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摘 要:簡·奧斯汀作品人物性格鮮明突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給歷代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以其代表作《傲慢與偏見》為例,通過探討反差對比,丑丑相照,以次襯主,縱向對比四種對比手法,揭示出作者在人物對比修辭方面的具體運用,從而闡釋了其作品人物恒久魅力之原因。
關鍵詞:簡·奧斯汀 《傲慢與偏見》 人物對比
美國著名文藝評論家艾德蒙·威爾遜曾說過,最近一百多年以來,“英國文學史上出現過幾次趣味革命,文學口味的翻新影響了幾乎所有作家的聲譽,惟獨莎士比亞和簡·奧斯汀經久不衰?!盵1]自1811至1818年,奧斯汀先后發(fā)表了《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等六部小說,獲得了歷代讀者的贊賞,至今仍為廣大讀者所喜愛,主要得益于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其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和細致入微的生動描述,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作為一名經典作家,奧斯汀在創(chuàng)作中“自覺”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例如戲劇和反諷手法使其作品既妙趣橫生又耐人尋味,其實她的成功不僅在于她對創(chuàng)作手法的創(chuàng)新,也在于她對傳統手法的靈活運用,如人物對比手法。本文將對她在小說《傲慢與偏見》中刻畫人物形象時所應用的對比手法進行探討,分析她是如何進行人物間的對比來巧妙刻畫人物,使人物產生獨一無二的藝術效果的。
一、反差對比,突出特點?!栋谅c偏見》中愚蠢的妻子和“有見識”的丈夫處處顯示出不協調和差異,使夫婦二人鮮明的性格特點更加突出。小說一開始,就以班納特夫婦絕好的對話揭示出班納特夫人的愚蠢和班納特先生的機智,立刻吸引了讀者:
“噢,是個單身漢,親愛的,確確實實是個單身漢!一個有錢的單身漢;每年有四五千磅的收入。真是女兒們的福氣!”
“這怎么說?關女兒們什么事?”
“我的好老爺,”太太回答道,“你怎么這樣叫人討厭!告訴你吧,我正在盤算,他要是挑中我們的一個女兒做老婆,可多好!”
“他住到這兒來,就是為了這個打算嗎?”“打算!胡扯,這是哪兒的話!不過,他倒作興看中我們的某個女兒呢。他一搬來,你就得去拜訪拜訪他?!盵2]
簡·奧斯汀同時將這對具有鮮明特點的夫婦推到讀者面前,以一問一答的形式,通過他們的談話,使我們看到兩個人中一個是態(tài)度冷漠,另一個是興趣十足;一個是帶著挑剔、諷刺的語調,另一個是滔滔不絕,但不是在說,而是在叫喊。在接待柯林斯的過程中,在彬格萊舉辦的家庭舞會上,在小女兒私奔之后,在處理二女兒伊麗莎白的婚姻選擇時,小說中又有多處夫妻一起的場景描寫,二人共同表演,相互映襯。每當讀者看到班納特先生在開玩笑,就會看到班納特夫人在他的身邊,成為玩笑的對象,每次的對話又都表現出妻子的愚蠢粗俗和丈夫的機智反諷。同時讀者對他們的興趣愛好也已經了如指掌,班納特夫人終日關注與談論的是兩件事:一是班納特先生的財產不是他最親近的家人——妻子和女兒,而是由他的一個遠房男性親屬繼承;二是把女兒體面地嫁出去;班納特先生則似乎對一切都漠不關心,每日沉溺于書籍中,自我封閉、玩世不恭。作者通過兩相對比的刻畫,處處顯示出夫婦二人截然不同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這與小說一開始時對班納特夫婦的總結性表述相呼應?!鞍嗉{特先生真是個古怪人,他一方面喜歡插科打諢,愛挖苦人,同時又不拘言笑,變幻莫測,……太太的腦子是很容易加以分析的。她是個智力貧乏、不學無術、喜怒無常的女人,只要碰到不稱心的事,她就自以為神經衰弱?!盵2]同時小說中在對比中也揭示出他們的異中之同來。即在教育和規(guī)范女兒行為方面,妻子是一味縱容小女兒的輕浮和任性,丈夫則或是諷刺挖苦,或是不管不問,二人都表現出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失責和無能,因此,二人的行為、表現最終達到一種由不平衡、不協調而產生的審美平衡。
二、丑丑相照,各現本色。簡·奧斯汀在塑造兩個喜劇性人物——柯林斯和凱苔琳夫人時,通過對照他們富有喜劇性的言行表現,使二人彼此映襯著各自的性格缺陷,給廣大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奧斯汀沒有直接描述柯林斯,而是通過他的一封冗長、乏味又過于拘泥禮節(jié)的來信介紹這個人物,由此讀者發(fā)現這位浪搏恩的法定財產繼承人“一身兼有驕傲自大和謙卑順從的雙重性格”[2]同時,信中也交待了凱苔琳夫人,給讀者以初步印象。來信不久,這位“氣派端莊而堂皇,又很拘泥禮節(jié)”[2]的年輕人走到讀者面前,雖然在浪搏恩只逗留了短短幾天,他表現得十足愚蠢而又自以為是:在向伊麗莎白求婚中,他以恩公自居,一相情愿,自欺欺人;為表達對女施主的感激之情,他不合適宜地前去拜見達西,還自以為是地把別人的冷漠蔑視看作好意的歡迎。
在浪搏恩,柯林斯主要表現為愚蠢和自負;在羅新斯,他則是極盡逢迎和獻媚,這又與他的女施主凱苔琳夫人的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形成對比。作者把他們在一起的滑稽可笑場景做了細致的描述。當柯林斯帶著表妹等一行應邀前往凱苔琳夫人府第時,他是一副“喜極欲狂的神氣”[2],興致淋漓地對室內的家具陳設及室外的風景一件件贊不絕口,表現出“好像人生沒有比這更得意的事了”[2]。凱苔琳夫人對柯林斯的夸獎吹噓和感激附和的話語非但沒有絲毫尷尬,反而怡然自得一一領受。她出言吐語時聲調總是那么高高在上,自命不凡,講起話來滔滔不絕、斬釘截鐵,不容許別人有任何的反對。要么通過二人的直接映襯對照,要么通過柯林斯在書信和談話中總要提到女施主凱苔琳夫人,作者巧妙地把二人綁在一起,使二人的丑態(tài)彼此相照。
三、以次襯主,突出主角?!栋谅c偏見》中的伊麗莎白無疑是作者本人和廣大讀者最喜愛的小說人物,她的性格和外表并非無懈可擊,但是她聰明而機智、獨立而勇敢。所以簡·奧斯汀在書信中曾說:“我以為伊麗莎白是一切印刷品中最可愛的創(chuàng)造物,而且我真不知道怎樣忍受那些連她也不喜歡的人。”[1]小說通過夏綠蒂·盧卡斯和彬格萊小姐這兩位與她同齡的女性人物的婚姻觀、價值觀以及種種言行表現反襯出伊麗莎白的優(yōu)點和美德,次要角色很好地襯托出主要人物伊麗莎白鮮明的性格特點,因而兩位“無關緊要的人物是不可少的襯托”[3]。
夏綠蒂·盧卡斯小姐本人留給讀者的印象并不深刻,但是她的便利婚姻觀以及所采取的婚姻策略卻令人難忘。伊麗莎白和夏綠蒂是一對好朋友,兩位又都是非常明理的女子,面對同一個求婚者——柯林斯,伊麗莎白是斷然拒絕,夏綠蒂則是欣然接受,而且夏綠蒂是主動接近、有意逗引這么一個根本不懂得愛情、視結婚為完成任務的蠢貨,其目的就是為自己套牢一個丈夫。明知今后的婚姻不會有什么幸福,卻屈服于世俗的利益,夏綠蒂的做法更襯托出伊麗莎白自尊自立追求理想愛情的高尚情操。
不同的婚姻道德觀反映出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又導致不同的言談行動。夏綠蒂選擇了金錢婚姻,暴露出對財富的崇拜,她對于倚仗勢力自命不凡的咖苔琳夫人,總是言聽計從,甚至連對其家事的粗暴干涉、指點命令也不敢流露半點不滿,這更突出了伊麗莎白的獨立自尊、敢怒敢言的性格特點。伊麗莎白從不盲目崇拜權勢、地位和財富,當恬不知恥的咖苔琳夫人不顧禮儀地詢問起她的年齡大小時,她拒絕予以回答;為了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達西,咖苔琳夫人氣極敗壞地趕到浪波恩,威嚇伊麗莎白要她解除跟達西的婚約(其實當時他們還沒有訂婚約),這時伊麗莎白毫不畏懼,她斬釘截鐵地回答,“我自有主張,怎么樣做幸福,我就決定怎么樣做,你管不了,任何像你這樣的局外人也都管不了?!盵2]
奧斯汀把伊麗莎白這樣堅強、活潑而機智的性格刻畫得如此明朗可愛,使得讀者對其一直保持著盎然的興致,另一個次要人物彬格萊小姐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彬格萊小姐在小說中出現的次數不多,她對達西一廂情愿,一門心思要嫁給他,從這一意義上講,她應該算作伊麗莎白的情敵。出于嫉妒,她在達西面前一再貶低伊麗莎白及其家人,并不斷地討好達西。當達西沉浸在對伊麗莎白一雙美麗眼睛的愛慕中的時候,她自以為是地推測“你心里正在想:許多個晚上都是跟這些人在一起無聊度過的,這實在叫人受不了,我跟你同感?!盵2]她看達西寫信就贊揚他書法工整,信寫得快;看達西閱讀就抽出第二卷來看,裝作和他有同樣的興趣;在伊麗莎白去彭伯里的那一次,她故意提到駐軍以揭露伊麗莎白的“家丑”,卻使得達西的妹妹(她差點跟韋翰私奔)異常痛苦。彬格萊小姐的自作聰明、拼命獻媚很好地烘托出伊麗莎白的聰明機智和獨立自尊。“我愛你的腦子靈活。”[2]達西的表白也正說明了伊麗莎白的可愛之處,書中像夏綠蒂·盧卡斯和彬格萊小姐這些道德方面存在缺陷的次要人物把伊麗莎白襯托得光彩奪目。
四、縱向對比,動態(tài)展示?!栋谅c偏見》的成功之處在于其主人公伊麗莎白和達西的成功塑造。簡·奧斯汀通過同一人物前后對照,揭示出性格的動態(tài)變化與豐富復雜。伊麗莎白無疑比一般的女孩更有主見,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質,但是她也有相當糊涂和不明是非的時候。其一,在第一次與達西見面的舞會上,達西拒絕邀請伊莉莎白跳舞,并且用傲慢的語言評論伊莉莎白,說她不夠美麗,而這些話恰好被伊莉莎白聽見,由此她認定達西是一個傲慢無禮、自以為是的人,再加上達西對她家庭的蔑視,深深地傷害了她的自尊,使得她以后很難客觀看待達西。其二,伊莉莎白第一次遇見韋翰就被其帥氣的外表和翩翩風度所吸引,甚至覺得自己已經愛上了這樣一個人,所以她完全相信了韋翰的花言巧語以及他編造的關于達西毀壞其前程的說法,對達西抱有了更深的偏見。加上后來又聽說達西處心積慮地破壞了她親愛的姐姐吉英和彬格萊的美好姻緣,伊麗莎白對達西的憤怒和偏見一發(fā)不可收拾。而達西由起初認為伊麗莎白“沒有漂亮到能夠打動我的心”[2],到后來很快“他就發(fā)覺她那雙烏黑的眼睛美麗非凡,使她的整個臉蛋兒顯得極其聰慧”[2],心生愛慕之情??吹綈劢阈那械囊聋惿撞晦o勞苦、不顧有損自身形象于風雨天步行前往探視生病的姐姐,達西真心佩服她對姐姐的真摯情感,從而產生美好印象。達西對伊麗莎白的愛發(fā)展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他不顧一切地向伊麗莎白表白,向她求婚。求婚的時候,他一面激情地表達自己對她的愛慕之情,一面又毫不避諱地敘述自己考慮的伊麗莎白家庭的種種不合適和他的苦惱掙扎,“In vain have I struggled……”[4]——“我實在沒有辦法死挨活撐下去了?!边_西的陳述傲慢而自大,伊莉莎白由于上面所述的種種原因,斷然拒絕他的求婚,并憤怒地指責了他的傲慢無禮,故事至此充分顯示了伊麗莎白作為一名少女的無知和糊涂之處以及和她對達西的偏見,也展現了達西的不善表達和與人交往時的自視清高。小說第37章是是伊莉莎白性格整個發(fā)展過程的轉折點,達西寫給伊莉莎白一封信,解釋了真相,伊麗莎白開始自我審視、認真反思。她第一次意識到“自己以往未免太盲目,太偏心,對人存在偏見,而且不近情理”[2]。伊麗莎白之后與達西的意外邂逅更是讓伊莉莎白發(fā)現達西的態(tài)度和以前完全兩樣了,他不再傲慢、不可一世,對待嘉丁納夫婦禮貌周到,甚至殷勤地把自己的妹妹介紹給伊麗莎白認識。愛情使達西去掉了傲慢,達西的種種改變幫助伊莉莎白重新去分析周圍的事與人,從而認清了韋翰的本質,對達西變得客觀而公正。這時伊麗莎白和達西二人的性格在動態(tài)中得以充分展示、發(fā)展和完善。
通過運用豐富多彩的人物對比修辭,簡·奧斯汀鮮明而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難忘。
注釋:
[1]朱虹編選:《奧斯汀研究》,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年版。
[2][英]簡·奧斯?。骸栋谅c偏見》,王科一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年版。
[3]Jane Austen:《Pride and Prejudice》,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年版。
[4]楊絳:《楊絳作品集》,北京:三聯書店,1986年版。
(劉敏 北京行政學院外語教研室 100044)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