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記是指記述和記錄游覽者的所見、所聞、所感的文章。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是習作單元,此單元的寫作主題是“學寫游記”。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寫游記是一項挑戰(zhàn)。讓學生的游記生動起來,教師在教學時要指導記敘順序、景物描寫、情感抒發(fā)等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游記;寫作教學
游記是指記述和記錄游覽者的所見、所聞、所感的文章。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是習作單元,此單元的寫作主題是“學寫游記”。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寫游記是一項挑戰(zhàn)。如何讓學生的游記生動起來,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指導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一、指導記敘順序
游記以記錄游覽者的所見、所聞、所感為主要內(nèi)容。所見可以是自然景物,如名山大川、海洋沙漠等,也可以是人文景觀,如亭臺樓閣、廟宇宮殿等;所聞包括游覽地的風土人情、歷史典故、古人詩文、神話傳說等;所感是指游覽者的獨特體驗和感受。游覽時,觀賞的點不止一處,應是有一定的游覽順序的。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游記的寫作不是記流水賬,而要有一個清晰的記敘順序。
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通過分析范文的記敘順序,總結(jié)出常見的幾種,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一是以游蹤為序。例如,本單元的習作例文《頤和園》,作者是按照“長廊—萬壽山腳—萬壽山上—昆明湖”的順序來寫的。在寫一個景點時先總說一下,然后具體描述。在描述的過程中細致一點,生動一點,加上形容詞,用上比喻,就把美好的景物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鑒這種以游蹤為序的記敘順序,把幾處景觀依次展開描寫,一處一處地寫,思路清楚,讓讀者也能對景觀的位置有明晰的了解。二是以方位變化為序。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課文《觀潮》:文中以“海塘大堤”為觀察點,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由白線到白墻,最終猶如戰(zhàn)馬浩浩蕩蕩的景象。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從潮水的變化到人潮的反應,描寫了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由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立足點作為固定點,按照遠近高低等順序?qū)τ^察對象進行描寫。三是以時間變化為序。以本單元的精讀課文《海上日出》為例。作者在記敘海上日出的美景時,就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時間順序來寫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時間的推移描寫景物的不同狀態(tài),尤其是某一地區(qū)的特殊氣象景觀,就很適合用時間順序來描寫。四是以景物類別為序。例如,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閱讀陳淼的《桂林山水》。文章描寫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桂林的洞這三類景物,構(gòu)段相似,句式相同,有排比反復之美。學生在游記寫作中也可以對某一處景點的不同景致逐一進行描寫。
教師在進行游記類作文指導時,首先要對學生進行記敘順序的指導,引導學生學習范文,發(fā)現(xiàn)作者的寫作順序,借鑒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學生想好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搭好了骨架,游記才能寫得舒展自如。
二、指導景物描寫
景物各有其獨特的面貌,變幻多姿。一篇游記成功的關(guān)鍵,在于選擇合適的視角,寫出景物的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細致入微地觀察,敏銳地捕捉景物最具特點的部分,將其作為游記寫作的重點。抓住了景物的獨特之處,游記寫作才能更好地展開。
景物的顏色是豐富多彩的,色彩也是景物最直觀的表現(xiàn)。與眾不同的色彩給了景物別樣的活力,即使是同一種景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或是在不同的天氣和季節(jié),也會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閱讀《九寨溝》一文,領(lǐng)會從顏色的角度展現(xiàn)九寨溝之美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景物的顏色進行描寫。景物的不同形狀和姿態(tài),也能表現(xiàn)出獨特的神韻或氣質(zhì)。本單元《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除了進洞方式非常特別,洞中的景象也同樣引人入勝。文章對洞中的一黃、一青的雙龍進行了生動的形態(tài)描摹,對石鐘乳和石筍的變化多端進行了舉例,將洞中的神奇景象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學習了這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游記寫作中突出景物的形態(tài),讓景物“立”起來。自然之中的景物處于動靜變化之中。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三月桃花水》抓住了水的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不同特點,濃墨重彩地描寫,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展現(xiàn)出了桃花、流水、朝霞等景色交織回旋之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這篇課文,指導學生通過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寫出景物的特點,明確只有抓住景物的特點重點渲染,才能使文章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強烈的感染力,進而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三、指導情感抒發(fā)
在指導記敘順序、景物描寫的基礎(chǔ)上,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在游記寫作中適當抒發(fā)情感。如果僅僅是寫景,往往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因為“觸景”未能“生情”。游記是客觀描述和主觀感受的結(jié)合,它既是對景物的客觀介紹,又是對游覽過程的主觀抒情,這樣的情感如何表達,體現(xiàn)了作者的審美情趣。想要寫好游記,就要能恰如其分地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把觀景的情緒自然地融入文章。不矯揉造作,為讀者所接受,這是游記作文的教學難點。因此,在游記寫作教學中,教師既要指導學生如何寫景,也要指導學生如何抒情。
游記中抒情的時機是沒有限制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視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在文章的任何位置融情于景。開頭直抒胸臆,表情達意。例如,本單元的習作例文《七月的天山》的開頭:“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遍_門見山表達了內(nèi)心的向往之情。再如,本單元的精讀課文《海上日出》的開頭:“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語道出對日出景觀的喜愛之情。結(jié)尾點明中心,升華情感。游記的結(jié)尾往往闡明道理,使讀者在欣賞自然風景,感受風土人情的同時,受到思想上的啟迪和熏陶。例如徐遲的《黃山記》一文的結(jié)尾:“這是何等的公園!這是何等的人間!”兩個“何等”充分表達內(nèi)心的贊嘆與激動。
此外,還可夾敘夾議,間接抒情。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用句式“我看見過……欣賞過……卻從沒有……”反復吟誦,間接贊美桂林山水的奇美。在行文中適時抒情,相比在開頭、結(jié)尾抒情要更為靈活,抒情的效果也更加自然。
此外,教師可以將名家游記作為范文,教給學生一些抒情的方法技巧。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黃果樹聽瀑》中的一段文字“離開潭邊,我們循著石徑登上溪旁的一個平臺。綠樹掩映間,有一座徐霞客塑像,他正遙對瀑布,作凝神諦聽狀,他完全沉醉了,如癡,如迷。此時此地此刻,我們也完全沉醉了,如癡,如迷”,引導學生學會對客觀事物進行適度的猜想,以直接抒情的方法,入情入境,恰到好處地烘托景物的獨特魅力。
游記中的景物描寫是為了抒發(fā)情感而服務的,將寫景與抒情結(jié)合在一起,有利于游記的立意提升。在教學中,教師適時補充游記名篇的經(jīng)典語段,讓學生在閱讀中欣賞,在欣賞中遷移,從而將名家的寫法內(nèi)化為自己的寫法,更好地用在游記寫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