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良
摘 要:《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引入課堂,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歷史教學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并提高能力和認識。
關鍵詞:自主探究;小組自學;自主探索;和諧氛圍
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改革以來廣受教師喜歡的一種教學方式,有效的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找到自己的發(fā)展空間,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而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地獲取知識的習慣。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給學生營造自我展示的空間,逐步使學生感受到歷史教材中的價值。
一、倡導小組自學
在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小組自主學習是新課改以來普遍受廣大師生喜歡的一種教學方式。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自主學習親身去感受歷史教學中的價值所在。而且,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所采用的都是照本宣科的知識傳授,課堂中沒有互動,最終形成了學生不喜歡學歷史教材的奇怪現(xiàn)象。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的需要,積極倡導小組自學,以真正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例如,在教學《貞觀之治》時,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tǒng)治等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所以,在導入課時,我引導學生講一講有關唐朝的趣事、故事等,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下來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小組自學,因為在導入課之前,已經(jīng)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目的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更具有目的性,進而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享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逐步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引導自主探究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求知欲強,尤其是那些與學生喜歡的影視劇出現(xiàn)不同的地方,學生就會產(chǎn)生疑問、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不難看出,學生是具有一定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在素質(zhì)教育的推動下,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的需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時,首先,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1)為什么說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2)從我們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思考為什么說發(fā)展才是硬道理?(3)你是怎樣理解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引導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思考、討論,如,有的學生說:“不發(fā)展勢必會走向落后,落后就會被動挨打?!边€有的學生說:“鄧小平指明了中國未來前進的方向?!边€有的學生說:“因為中國的國情較復雜,決定了我們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睂W生緊張熱烈的討論后,我順利地將學生引入正文的學習當中,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營造和諧氛圍
有關心理學家說:“和諧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或許你會說:“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和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開展有直接的關系嗎?”是的,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緩解師生之間緊張的關系,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進而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愿意自主地進行探索和學習。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給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使學生真正成為歷史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劉春生.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J].教師,2011(12).
[2]徐永寶.互動合作自主探究:初中歷史自主探究教學法的應用[J].文理導航:上旬,2012(12).
(作者單位 江蘇海門能仁中學教育管理集團天補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