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建
科學發(fā)展觀的主要思想是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促進經濟與社會的發(fā)展。毫無疑問,科學發(fā)展觀不但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提供了有力的指導,更為發(fā)展教育事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前,國際形勢比較復雜。同時,互聯(lián)網上一些不好的東西也影響著中學生?!吨泄仓醒腙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學校德育工作遇到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在當前形勢下,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方法,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中學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1. 道德教育缺乏實效性
目前的道德教育滯后趨勢嚴重,常常只關注書本知識,忽視了實踐,德育過程中忽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違背了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這些,導致德育工作在很多方面出現了漏洞。比如,長期以來陷入道德教育的誤區(qū),把德育僅僅理解為政治教育?,F在,還有部分教師和學生認為道德教育即政治教育?!暗掠位钡牡赖陆逃^,是非常狹隘的觀點,我們應該對德育工作進行改革。另一方面,它也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削弱或取消其他部分的道德教育,損害了道德教育的整體性,從而影響學生道德品質的改善。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很難有一個正確的政治概念和政治方向。
2. 重知主義的嚴重傾向
重知主義趨勢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科學技術推陳出新,邊緣科學迅猛發(fā)展,知識總量倍增的時代,知識和智慧已成為當今社會最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F在的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有更高的標準。現如今的青少年,以其信息占有速度快、后備力量強等獨特的優(yōu)勢,站在新技術革命前沿。而快速增長的學科范疇,使學科內容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學生常常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學習那些要考慮的學科內容,這種功利主義的教育,將影響德育深入開展。另一方面,僅僅強調道德教育價值而忽略了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的具體化。筆者認為,德育課程學習要注重接受和理解,尤其是注重道德內化的重要性、個體意識和生活實踐。我們現有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是典型的將德育與社會實際割裂開的形而上學的方法,我們一直是將德育作為一種知識去灌輸,結果是學生得到了道德知識,卻缺少道德情感和實踐。
3. 學生主體性被忽視
長期以來,學校注重規(guī)范、觀念的灌輸與方法的形成,將道德教育過程等同于知識教育的認識過程。學生在道德教育過程中,忽略了人性,忽視了人的情感需求,我們視其為將各種美德填充到一個小小的口袋里,學生最后獲得的僅僅是一個“美德袋”。這種忽視人的需要的教育,只能算是“美德袋”式的道德教育,自然無法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全面發(fā)展。
二、中學德育需要科學發(fā)展觀作指導
1. 以人為本是加強道德教育的基礎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中心,突出人的發(fā)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宗旨。中學德育工作者,首先應該將學生看做一個完整的、有獨立思想的、有獨立行為能力的人,而不是一個等待填充的空袋子。教育者應該認識到,你所面對的是有血有肉,有豐富的情感和個性特點的“人”,你的目的是為他的發(fā)展、完善、提高創(chuàng)造條件。
以人為本應該反映的是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在學校做德育工作,必須抓住“教育”的宗旨、德育對象的政治思想的形成、思想認識的培養(yǎng)和提高道德規(guī)范、豐富情感世界,要將塑造一個完整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作為我們的首要工作任務和目標。要教育學生成為社會的主人,而不是單純的社會規(guī)范的接受者。要積極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變化,抓住學生身心的發(fā)展規(guī)律,尋找社會規(guī)范與學生個體需要之間的契合點,從而激活學生的道德需求,給他們灌輸正確的觀念、規(guī)范、價值理念,重視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鼓勵他們獨立思考,經常進行自我教育。
以人為本同時也反映在人文關懷與道德的感召上。人是有理性的,也有感情,理性決定了情感思維方向。只有動之以情,方可以理服人。道德教育首先必須重視情感因素,從思想上認識到理想信念、道德人格是情緒升華的具體體現。無論再先進的教育手段,都不能否認面對面的教育工作;無論多么先進的現代媒體,并不能取代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交流。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人文關懷。要強調情感功能,或溝通、或感染、或共享,進而使人們的思想品質得以提升、心靈得以成長。
2. 優(yōu)化德育模式,促進人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
德育應貼近生活,注重個人、注重平等參與,加強雙向互動和適應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啟示、討論與解釋,深化道德教育規(guī)范原則的認識、理解,并不斷地訓練、升華、反思和內化,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個人行為規(guī)范,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質。道德教育要看在學生的主動學習、思考和接受中,是否有良好的效果。
社會實踐是學校道德教育的補充,也是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德育工作必須堅持與實踐相結合,注重社會實踐的教學方法。社會實踐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社會調查、校園文化活動、勤工助學等等。各種形式的道德教化作用也不盡相同,但無論哪種形式,都應充分發(fā)揮德育的功能。杜威指出:教育就是生命,學校即社會。這對今天的中學道德教育,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樂清市城東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