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輝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課堂教學的呈現方式和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通過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巧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符合所教學生特點的有效教學策略并有效運用,就會對教與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結合課堂教學實踐,淺談在課堂教學中是如何巧用多媒體重視誘發(fā)提問的策略性、引導的策略性,體現教師的教育智慧,從而提升有效的教學經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
【關鍵詞】提問 引導 課堂教學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8-0134-02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睌祵W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睂τ谟矛F代教育技術為探索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路鮮明突出,而電教技術正是最具代表性也最具社會滲透性的現代信息和教育技術,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手段?;谶@一理念,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獲得發(fā)展。有效的教學需要有可供選擇的策略來實現不同的教學目標, 富有成效的引導則是構建有效課堂的重要因素。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努力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問題情境,積極誘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同時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數學活動,巧用策略合理謀劃,讓學生不斷增強探索的欲望,充分體驗探究過程,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逐步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也會不斷積累有效的課堂引導方法,并逐步進行優(yōu)化、提煉內化,磨礪出具有鮮明特色的高效課堂。
一、巧用多媒體誘發(fā)提問,引導探究方向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交流、互動的過程。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想、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認識、體驗與情感,求得生命意義上新的發(fā)展。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具體學情,精心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找準真實有效的教學起點。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可以放手讓學生引導學生學,學生難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合作學。多年的教學實踐讓廣大一線教師達成了共識: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于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誘導學生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更能引發(fā)同伴間強烈的探究欲望,解決同伴問題無疑會給思維以動力。一旦學生的思維啟動了,探究的意識就越強烈,思維就越活躍,學到的知識就會越深刻。而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很好地幫助教師構造愉快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誘發(fā)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發(fā)現規(guī)律,探索新的知識。同時,網絡信息的大容量、快捷的展示方式,使課程資源更加豐富。如六年級下學期教學《圖形的認識與測量》總復習,出示課題后教師用大屏幕出示了一個稍大的“·”,問(故作神秘狀):看著它,你想對它說點什么呀?
生1:“·”很渺小,它是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生2:“·”能將小數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分開。
短時間的沉默后還是生2:“·”是最簡單的圖形。
(有小聲抗議聲,點是什么圖形?)
……【大屏幕出現一個圓規(guī)在畫沒有痕跡的圓,誘導學生回憶所學的基本圖形與點之間的關系】
生3:我想提一個問題:我們今天復習平面圖形,哪些圖形的特點與“·”有關?
師:這個問題提的好!到底哪些圖形的特點“·”有關呢,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一邊討論、一邊回憶、同時動手畫一畫。
匯報:
生1:圓中心的一點叫圓心,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生2:長方形、正方形各有4個頂點,三角形有3個頂點;長方體、正方體各有8個頂點,圓錐有1個頂點、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圓錐的高;圓錐的頂點就一個,所以圓錐的高只有1條;……
生3:角是由頂點和兩條射線組成的。
生4: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最短。
生5: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兩點之間直線段最短。
生6:點平移的軌跡形成直線。
【大屏幕跟著學生6的敘述,展示點平移留下的軌跡,順利進入線段、射線、直線內容的教學?!?/p>
……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知識的積累過程,如何在總復習中將學過的知識點有機地聯系起來,讓學生的思維靈動起來,是高效課堂的立足點。多媒體適時恰當的巧妙運用,可以不留痕跡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避免學生漫無目的的無效思考。當然在備課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有多種預設,誘發(fā)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來。
二、用多媒體把教學主體融入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1.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人的內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想感到自己是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因此我們認為,在教學活動中,探究比解釋更重要,激起興趣比召喚更重要。因為探究是學生的主動思考,它完全可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興趣來調控,從而達到對意義的領悟,最終發(fā)現知識活動?!彪娊堂襟w具有直觀、形象等特點,能生動展現各具特色的學生活動過程,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從而改變過去“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講到底”的現象,使課堂教學過程得到優(yōu)化組合。
比如在教學《節(jié)約用水》時,我用多媒體將課前動手實驗測量漏水實驗的過程動態(tài)地展現在課堂的大屏幕上,自己的圖像成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學生感同身受,認同感油然而生,參與探究的熱情自然高漲。
2.對交流活動進行“策略性”引導,增強學生思維過程的嚴密性
教師的引導語言運用得當與否直接關系到引導的效果。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情、問題的難易程度、教學內容的需要來決定教師的引導語言和引導方法。多媒體技術的強大的認知作用,為教師的有效引導提供強大的交互平臺,充分地利用多媒體進行合理引導,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思維的層次,而且能有效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的嚴密性。
在知識建構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發(fā)生認知的偏差,有時候甚至出現思維障礙,思路受阻。教師運用多媒體及時給與“策略性”引導,幫助學生調整自己的思考方向、排除障礙、引領學生繼續(xù)深入思考、直至數學活動目標的達成。
3.改變文本呈現方式,展現數學思想,加快教學進度
數學思想是指人們對數學理論和內容的本質的認識,是數學方法的根本。巧妙利用多媒體集“圖形、聲音、文字、數字”于一體的特點,在教學設計經過精心的預設,充分展示數學思想,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從而更有效地幫助學生,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全面提高。
三、善用多媒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展現學生獨立思維過程
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是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方式。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發(fā)現有關的數學知識,是學生能力發(fā)展不可缺少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整個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動探究與學習,強調讓學生自己思索、探索和發(fā)現事物的過程。”
學生只有通過自己觀察、操作、實驗、猜想、驗證、推理等思維體操,才能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再創(chuàng)造”出新的數學知識來。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安排獨立思考的機會,提供探索問題的空間,讓學生在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的基礎上發(fā)現規(guī)律并解決問題。如果一節(jié)課,你說我說,只停留在表面的熱鬧層面,學生就得不到獨立思考的時機,學生的思維能力也不可能得到提高。給學生比較充分的思考時間,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動手的習慣。遇到問題時,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展現學生的思考過程,驗證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比教師單純的說教更有實效。
巧用多媒體策略謀劃教學過程,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堅持不懈的探索,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yǎng),就能逐步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學智慧和有效的教學經驗,也自然能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P2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修訂稿)》
[2]《主動參與教學模式》P136 主編:劉宏武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3]《有效備課——小學數學》P160 叢書主編:丁錦輝等, 光明日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