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艷
摘要:要上好語文綜合性學習課,必須明確課程目標,注重活動過程,突破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然后將語文運用到生活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教學 綜合性學習 明確目標 活動過程 以學生為本
我國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中,初中語文課的綜合性學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新課程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亮點之一,更是新型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綜合性學習顧名思義指各年級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既包括了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又包括了語文課與其他學科的有機結合,以及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語文綜合性學習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內容的綜合性、目標性、教師的參與性等特點。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實際運用是在與其他學科知識的交集中體現(xiàn)出來的”。這一特點具體表現(xiàn)為:一是語文綜合性學習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結合;二是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強調基本目標的落實。那么如何上好語文綜合性學習課呢?
一、明確課程目標
掌握課程目標,這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各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一是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成功的喜悅;二是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課題,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三是關心學校、本地區(qū)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四是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
如在七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黃河,母親河”中我在上這一課之前先明確上好這一課的目標: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感受我們祖國久遠的黃河文明,體會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怎樣一點一點地融入到我們的祖國文化中去的;其次,關注母親河,增強環(huán)保意識,適當?shù)刈寣W生自己動手去查閱一些近年來人們在保護母親河方面做出的努力;最后,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篩選資料的能力和在綜合活動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只有在上課之初就明確目標才能在上課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注重活動過程
學生的綜合性學習,必須有老師的認真指導才能夠順利進行并實現(xiàn)預期的目標。綜合性學習,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學習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每次綜合性學習老師都要認真布置,提前一個星期或者兩個星期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準備有關的課題。活動基本上可以這樣安排:(1)自由組合,發(fā)揮小團組的優(yōu)勢,一般以4—6人一組為宜。組內要有分工,各負其責,布置每個同學的具體任務;(2)個人在小組內的任務完成后,小組內交流、展示、互相討論切磋、總結出自己的收獲和感受;(3)充實補充,把本次活動的內容形成書面材料裝訂成冊;(4)上課交流、展示、評價,各不同小組把本組的成果在課堂上公布;(5)寫作;(6)評選優(yōu)秀資料和優(yōu)秀個人。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既能提高學生收集、整理、篩選資料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又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感受、去體驗成功的過程。
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更愿意投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所以學生對這樣的活動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每個學生的特長都會得到很好的表現(xiàn)。所以老師要注重活動過程,而不是只注重學習的結果。這樣才能為提高綜合性學習效率提供有力的保證。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運用互聯(lián)網、圖書館、走訪調查等基本獲取信息的方法。
三、以學生為主體
新時代下的教學中,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指導者和引路人。語文綜合性學習更是這樣,在這一活動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做,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多讓學生組織、主持活動。但這不等于教師什么也不管,而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者、參與者的作用。首先,教師應對學生提出明確的活動目標。目標的定位應當放在學生活動能力的培養(yǎng)上,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生此次綜合學習的目標,而不是急于出成果。其次,教師要做課堂的參與者,和學生一起設計、制訂活動計劃、安排活動時間表。時間的安排要盡可能地詳細具體,既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變化做出適當?shù)恼{整,又能讓學生明白每段時間的具體活動內容。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什么都大包大攬放不開手腳讓學生去做,或者什么都不做讓學生自生自滅都是極端錯誤的。教師一定要清楚自己在活動的每一個階段應該充當什么樣的角色。例如七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教師應當充當活動的指導者,讓自己動手去搜集帶“月”的成語、有關“月”的古詩詞、故事等有關月亮的文化。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和探索精神,又能使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得到鍛煉。這一活動的目標定位也應該是全面的,因為它會涉及地理、物理等不同學科的內容,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陌生又新奇的廣闊天地。
總之,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個全新的課題,它突破了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課堂不再是固定的學習地點,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和主宰。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及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只要我們充分明確這種學習活動的指導原則,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僅是指導者和參與者,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就一定能有效地發(fā)揮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作用,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發(fā)展。綜合性學習是本次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它的出現(xiàn)不僅是對學生更是對老師的一次重大挑戰(zhàn)?!吧钐幪幱姓Z文”,希望作為教師的我們利用這一契機,使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語文,然后將語文運用到生活中去,從而實現(xiàn)學生學習語文的最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馬好歌.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例談[J].甘肅教育,2009(10).
[2]張?zhí)鞂?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J].課程.教材.教法,2010(12).
[3]陳默和.多媒體技術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與實踐.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1(04).
[4]韋德課.語文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新模式[J].教育評論,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