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乃成
摘要:錯誤是學生真實思維的暴露,是學生探究的寶貴歷程?!皩W生的錯誤是重要的課程資源”,面對這種資源,我們要正視他們在學習中犯錯誤的合理性,并善加利用、巧妙引導,使學生在錯誤中成長,而且通過對錯誤資源的利用來激活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錯誤資源;有效利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09-0049
有教育專家說過:“課堂上的錯誤是教學的巨大財富?!薄皼]有問題的課堂才是問題最大的課堂?!庇捎诜N種原因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會產(chǎn)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錯誤。挖掘并運用各種“錯誤”,將會給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帶來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從而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性。在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樹立重視錯誤資源的意識和對學生“錯誤”資源巧妙有效地利用的策略。
一、樹立重視錯誤資源的意識
教師回避學生在課堂上出錯,這種教學行為和認識是與新課程教育理念相背離的,它帶來的最大后果是教學丟失了其最重要的價值。在學習中,學生只有真正明白自己的問題,改正錯誤,才能真正把要學習的知識和能力內(nèi)化為個人的發(fā)展。
初中思想品德課,由于牽涉到多方面的知識,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錯誤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利用錯誤,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自己觀察、驗證、歸納、分析、整理,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審視條件、問題、結論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正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有效辦法。有人說:沒有亞里士多德的錯誤,就沒有伽利略的懷疑和思考;沒有哥倫布的錯誤航行,就沒有美洲的現(xiàn)代文明;沒有無數(shù)次的錯誤實驗,就不會造就科學家的偉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這些話很有道理。但筆者更要說,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生生之間交流、互動的過程。其中學生的錯誤就是學生“創(chuàng)造”出來最寶貴的、最有價值的財富。學生正是在不斷發(fā)生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的。我們每一個教師,應本著“以生為本”的原則,寬容、理解出錯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二、利用學生錯誤資源的策略
1. 預測錯誤,深化學習內(nèi)容
在新課程的大背景下,新課堂呼喚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而探究必然會伴隨大量差錯的生成,課堂本來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出錯是學生的權利。課堂上他們出現(xiàn)的錯誤,有些是教師憑借教學經(jīng)驗能夠預料到的。“故錯”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從而達到引思的一種方式,它不但能引起學生對某些易錯問題的注意,而且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錯誤、剖析錯誤和改正錯誤,使學生經(jīng)歷從錯誤認識走向正確認識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學生,眼中有資源”,在對學生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如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語言組織、解題技能等方面可能發(fā)生的錯誤狀況,對學生在教學中可能產(chǎn)生的錯誤有清醒的估計和判斷,為學生的錯誤預留足夠的生成空間,使之生成為課堂教學資源,就能有效提高教學的預見性。如在《維護人格尊嚴》一課中,筆者提及給他人取侮辱性綽號是屬于侵犯他人的哪種權利。許多學生認為,那是侵犯他人的姓名權。他們僅是看到綽號就認為是姓名權,而是沒有思考綽號帶給當事人的名譽的傷害。筆者事先預測學生在這個知識點可能會出現(xiàn)錯誤,所以給學生的錯誤暴露留下一定的空間,進而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并以此作為重點、難點展開教學,讓學生在“嘗試錯誤”的活動中思辨、改正,從“錯誤”中尋找“真理”,從而增強課堂中處理學生錯誤的針對性和主動性。
2. 誘導錯誤,引起思維沖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學生在課堂上爭論、討論、小組合作、反駁的機會大大增加。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預設一些具體的情境,促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參與的情緒。在參與過程中,往往表現(xiàn)出心理上處于興奮狀態(tài)、心情放松、思維敏銳,常常伴有一些奇思妙想和靈感,有時候甚至會忘乎所以、信口開河。而在這種情境下,正是學生暴露錯誤的機會,也是教師挖掘錯誤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的好時機。如在教授《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這節(jié)課時,筆者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假如你是一所普通高校的大四學生,學軟件設計專業(yè)的,正面臨畢業(yè)找工作,你應該如何實現(xiàn)就業(yè),請大家出謀劃策。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熱情一下子就高漲起來。有的學生緊盯著大公司非名牌企業(yè)不“嫁”;有的學生說到工資待遇最好的單位去“價高者得”;有的學生選擇離家近報酬也不錯的本地企業(yè);也有學生說去父母熟人的單位;還有學生說干脆自己開公司圖個自由等等。學生們敞開心扉,暢談“理想”,其中不乏錯誤的觀點,存在擇業(yè)、就業(yè)的誤區(qū)。這時筆者再請學生結合身邊成功與失敗的事例相互點評……在“表揚與自我表揚、批評與自我批評”中,學生們明白了勞動者正確解決擇業(yè)問題應遵循的原則。在教學中,我們通過這樣人為地設置一些“陷阱”,甚至是誘導學生 “犯錯”,就可以利用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引導學生分析錯誤,引導他們從錯誤的迷茫中走出來,這是可以利用的絕佳的教學時機。
一位哲學家曾說過:“錯誤中往往孕育著比正確更豐富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因素,發(fā)現(xiàn)的方法就是試錯的方法?!痹谶@種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為學生營造了民主、平等的時空環(huán)境,在激活學生思維的同時,學生認知上的種種誤區(qū)得以清晰地暴露和展現(xiàn),從而為教師有效利用這一教學資源提供了契機。
3. 捕捉錯誤,生成教學亮點
隨著課堂的開放,學生質(zhì)疑、爭論、反駁的機會大大增強,隨之出現(xiàn)的信息量大增,其中既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這就需要教師學會傾聽,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首先我們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話。要在傾聽中捕捉好學生的錯誤信息,把學生的錯誤信息也看作是孩子的思維火花。其次教師在傾聽過程中要通過錯誤資源判斷出學生困難的焦點,努力從學生發(fā)生錯誤的角度去解讀學生,了解學生錯誤背后的學習障礙和蘊含的思維方式。如在課堂上學生在討論如何實現(xiàn)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的轉(zhuǎn)變,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向依靠投資、出口、消費協(xié)調(diào)拉動轉(zhuǎn)變這一問題。學生:“我認為首先應增加人們的收入,國家應降低利息率、企業(yè)應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經(jīng)濟效益、勞動者應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教師:在教室里來回走動,一邊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一邊傾聽學生的陳述。教師:“這位同學談了自己的見解,大家仔細聽,這位同學的想法與你的是否一樣,你還有什么其他看法?”學生:“議論紛紛?!苯處煟骸巴瑢W們再把問題讀一下,認真揣磨問題的具體指向,弄清楚到底在考查哪個知識點,這個同學的看法是否準確呢?”
在課堂中這些源于學生自身、即時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錯誤,因認知時空上的零距離,對學生來說更顯生動和親切。珍視學生的錯誤,并把它作為寶貴的教學資源加以巧妙利用,將使原本單調(diào)的課堂變得活潑而有趣,原本尷尬的課堂變得靈動而多彩。
4. 利用錯誤,提高教學實效
(1)將錯就錯,讓學生在爭論中明理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時時發(fā)生錯誤,可以這樣說,只要有認知活動,就會有錯誤發(fā)生。這種認知錯誤,我們不妨將錯就錯,將錯誤暴露無疑,這可為學生提供一個“研究爭辯”的空間。把“錯誤”看作一種教學契機,為教學服務,可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講授《調(diào)控情緒》情緒對人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時,有一位學生站起來回答“情緒中的哀和懼對我們的生活有不良的影響,它會給我們帶來消極的情感。”這個時候馬上有學生反對:“在你的生活中哀和懼是和你一定生活經(jīng)歷相互聯(lián)系的,比如你考試失利了,難道在那種情況下你表現(xiàn)得非常高興,這正常嗎?”其他學生哄堂大笑。“所以,我覺得,在特定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那些情緒應該是正常的,但是不管哪種情緒都不可過度,過度了都是不好的,首先,對我們的身體就不好了,其次會影響到我們的學習,生活?!边@位學生的回答得到全班學生熱烈的掌聲。此時教師也結合學生觀點,給予及時肯定的評價。但此中暴露出來的錯誤觀點我們要及時地加以糾正和補充,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情緒是一把雙刃劍。將錯就錯,讓學生在爭中分析、爭中反駁、爭中明理、爭中內(nèi)化知識和獲得正確的方法。這樣一來,不明白的也充分理解了方法,而且印象特別深刻,從而大大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也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的探究能力和思辯能力在其中得到繁榮發(fā)展。
當然這里利用將錯就錯的方法,不是采取簡單方式輕易否定錯誤,而是充分利用錯誤中的合理的、可利用的因素。這樣處理既不會使學生由于思維偏差而產(chǎn)生自卑感,又可以使學生從簡便方法中看到自己思維的價值,增強了學習的信心。更為重要的是,讓全體學生感悟“出錯”是很正常的,并不可怕,更不可恥,將學生從對錯誤的恐懼中解放出來,化消極情感為積極情感,使學生“敢”出錯,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熱情的目標。而我們教師要能慧眼識真金,善于捕捉錯誤中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欣賞,并順著學生的思路將錯就錯,從而促進課堂的精彩生成,強化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效果。
(2)就錯改錯,讓學生在探索中發(fā)展
學生獲取知識,本來就是在不斷地探索中前進的,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各有差異,學生的創(chuàng)新探索中難免伴隨著錯誤。一些看似錯誤的回答,常常可能蘊藏著創(chuàng)新的火花,學生不斷犯“錯誤”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改正錯誤、完善方法的過程。在講《維護財產(chǎn)權》時,筆者安排學生閱讀課件材料“DVD事件”案例,思考:“DVD所有權歸屬誰?”絕大多數(shù)學生從自身認識去理解,比較認同DVD歸甲所有,因為他最無辜,他本是DVD所有人。當學生都不再發(fā)言時,筆者問了一句:“大家都一致這樣認為,有沒有其他同學有不同的意見呢?”沒想到一位男生站起來說:“我從法制欄目中看到‘杭州一位房主也發(fā)生了像這個案例類似的情況,最后法院把房子判給了第三方,就是那個購買者?!逼渌麑W生愣住了。筆者微笑著問這位學生,那法院這樣判決的理由是什么呢?這位學生在講述的過程中,使得其他學生認識到他們認識中不全面的地方,并且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在這位學生的講解中,大家也逐步明白了法律是講究公正的,她要追究侵權人責任同時也要保護我們每一個人的合法權利。
教師不輕易否定學生的思維成果,而是利用好這一資源,讓學生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只要教師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多一些欣賞、多一些機智,就可以讓這些特殊的“音符”為課堂添光增彩。
(3)放大錯誤,讓學生在反思中提高
課堂的活力在于學生的思維碰撞和共鳴,從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開拓思維。這就要求教師要重視錯誤、糾正錯誤,還要“放大”錯誤,讓個別的創(chuàng)造變?yōu)槿w的智慧,讓“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在《適合國情的政治制度——實踐中的一國兩制》一課中,筆者組織了一個開放活動題:青年學生要盡自己所能積極為和平統(tǒng)一祖國貢獻力量。目前網(wǎng)上在開展征集給臺灣中學生的短信活動,假如你參加,請你設計一條短信給組委會。筆者讓學生們先設計出短信,然后請學生之間相互參評,并選出每一小組的代表性作品,利用多媒體一一展示,大多數(shù)同學或點頭或贊嘆。我趁機說:“有一位同學寫了這樣一則短信:“我們期望著你們早日回歸”,還有一位學生寫的是:“你是母親懷抱游離的骨肉,歡迎你早日回家?!倍挤浅:啙?,大家認為哪一則是‘上品?”學生中間展開了熱烈討論,筆者抽了三個小組成員進行觀點展示。在觀點的“面對面”中,放大了學生所隱含的錯誤,讓學生們評價,最后大家在討論中,找到錯誤所在,并反思真正理解了臺灣問題與港澳問題形成的區(qū)別。
面對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不可避免的錯誤,如果我們教師一味采用避而遠之或是通過反復強調(diào)的方法,難以真正達到有效防止類似錯誤發(fā)生的目的。而相反的,我們積極“引誘”錯誤,使學生把這些錯誤暴露出來,再引導學生提供質(zhì)疑、討論的機會,促使學生通過分析、診斷,發(fā)現(xiàn)錯誤所在;或針對學生中出現(xiàn)的錯誤,有針對性地逐漸點撥,讓他們一步步地認識到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并引領學生對錯誤的積極反思,提高對錯誤的“免疫力”,以提高他們對錯誤的判斷和解決能力。
教育專家成尚榮認為,“我們的教室就是一個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出錯了,課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錯和‘改錯的探究過程中,課堂才是最活的、教學才是最美的、學生的生命才是最有價值的”。因此,寬容學生的各種錯誤,珍視和積極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在引導學生“識錯”、“糾錯”、“思錯”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開啟智慧之門,使學生在增知益智中獲得有益的思維品質(zhì),同時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必將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 崔允漷.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 顏文恕.用教材的有效策略——新課程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學之我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8(3).
[3] 余文森.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評論,2006(6).
(作者單位:浙江省瑞安市飛云中學 32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