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樹堅
國家教育部頒發(fā)的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要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將教學重心轉移到關注學生怎樣學習上來。面對語文學習方式的變革,我們必須與時俱進,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科學有效的教學舉措,積極倡導學生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去學習語文。
一、倡導學生合作學習
“合作”是指學習的組織形式,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在以班級授課制為主的教學形式下,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改善傳統(tǒng)的師生單項交流的方式,我們把它理解為生與生,生與師,生與家長,生與一切人的合作,通過多項互動的交流,使每個學生語言實踐和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既讓每一個學生都發(fā)表自己的學習心得,也養(yǎng)成注意聽取別人意見的良好的習慣,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啟迪,互相幫助,以解決消息中的各種問題,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倡導學生自主學習
目的就是為了將學習發(fā)展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以便他們更好地學習,更高地發(fā)展。凡是合于斯、利于斯的自主性,我們要尊重,要呵護,要助推;反之,則要及時而巧妙地“撥亂反正”,直至引向更好更高的層面。否則,自主性便成了隨意性,甚至損害性?!案谩⒏摺钡囊罁?jù),一是大綱規(guī)定的語文素養(yǎng)(知、情、意兼融的全面發(fā)展目標),二是教材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三是學生的不同需求。所以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緊扣新的培養(yǎng)目標,認真研讀教材,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心中有底,才能在施教時導引有方。
要有序地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性學習的體驗過程當是:想學——在學——堅持學(深入持久)——學有獲(認知、發(fā)現(xiàn)、建構)。長期經歷這個過程,自主意識才能確立,自主精神才能培養(yǎng),自主習慣才能養(yǎng)成,自主能力才會提升。沒有過程性的自主(短暫的、平面的、無序的),必定是低效、無效甚至是負效的。所以自主學習是有序的,自主的生成基礎是傾聽,學生在傾聽文本的敘述當中,在傾聽老師的點撥當中,有所知、有所啟、自主之“行”由此促動、展開、延伸。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傾聽與活動互動共進的,學生該靜的要靜,該動才動;教師該講的要講,該放才放,放了要收?;顒颖阌谧灾鳎o讀也可以自主;合作便于自主,獨思也可以自主。自主不在形式(學生占有課堂時空的多少),而在內容(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際收獲了多少)。
還要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方法。教師提供的方法,要貴在點而不透,言而不明,讓學生自己進入,去“透”去“明”,否則有?!白灾鳌钡恼嬷B。
所以,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不在于學生自己支配了多少,發(fā)揮了多少,而在于他們實際收獲了什么,收獲了多少。對此,我們教師時刻肩負著導、放、扶、收的重任。
三、倡導學生運用探究性方式去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學習方式、方法上的一場革命,旨在轉變學生學習觀念,改變單一的課堂學習形式,讓學生走向社會,走進生活,觸及自然,真正把課堂教學這本“小書”融入到社會這本“大書”中去。這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有著重大的意義。它還可以促進學生通過親身的實踐,獲得體驗,獲得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習效率。再者,對于語文來說,由于探究性學習找到了課內課外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大課堂,這就成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源頭活水。至于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運用探究性學習,我們并沒有現(xiàn)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操作。其實探究性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重要的是實踐和體驗,并且不必拘泥于一種探究方式。同時要通過這一探索過程努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培養(yǎng)合作精神,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增強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應成為一個組織者和一個引導者,積極倡導學生靈活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去學習語文,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真正讓學生愛學語文,會學語文!
責任編輯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