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南鐵
為了選編一本20世紀中國的論爭集,最近看了不少跨越幾個時代的論爭性文章。這些文章的作者大多是有不小影響的文化人,站在百年歷史長河的風口浪尖,他們唇槍舌戰(zhàn),氣勢如虹,或以說理見長,或以鋒芒奪目,或以邏輯縝密和進退有據(jù)而令人感嘆,留給我們的多是堪作典范的好文章,作為20世紀中國社會的探索腳印,折射著時代在思想文化的激烈交鋒中曲折前進的風貌??v覽這些論爭所形成的場景和態(tài)勢,我們可以看到,論爭文章較為集中的時期有兩個,第一個是20世紀初,尤其是二十年代前后;第二個是20世紀中期,五六十年代的那一段。前面這個時期論爭文章的風格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旗幟鮮明、鋒芒畢露。論爭者往往言所欲言,恣肆縱橫,不惜偏頗,甚至敢于走極端、講過頭話。因而那個年代似乎成了異端邪說的溫床,各種令傳統(tǒng)思維大驚失色的說辭甚囂塵上,比如至今仍被我們視為大逆不道的“全盤西化”、“廢除漢字”、“打倒孔家店”之類顛覆性喊叫,居然也可以高調(diào)粉墨登場。但是社會畢竟在眾聲喧嘩中開始向外觀望和向內(nèi)自省,從而邁開了前進步伐。那些爭辯中的過激主張,對歷史來說,就是古人所言的矯枉必須過正,就如魯迅說的開窗不得而要求掀開屋頂,終于換取了開窗的權利,在黑屋子里鑿出了一線亮光。而五十年代之后的那個階段,文章漸形成規(guī)范。論爭依套路展開。雙方言必引領袖話語,都披著用經(jīng)典論述編織起來的沉重甲胄,不但一層層地包裹、保護著自己,也用燦爛金光震懾對方。論爭場上的殺手锏是“上綱上線”,一出手即可將對手擊于馬下。但是在表述自己主張的時候,通常都謹小慎微、不偏不倚、欲言又止、首鼠兩端。那些占據(jù)主流文化高地的文章更是殺伐之氣濃重,最終導致萬馬齊喑,進入了以批判取消爭論的大批判時代。
論爭是真理的砥礪,經(jīng)不起砥礪的不是真理。大狗小狗一起叫喚,雖然吵鬧煩心,卻有上下求索途中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