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凌
摘 要: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先教故事后教詞匯、語法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fā)學習潛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使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關鍵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12-0045-02
小學英語教材呈現(xiàn)給大家的是:四個小伙伴(Daming,Lingling,Sam,Amy),還有一些其他人和小動物,他們帶來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游戲、歌謠。教材故事情節(jié)生動,趣味性強,學生可通過觀察、思維、想象,結合插圖猜測故事大意;老師可通過提問、引導讓學生理解故事。這樣,學生不僅了解了語言發(fā)生的背景,明白語言的意義,還能理解語言使用的具體情況。
對于故事教學,有人主張先教授詞匯和語法,然后進行故事教學;也有人主張先進行故事教學,然后再教故事中出現(xiàn)的重點詞匯和語法現(xiàn)象。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頭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程曉堂老師的《小學英語課程與教材》中也提出要在完整語境中理解語言,并明確提出故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真實、完整的語境中接觸、體驗、理解語言,享受故事帶來的樂趣。可見,語言應當回歸真實世界,孤立的單詞、句子、段落、語法現(xiàn)象沒有確定的意義,應該在故事整體呈現(xiàn)過程中解決詞匯、語法問題,融詞匯、語法于故事之中。
一、故事教學創(chuàng)設語境,符合課標精神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現(xiàn)代外語教育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故事教學要突出“講故事”,教學重點是理解,通過提問引導讓學生理解故事。詞匯和語法是語言的基本要素,但不是故事教學的重點。只關注詞匯、語法,沒有與句型、語篇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無法在真實具體的語境中自如使用英語表情達意,交流思想。顯然,脫離語境先教授詞匯和語法的教學模式,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相違背。在故事教學中通過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生動的故事、有趣的情節(jié)以及師生參與表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完成了學習任務,又復習了學過的知識,還了解了一定的西方文化。這樣,透過故事,啟發(fā)學生思考,可使學生悟出故事蘊含的道理。這種深入淺出、化繁為簡、寓教于樂、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符合課程標準提出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p>
二、結合詞匯、語法學習故事,提升教學效果
結合故事的詞匯、語法學習故事,要求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中的詞匯的特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接受能力,找出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選取學生比較熟悉、比較感興趣的故事進行教學設計。故事應該簡單易懂,圍繞教授詞匯展開情節(jié),盡量提高詞匯的復現(xiàn)率,以便學生理解、記憶單詞,理解語法現(xiàn)象,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具體表現(xiàn)如下:
(一)先進行故事教學,讓教學更具活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小學生進行活動的主要動力,小學生的興趣總是和一些積極的、肯定的故事情節(jié)相聯(lián)系。由于故事知識涵蓋面廣、語言信息量大,有生動的情節(jié)、豐富的情感和語言知識,同時又蘊涵了一定的寓意,因此先進行故事教學,然后學習故事中出現(xiàn)的重點詞匯和語法現(xiàn)象,能輕而易舉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既符合其思維習慣,又能滿足其積極的參與意識,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對學習保持濃厚的求知欲。
(二)先進行故事教學使教學更自然、有趣
詞匯教學以故事為依托,有趣的故事能讓學生快樂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和興趣,在運用詞匯的活動中掌握英語詞匯。故事是有角色、有情節(jié)的,小學生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理解新詞匯。還可以模仿人物的對話和動作,在表演的過程中實現(xiàn)有意義的操練,并內化新詞匯。他們在無意中自然地把詞匯儲存到長期記憶系統(tǒng)中,并始終保持注意力。
(三)先進行故事教學能讓教學內容更具整體性
故事本身都有一個完整的情節(jié),有人物和人物交談的內容。教學時要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對話內容或故事內容入手,用話題這一主線將會話中的語言知識點串連起來。我在故事教學中是先讓學生對故事進行整體感知,有一個初讀——精讀——再讀的過程,讓學生保持聽故事、講故事、表演故事的興趣,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觀察能力、結合插圖理解大意的能力。這樣可以讓學生享受故事帶來的樂趣,而不是一上課就進行重點詞匯和語法的教學。先進行故事教學,體會單詞運用的語境,讓學生完成了從情景到語言,再從語言到情景的過程,加深了理解和記憶。如果教師先教授單詞、句型和語法,容易破壞語言情景的整體性,影響學生的思維和交流。
【案例】
以新課程標準英語《Well pick oranges》為例。本課的教學內容是掌握詞匯“oranges”“peach”“pear”以及句型“Well pick …”,教師以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先教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故事梗概:有一天,豬八戒來到果園??吹綕M園果樹,欣喜若狂。他走到orange樹下,直流口水,說:“Orange,orange. Yummy,yummy. Ill pick oranges.”說完,他走上前去摘下三四個oranges揣在手里大吃起來。走著走著,八戒看見了peaches,趕緊跑過去說:“Peach, peach. Yummy, yummy. Ill pick peaches.”于是席地而坐大吃起來,后來,又摘了四五個peaches帶走。沒走兩步,八戒看到了喜愛的pears,雖然肚子已經(jīng)鼓鼓的了,但還是二話不說跑了過去又摘又吃,誰知撲通一聲,八戒摔倒了,拿著的果子掉了一地。八戒說道:“Oh no, my oranges, my peaches, and my favourite pears.”
【教學與分析】教學時先進行故事教學,生動的故事,有趣的情節(jié),引得學生哈哈大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皃ear” “orange” “peach”三個詞匯的重復出現(xiàn),幫助學生更快地識記單詞;“Ill pick …”句型的滲透,有效促進學生理解will 的用法。這讓學生在較真實的語境中習得知識。
依上所述,先教故事后教詞匯、語法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fā)學習潛能,學生能較快掌握知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使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高,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