、研發(fā)、實踐,賦予學生實踐活動充分的時空權利等。教師要跟進學生的社團活動,適度介入學生的社團活動,對學生的社團活動進行引導、點撥。
二、優(yōu)化社團供給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
當下很多學校的數學社團活動,往往僅僅將教師作為活動的唯一供給端。教師規(guī)定學生的社團活動內容,而學生被動地執(zhí)行、被動地活動。筆者認為,社團活動要成為富有魅力的活動,就應該擴大供給主體。教師不僅可以設計、研發(fā)社團活動內容,還要鼓勵學生、家長、各類數學活動團體等共同參與社團活動的內容設計。通過多元主體的邀約,讓各主體與教師一起,設計、研發(fā)、建構,從而打造數學社團活動的“多元主體”供給格局。
如筆者在數學社團活動中,就邀請了少年宮的一些數學輔導老師來設計社團活動內容,創(chuàng)建了“珠心算社團”;邀請了學校的科學教師來設計社團活動內容,創(chuàng)建了“數學實驗社團”。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社團活動各主體的供給功能、作用,建構小學數學社團活動“共同體”。教師還要為社團活動多元主體打造活動設計的平臺,賦予各主體社團活動的時空、權利等。比如,在教學“認識體積”這一部分內容之后,學生對“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這一綜合與實踐活動內容十分感興趣。為此,筆者邀請科學老師與學生一起設計了“模擬性實驗”。在實驗中,筆者首先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不同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研究內容,比如:“怎樣測量雞蛋、小石塊、白熾燈泡、橡皮泥等物體的體積?”社團供給主體的擴大,讓社團的活動內容得以豐富,讓社團活動的資源、素材等得以豐富。在社團活動中,學生借助現代科技設備,如教師的手機、學校的攝像機,將社團活動過程拍攝下來,并寫成實驗報告。豐富的實驗內容,讓學生的社團活動更生動、更豐富、更鮮活。
在小學數學社團活動中擴大供給主體,要求教師社團活動的設計視野從學校轉向生活。在數學社團活動中,教師可以邀請一些優(yōu)秀校友、知名人士等共同參與社團的活動設計,充分發(fā)揮社團活動各主體的育人智慧,讓各主體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社團實踐活動中。教師要積極打造并擴大數學社團活動平臺,以便充分發(fā)揮數學社團活動主體的育人功能,讓各社團活動主體在數學社團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作用。
三、優(yōu)化社團供給內容:從“零散”轉向“結構”
和數學課堂教學一樣,數學社團的學習內容也應當精心預設。在數學社團活動中,教師要讓社團活動內容從單一、孤立走向關聯、結構、整體、系統(tǒng)。教師要杜絕社團活動內容隨意化、點狀化、無序化、應急化。教師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本中找選題,還可以引導學生從學科整合中找選題、從課本空白處找選題、從學生興趣問題中找選題、從學生生活觀察中找選題等。只有豐富學生的選題渠道,才能豐富、擴大、優(yōu)化數學社團供給內容。同時,教師要對相關供給內容整體策劃,讓供給內容成為一個有關聯的整體、系統(tǒng)。
數學社團供給內容的結構化、系統(tǒng)化,不僅要求教師深入研究數學教材,還要求教師深入研究數學社團活動內容本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選擇適當的內容,并積極主動地開發(fā)活動素材、資源等。要增強數學社團供給內容的育人功能,彰顯數學社團供給內容的育人價值。比如,在“數學社團跨學科供給內容”的教學中,筆者聽到很多學生在400米賽跑之后,圍繞操場上的起跑線,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操場上的不同位置的起跑線是根據什么來確定的?操場上不同位置的起跑線是怎樣確定的?由此,筆者引導學生在數學社團活動中共同開發(fā)了“起跑線的確定”這一主題性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走上了操場,借助測量工具對起跑線的間距進行實地測量,并且測量操場彎道的半徑,通過計算探索“跑的距離、起跑線的間距與操場彎道半徑之間的關系”。這樣的社團活動供給內容,不是教師單向度的規(guī)定,而是源于學生探究的內在心理需求。在數學社團活動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豐富供給內容,從而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得以提升、核心素養(yǎng)得以發(fā)展、數學生命得以成長。
數學社團供給內容的優(yōu)化、完善,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數學活動質量,還能豐富學生的社團生活。教師要始終堅持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方針、原則,全面謀劃社團活動內容,讓社團活動內容更好地為社團活動服務。
四、優(yōu)化社團供給方式:從“講解”轉向“探究”
根據筆者的觀察,很多學校的數學社團活動,往往是教師講解一些所謂的“難題”“怪題”“偏題”,并美其名曰“資優(yōu)生培育”。這樣的一種社團活動,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力、實踐力、創(chuàng)造力。筆者認為,數學社團應當是提高學生數學思維、探究能力的一個重要平臺。教師不僅要轉變社團供給思路、擴大供給主體、豐富供給內容,還要優(yōu)化社團的供給方式。實踐證明,優(yōu)化數學社團供給方式,就是要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究,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彼此之間展開互動、交流、對話、交往等。
優(yōu)化社團供給方式,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社團活動的啟發(fā)、引導、點撥,注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對學生而言,他們參加社團活動的目的,不僅要獲得豐富的數學學科知識,要習得相關的數學學習技能;還要在數學社團活動中融入、滲透數學方法、思想及相關的數學學習策略等。數學社團活動要避免死記硬背、紙上談兵,而應凸顯數學學科本身的魅力、彰顯數學文化的魅力等。優(yōu)化數學社團活動的供給方式,要讓學生的數學社團活動走向多樣化、個性化,讓數學社團活動更走心、更貼心、更暖心。在數學社團活動中,學生的研究方式精彩紛呈。如有的學生匯報調查研究的資料、成果,有的學生借助自己制作的PPT進行低碳生活的匯報,有的學生對“低碳生活”給出了相關的意見和建議,等等。“低碳生活”的社團研究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對“低碳生活”的認知,還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改變自己的生活,如學生更加注重垃圾分類,科學合理地使用家用電器,更加注重水電煤氣使用的節(jié)約,等等。還有一些學生,給他人提出了科學、合理的建議,如有的學生讓爺爺奶奶在買菜時不能只買葷菜而要注意葷素搭配,有的學生號召大家要愛護植物,還有的學生號召大家要少用塑料包裝袋,等等。優(yōu)化數學社團供給方式,要求教師善于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融入其中,從而讓學生在數學社團活動中獲得豐富性、深刻性、獨特性的體驗。
數學社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踐探索,不僅要優(yōu)化供給主體、供給思路、供給內容、供給方式等,還要優(yōu)化供給的環(huán)境、供給的路徑等。教師要采取供給側結構性思維、策略,對數學社團活動進行結構性探索、實踐。在數學社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優(yōu)化社團供給、創(chuàng)新社團供給,讓社團供給適應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從而實現精準供給,提升學生數學社團活動的針對性、實效性。通過對數學社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讓學生在數學社團活動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參考文獻
[1]蔣明玉.數學社團活動的選題方法[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4(10):26-28.
[2]李勤.改革課堂供給側,提升教學有效性 [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1):20-21.
[3]黃偉宏.基于積極心理品質培育的學生社團建設[J].江蘇教育,2018(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