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煥賓
【摘要】考場作文是對學生語文知識運用的最直接的檢測,最能體現(xiàn)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才情、學問,古代科舉考試以一紙文章定終生,可見對寫作的重視。筆者從事語文教學多年,每每讀到學生文采飛揚之作精神無不振作,每有獨到新穎的見解常拍案叫絕。反之,學生的作文話題陳舊、語言平淡、結構松散,常有味同嚼蠟之感。故將多年作文教學之制勝法寶總結如下,疏漏謬誤之處在所難免,望同仁批評指正。
【關鍵詞】考場作文 標題 開頭 素材 人文精神
法寶一:標題要標新立異
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二月,大地春回,百花盛開,各種花爭奇斗艷,競相綻放,不同的花色裝扮了姹紫嫣紅的春天,讓人飽餐秀色。那么作文的標題也要吸引老師的眼球,讓閱卷老師耳目為之一新。試想汪曾祺老先生的《葡萄月令》這個溫婉的題目讓人涌起的田園詩情,三毛的《夢里花落知多少》生出的一簾幽夢里無邊的悵惘。好的題目如飲美酒,讓人回味雋永,新穎的標題如平地驚雷,往往先聲奪人,所以在標題上下工夫可以說是作文贏得鑒賞者“芳心”的第一步。
1.巧用生活俗語。如《酒好也怕巷子深》(說明宣傳廣告、展示推銷的作用),《忙人馬大姐外傳》(來自一部熱播的電視劇劇名)。
2.用修辭?!犊谥薪朔擞洝罚ò褖难辣茸龇嘶迹段液痛禾煊袀€約會》(擬人)。
3.巧設懸念。《我和父親的戰(zhàn)爭》(什么戰(zhàn)爭?先睹為快!)《沙葉新翻臉不認人》(作家沙葉新怎么了?)
這些新穎的標題,讓你欲罷不能,這是吸引人的第一法寶。
法寶二:文章開頭要有吸引力
朝霞一道美無限,文章開頭盡出彩。好的文章開頭文采斐然,如一道霞光,讓人渴望欣賞下去。
1.巧用比喻。她本來是一片綠葉,一個可愛的自然的寵兒,可是在這株重點中學的大樹上,大地的養(yǎng)料全被一些更鮮艷的綠葉奪去了精華,小小的她只能蜷縮在陰暗中,懷念逝去的春天。
2.巧用排比。喜歡荷,喜歡她的淡淡清香,喜歡她的亭亭玉立,喜歡她的柔情似水,喜歡她的裊裊風情……
3.引用名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這首詞說盡了多少千古興衰、英雄故事,我仿佛看到橫槊賦詩的曹操、羽扇綸巾的周瑜從歷史的煙塵中一路走來。
法寶三:平常要積累充滿時代氣息的素材
白居易曾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边@里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時事,另一方面是為現(xiàn)實而做,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時事,但目的是為了現(xiàn)實。這是現(xiàn)實主義寫作的傳統(tǒng)。近年來的中考作文命題都體現(xiàn)了與時事熱點話題結合的特點。有的學生平常積累的素材不夠,或者對生活的感悟不深,選的材料往往千篇一律,寫出來千人一面,讀來感到面目可憎。試看下面這篇《我家的低碳生活》是不是有敘述生動、主題上另辟蹊徑之感:
……我興沖沖地拿起本子開始我的巡視:廚房的電飯煲和微波爐的插頭沒拔;客廳和房間的電視機插頭插著;爸爸手機充電器和水壺的插頭還粘在插座上……這一番巡視下來,我發(fā)現(xiàn)了14個暫時沒用但插頭仍插著的電器。這多浪費電??!我決定了,我要當個“低碳宣傳員”,號召全家人做“低碳一族”。
低碳環(huán)保是熱點話題,但要在短時間之內寫好這樣的作文,必須靠平常對素材的積累,對生活的充分感受。這位學生對生活中的低碳現(xiàn)象信手拈來,對各種數(shù)據爛熟于心,可見他是個有心人。所以要關注你身邊正在發(fā)生的事情,所謂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這種閉門造車在作文中是愚昧之舉。
法寶四:作文要有人文關懷精神
好文章要融入對社會、對人生、對自然的深切感悟,如對倚強凌弱者進行鞭撻,對弱勢群體予以同情,對成功者給予肯定,對失敗者送以掌聲。文章體現(xiàn)平等、博愛、寬容、理解、責任、擔當。讀《魚我所欲也》我們常能感受到那充塞天地的凜然正氣,讀《出師表》我們能讀出一個鞠躬盡瘁的老臣對國家的赤膽忠心,讀《小石潭記》我們能感觸到柳宗元被貶后的落寞孤寂。這些文章都是作者內心最真切的流露。
如考試作文《我熟悉的___》,有學生選寫了這個時代在城市的角落里默默無聞的農民工,我摘錄了這段《我熟悉的農民工兄弟》,讀后是否讓你感慨不已:
“一列列火車把他們拖來,一輛輛汽車把他們運來。他們提著五顏六色的蛇皮袋,背著剛從地里新摘的棉花彈的棉絮,面帶窘色,忐忑不安地走下車來。他們像一支牙膏里擠出來似地,眨眼間,又像一群麻雀鋪天蓋地棲息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p>
這是個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沉重的話題。農民工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建設者,但他們卑微如草芥、行蹤如飄絮,作者并沒有直接寫一個個體,而是寫一個群體,白描的手法簡略地勾畫了他們的其活動輪廓,作者對農民工的同情、關心洋溢在字里行間,用自己的文字喚醒了我們對熟視無睹的農民工現(xiàn)象的溫情。
當然,一篇文章要成為文質俱美的范文僅僅憑以上的法寶是不夠的,需要你對文字用心錘煉,需要你用心去感悟,需要你深入生活,需要你從名著中吸取營養(yǎng),需要你筆耕不輟。