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柱
摘 要: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離開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頭和生命力。教師要引導(dǎo)學生學會觀察,讓學生體驗生活,并引導(dǎo)學生學會傾吐,記錄生活。
關(guān)鍵詞: 作文教學 觀察 體驗 傾聽 記錄
生活是多樣化的,每個人眼中、心中的生活,都是異彩紛呈的。作文,本來就是對認識到的生活的真實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本源,離開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頭和生命力。我在教學中引導(dǎo)小學生把作文和生活結(jié)合起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教師要引導(dǎo)學生學會觀察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边@告訴我們:“生活是作文之本。”學生在寫作中往往會遇到“無米下鍋”的問題。學生的生活范圍是極有限的,這種有限的生活范圍又很容易造成學生感悟上的遲鈍和麻木。要讓學生有一雙慧眼和一顆慧心,讓他們從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從司空見慣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點使自己心動的東西。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葉老說:“閱讀和寫作都是人生的一種行為,凡是行為必須養(yǎng)成習慣才行?!鄙钪杏性S多有意義的值得觀察的事物,怎樣使學生不錯過這些寶貴的生活畫面,及時捕捉到觀察對象的特點呢?教師一要多引導(dǎo),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寫周圍熟悉的人,首先要選定目標,注意觀察。這個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為習慣上有什么特征?有沒有與別人特別不一樣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類似的問題教師要經(jīng)常提醒。有很多觀察體會、靈感往往是轉(zhuǎn)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會溜走。教師還應(yīng)引導(dǎo)學生每天寫一篇觀察日記,寫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寫生活中的事物,寫腦中偶爾蹦出來的靈感。教師要注意引導(dǎo),使那些沒有觀察意識、對眼前現(xiàn)象熟視無睹的學生,慢慢培養(yǎng)起觀察興趣,逐步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
二、讓學生體驗生活
因為“作文來源于生活”,所以教師要引導(dǎo)學生走出課堂,嘗試著跳出當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傳統(tǒng)格局。美國一位女教師微笑著給學生布置一道作文題:“我們要來找出自己希望從事的職業(yè)。針對未來的職業(yè)寫一份報告,而且每個人都要訪問一個真正從事那行業(yè)的人,做一份口頭報告?!边@道作文題使十三四歲的孩子感到驚訝,但他們還是遵照老師的要求努力完成。此種作文可以培養(yǎng)人的五種能力:抉擇能力、思維能力、寫作能力、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這樣,做、寫、說、思便有機結(jié)合起來了。有了那么多的實踐經(jīng)驗,學生也就不會胡編亂造、生搬硬抄,而會把實踐中真實的感受融入作文中,使作文為生活服務(wù)。
與中國相比,美國學生寫作文的生活材料比中國豐富。美國的作文課不要求學生當堂完成寫作任務(wù),而是可以在圖書館查資料或調(diào)查訪問,給學生充分思考和準備的余地。美國作文課關(guān)注人生、關(guān)注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與社會、與生活是溝通的,注意處理好作文與生活源頭的關(guān)系,并且追求真實和實用。這樣學生就會在作文中尋找到樂趣,不會像中國孩子那樣“為了作文而作文”。
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學習美國作文教學的人文性、實踐性和趣味性。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更要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多角度地看待身邊的一切事物,學會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品德、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學生學會寫作文,熱愛寫作文,這樣的寫作會比僅僅在課堂里完成一篇作文有意義得多。
三、教師要引導(dǎo)學生學會傾吐
書讀多了,生活積累豐厚了,就會引起傾訴、表達的欲望,于是就開始寫作了。學生有許多美麗的幻想,包括荒誕無稽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而應(yīng)鼓勵他們寫出來。語文課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靈和才智,讓學生的想象力、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盡情地釋放出來。
只有敢說真話,才能寫出好文章。例如,開展心理疏導(dǎo)作文課對于引導(dǎo)學生敢說真話、訴真情是有很大的幫助。如《我生氣了,怎么辦?》、《我有煩心事,怎么辦?》這種類似的作文題教師可以通過列舉一些身邊遇上的不順心的實例,引導(dǎo)學生把自己為什么要生氣,為什么會煩心,以及生氣時的表現(xiàn)、煩心時的表現(xiàn)都說出來。通過向全班學生傾訴,再經(jīng)過教師的積極引導(dǎo),學生想出合理的解決辦法。通過這樣的引導(dǎo),學生會有一種情溢心間、不吐不快的感覺。教師要抓住火候,讓學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聲,并讓學生把這種感受寫出來。
四、讓學生記錄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作的要求是:關(guān)心周圍的人、事、物,逐步養(yǎng)成觀察事物的習慣,及時以日記、讀書筆記等方式記錄所見、所聞、所感。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指導(dǎo)學生積累語言詞匯,體會語境,引導(dǎo)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勵學生在仔細觀察、冷靜思考的同時細心回味,捕捉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物、景象及自己的感悟,建立一個充實的“材料儲備倉庫”。
本學期初,我所帶的班承擔慶祝教師節(jié)的文藝表演,全班學生刻苦排練手語表演《感恩的心》。在表演的當晚,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來了。老師們心中糾結(jié):別淋濕了學生,情急之中把孩子們堵在舞臺狹窄的瓦檐下;孩子們心中糾結(jié):不能因為下雨而放棄這好不容易才排練好的節(jié)目,一定要表演好。事后有學生在作文中寫道:“離我們的節(jié)目越來越近了,雨還在下,怎么辦?主持人已經(jīng)報幕了,雨仍在下,怎么辦?‘同學們,老師相信你們行!簡短的語言,既是鼓勵又是命令。于是,五十一名同學踏著優(yōu)美的伴奏昂首挺胸走到自己的位置,隨著樂曲做著整齊劃一的動作。雨落在我們的頭頂,淋濕了我們的衣裳,但大家全然不顧,我們把心融入到對老師的感恩之中,把對老師的愛傾注于深情告白……”許多學生的場面描寫和心理記錄感動人心。
總之,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習作是生活的藝術(shù)性再現(xiàn)。只有把學生引入生活,讓他們用心觀察生活,體味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點滴素材,汲取源頭活水,才能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促其寫出精彩的作文。
參考文獻:
[1]紹興教育,2006年第10期.
[2]教育現(xiàn)代化,2010年第7期.
[3]高林生.小學語文新思維新策略.海南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