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期
刊物介紹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教育部主管、東北師范大學主辦、東北師大學術期刊社編輯出版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本刊于1951年創(chuàng)刊,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fā)行。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1-6201,國內統(tǒng)一刊號:CN 22-1062/C。國內郵發(fā)代號12-21,國外郵發(fā) 代號:BM357。本刊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文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首屆和第二屆全國雙十佳社科學報、吉林省社會科學十佳期刊。 本刊宗旨:堅持社會主義辦刊方向,貫徹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開展學術討論,交流教學和科研成果,發(fā)現(xiàn)和扶植人才,培養(yǎng)學術理論隊伍,為提高東北師范大學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服務,為發(fā)展和繁榮我國社會科學學術研究事業(yè)服務。 本刊內容:主要刊載政治理論、哲學、經濟學、歷史、語言文學、教育等各學科學術研究論文。本刊具有鮮明的學術特色、師范特色和地方特色,辟有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美國史研究、中國明清史研究、東北地方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茅盾研究、兒童文學研究、教育理論研究、中外比較教育研究等專欄,體現(xiàn)本校學科優(yōu)勢,深受國內外學術界歡迎。 本刊由博士生導師鄭德榮教授擔任編委會主任,東北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博士生導師柳海民教授任主編,東北師大學術期刊社副社長王亞范副編審任常務主編。本刊堅持正確辦刊方向,注重開展學術研究,提高學術質量,曾得到國家教委的通報表揚,《中國教育報》和《中國高等教育》雜志等報刊均以顯著位置專文介紹。本刊刊登的論文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全國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全國青年優(yōu)秀社會科學成果獎、中國史學會中國古代史優(yōu)秀論文獎等國家級獎勵;榮獲吉林省一、二、三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50多篇。本刊在《新華文摘》、《中國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權威文摘刊物上的年轉載率連續(xù)多年保持50%以上,居高校文科學報前列。其中,歷史學論文轉載篇數居高校文科學報之榜首。海內外報刊經常轉載介紹本刊所發(fā)表的文章,在海內外學術界頗有影響。 讀者對象:海內外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和高等學校文科師生等。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中國農村教育發(fā)展狀況與未來發(fā)展思路
- 刑法客觀主義與防止錯案
- 死刑的誤判與廢除
- 聶樹斌案件的延展反思
- 尋覓制度的那顆善良的中國心
- 食品安全信息強制公開制度之檢討
- 關于形而上學的三重內涵
- 論馬克思“美的規(guī)律”對現(xiàn)代藝術設計的影響
- 莊子虛靜認知觀釋解
- 埃及人心中的異邦
- 古埃及的隼鷹崇拜與王權運作
- 阿瑪納時代東地中海世界信息傳播活動考略
- 論古埃及的“來世審判”
——以《亡靈書》第125章為例 - 論公元前7世紀至前6世紀希臘文明與埃及文明的交融
——以瑙克拉提斯城為例 - 奧古斯特·威爾遜《匹茲堡系列劇》中多元戲劇空間闡析
- 海明威研究視角的演進及其意義
- 《大阪每日新聞》的涉華報道戰(zhàn)略與芥川龍之介的新型江南創(chuàng)作
——以《江南游記》為中心 - 英、漢空間量度形容詞研究
- 專門用途漢語教師的培養(yǎng)模式及自我發(fā)展
- 中國史書道德評判傳統(tǒng)的形成
- 區(qū)域文化視野下吉林省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 新形勢下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教育傳承的意義及思考
- 黎族民歌的審美價值探析
- 牧區(qū)鄂溫克舞蹈文化保護與發(fā)展探究
- 基于“知識團”的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課程資源庫建設
- ARCS模型視角下教師遠程培訓設計研究
- 不同階段中小學教師發(fā)展需求比較分析
- 中國特色的大學生志愿服務芻論
-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思考
- 困惑與超越: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發(fā)展的路徑選擇
-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建構
——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為例 - 全面從嚴治黨新常態(tài)下高校紀檢監(jiān)察工作研究
- 基于內在研究視角的心理資本測量進展與趨勢
- 冤錯案反思:正義遲到與不到的治理之道(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