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英博物館閱覽室與“書蔭幽谷的居民”
      ——《新格拉布街》中的作家生存危機

      2012-08-15 00:53:52應(yīng)瓔
      關(guān)鍵詞:文學(xué)界幽谷大英博物館

      應(yīng)瓔

      (杭州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浙江杭州310036)

      大英博物館閱覽室與“書蔭幽谷的居民”
      ——《新格拉布街》中的作家生存危機

      應(yīng)瓔

      (杭州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浙江杭州310036)

      大英博物館閱覽室是小說《新格拉布街》的一個重要場景。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該閱覽室是小說中象征作家異化的中心標志。不過,對于19世紀末的作家而言,一個與作家異化密切相關(guān),卻又更加迫切的問題是作家的生存問題。小說中存在著與閱覽室密切相關(guān)的兩個隱喻。它們與歷史文本產(chǎn)生互文性,共同揭示了在高度商業(yè)化的文學(xué)場中作家所面臨的生存危機。

      大英博物館閱覽室;《新格拉布街》;隱喻;生存危機

      始建于1854年的大英博物館閱覽室(以下簡稱閱覽室)一直與文學(xué)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一方面,大批作家與它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除了馬克思,還有王爾德、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吉普林、蕭伯納、馬克·吐溫、伍爾夫、喬治·奧威爾等人都曾在那里工作過。另一方面,它不斷地出現(xiàn)在文學(xué)作品中。如戴維·洛奇的《大英博物館在倒塌》和Anabel Donald的《玻璃天花板》(The Glass Ceiling,1994)都以該閱覽室作為主要場景。愛爾蘭詩人Louis MacNeice則直接以此作為詩歌的題目《大英博物館閱覽室》(The British Museum Reading Room)。不過,最早將該閱覽室作為小說重要場景的恐怕要數(shù)《新格拉布街》(New Grub Street,1891)[1]。這是英國維多利亞晚期重要小說家喬治·吉辛(George Gissing,1857-1903)的成名作。小說以19世紀末的英國文壇為背景,描述了數(shù)名有著不同文學(xué)抱負的作家在文學(xué)生涯中的升遷沉浮,揭示在現(xiàn)代商業(yè)化進程中作家的困境。Jerome Buckley就注意到,該小說中幾乎所有人物都在閱覽室的大圓屋頂下寫作[2]134。另一名吉辛研究專家Robert Selig則進一步發(fā)現(xiàn)閱覽室是小說中的作家們進行活動的一個軸心場所,也是象征作家異化的中心標志[3]192。不過,對于19世紀末的作家而言,一個與作家異化密切相關(guān),卻又更加迫切的問題是能否在商業(yè)化日趨激烈的環(huán)境中得以生存。所以,本文仍將從閱覽室這一標志物入手,通過研究與之相關(guān)的隱喻,探討該篇小說如何揭示作家所面臨的生存問題。

      一、大英博物館閱覽室與“書蔭的幽谷”①

      Angus Wilson曾指出,在小說中那些熱愛古典作品的作家看來,大英博物館閱覽室是一座如古代雅典城一樣的“文人理想國”(“Republic of Letters”)[3]125。該理想國存在于文藝復(fù)興到啟蒙運動期間,是一個歐洲文人彼此通過書信、出版物的形式以及在大學(xué)、博物館等場所建立起來的社交圈。它與希臘古典知識分子的理想有關(guān),同時也是文藝復(fù)興之后知識分子心中的一個社群。在這個社群里,每個人都可以就政治、社會或是藝術(shù)自由地表達不同意見。因此,在Wilson看來,閱覽室是一個作家理想中的文學(xué)圣殿??墒?,Wilson同時又說,這些作家們會為了出售一篇八個幾尼的文章而唇槍舌戰(zhàn),甚至背后誹謗[4]124。很顯然,Wislon的說法前后有矛盾。文學(xué)圣殿里不應(yīng)該有此等勾心斗角之事。于是,由此產(chǎn)生的問題就是閱覽室是否真正代表了作家心目中的理想國。實際上,小說第二章中就有一段與閱覽室相關(guān)的對話。閱覽室的真實面貌可以從中得以一窺。

      “我見過您好幾次了,尤爾小姐,”他親切地說,“只是不知道您尊姓。是在大圓屋頂下見到的?!?/p>

      她立刻聽懂了他這句話,大笑起來。

      “我常常上那兒去?!彼卮稹?/p>

      “什么大圓屋頂呀?”哈羅小姐驚奇地問。

      “大英博物館閱覽室的大圓屋頂,”賈斯珀解釋,“我們有的人管那地方叫書蔭的幽谷。常常到那兒去工作的人,見了總會面熟的。昨兒我無意中在路上遇到了尤爾小姐的令尊,也就是因為那原故才認出了他?!保?]20

      上述對話中有一個關(guān)于閱覽室的隱喻,即閱覽室被比作“書蔭的幽谷”(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books)。表面上看,這個隱喻的主旨“閱覽室”與載體“書蔭的幽谷”具有事物間的直接類似。小說中描寫的閱覽室形狀布局與山谷相似:室內(nèi)書桌“按輻射形排列”,擺滿書的四壁則像是“圍墻”[5]127。可見,主旨與載體所共有的特點構(gòu)成了這個隱喻的依據(jù)。

      不過,該隱喻中的張力結(jié)構(gòu)卻暗示閱覽室遠非是一個“理想國”。因為如果說隱喻的張力僅限于主旨與載體的外形相似,那么將閱覽室直接比作“書籍的幽谷”則更為合適。就主旨和載體間的張力而言,“蔭”一字應(yīng)該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關(guān)鍵詞。由于吉辛是一位精通古典文化的作者,我們不妨從互文性的角度去尋求隱喻的深層張力結(jié)構(gòu)。對于熟悉圣經(jīng)文化的讀者來說,這個隱喻不難會讓人想起《圣經(jīng)》(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2005年版)中的《詩篇23》里大衛(wèi)有如下一段話: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至缺乏。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領(lǐng)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他使我的靈魂蘇醒,

      為自己的名引導(dǎo)我走義路。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為你與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很顯然,“書蔭的幽谷”一說與“死蔭的幽谷”(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只有一字之差,且都與“蔭”這一字有關(guān)。可以說,單從字面上看,前者的隱喻張力與后者就有著密切關(guān)系。Stephen Arata就注意到了這一點。在其編輯的2007年版《新格拉布街》中,他曾就前者給出這樣一個注釋:該文出自典故《詩篇23》[6]。另一方面,吉辛對于這一典故的使用并非是偶爾為之。他在晚期的一本狄更斯作品評論集《不朽的狄更斯》中也運用了一個類似的隱喻。他指出,狄更斯與法律界的聯(lián)系為其作品提供了大量絕好的素材,并將這種聯(lián)系稱作“法蔭的幽谷”(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the law)[7]。由此可見,吉辛是熟悉圣經(jīng)中的典故,并且有意識地運用到作品中。因此,“書蔭的幽谷”這一隱喻的張力也就有了特別的互文性含義,即“書蔭的幽谷”與圣經(jīng)中“死蔭的幽谷”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同樣暗含了死亡的意義。它作為副題向主題“閱覽室”進行投射,并通過篩選、過濾,最終產(chǎn)生互動映射的結(jié)果便是閱覽室與死亡、絕望有聯(lián)系。這說明閱覽室絕不是一個與“文人理想國”一樣充滿自由和希望的場所。

      上述隱喻的張力表明,“閱覽室”與作家們的生死存亡息息相關(guān)。不過,這種張力不僅僅局限于小說與《圣經(jīng)》之間的互文。在班揚的《天路歷程》中還可以發(fā)現(xiàn)另一種張力,即“書蔭的幽谷”與基督徒在“死蔭谷”中的經(jīng)歷也形成互文性。而且,這第二層的互文進一步增強了隱喻的張力。在基督徒進入山谷之前,作者班揚借用圣經(jīng)中先知耶利米的話,對這個山谷作出如下描述:“一片曠野,一片沙漠有深坑之地,一片干旱和死蔭之地,一片無人(除了基督徒)經(jīng)過、無人居住之地。”[8]67如果將“書蔭的幽谷”的隱喻與這一段描述聯(lián)系起來,隱喻的張力就得以更深入的延伸。載體通過映射,賦予主旨“閱覽室”更加強烈的死亡意味。對于在閱覽室里活動的作家們而言,他們身處的正是一個死氣沉沉的不毛之地,或者從精神層面來說,更是一個精神的荒原。事實上,小說所反映的19世紀末的文學(xué)界就是如此。在其文學(xué)作品數(shù)量劇增的繁榮表象之下,文學(xué)界已經(jīng)如同艾略特筆下的“荒原”一樣失去了精神支柱。這樣,第二層的互文既增強了隱喻載體“書蔭的幽谷”中“死亡”的含義,又將閱覽室明確映射為失去人文精神的文學(xué)界。小說中的作家也就不可避免地處于死亡的陰影之下??梢哉f,“書蔭的幽谷”這一隱喻的巨大張力凸現(xiàn)了作家在文學(xué)界中所遭受的生存威脅。因此,隱喻的主題“閱覽室”與信奉知識自由的“文人理想國”相去甚遠?;蛘吒_切地說,“閱覽室”絕非作家們的“理想國”,而是如吉辛在其另一部作品《四季隨筆》中提到的那樣,是一個文學(xué)“深淵”[9]。

      二、“‘書蔭幽谷’的居民”與嚴肅作家的生存危機

      上文關(guān)于閱覽室的引文中,除了涉及作家活動的場所,還出現(xiàn)了小說中三名主要的作家形象:賈斯珀·米爾文、瑪麗安·尤爾及其父阿爾弗雷德·尤爾。前者對于后兩位作家作出如是評價:“他們倆顯然都是‘書蔭幽谷’的居民”[10]14。這又是一個與閱覽室密切相關(guān)的隱喻,即“‘書蔭幽谷’的居民”(dwellers in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books)。該隱喻的主旨是尤爾父女。兩人都是文學(xué)評論作家,專門從事期刊評論文章的撰寫。如果說第一個隱喻“書蔭的幽谷”是通過與“前文本”的模仿來暗示作家的生存危機,那么第二個隱喻“書蔭幽谷里的居民”則是作為一個如艾略特所指的“媒介”(medium)[11]155,進一步映射了作家所遭遇的生存威脅。后一個隱喻在尤爾父女正式登場之前就出現(xiàn)了,并且在小說中多次重復(fù),似乎給他們的最終命運定下了基調(diào)。他們是否能在置身于其中的文學(xué)界中生存下來就令人質(zhì)疑。

      作為一種“媒介”,“書蔭幽谷里的居民”這一隱喻非常貼切地表達了作者對以尤爾父女為代表的嚴肅作家生存問題的焦慮。該隱喻雖然是簡單地結(jié)合了第一個隱喻“書蔭的幽谷”與“居民”一詞,但兩者的結(jié)合卻是一種“化合作用”(combination)[11]154,生成了兩層含義。

      其一,“居民”一詞表明尤爾父女長期身處“書蔭的幽谷”里,即閱覽室所指涉的文學(xué)界。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不容樂觀?!短炻窔v程》中基督徒在“死蔭谷”的經(jīng)歷再次映射了兩人的處境。在歷經(jīng)艱難走出山谷后,基督徒這樣回想山谷里的情形:

      我在山谷里的時候,地獄、罪惡、魔鬼,

      以及黑暗里種種的危險,把我緊緊包圍:

      我的路上還布滿了圈套、羅網(wǎng)、陷阱、深坑。[8]72

      尤爾父女在文學(xué)界里也遭遇各種惡魔般的危險,其中最大的惡魔莫過于米爾文所鼓吹的價值觀。米爾文自詡為“知識分子”,卻口口聲聲地說,他的寫作是“賺些鈔票”,為了“盡力去享受生活”[5]12。而且,小說中提到多數(shù)文人也持有同樣的價值觀:他們“只從金錢觀點上看問題”[5]104。這表明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已經(jīng)大范圍地滲入文學(xué)界,緊緊包圍著尤爾父女。尤爾曾經(jīng)主編一份文學(xué)評論刊物《平議》,固守阿諾德等人的文學(xué)價值觀,力圖為讀者呈現(xiàn)“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思想和知識”[12]31。此時,尤爾就如同詹明信所形容的那幢“公寓樓”,企圖用自己的烏托邦語言來改造和同化四面破舊猥瑣的建筑群[13]。然而,尤爾的價值觀終究是一個烏托邦。它對拜金主義的蔑視只是一種“承受的奢望”[4]124?!镀阶h》最后也沒能維持下去。因此,居住在“書蔭的幽谷”里的尤爾父女舉步維艱,他們的生存遭到了極大的威脅。

      其二,“居民”一詞又暗示了尤爾父女幾乎沒有希望能夠擺脫生存危機?!熬用瘛?dweller)與動詞“居住(dwell)”有關(guān)。從詞源學(xué)上說,該動詞來自古英語dwellan,意為“迷失”“阻礙”和“延誤”。作為“幽谷里的居民”,父女倆有可能遇到種種障礙,迷失在與死亡密切相關(guān)的“幽谷”中,陷入危險境地。當然,在小說中,這種暗示主要通過兩個方面表現(xiàn)出來。

      一方面,尤爾與米爾文兩人寫作理念的對比。不少評論家往往將米爾文與另一小說主人公愛德華·里爾登視為一組對比,如Oswald H.Davis就認為兩人的處境代表了理想與商業(yè)之間的激烈斗爭[14]。但是,里爾登從事的是小說寫作,而米爾文與尤爾先生則同為期刊評論家。所以,無論從寫作專長,還是從競爭背景來說,后兩者之間的對比更能反映出作家在“書蔭的幽谷”里的困境。Lewis Moore曾指出兩人在性格方面存在的鮮明差別,認為尤爾先生情緒多變,而米爾文卻歡快、現(xiàn)實又樂觀[15]22。不過,與尤爾先生能否走出“幽谷”有著更加直接關(guān)系的應(yīng)該是他們的寫作理念。尤爾先生雖然迂腐,卻一直秉承嚴肅認真的寫作風格。只要他的名字出現(xiàn)在文章中,讀者就能知道應(yīng)該指望能看到什么。而在米爾文看來,這種一本正經(jīng)的寫作是“笨伯”[5]12之舉。如要依靠賣文來謀生的話,就需要講究“技巧”[5]12。他認為,“否認這一點,正是那些迂腐的文人所犯的一個大錯”[5]12。19世紀末的作家中不乏強調(diào)寫作技巧,如Henry James就是一例。米爾文口中的“技巧”則并非出自文學(xué)藝術(shù)的考慮。這是一種能夠幫助他寫出無聊卻最暢銷作品的技巧。小說中另一位嚴肅作家哈羅德·比芬的經(jīng)歷就充分說明,不使用這種“技巧”,反而要遭到斥責。比芬斟詞酌句,嘔心瀝血,歷經(jīng)大半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他的大作。但是,他的作品一經(jīng)出版就遭到了各種謾罵。許多評論文章眾口鑠金,指責其作品沒有“將娛樂放在首位”[10]561。同理,尤爾的嚴肅寫作也遭到出版商的拒絕。相反,米爾文的文章卻不斷地得到褒揚。由此可見,上述兩種寫作理念面臨的是截然不同的結(jié)局。這種懸殊差別直接反映出當時作家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小說中出現(xiàn)的各色新興雜志更是對這種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的一種有力的注釋。正如Buckley所發(fā)現(xiàn)的,小說中出現(xiàn)的各種雜志影射了當時的流行刊物?!墩勌煺f地》(Chit-Chat)戲仿了現(xiàn)代新聞業(yè)創(chuàng)始人George Newnes創(chuàng)辦的廉價報紙《趣聞》(Tit-bits);《學(xué)習》(The Study)和《道旁》(The Wayside)對應(yīng)的是當時大眾耳熟能詳?shù)脑驴?《西區(qū)》(The West End)和《萬象》(All Sorts)則不但代表了當時的流行周刊,而且為興起于19世紀90年代的期刊提供了刊名[2]134。這些雜志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把娛樂放在首位”。米爾文也承認,以他的理念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不會有永久的價值。可見,如詹明信所言,在當時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中,寫作“已經(jīng)完全被吸納在商品生產(chǎn)的總體過程中”[16]。尤爾也同樣被卷入文學(xué)商品化生產(chǎn)的“幽谷”中,能否走出來成為一個未知數(shù)。

      另一方面,尤爾的雙目失明則更加增大了他走出“幽谷”的難度。他的失明與他的希望落空有很大關(guān)系。在前一本期刊《平議》失敗后,尤爾一直希望能夠再創(chuàng)辦一本純文學(xué)雜志,并希望借此與商品化的文學(xué)界抗衡,不受“幽谷”的死亡威脅。然而,在一個高度商品化的文學(xué)場中,沒有足夠的經(jīng)濟資本就意味著會在場中處于一個不利的位置。尤爾辛苦寫作了大半輩子,收入僅能維持日常生活。他女兒從叔父那繼承了一份不小的遺產(chǎn)。他原本指望這份遺產(chǎn)可以幫助他實現(xiàn)夢想,誰知遺產(chǎn)竟大額縮水,他的希望也隨之破滅。實際上,即便尤爾能夠全額得到這筆遺產(chǎn),根據(jù)此前《平議》的失敗經(jīng)驗來看,這份新的雜志還是前途叵測。這是因為純文學(xué)雜志與當時日趨龐大的讀者大眾的閱讀口味大相徑庭。正如Robert Louis Stevenson在寫給Edmund Grosse的信件中所說:“公眾喜歡的是有些松散的作品。只要它文字有點冗長、結(jié)構(gòu)有些散漫、內(nèi)容讀起來不需太費腦力、輕松一些,親愛的公眾就會喜歡?!保?7]這就意味著,尤爾先生既不能像《圣經(jīng)》中的大衛(wèi)那樣受到耶穌的庇佑,也無法如基督徒那樣得到“宣道師”的指引。他能夠走出“幽谷”的機會變得十分渺小。而且,尤爾的失明與《天路歷程》又一次形成互文。在“死蔭谷”里有一條很深的溝道,“多少年代以來,瞎子給瞎子領(lǐng)路,結(jié)果都掉進這條溝里去,都悲慘地喪命了”[8]68。正是在遭受夢想破滅的沉重打擊后,尤爾的視力開始模糊,并且每況愈下,最終完全失明。他似乎就成為了“死蔭谷”里的一個瞎子。對他來說,不但走出“幽谷”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而且極有可能要死在山谷里。可以說,失明是對他一生作出的一個“恰當?shù)脑u判”[15]58。在小說最后,隨著尤爾雙目失明,無法寫文章獲取收入,全家生活陷入山窮水盡的境地。雖然他被迫離開倫敦這個文學(xué)界的中心,但他的死亡結(jié)局卻早以注定。此后一年,他悲慘地死在了鄉(xiāng)下。確如Simon J.James指出的那樣,尤爾的文學(xué)勞動以疾病和死亡為結(jié)局[18]。同時,尤爾小姐被迫離開倫敦,到內(nèi)地某城鎮(zhèn)的一所圖書館里工作。雖然她逃離了大英博物館閱覽室這一“書蔭的幽谷”,但圖書館依然是一個“書蔭的幽谷”。即使她暫時有幸逃脫了死亡的厄運,其結(jié)局卻也令人擔憂。當她面對浩如煙海的圖書時,還是感到“進入了一片茫茫沙漠中”[5]126?!吧衬钡碾[喻是作為認識主體的尤爾小姐對文學(xué)界所作的“投射”。她雖然沒有失明,但是也同樣找不到方向和出路,也面臨喪命于“死蔭谷”溝道里的危險。

      三、結(jié)語

      大英博物館閱覽室是19世紀英國的偉大建筑之一,儲藏著“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思想和知識”[12]31。在《新格拉布街》中,它是作家聚集的中心場所,并成為“書蔭的幽谷”這一隱喻的主旨。該隱喻的重要性在于它呈現(xiàn)了19世紀后期嚴肅作家的生存危機。教育的普及使得投身寫作行列的人數(shù)劇增,作家的生存競爭因此日益激烈。同時,隨著現(xiàn)代大眾傳媒產(chǎn)業(yè)的興起,當時的文學(xué)場已轉(zhuǎn)變?yōu)橐粋€高度商業(yè)化的場域,“為那些一心只知道賺錢的作家?guī)砹丝涨暗臋C會”[19]。文學(xué)場中,米爾文之流的作家成為主流,而像尤爾父女那樣執(zhí)著追求文學(xué)創(chuàng)作自由夢想的作家卻是少數(shù)派。在這個激烈的生存斗爭中,嚴肅作家作為個體的力量就顯得弱小。此時,他們的自由只能是“失敗的自由”[15]22。伴隨著失敗的,不是退身而出就是走向死亡。閱覽室這一標志物的反諷意義也在于此。

      注釋:

      ①New Grub Street一書有兩個中譯本:葉冬心的《新格拉布街》和文心的《新寒士街》。本文根據(jù)英語原文,分別選取更貼切原文的譯文作為本文的作品引文。

      [1]British Museum Reading Room[EB/OL].[2011-09-10].http://en.wikipedia.org/wiki/British_Museum_Reading_ Room.

      [2]Buckley J.A world of literature:Gissing’s New Grub Street[C]//Jean-Pierre Michaux.George Gissing:Critical Essays.London:Vision and Barnes&Noble,1981.

      [3]Selig R.“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books”:Alienation in Gissing’s New Grub Street[J].Nineteenth Century Fiction,1970(XXV).

      [4]Wilson A.Lower depths of literature[C]//Jean-Pierre Michaux.George Gissing:Critical Essays.London:Vision and Barnes&Noble,1981.

      [5]喬治·吉辛.新格拉布街[M].葉冬心,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

      [6]Gissing G.New Grub Street[M].New York:Broadview editions,2007:63.

      [7]Gissing G.The Immortal Dickens[M].London:Cecil Palmer,1925:55.

      [8]約翰·班揚.天路歷程[M].西海,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9]Gissing G.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M].New York:Cosimo,Inc.,2008:19.

      [10]喬治·吉辛.新寒士街[M].文心,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6.

      [11]Eliot T S.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C]//Lawrence Rainey.Modernism:an Anthology.Malden:Blackwell Publishing,2005.

      [12]馬修·阿諾德.文化與無政府狀態(tài)[M].韓敏中,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2.

      [13]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論[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6:101.

      [14]Davis O.George Gissing:A Study in Literary Leanings[M].Dorking:Kohler and Coombes,1974:87.

      [15]Moore L.The Fiction of George Gissing[M].London:McFarland&Company,Inc.,2008.

      [16]詹明信.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7:429.

      [17]Stevenson R.Letter of 2 January 1886[C]//Bradford A.Booth and Ernest Mehew.The Letters of Robert Louis Stevenson Vol.5.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4-1997:171.

      [18]James S J.Unsettled Accounts:Money and Narrative in the Novels of George Gissing[M].London:Anthem Press,2003:96.

      [19]Phelps G.Fifty British Novels,1600-1900[M].London: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1979:510.

      The British Museum Reading-room and“Dwellers in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Books”: The Crisis of Writers’Survival in New Grub Street

      YING Y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36,China)

      The British Museum Reading-room is an important setting in New Grub Street and has been regarded as a central symbol for the alienation of the writer.Yet,to the writers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a more urgent concern relevant to the alienation should be the issue of their survival.Two metaphors that have intimate relationship with the reading-room lead to reconsidering a different kind of intertextuality and illuminate the crisis of survival that serious writers are confronted with in a highly-commercialized literary field.

      the British Museum Reading-room;New Grub Street;metaphor; crisis of survival

      I561

      A

      2095-2074(2012)01-0045-06

      2011-11-08

      課題項目:浙江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Y201119725);浙江省社會科學(xué)界聯(lián)合會研究課題(2011N141)

      應(yīng)瓔(1975-),女,浙江寧波人,杭州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講師,文學(xué)碩士。

      猜你喜歡
      文學(xué)界幽谷大英博物館
      逃離大英博物館
      張福安作品
      美術(shù)界(2022年4期)2022-04-26 11:07:24
      層巒幽谷
      寶藏(2022年10期)2022-03-06 07:25:00
      《你好,李煥英》 觀后感
      藏在大英博物館里的中國文房
      政治與文學(xué)之間
      讀書(2020年2期)2020-03-09 03:24:25
      多學(xué)“幽谷蘭花”——不僅深遠,而且清香
      當代陜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22
      The Use of Free Indirect Speech in Virginia Woolf’s to the Lighthouse
      An Analysis of Literary Language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大英博物館國際培訓(xùn)項目培訓(xùn)報告
      中國錢幣(2016年6期)2016-06-15 20:29:56
      旌德县| 元朗区| 汉沽区| 吉安市| 类乌齐县| 安溪县| 清河县| 诸城市| 泗阳县| 泰和县| 浦东新区| 司法| 游戏| 永川市| 伊宁市| 墨脱县| 兰考县| 云和县| 平泉县| 庆云县| 丹棱县| 九台市| 凤城市| 吉安县| 长治市| 上蔡县| 定远县| 兴城市| 静安区| 河间市| 肇州县| 和平区| 九龙坡区| 乌苏市| 通河县| 五华县| 孝昌县| 灵山县| 宝丰县| 温州市| 内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